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这挟裹了几千年传统文化基因、凝聚了无数代智慧文人书写经验和性情体验的创造物,曾经以灵动或沉静的风格折射历史,以飘逸或稳健的形体再现人的心灵,而今却在整齐划一的字库中排列,在手指与键盘的敲击中被动呈现。她的美在小学语文课堂里,也深陷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强势包围之中,隔着斑驳的显示屏,在不断升级的电脑硬件和软件中,她气息微弱。形与神脱节,汉字成了笔画和笔顺的机械组合,失去了与人的精神的深度关联,汉字的美在消隐!它的生命力在弱化!多媒体对人工书写权利的侵蚀,或说,我们对汉字书写权利的放弃,对当前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一、汉字的美与语文教学
中国汉字包括“形”和“神”的美,“形”是一种对空间结构的把握,“神”是书写者精神、气质、学识修养的物质再现。作为一种艺术它将语言艺术和造型艺术亲切地结合为一体,是中国文化史中基础最深厚、历史最悠久、性质最稳定的艺术方式之一,与文学、美术、建筑力学、美学等各种艺术领域都有关系。
培养学生对汉字美的感悟和兴趣,让“我要写好字”成为学生普遍、自发的要求,笔者以为这是一个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应该做的事情。郭沫若同志说过:“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人,这样写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独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还可以逐渐免除这些坏毛病。”郭老的这段话多么的语重心长,除了讲写字的要求外,还说到了练习写字对学生素质提高的作用。笔者以为学习汉字美的艺术,对审美能力、语文素养、能力发展、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提高都有作用。
1.培养审美情趣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汉字的美作为一种艺术,有人把它比作无声的音乐,不是有“笔落惊风雨”,“笔下有雷声”的说法吗?也有人把它比作舞蹈,通过笔墨线条的缓、急、收、放、转、停,来抒发作者的艺术情趣。书法与绘画更是有“书画同源”的说法,我们还可以从建筑、雕塑、玩具中体会汉字美的神韵。学生通过对汉字美的这种感受、学习、欣赏,对于审美情趣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2.促进思维能力发展
汉字书写艺术讲求空间布局,在对称、均衡中又要有所变化,其笔力的轻重,笔势的缓急又能在形象中寓含朴素的辨证思想。书法艺术的鉴赏首先要求观赏者能把具体的汉字物象转化为相应的意象,这就需要运用形象思维(注:也有人称之为意象思维),在形象思维的促发下伸展想象的翅膀,从而进入书法艺术的境界,与书写者进行情感和心灵的对话,聆听他们的人生智慧,再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真谛,由有限的个体存在延伸至无限的宇宙大道,而这样一个概括、总结的过程又需要有抽象思维的介入。汉字美的创造过程同样经历了一个将抽象的情感、思想物化为点与线的形象组合,不同的点线组合又无不积淀着书写者的理性精神,而局部鬼斧神工的点染恰恰是他们灵感思维迸发的印证。所以,对汉字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的思维锻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对空间的感知和想象能力以及对事理的抽象思辨能力。汉字形神兼备的美,在孩子刚学习写字的时候,对于发展其观察和空间感知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写字时要求姿态端正,心平气和,达到“察之者贵精,拟之者贵似”的境界,这是观察力的发展。当然,在书写实践中,伴随着运笔技巧问题的解决,书法表象的储存,谋篇布局,这些都离不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能力。而想象力、创新能力在学习写字的过程中同样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发展。
3.提高语文素养
我们祖先赋予了汉字“文化”与“人文”的品味,中国汉字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知识、智慧和审美情趣,它的美讲究意境、情韵和格调。汉字作为一种语言符号,总是负载着一定文化内容的,由之写成的诗词曲赋,小说散文都是学生的精神养料,在对汉字美进行教学、指导的同时,也是语文素质的积淀、提高的一个过程。
4.利于习惯养成
