将课改精神进行到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bao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小学语文作业,须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揣测编者的出发点,抓住小学生喜新厌旧的作业心理,重视作业选择的层次性、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出发点,在作业内容上也遵循“确保基础,激发兴趣,发展个性,加强特长”的设计原则。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内容,以“少而精”为准则,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作业训练的效果。
  一、作业设计有趣味,有吸引力
  兴趣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体现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设计的作业应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的练习之中。首先,作业要求的改变,使之吸引学生。如“组词”可以改为“找朋友”“最佳搭档”等,“扩句”就可以说是“添枝加叶”……这样的题目,学生感到新鲜,产生兴趣。其次,作业内容的设计,使之充满童趣。最后,作业评价的激励,使之激发兴趣。
  二、作业设计个性化,发挥创造性
  在语文课程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学习风格,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也可以看做是他们展示自己个性的过程。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原则,呼唤个性的张扬。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提高。作业类型大致可分为:
  1.收集性作业
  时代在不断前进,信息在不断增多,所以我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就会注意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力度,布置一些“收集整理信息”类的作业,让学生看看报纸,听听新闻,每天进行交流。如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在课前预习时,我引导学生查阅徐悲鸿的生平,让学生初步感受徐悲鸿一生的勤奋。在课外延伸时,让学生查阅相关内容如他的奔马图,从而使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徐悲鸿的崇高品质。
  留心观察生活,才能获得真实丰富的信息。通过强化训练,让学生养成随时收集信息的习惯。观察一般分为有意观察和随意观察。有意观察,就是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特定事物,如每天写“读写微博”时,学生就会主动去关注身边的小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观察身边植物的生长变化,留意天气变化,等等。随意观察,就是鼓励学生时时做个有心人,处处留心,捕捉生活中的新鲜事物或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着眼观察、动笔记录、用心思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联想想象类作业
  有了想象才会有创造,从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培养新世纪创造性人才。在教育教学中,捕捉各种资源进行延伸、拓展,这有助于升华主题,便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也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理解课文后,让他们通过想象进行再创造,借助自己喜欢的表演方式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自制道具,为了表现人物品质,学生就得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学生会充分发挥想象。
  3.绘画性作业
  “画日记”,就是在日记中既有简短的文字,又有和日记内容相配的图画,图文并茂;画插图,就是认真阅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课文画一幅或一组插图。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应立足课本,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三、作业设计生活化,重视实践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生活有多大,语文学习的舞台就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我提倡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所以在设计语文作业时,经常联系生活,提供机会给学生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能力,掌握方法,在活动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开放学生的思维,放开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大胆求索,联系生活,勇于实践;让学生画出心中的梦,让学生用双手制作出自己的设想,让学生做试验、做模型,让学生做不用纸笔的家庭作业。如“三八妇女节”期间,可给学生安排一项作业——“给妈妈一个惊喜”;“全国助残日”期间,可给学生安排一项作业——“给残疾人一封信”,要求看谁做得真诚又有创意,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到广阔的社会中实践,习得知识。
  四、作业设计梯度化,体现开放性
  学生受智力发展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家庭生活环境的局限,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水平是不一样的,所以,对学生的作业不能统一布置、一致要求。这就提醒教师要用科学的方法,分梯度设计作业,作业含有共性基础性的部分,再设计一部分有难度的作业,最后加上提升拓展高难度的作业,这样能调动每个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提高。我在设计作业时,常常多设计几个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来选择其中几项,这样既能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潜能。
