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来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砂壶作为一种性能优越的沏茶工具,其制作工艺、性能特点虽经百年风雨,却一直流传至今、长盛不衰。宜兴紫砂壶以其独一无二的泥料材质、丰富多变的造型而深受世人的喜爱,根据造型特征,紫砂壶主要可分为光货、花货、筋囊货三大类。其中花货主要是以各种动物、器皿、花草树木等为基本原型而进行具象化或抽象化的艺术再表现,是最具有表现力度的一种造型。自古以来,花货紫砂壶精品不胜枚举,而以传统文化为依托、以自然界的梅树为素材原型来创作花货壶,更是成为了历代壶艺人钟爱的艺术表达形式。“梅椿壶”(见图1)就是一把典型的以梅为题材的紫砂壶。该壶造型承花货之精华,融入自然美景色中的元素,遵循传统壶型的风格特征,给人以端庄人心的感受,亦将梅花的高洁品性完美呈现,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品位。
  在紫砂壶经典器型中。梅形壶自古便独领风骚,这其中尤以清代嘉庆年间的著名女性制壶艺人杨凤年所创作的“梅桩壶”首届一指,该壶以梅桩树干为本,虬曲挺立、状物毕肖,精心刻画出梅瘦骨傲霜、不畏艰辛的灵性,成为后人竞相模仿和创新的范本。“梅椿壶”在主体艺术形象的设计上,充分汲取了前人经典意蕴。将自然物象融于一体,是对“梅桩壶”更好的延续和诠释。
  紫砂壶作为一种泥巴艺术,其形制决定了紫砂丰富的表现形式,而花器造型则是其中表现力度最强、最生动的一种形式,捏、塑、雕、琢、贴、镶、嵌等均被运用到花器装饰中,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壶艺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梅椿壶”色呈紫韵,构思巧妙、装饰精美、典雅美观。壶身取一段老梅桩,厚重而大方,平盖嵌入壶口,呈平面状,壶底亦为平底,上下平行,似树桩的横截面;壶身上树皮古拙嶙峋、凹凸有质,虽是点缀的装饰,却无疑使壶身的树桩造型更加逼真而惟妙惟肖;壶把、嘴、钮彼此呼应、情境统一,全部用极富遒劲的梅枝组成,仿佛由壶身生长而出,弯折有度,富有生命力:壶身及壶盖上的梅花是用堆花手法将泥浆堆积塑造成型,一簇簇腊梅花绽放其间,俏丽舒展、英姿烂漫,仿佛正在风中舞动,栩栩如生,自然气息浓郁。整器沉着稳重、精致生动,虽是一把壶,却仿若一幅自然缩景,梅桩劲骨,花影婆娑,无论是花朵还是虬枝树纹,无不师法自然,独显天地灵韵,将形、神、气、态四要素贯通一体,于优美造型中展现梅的形象特征。立体触感极强,实现了对自然情景的完美对接,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气质与意境。
  紫砂壶包罗万象,其内涵蕴意往往是一把壶具备收藏价值的真正原因。以梅人壶虽是一种常规的壶艺设计手法,但把梅的寓意通过精湛的技巧和泥火的演绎,尽情流露出来,才是一次境界的提升,从而使整把壶富有思想内涵和灵魂性。梅是中国特产的传统名贵观赏花木,它利于庭院栽植,又适作古桩盆景和插花,是冬季赏花的理想名贵花木,其花芳香美丽,是园林绿化之优选植物。梅开春百花之先,美丽动人、斗寒傲霜。表现出一种永不屈服的性格。自古以来,关于梅的诗文不胜枚举,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恐春风有机事,夜来开破几丸书”等,它更作为一种君子精神的象征而被世人所慕拜。“梅椿壶”无疑通过一把壶的形式,将梅的丰富意蕴体现出来,是通过艺术上的提炼加工,将之升华为高于自然生活的精神内容。从而打动人心。
  紫砂壶不仅是实用茗具,同时也是颇具内涵深度的艺术作品,它将艺术与传统文化、思想等完美融合一体,使之成为文化的载体与产物,呈现给世人无限的智慧和力量,从而实现人与壶的共鸣。“梅椿壶”就是这样的一把紫砂壶,虽然在题材选择上,它仍然依托于传统的梅韵题材,但也正因为一缕梅香所萦绕的不朽经典,使得整把壶都充满了智慧和品性的情怀,营造出深刻的文化氛围,提升了紫砂壶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属性。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东方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脉厚重,博大精深的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艺术创作,是留给世人的宝贵财富。中国的陶瓷艺术起源极早,经久不衰,并且愈加发展壮大。构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鲜明的特点便是善于汲取文化精髓,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成为文化的实物载体和具体表现。这其中尤以宜兴紫砂壶艺独树一帜。它的发展伴随着历代制壶艺人与文人的创造参与。深受世人喜爱。有“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
期刊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在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之一。紫砂陶是另外一颗璀璨的明珠,其造型款式极为丰富,器物色泽古朴典雅,表面还常镌刻诗文、书画作为装饰,增添其人文气息,成为一种具有高雅气质和浓厚文化传统的实用艺术品。从一个侧面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造型审美意识,历史上有很多赞颂紫砂的诗句,如李渔的“人间珠玉安足取