汉字的书写是一种规范性很强的艺术,要求做到一丝不苟,既要用手,又要用眼,更要用心,不仅要多写,多练,还要做一个有心人,多看,多想。因此学生要写好字必须有坚强的毅力,持之以恒,勤学苦练。这对学生养成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是非常有利的。
5.凸现学科品质
“对话与合作”的教学理念其实对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能熟练并较有艺术性地书写汉字,能恰当地运用汉字(形体)来表情达意。从另一方面说,在审美含量颇高的书法作品中,学生所领略的将是一个自由境界,这一境界“是诞生于一个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这充沛的自我,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掉臂独行,超脱自在”(宗白华《美学散步》69页)。书法意境的创造取决于书写者的情感思想和胸襟,同时,书法也能熏陶鉴赏者的性情,扩展他们的胸襟,这是灵魂和灵魂对话的窗口,是真正关心人的存在、为人的价值而设立的平台。所以,汉字的书写充满了浓厚的人文色彩,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汉字书写直接指向了学科的目标定位:人文精神。语文说到底并非只是教人“断文识字”的工具,它更具有完善人格、充实人生、调节情感的人文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汉字的书写,在它迈向艺术和美的无尽努力中无不凸现着语文的学科品质。
二、汉字美在多媒体中“安乐死”的表现
1.粉笔板书变成过去时
由于多媒体运用的普及,所有对板书的设想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表现出来,它克服了黑板板书呆板的局限,可以通过将一段文字配上声音、画面、动感等等,给学生全新的视听觉感受。板书这种行为似乎因为多媒体的介入而成为过去时。可是当我们来重新审视板书这种艺术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同样也在丢弃与板书如影随形的汉字的美。汉字的美是书写者个性的融入,是灵动的表现,也是自信心的折射。语文老师如果有一手工整漂亮的粉笔字,一定会引起学生兴趣,学生既学到了学科知识,也学到了书法技巧,还得到了汉字美的享受与熏陶。学生还会有意无意地对教师的字进行模仿,潜移默化地从中受到美的教育,也会对教师油然而生钦佩之情。记得我在高中时遇到了一位字写得特别好的老师,他的板书一丝不苟,一节课下来,就是一幅美的图画。我们都非常喜欢上他的课,看他板书,并且还去研究一些有关书法的知识,也就在那个时候,我才知道柳体就是我们老师写的这种字。我有了一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理想。
可见字好的老师在板书过程中是个人魅力的展现,是对学生的一个无声的教育与启发。可是有了多媒体,教师所有的这些感受都将走到了多媒体的后面,成为永远的过去完成时。
2.写字水平要求降低
多媒体对汉字的处理,已经超出我们任何一个单个的人对汉字的感受,它可以使汉字的变化淋漓尽致,眼花缭乱。因为它的介入,教师对自己和对学生的写字水平的要求都在降低。
从教师来说,尽管他的字也许写得不好,但是他却可以通过电脑的功能,加上自己的想象,把汉字以他所希望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个展现出来的效果是和字好的老师一样的,因此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可以与教师的粉笔字没有一点关系。很多以前不得不用笔写的东西,比如学生的成绩报告书、学生作业本上的姓名等等已经全部“电脑化”了,曾经在我们小时候模仿老师写在黑板、作业本上的字,已经变成了“尘封的往事”。“三字一话”,尤其是粉笔字和钢笔字的要求,因为多媒体的出现显得不再重要了。人是有惰性的,这种惰性因为压力的降低而膨胀,当教师发现用时间去练字,还不如去研究多媒体的操作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字不美而练字的内趋力和外趋力都已经不够了。这样一来,教师写字水平的整体滑坡便不足为奇了。
3.对汉字美的体验和冲动在减弱
现在的课堂是现代化的,条件好的中小学,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装置,学生的课桌肚里就是电脑,教师上课只要一张软盘就可以一路到底。而那样一种画面却再难寻了:在寂静的课堂上,一位教师在黑板上洋洋洒洒地写着美丽的汉字,在教师身后的是几十双求知、崇拜的眼睛,他们在直面汉字动态呈现的逼人的美,那是一种体验,那是一种要写好汉字的冲动的勃发,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向往,所有这些都是教师自身的魅力在写字的时候完美张扬的体现,不需要教师再用任何语言去感染。当一种冲动、一种激情、一种向往转化为学习的一种动力,一种力量,一种习惯的时候,这不正是我们的目的和任务吗?可是由多媒体输出来的再美的汉字还能给学生如此美的体验与冲动吗?
