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方式改作文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c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在作文批改这个环节上,有不少老师觉得很无奈。他们付出了汗水,但学生的作文水平却得不到提高。这份无奈难道无法消解吗?为了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习作水平,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坚持“三步走”的作文批改法,即:学生互批—教师赏批—学生自批。这种作文批改法就像三部和奏曲,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习作的有效性。
  一、前奏曲——学生互相批改,以悟写作之道
  学生的作文水平往往相差并不大,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要求。大体上来说,作文批改无非是要抓准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这两个基本点。但是,如果想要学生从互相批改中习得写作之道,那就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批改,如作文格式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整洁,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合理,表达是否合乎逻辑,语言是否简练等。根据这些要求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巩固他们的基本功,还能让他们在批改中领悟写作的基本要领,提升作文水平。
  二、共响曲——教师赏批,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我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不管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总是以一种欣赏的视角去批改。我或是笔批,或是面批,并且从来不忘对学生进行提点和鼓励。这样的批改方式,以“赏”为核心思想,往往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作文水平。
  1.面批。面批的作用在于,它能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将教师置于主动的地位,不仅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帮助他们拓宽写作思路,还能指导他们写作的方向,保证他们向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我的一个学生曾这样写日记:“妈妈今天带我出门,我们一起去了书店,我们看了会儿书,然后买了一本,妈妈就带我回家了。”
  日记的内容十分简单,但不乏闪光点,于是在面批的时候,我先肯定他的优点:“老师看完你的日记后,知道你是个听话又喜欢学习的好孩子。书店的书多吗?”学生听了我的嘉奖,高兴地说:“多,书店有很多书。”“书店里除了你和妈妈,还有什么人呢?”他想了想,说:“有老爷爷和老奶奶,还有别的爸爸妈妈带着他们的小孩。”“那你买的是什么书呀?”“《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不买漫画书呢?”他有些腼腆地说:“我想学更多的知识。”于是我趁机表扬:“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接着我又进一步引导他:“如果你把刚才告诉老师的都写进日记,那你的日记是不是就更清楚,更丰富了呢?”之后,他就在我的指导下,重新修改了日记,并运用上了学过的词语(整齐、津津有味)和句式(有……有……还有……)。
  “妈妈今天带我出门了,我们一起去了书店。书店里有好多书。除了我和妈妈,还来了好多人,有别的小朋友,有小朋友的爸爸妈妈,还有慈祥的老爷爷和老奶奶。我拿了一本漫画书看得津津有味。后来妈妈说要回家吃饭了,我就拿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因为我想学更多的知识。妈妈给我买了这本书,我们就一起回家了。”
  面批的精髓在于“赏”,并非“批”,通过循循善诱,我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在写作上取得进步。
  2.笔批。和面批一样,笔批虽然以评语的方式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但其主题仍然遵循“赏”的原则。学生在写作的道路上刚起步,自然会存在许多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在笔批时,教师就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哪怕只是一句话写得对,一个词用得好,都要给予褒奖和激励的评语。
  我的一个学生写了一篇关于接力比赛的作文,作文的标题是《加油,小伙伴!》。笔批时我刻意在眉批上写:“这题目让老师一看就能感受到比赛的激烈和紧张,真是好题目呀!”一个学生写了一篇关于跳绳比赛的作文,其中有这样一句:“只听见绳子打在地上发出‘啪啪’的声音。”在笔批时,我在“啪啪”这个词的旁边标注了“精彩”两字,并画了一朵小红花。
  学生在写作时,会出现不少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一般都以建议的方式进行批改。如当学生出现用词不当的错误时,我会在旁边写道:“这样是不是不太通顺?使用这个词‘××’会不会更好呢?”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帮助我和学生建立起平等对话的关系,还能让学生在改正错误的同时思考错误发生的原因,从而习得写作的要领。
  三、回旋曲——学生自主批改,提高写作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应该属于作者本人。”因此,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作文修改环节对修改方式与修改技巧作出了调整,学生在自主批改、互相批改和教师赏批中,逐渐掌握相应的文章技巧,从而全面提高写作水准。如此一来,通过教师的赏批和学生之间的互相批改,再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批语和同学的修改意见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修改,就能使自己的文章在质量上更上一层楼,臻于至善。最后,学生针对整个批改的过程写下自己的心得与感悟,促进自我能力的提高。
