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穷骨头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q19870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好友字写得好,我请她替我写了曾国藩的一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我喜欢这句话,偶一展玩,便有感慨。
  人已穷矣,再不将骨头撑起来,人家就更看不起你了。撑不起来,只是一副贱骨头;撑得起来,便可成朗朗风骨。胸中又养得“一团春意思”,温温煦煦、活活泼泼。
  做人做到此,便可以走得出去,见得世人了,不但人家看著体面,自己看自己也舒服。且觉得今生做一回人,做得有点意思,亮亮堂堂,大大方方。
  (小 野摘自《山西农民报》2018年4月3日)
其他文献
雨季后的南非克鲁格国家森林公园风光旖旎。斑驳陆离的光透射下来,给这片广袤的草原增添了几分神秘。动物们悠然自得,或迈着懒散的步子,或酣睡不醒。它们忘记了世上还有杀戮,还有天敌。  犀牛的眼泪  夏末的一个傍晚,雨过天晴,一架直升机犹如巨鹰盘旋在克鲁格国家森林公园的上空。机舱内,“大哥”手握望远镜,聚精会神地瞄准森林,跟手下人描绘着地面的状况,不时发出得意的狂笑。飞机转了两圈后,匆匆离去。    此刻
期刊
阿琴喜滋滋地请我们吃饭,庆祝她18岁的独生女宛宛成功考入医学系。一提起宛宛,大家交口称赞,说她像井、像溪、像海。说她像井,是因为井口看似狭窄,却有着他人难以想象的深度,随意抛个空桶进去,总能打捞起一桶桶满满的知识;说她像溪,是因为她从不张扬,不管什么场合,总是安之若素,恬淡如溪,脸上看不到一丁点儿张狂;说她像海,是因为她有大海般辽阔的胸襟,常常不遗余力地向他人伸出援手。朋友七嘴八舌地向阿琴请教育儿
期刊
有一次我在某经济刊物上读到一篇文章,是个国内有名的企业家写的,文章的主题是财产的保存。  这个企业家身边的朋友也是成功的商人,生意做得很大,积累了不少财富。商人年纪大了,不想再辛苦,准备出国定居以安享晚年,于是想方设法把财产留给子女。    结果孩子不争气,没几年就把财产败了一半。因为商人的太太比较精明能干,所以他就把财产的管理权委托到太太的手里。没想到这个商人的太太变心了,伙同他人转移了财产。至
期刊
消防也幽默
期刊
从留学到在海外定居,一晃已经过去20多年了。说不出对现在的生活有什么不满,但是在内心深处,想起故乡,回首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总有一些有关故乡的事情,让人追悔莫及。那是一种难言的痛,“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    1984年,父亲去世,母亲承受了沉重的打击,那时我刚考上研究生,也结婚了,妻子是另一所大学的研究生。虽然母亲每天沉浸在悲哀中,但是我新婚的妻子给了她莫大的安慰,她们非常合得来。妻子精心
期刊
一位不可一世的君主召見圣父,这位圣父以手到病除而闻名于世。君主背部疼痛难忍,希望圣父能给他治好。  “愿上帝保佑!”圣父说,“我们先要弄清楚疼痛的原因。我的陛下,您要坦诚地忏悔,因为忏悔能使人正视问题,从而消除罪孽。”  君主听了,很是恼火。他心里想:不就治个背疼吗?哪来这么多事?于是君主道:“我什么也不想说,只需要有人治好我的病,而不要被问这问那。”  圣父起身告辞,约一个半小时之后,带了个人来
期刊
世界杯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全人类的盛宴,绿茵场上闪现的是情感、数字、奔跑,甚至是与芭蕾舞融为一体的运动。将一只球踢来踢去,成千上万的人喜欢做这个动作,还有更多的人喜欢观看这项运动,并为之疯狂,那么它究竟有何魅力?  激励球员的是什么  你以为球员在球场上玩命踢是为了钱吗?这么想太庸俗。  每一位绿茵英雄的华丽登场,都是集长相、身材、球技、经验于一身。但相比之下,一个球员的心理状态最重要。  江湖上有传
期刊
“二戰”结束后,一个名叫威廉·菲利普斯的退伍兵从日本人的战俘营中生还,来到伦敦重新找工作。他已经30多岁了,做过煤矿工程师。不过,他这一次转行搞起了经济学研究。  就是他,发明了大名鼎鼎的“菲利普斯曲线”。这个曲线的大概意思是,失业率和名义工资变动率是一种替代关系,换句话说,就是此消彼长。  它的逻辑是这样的:在失业率很高的时候,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那么即使资本家不涨工资,工人也会乖乖干活,也就是
期刊
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只有七十二贤人。而孔子眼里的得意门生,仿佛只有颜回。颜回给我的印象,是對老师毕恭毕敬,也有些唯唯诺诺。子贡就不一样,他说过这样几句话:“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就是说,纣王的不善,不像传说那样厉害,只是君子恨之,才把天下一切坏名声都归到他身上。  胡适曾提出一个概念,叫“箭垛式的人物”,比如黄帝、周公,“上古有许多重要的发明,后人不知道是谁发
期刊
道德需要讨论吗?道德不就是社会公理吗?  其实,道德不仅不是公理,而且是非理性的,带有明显的个人感性偏好。  首先,来看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电车难题。轨道上有5个人,一辆电车正朝他们驶来,你控制一个拉杆,可以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另一条轨道上也有一个人。你会怎么办?  这个问题从1967年被提出后,就被伦理学家反复争论。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由此可见,当人身处极端环境的时候,并不存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