如果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以牺牲我们最传统、最珍贵的东西为代价,那么这样的付出是不是太大了?但是只要我们意识到汉字美在多媒体中“安乐死”这样现状的存在,把握“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提高教师自己的汉字书写水平,在语文课,尤其是小学语文课中,继续发扬板书的独特魅力,我深信所有的问题也将不再会成为问题。
三、反思:汉字美消隐背后的语文教育观念
汉字在音、形,甚至在义上都有极富魅力的美学价值,在它和人的精神实现了深度的结合之后,它已经成为一种艺术,积淀着文化,呈现着心灵。因此,汉字美在语文课堂上的消隐其实是一种错位的语文教育观念。
从语文与教育的关系上看,语文教学承担着调谐学生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形成的作用。因此,无论是哪一阶段的语文教学,审美都应该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和目标,汉字的人工书写不是为了让学生能在日后读懂机器操作说明书,而是为了领略自由、舒展性情,汉字人工书写被多媒体所“招安”,这本身不就说明了我们对技术理性的盲从吗?以汉字等形式存在的美是人栖居这个世界的方式,也构成了他们生命的意义,因此“是人,而不是技术,必须成为价值的最终根源;是人的最优发展,而不是生产的最大化,成为所有计划的标准”(高亮华《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115)。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设置显然更是要人的发展为内在尺度,可是当我们关注现代化教学方法的使用,舍弃了优美且有情趣的汉字人工书写时,又有谁能说它与语文教学乃至教育的目标不是南辕北辙呢?
当然,审美方式的实现也并非通过汉字美这唯一途径,文学和艺术的美也是很重要的方面,我们所强调的是,失去了对汉字美的感受也必然会弱化语文教学和教育的功能。也许,汉字美的消隐也只是作为冰山之一角,然而,一叶落而知秋至,我们提倡在语文课堂上强化和巩固汉字人工书写的地位,在更深的意义上也就在提倡和维护一种素质教育的理念,让全面素质教育的理念真正贯彻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
(责编韦淑红)
一、汉字的美与语文教学
中国汉字包括“形”和“神”的美,“形”是一种对空间结构的把握,“神”是书写者精神、气质、学识修养的物质再现。作为一种艺术它将语言艺术和造型艺术亲切地结合为一体,是中国文化史中基础最深厚、历史最悠久、性质最稳定的艺术方式之一,与文学、美术、建筑力学、美学等各种艺术领域都有关系。
培养学生对汉字美的感悟和兴趣,让“我要写好字”成为学生普遍、自发的要求,笔者以为这是一个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应该做的事情。郭沫若同志说过:“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人,这样写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独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还可以逐渐免除这些坏毛病。”郭老的这段话多么的语重心长,除了讲写字的要求外,还说到了练习写字对学生素质提高的作用。笔者以为学习汉字美的艺术,对审美能力、语文素养、能力发展、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提高都有作用。
1.培养审美情趣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汉字的美作为一种艺术,有人把它比作无声的音乐,不是有“笔落惊风雨”,“笔下有雷声”的说法吗?也有人把它比作舞蹈,通过笔墨线条的缓、急、收、放、转、停,来抒发作者的艺术情趣。书法与绘画更是有“书画同源”的说法,我们还可以从建筑、雕塑、玩具中体会汉字美的神韵。学生通过对汉字美的这种感受、学习、欣赏,对于审美情趣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2.促进思维能力发展