  “三部曲”的和谐乐章,让学生在作文的海洋中徜徉。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作文的水平,使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快乐,真正地爱上作文,也让教师在这一和谐乐曲中实现共同成长的目的,分享快乐,收获幸福。
其他文献
《烟台的海》是苏教版第十二册教材的一篇课文,文字优美华丽,节奏舒缓而动人,读来让人感到眼前展开了一幅精彩的画卷,使人流连忘返,赞叹不已。  写景类散文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如何透过语言文字的美,感悟文本中景物的美呢?这是教学中需要把握的重点。为此我采用以下三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一、优化教学内容,美说课文  有人说,一节好的语文课,首先要有简略的内容,另外还要有相对集中的目标和主题,这样才
《三打白骨精》节选自经典名著《西游记》,被收录在苏教版教材第十二册中,收录时有所编排和改动,跟原文相比,少了点原汁原味。  对于经典名著的阅读,教师要善于将其丰富的文本资源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能够在文本中“打一个来回”,走进去体味、品悟,走出去积累、内化、迁移,而后获得丰富的语言实践,将语言外化出来。为此,在《三打白骨精》的教学中,我从文学作品自身的角度和教学文本的角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品味探究,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方式。通过预习,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阅读课文新知,明白哪些知识是自己可以独立学习而习得的,哪些知识是自己所无法获取的,从而让学生学有目标。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就会重点关注那些自己不清楚的,甚至不理解的语文知识点,以增强语文学习欲望,提高学习的效率。探究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新型学习方式,是预习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现在的许多孩子缺少人生经验,使他们的性格产生了这样那样的缺陷。面对生活。他们更多地表现出对他人的漠视和对人生的无谓。《草房子》就为学生搭建起一座精神殿堂,能真正唤醒他们的心灵,使他们的心变得柔软起来,让他们真正学会感动。我结合《草房子》谈谈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    一、自主阅读。让学生读懂内容   
词串识字就是将几个表面看起来不相干的词语联系起来的方法,但实质上,这些词语有着密切的关联:词义相关,押韵合辙,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识记。这是苏教版教材特有的识字编排特点。那么如何进行词串识字教学呢?笔者现结合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四”的课堂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自主认读,巩固记忆  词串识字的重要特点是合乎儿童的认读习惯,听起来悦耳,念起来顺口,同时还能够加快儿童自动化认读的识字过程,巩
传统文化中,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阅读教材,具有其他文体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诗歌讲究押韵,追求语言的音乐美,因而吟诵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能使人产生情的共鸣;诗歌较注重画面的显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能给人美的享受;诗歌语言凝炼,蕴含深义,能让人获得理的启迪。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古诗文却很难走进学生心田。究其原因,其难有三:1、写作时代久远,与学生阅历和生活经验落差较大;2、语言凝练,思维跳跃,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在课堂上,我们却常常遭遇这样的尴尬:小组交流轰轰烈烈,全班交流则静默一片……是孩子们交流的欲望被遏制了?是他们课前的预习、先前的讨论不够充分?还是我们追求的自主学习无形之中已经让我们对孩子放任自流了?怎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让自主学习更给力,从而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呢?  一、有效引领,唤醒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  预习作为课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一直认为,指导写作是一个艰难的教学过程;批改作文,是一项浩大的修改工程。最令人头疼的是在批改作文时遭遇习作千篇一律的境况。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文章千人一面之态,如荒原野草又逢春,迅速蔓延。造成学生作文雷同的根本原因就是范文。我曾禁止学生模仿范文,可总是屡禁不止。  这一现象让我深思:学生的习作为何总受范文的左右?虽然明令禁止,为何总不奏效?看来,一味禁止是行不通的,况且苏教版语文
一、“温热有隙效应”,机智地对待建构式生态课堂中的动态生成  案例一:记得一位学生在一篇《我的梦想是……》命题作文中写道:爸爸出差去外地了,他临走时对我说,儿子,你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做个科学家。妈妈却对我说,你要当个警察,这样谁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更不想当警察。我的理想是变成神奇无比的腰带,永远拴在妈妈的腰上。因为妈妈很孤单,很胆小,所以我想永远陪着她……  建构式生态课堂,是现下教师所追求的
设计理念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本文想象极为丰富,语言极为优美,带领我们访问“山里的朋友”,讓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教学本文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的感受。让我们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