  另外,不同年龄的学生,学习能力差异也较大。所以,设计作业时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梯度化设计。如一、二年级小学生的形象化思维较强,抽象思维较弱,设计作业时,尽量抓住与实物相关的直观特征和事物的实际用处,不涉及理解事物的抽象的作业;到三、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摆脱事物的直观特征,还能揭示一般的本质特征,可设计与此相关的作业内容;到五、六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又比中年级提高了,可设计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作业。作业设计可针对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年段的特点,在前一阶段基础上循序渐进提出要求。
  (责编 陈剑平)
其他文献
《三打白骨精》节选自经典名著《西游记》,被收录在苏教版教材第十二册中,收录时有所编排和改动,跟原文相比,少了点原汁原味。  对于经典名著的阅读,教师要善于将其丰富的文本资源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能够在文本中“打一个来回”,走进去体味、品悟,走出去积累、内化、迁移,而后获得丰富的语言实践,将语言外化出来。为此,在《三打白骨精》的教学中,我从文学作品自身的角度和教学文本的角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品味探究,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方式。通过预习,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阅读课文新知,明白哪些知识是自己可以独立学习而习得的,哪些知识是自己所无法获取的,从而让学生学有目标。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就会重点关注那些自己不清楚的,甚至不理解的语文知识点,以增强语文学习欲望,提高学习的效率。探究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新型学习方式,是预习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现在的许多孩子缺少人生经验,使他们的性格产生了这样那样的缺陷。面对生活。他们更多地表现出对他人的漠视和对人生的无谓。《草房子》就为学生搭建起一座精神殿堂,能真正唤醒他们的心灵,使他们的心变得柔软起来,让他们真正学会感动。我结合《草房子》谈谈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    一、自主阅读。让学生读懂内容   
词串识字就是将几个表面看起来不相干的词语联系起来的方法,但实质上,这些词语有着密切的关联:词义相关,押韵合辙,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识记。这是苏教版教材特有的识字编排特点。那么如何进行词串识字教学呢?笔者现结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四”的课堂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自主认读,巩固记忆  词串识字的重要特点是合乎儿童的认读习惯,听起来悦耳,念起来顺口,同时还能够加快儿童自动化认读的识字过程,巩
传统文化中,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阅读教材,具有其他文体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诗歌讲究押韵,追求语言的音乐美,因而吟诵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能使人产生情的共鸣;诗歌较注重画面的显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能给人美的享受;诗歌语言凝炼,蕴含深义,能让人获得理的启迪。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古诗文却很难走进学生心田。究其原因,其难有三:1、写作时代久远,与学生阅历和生活经验落差较大;2、语言凝练,思维跳跃,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在课堂上,我们却常常遭遇这样的尴尬:小组交流轰轰烈烈,全班交流则静默一片……是孩子们交流的欲望被遏制了?是他们课前的预习、先前的讨论不够充分?还是我们追求的自主学习无形之中已经让我们对孩子放任自流了?怎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让自主学习更给力,从而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呢?  一、有效引领,唤醒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  预习作为课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一直认为,指导写作是一个艰难的教学过程;批改作文,是一项浩大的修改工程。最令人头疼的是在批改作文时遭遇习作千篇一律的境况。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文章千人一面之态,如荒原野草又逢春,迅速蔓延。造成学生作文雷同的根本原因就是范文。我曾禁止学生模仿范文,可总是屡禁不止。  这一现象让我深思:学生的习作为何总受范文的左右?虽然明令禁止,为何总不奏效?看来,一味禁止是行不通的,况且苏教版语文
一、“温热有隙效应”,机智地对待建构式生态课堂中的动态生成  案例一:记得一位学生在一篇《我的梦想是……》命题作文中写道:爸爸出差去外地了,他临走时对我说,儿子,你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做个科学家。妈妈却对我说,你要当个警察,这样谁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更不想当警察。我的理想是变成神奇无比的腰带,永远拴在妈妈的腰上。因为妈妈很孤单,很胆小,所以我想永远陪着她……  建构式生态课堂,是现下教师所追求的
设计理念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本文想象极为丰富,语言极为优美,带领我们访问“山里的朋友”,讓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教学本文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的感受。让我们带
长久以来,在作文批改这个环节上,有不少老师觉得很无奈。他们付出了汗水,但学生的作文水平却得不到提高。这份无奈难道无法消解吗?为了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习作水平,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坚持“三步走”的作文批改法,即:学生互批—教师赏批—学生自批。这种作文批改法就像三部和奏曲,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习作的有效性。  一、前奏曲——学生互相批改,以悟写作之道  学生的作文水平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