汉字书写艺术讲求空间布局,在对称、均衡中又要有所变化,其笔力的轻重,笔势的缓急又能在形象中寓含朴素的辨证思想。书法艺术的鉴赏首先要求观赏者能把具体的汉字物象转化为相应的意象,这就需要运用形象思维(注:也有人称之为意象思维),在形象思维的促发下伸展想象的翅膀,从而进入书法艺术的境界,与书写者进行情感和心灵的对话,聆听他们的人生智慧,再进一步感悟生命的真谛,由有限的个体存在延伸至无限的宇宙大道,而这样一个概括、总结的过程又需要有抽象思维的介入。汉字美的创造过程同样经历了一个将抽象的情感、思想物化为点与线的形象组合,不同的点线组合又无不积淀着书写者的理性精神,而局部鬼斧神工的点染恰恰是他们灵感思维迸发的印证。所以,对汉字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的思维锻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对空间的感知和想象能力以及对事理的抽象思辨能力。汉字形神兼备的美,在孩子刚学习写字的时候,对于发展其观察和空间感知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写字时要求姿态端正,心平气和,达到“察之者贵精,拟之者贵似”的境界,这是观察力的发展。当然,在书写实践中,伴随着运笔技巧问题的解决,书法表象的储存,谋篇布局,这些都离不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能力。而想象力、创新能力在学习写字的过程中同样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发展。
3.提高语文素养
我们祖先赋予了汉字“文化”与“人文”的品味,中国汉字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知识、智慧和审美情趣,它的美讲究意境、情韵和格调。汉字作为一种语言符号,总是负载着一定文化内容的,由之写成的诗词曲赋,小说散文都是学生的精神养料,在对汉字美进行教学、指导的同时,也是语文素质的积淀、提高的一个过程。
4.利于习惯养成
汉字的书写是一种规范性很强的艺术,要求做到一丝不苟,既要用手,又要用眼,更要用心,不仅要多写,多练,还要做一个有心人,多看,多想。因此学生要写好字必须有坚强的毅力,持之以恒,勤学苦练。这对学生养成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是非常有利的。
5.凸现学科品质
“对话与合作”的教学理念其实对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能熟练并较有艺术性地书写汉字,能恰当地运用汉字(形体)来表情达意。从另一方面说,在审美含量颇高的书法作品中,学生所领略的将是一个自由境界,这一境界“是诞生于一个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这充沛的自我,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掉臂独行,超脱自在”(宗白华《美学散步》69页)。书法意境的创造取决于书写者的情感思想和胸襟,同时,书法也能熏陶鉴赏者的性情,扩展他们的胸襟,这是灵魂和灵魂对话的窗口,是真正关心人的存在、为人的价值而设立的平台。所以,汉字的书写充满了浓厚的人文色彩,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汉字书写直接指向了学科的目标定位:人文精神。语文说到底并非只是教人“断文识字”的工具,它更具有完善人格、充实人生、调节情感的人文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汉字的书写,在它迈向艺术和美的无尽努力中无不凸现着语文的学科品质。
二、汉字美在多媒体中“安乐死”的表现
1.粉笔板书变成过去时
由于多媒体运用的普及,所有对板书的设想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表现出来,它克服了黑板板书呆板的局限,可以通过将一段文字配上声音、画面、动感等等,给学生全新的视听觉感受。板书这种行为似乎因为多媒体的介入而成为过去时。可是当我们来重新审视板书这种艺术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同样也在丢弃与板书如影随形的汉字的美。汉字的美是书写者个性的融入,是灵动的表现,也是自信心的折射。语文老师如果有一手工整漂亮的粉笔字,一定会引起学生兴趣,学生既学到了学科知识,也学到了书法技巧,还得到了汉字美的享受与熏陶。学生还会有意无意地对教师的字进行模仿,潜移默化地从中受到美的教育,也会对教师油然而生钦佩之情。记得我在高中时遇到了一位字写得特别好的老师,他的板书一丝不苟,一节课下来,就是一幅美的图画。我们都非常喜欢上他的课,看他板书,并且还去研究一些有关书法的知识,也就在那个时候,我才知道柳体就是我们老师写的这种字。我有了一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理想。
可见字好的老师在板书过程中是个人魅力的展现,是对学生的一个无声的教育与启发。可是有了多媒体,教师所有的这些感受都将走到了多媒体的后面,成为永远的过去完成时。