期刊
摘要 把禅境融入紫砂壶的创作,化为壶器的境界,使紫砂壶在艺术美的层面中表现物象的同时,也有深邃的内蕴。以禅境入壶也使中国紫砂艺术发展的轨迹更加符合传统哲学思想,这就使紫砂壶作品更富于意象美,使有形的实证思维模式变为更加空灵致远的意境之态。现以紫砂“禅境壶”为例,探析壶器的造型及其人生感悟。  关键词 禅境壶;紫砂;人生感悟  宜兴紫砂壶能用、能赏、能品,继而形成了紫砂文化,直至升华到禅境。禅境往往
期刊
摘要 陶刻作为重要的装饰手法之一,因源流悠长、技法独特、内容广泛,融书画、文学、金石于一体,被广泛应用于紫砂艺术的各个门类中,其各类作品也广受收藏家好评。梅是陶刻中较为常见的题材,紫砂壶、挂盘、花瓶中均有其身影,现以梅的艺术性与人文性谈谈其在紫砂陶刻中的应用。  关键词 紫砂;陶刻;梅  陶刻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上古时期,先民们就开始在各类陶土器皿上刻画纹饰和文字,而紫砂陶刻的起源与古陶器的铭刻有着
期刊
独步传统手工艺之林的宜兴紫砂陶艺,其形成是历代陶工和民间艺人世代相承的结果,是人们利用紫砂泥特有的性能,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宜兴紫砂陶艺具有鲜明的手工特性,是富有情感和温度的艺术形式。紫砂壶的诞生可追溯到北宋年间,梅尧臣《宛陵集(第十五卷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摩谟寄茶诗)》其中有语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可见在宋代的时候,紫砂壶就已经深得文人雅士的青睐,在之
期刊
艺术是自然的缩影,而大自然更为各类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灵感,紫砂壶尤为如此。紫砂壶是陶瓷茶器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种,其材质特殊、形态丰富。并且内涵深邃,历来便深受世人的亲睐,诗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一文中曾写下这样的评语:“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是人而知之矣。”时至今日。紫砂壶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有了不断的完善与改进,而取材自然、表达情感、祝福生活,一直是其发展的原则和目标。“
期刊
摘要 紫砂壶是集书画、陶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陶艺品,自诞生以来历时数百年经久不衰,这与其良好的艺术包容性密不可分,现以紫砂“竹节壶”为例,探讨紫砂壶艺术作品中的文化魅力。  关键词 紫砂;文化魅力;竹节壶  北宋著名大文豪苏轼曾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由此可见,竹在中国古代文人中的非凡地位,事实上,对于竹的崇拜并非始于宋代,还可以追溯到更遥远的先秦时期,而受众面也非局限于文人
期刊
紫砂壶的世界充满了丰富的视觉体验。一把把壶就是一件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它们以不同的造型、装饰、色泽等呈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同时融入生活和自然的固有本色。提炼出一定的思想内涵。使之有形、有神、有情。据目前史料所载,历史上第一把真正意义上的紫砂壶是供春款的“树瘿壶”,该壶以自然界的银杏树瘿为塑造原型,整体温雅天然、素色泥胎、凹凸不平、古绉满身、纹理缭绕,大有返璞归真的意境,而这把取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
期刊
摘要 宜兴紫砂作为传统手工艺制品,性能优越,实用与赏玩俱佳,是不可多得的饮茶名器,历经数百年的风雨经久不衰,并在历代制壶艺人的共同努力下,艺术审美不断提升,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并在当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关键词 紫砂壶;造型;人文  中国人饮茶、嗜茶的习惯古来有之,文人墨客更是将之作为一种雅事,茶具的选择便成为了重中之重,而紫砂茶壶性能优越、外观优雅,水到渠成地成为了首选的饮茶佳具。并在历代文人
期刊
宜兴紫砂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不断呈现给世人绚烂的艺术风采,时至今日,以紫砂壶为代表的紫砂艺术已成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中的佼佼者,深受世人亲睐。紫砂壶的发展成果有目共睹。这其中更离不开一代代制壶艺人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明、清至今的紫砂制壶名家层出不穷,他们不凡的艺术功力和人格魅力,创造出许许多多的经典作品,促进了宜兴紫砂事业的繁荣兴盛。  被誉为“紫砂泰斗”、“一代宗师”的当代紫砂壶艺杰出代表——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