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吐

来源 :世界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t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吞吐—李彦墨的诗歌与设计”于4月27日开幕。本次展览是星空间举办的第一个以诗歌与设计为主题的艺术展览,展览呈现了艺术家李彦墨从留学到回国后创立【吹】品牌期间的诗歌与服装设计作品。
  李彦墨曾经的身份是服装设计师,选择诗歌作为服装设计的组合来呈现并不是僵硬的连结,服装作为设计的现成物来表达,缺席者用文字最纯化的方式代言。她熟悉艺术、文学、服装,从来不是一个局外人,然而她也更像是一个行业内外的游离者,以便将当代文化(大于艺术)的思考代入到设计中。
  诗歌与设计的链接,是从图像直接诞生下的文字。现在诗人们在纪念李彦墨,因为她文字中遣词无端的灵气。她出生于诗歌与艺术的家庭,闲散之乡。这一头温柔的野兽,从北京到都柏林,巴黎,远离家乡,脚底生风的漂泊。她的出生和离世都符合我们对一个真正的诗人的描述,诗歌是她说话的方式,使用文字大概就是她的天赋。过从交往之中,李彦墨话语的俭省节制令人印象深刻,而她的诗歌中,最隐秘的热情、幻想、痛苦、呓语,却总要花上对等的时间才能领会。
  该展还呈现了她所使用过的服装结构设计(纸样)、款式设计手稿,并通过其在“创意星空”竞赛期间的有关视频资料,呈现了她对艺术、设计等方面的见解。展览同期,星空间出版了同名的艺术文献集,从诗歌、散文、评论和设计等四个维度梳理了她的发展线索。
  李彦墨认为“服装最终是要通过穿着来表达人的精神”,因而,服装所承载着既是高度个人化又是极度多元化的丰富内涵,该展试图以李彦墨的个案为起点,重新思考中国当今社会的价值观以及当代艺术所面临的问题。
  天才妞妞
  多年来,我和西南的艺术家始终保持着超越朋友的亲情,自然对他们的孩子,一直有种视为自己孩子的感觉。所以,对于妞妞的去,我至今内心有一种无法排解的隐痛和自责,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和理解实在太少了!尤其对妞妞,她的去,让我突然意识到妞妞其实是一个天才!设计,绘画,尤其是诗文,其对人生体会之深之细,让人目瞪口呆:“一生太短,一天太长。”岁月易逝,琐屑难耐,我们活了大半辈子体会到的人生感觉,却被二十几岁的妞妞勘破,即使我们体会到,也不一定比妞妞说得精炼和明了。也许唯天才便不流俗,妞妞的去,让我们这些流俗的长辈,既痛心疾首,又充满敬意。妞妞怎么可能仅仅是我眼中那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1991年,我第一次看到妞妞时,她六岁,和纳纳的美丽,毛头的酷相比,妞妞显得格外爱说话,常常语出惊人的冷幽默,逗得大家忍俊不禁。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瞬间,当我回头再看妞妞时:那冷冷的表情,一副早已置身世外的感觉。一路看着妞妞从小女孩变成少女,等到妞妞从法国留学回来,妞妞变得沉默寡言了,有时大家一起吃饭,自始至终仿佛就没有妞妞这个人似的,曾经是那么爱说话儿的女孩啊!如果留意她那么有创意的设计,如果留意她的诗文,早该放弃从世俗长辈去看一个小女孩,早该换一颗敬意的心去理解这个天才!悔之晚矣!亲爱的妞妞,我们都爱你!如果有来世,栗伯伯一定努力做合格的伯伯。
  2014年3月19日 栗宪庭
  妞妞,亲爱的孩子
  在那个寒冷雾霾令人悲绝的日子,你猝然地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你的同龄友人说,阿姨,请理解妞妞,尊重她的选择……
  你喜爱服装设计,也酷爱看书写文,但我们竟一直不知你写诗,直到你走了,才看到这些清丽孤绝的诗句……
  读你的诗,读你写的文句。如果说妈妈并不全然了解你,从此刻,我会用今生所有的时间去读你、理解你、走近你……
  你曾说如果投胎转世,想变作一只自由飞翔的鸟儿。妈妈期盼,有一天你能飞落在咱家门前那棵高高的树枝,让我们能看到你的身姿听到你的歌唱……
  —妈妈
  给妞妞的最后一封信
  老妞,给你写最后一封微信,希望你能读到。今天会有好多朋友来看你,为你送行。平时你永远是人群中最安静最不起眼的一个,以至于我们最后一次在一起吃饭你坐在哪个位置我都没注意到。但是今天你会看到你才是大家心里边永远不会忘记的人。
  然而我要说老妞你太“自私”了,转瞬间你把你的敏感,孤独,自尊,善良,多情,睿智,幽默,你无法向人言说的痛苦和恐惧,你对人生的独特观察力和理解力,你对文学音乐艺术的丰富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等等等等,包括你为何要选择死亡的秘密一下子全帶走了......你太狠了,全不顾父母亲友。你太骄傲了,才27岁说走就走,一个告别的字也不留……
  如今留下的只有我们对你最纯洁的回忆和思念。留下的只有一段关于青春最深沉最绝望最无解的谜语和体验。
  也罢,你要走一定有要走的理由。在你无数个的失眠之夜,这个世界早已错乱冷漠无须再去穿越。
  你先行一步等着我们,路上多穿点。你一路走好,天堂很温暖。
  张晓刚
  2013年1月18日 晨7点
  2014年4月13日 晚8点 二稿
其他文献