2.写字水平要求降低
多媒体对汉字的处理,已经超出我们任何一个单个的人对汉字的感受,它可以使汉字的变化淋漓尽致,眼花缭乱。因为它的介入,教师对自己和对学生的写字水平的要求都在降低。
从教师来说,尽管他的字也许写得不好,但是他却可以通过电脑的功能,加上自己的想象,把汉字以他所希望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个展现出来的效果是和字好的老师一样的,因此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可以与教师的粉笔字没有一点关系。很多以前不得不用笔写的东西,比如学生的成绩报告书、学生作业本上的姓名等等已经全部“电脑化”了,曾经在我们小时候模仿老师写在黑板、作业本上的字,已经变成了“尘封的往事”。“三字一话”,尤其是粉笔字和钢笔字的要求,因为多媒体的出现显得不再重要了。人是有惰性的,这种惰性因为压力的降低而膨胀,当教师发现用时间去练字,还不如去研究多媒体的操作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字不美而练字的内趋力和外趋力都已经不够了。这样一来,教师写字水平的整体滑坡便不足为奇了。
3.对汉字美的体验和冲动在减弱
现在的课堂是现代化的,条件好的中小学,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装置,学生的课桌肚里就是电脑,教师上课只要一张软盘就可以一路到底。而那样一种画面却再难寻了:在寂静的课堂上,一位教师在黑板上洋洋洒洒地写着美丽的汉字,在教师身后的是几十双求知、崇拜的眼睛,他们在直面汉字动态呈现的逼人的美,那是一种体验,那是一种要写好汉字的冲动的勃发,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向往,所有这些都是教师自身的魅力在写字的时候完美张扬的体现,不需要教师再用任何语言去感染。当一种冲动、一种激情、一种向往转化为学习的一种动力,一种力量,一种习惯的时候,这不正是我们的目的和任务吗?可是由多媒体输出来的再美的汉字还能给学生如此美的体验与冲动吗?
如果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以牺牲我们最传统、最珍贵的东西为代价,那么这样的付出是不是太大了?但是只要我们意识到汉字美在多媒体中“安乐死”这样现状的存在,把握“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提高教师自己的汉字书写水平,在语文课,尤其是小学语文课中,继续发扬板书的独特魅力,我深信所有的问题也将不再会成为问题。
三、反思:汉字美消隐背后的语文教育观念
汉字在音、形,甚至在义上都有极富魅力的美学价值,在它和人的精神实现了深度的结合之后,它已经成为一种艺术,积淀着文化,呈现着心灵。因此,汉字美在语文课堂上的消隐其实是一种错位的语文教育观念。
从语文与教育的关系上看,语文教学承担着调谐学生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形成的作用。因此,无论是哪一阶段的语文教学,审美都应该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和目标,汉字的人工书写不是为了让学生能在日后读懂机器操作说明书,而是为了领略自由、舒展性情,汉字人工书写被多媒体所“招安”,这本身不就说明了我们对技术理性的盲从吗?以汉字等形式存在的美是人栖居这个世界的方式,也构成了他们生命的意义,因此“是人,而不是技术,必须成为价值的最终根源;是人的最优发展,而不是生产的最大化,成为所有计划的标准”(高亮华《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115)。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设置显然更是要人的发展为内在尺度,可是当我们关注现代化教学方法的使用,舍弃了优美且有情趣的汉字人工书写时,又有谁能说它与语文教学乃至教育的目标不是南辕北辙呢?
当然,审美方式的实现也并非通过汉字美这唯一途径,文学和艺术的美也是很重要的方面,我们所强调的是,失去了对汉字美的感受也必然会弱化语文教学和教育的功能。也许,汉字美的消隐也只是作为冰山之一角,然而,一叶落而知秋至,我们提倡在语文课堂上强化和巩固汉字人工书写的地位,在更深的意义上也就在提倡和维护一种素质教育的理念,让全面素质教育的理念真正贯彻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去。
(责编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