颤抖的色点    印象派把“光”和“色彩”看成是画家追求的主要目的,创作中竭力描绘事物的瞬间印象,表现感觉的现象。在他们看来世界万物在阳光下一律是平等的。雷诺阿曾说过:“自然之中,决无贫贱之分。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和穷困的乞丐是平等的。”他们在创作中全力以赴地描绘“光”。在印象派的画中到处是充满阳光的色块组合,充满空气感。印象派所描绘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这标志着
期刊
一  喜欢白明的瓷艺;  喜欢白明的油画;  喜欢白明的水墨;  喜欢白明的综合材料;  喜欢白明的具象与抽象;  喜欢他的文字,他的思考,他的微博,乃至他的生活方式。  世间才子多,才女也多。或因名不符实而遭人贬损;或因人云亦云而流于浅俗;或因自大狂妄而沦为孤岛;或因不思进取而落魄江湖。  白明,目光炯炯,天庭油亮,唇如激丹,齿若齐贝。在日行中天的年轮,却还像孩子那样好奇,像年轻人那样改变,像中
期刊
我曾经在1980年代初期,全面查阅过国内出版的所有的有关艺术教育、基础教育、美术史、工艺美术史方面的出版物,“包豪斯”这个名称竟从来没有出现过。即便留学苏联的人也都不知道,因为苏联不但封锁包豪斯的情况,并且连他们自己在1920年代建立的、在现代设计教育改革中具有和包豪斯同样重要地位的学校“佛库特玛斯”也完全屏蔽掉了,苏联连构成主义运动都闭口不提,留学苏联的人自然没有可能了解到战前德国这所规模不大的
期刊
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无不焦虑、彷徨乃至绝望,只要你是个头脑和灵魂尚且清醒的人。于是出世或入世是来丽江人们很迫切的思考和神殇,无数善男信女来此寻觅生命的本质意义和终极梦幻,心灵以得到修养。  遍布丽江、香格里拉等地的客栈、酒店和人文景观为长期生活在都市的人群提供了思想和交流的驿站。在丽江长期生活着这样的一些文人、骚客,他们是这群人的另类和翘楚,和品正、吕印、赵一行、一鹤、和仕新、周正华。他们生活在丽江,
期刊
悠悠球(yo-yo),又称为“溜溜球”,是一种风靡全球的玩具。它虽然操作简单,却自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人。也许你还不知道,悠悠球这种小巧的玩具却有着一段绵长而有趣的历史呢。  研究表明悠悠球最有可能起源于中国,然而悠悠球的最早史料记载则出现在公元前500年的希腊。这种古老的玩具起初以木头、金属或上了颜色的黏土制成,在当时被称作“圆盘”。按照当地习俗,当一个孩子成年时,就要把他童年时的玩具奉
期刊
1、艺术从传统走到现代、当代和现在,虚眼一看,看出“门道”。水墨:保持传统,以写生入画,南北风格相加叫“新派水墨”;水墨里以变形松懈的线条表现情趣的叫“文人水墨”;水墨里出现西画的空间关系叫“写实水墨”;出现西方抽象绘画形式的叫“当代水墨”;出现巨大的尺幅,从墙上到地上,从平面到立体叫“实验水墨”;用各种手法综合,加上行为艺术叫“后现代水墨”。陶瓷:凡能画上几笔的可叫“大师”;器形做超大的叫“环境
期刊
艾瑞克·费舍尔(Eric Fischl),美国新绘画创作中最大胆的情色描绘者,曾经瞧着罗丹晚岁的女体速写大发感叹:  “他怎能保持如此旺盛的性欲?! ”  论情色画面的惊世骇俗—群交、乱伦、性错位、性变态—费舍尔远远超过罗丹。不错,罗丹近百年前的雕刻在他的世纪同样惊世骇俗,但二者的差异并非情色(有如欧美电影的分级制),而是文化差异:在罗丹的时代,情色主题是热烈的、诗意的、美学的,大致不出浪漫主义范
期刊
worldart:戴先生好,您在设计圈留下的印象是独具思想、责任心强的一位设计师。您如何评价自己。  戴:自己很难评价自己,责任心当然有,从事设计的很多人都有强迫症,设计需要追求每一个小细节,没有这种精神几乎做不了这一行业,这是职业所在。思想方面,每个人都有思想,与别人不同的是我们会做这样类型的分享会,把自己在这个行业里得到的东西回馈给社会,用这一方式可以帮到年轻设计师,让他们学习一些经验,少走弯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末,处于嬗变中的中国文化界许多勇于打破常规和禁锢的艺术家带着一种人类理想主义的思维惯性,冲开那个万马齐喑的荒野展开了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的的渴望。在那个狂飙突进、风起云涌的历史节点上,无名画会、星星画会、野草画会、池社等许多艺术家自发的艺术群体开始了对现代主义的自我启蒙和日益觉醒,加之学院内外“85”思潮的鼓噪诞生了一批今天看来划时代的当代雕塑艺术作品。如王克平的《沉默》、《万万
期刊
在我们纪念郑可先生诞辰110周年,回顾郑可先生的业绩和成就,缅怀郑可先生的恩惠时,往往因为他生前最后的几十年就职的单位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性质及他曾任教的授课科目,而将他称为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先驱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先驱。是的,这是先生当之无愧的。但郑可先生是他那一代乃至后几代的中国艺术家中罕见的跨领域专家,他的兴趣和涉及面甚广美术、教育、工业设计、音乐(他年轻时曾作为萨克斯管乐手)、陶艺和陶瓷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