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醉我独醒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ng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红楼梦》时四大名著中我感受最深的一本书,从一开始的嫌它内容太过于女性化、太长到最后我深深的迷恋这本书。与大部分人与众不同的是:我钟爱它,并不是因为宝黛的爱情悲剧或者四大家族的没落,而是在大观园众多的女人当中,透露出来的女权意识,意味着女性意识的苏醒,在这篇论文中,我会从社会背景说起,着重分析几个人物透漏出的反抗意识。
  关键词:女性;反抗意识;社会背景;人物分析
  作者简介:王文怡,女,汉族,山西省大同县人,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02
  如果在我们20世纪,女权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女性有反抗意识是再自然不过的,相反如果面对不合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忍气吞声,会让人觉得奇怪。但是《红楼梦》中的女子并不是这样。为什么古今会不一样呢?这就要从一个时代的思想开始说起。
  《红楼梦》成书于清朝末期,当时奉行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具体点的话就是宋朝大儒朱熹进一步强调的“三纲五常”的理学思想。总的来说这是一种僵化的儒家思想。它进一步扼杀了人的天性,但是有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所以宋明之后被统治阶级所认可接受。一直延续到清朝,所以这时的女性,是社会的一个工具,具体来说,在两性关系上,孔子认为男尊女卑,将女性置于被支配和从属的卑微的社会地位;在女性德性描述上,孔子认为女性与小人相似,是儒家所不齿的人群;在政治权利上,孔子否认女性的政治作用,认为女性的女色阻碍了君主追求美德。可见,儒家思想对女性的压迫有多么厉害。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女性怎么敢反抗?只得一味的遵循的三从四德,三纲五常。更有甚者这样评价女性:她要么是封建社会的贤妻良母,贞女节妇,要么是作者观念的传声统,不然就是男人政治斗争的工具或泄欲玩乐的对象,除此就是淫娃荡妇,妖魔鬼怪,没有独立,自主的主体地位,没有正常,完整的女性意识。传统观念都是男尊女卑,不管是“女人祸水”,还是“郎才女貌”,社会一直把女性放在以男性为中心的转轴之中,女人只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或男人泄欲、玩乐的工具。在文学领域,女性觀也自然为这种扭曲的两性观都统领。传统文学中,女性形象基本都是不正常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女性本身在现实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比较低;另一方面,是因为男性作者对女性形象的扭曲、变形。因而,女性均以或好或坏或美或丑的公式化、模型化的形象出现,直到《红楼梦》的出现。它描绘的部分女性人物开始具有了反抗意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能具有这样的意识是难能可贵的。
  《红楼梦》中第一个具有反抗意识的非林黛玉莫属。有人这么评价她:“她有着极高的文学才华,清醒的哲学头脑,高尚的情操,真挚的热情,她鄙视封建文化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她不谄上骄下,不贪图富贵,她用生命来争取她的理想,不屈服不投降,不同流合污,为了坚持自己完整的人格和幸福的爱情,她斗争到最后一分钟。”当她得知宝玉要娶得人不是她而是宝钗的时候,她把所有有关宝玉的东西都烧了,安静地与世界告别了。直到最后,她都没有屈服。如果不能够与自己真心相爱之人结为连理,便以死为这个爱情画上了句号。这是一种无声的反抗,对封建社会媒妁之言的不满,她用这样的行为告诉世人,誓死捍卫自己的追求,她是可敬的。
  这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她虽不及薛宝钗温婉平和招人喜欢,不及贾元春贤孝才德雍容大度,不及史湘云任性肆意直率爽快,但她却是《红楼梦》中最真实、最完整的女性。大观园中的丫鬟不懂她,小姐不懂她,甚至是最疼爱她的外祖母都不懂她。但是宝玉懂她,现在的我们懂她,她是那个大观园中众多女性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了林黛玉以外,丫鬟鸳鸯身上也有着反抗意识。在邢夫人吩咐鸳鸯嫂子来询问鸳鸯对于做贾赦的偏房的态度时,鸳鸯对其嫂子大骂一通:鸳鸯听说,立起身来,照他嫂子脸上死劲啐了一口,指着骂道:“……什么好话!又是什么喜事!怪道成日羡慕人家的丫头做了小老婆,一家子都仗着他横行霸道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看的眼热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我若得脸呢,你们在外头横行霸道,自己封就了自己是舅爷;我要不得脸拜了时,你们把王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去!
  她没有像众多女孩一样,唯家长们听命是从,她敢于去反抗,不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誓死捍卫自己冰清玉洁的身体与高贵自由的灵魂。她自尊自爱、贞义节烈,鄙视骄奢淫逸的贾赦,更不要说嫁给他当小老婆。同时,她也痛恨丑恶残酷的妻妾制度。面对别人的威胁,她铰发立誓:“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可敬啊!有几个女子敢像他一样,软硬不吃,只遵循自己的内心想法,做自己的主人,她的反抗意识,让我们肃然起敬,社会再压迫,无法控制人的思想。这种反抗意识,不知会激励多少处于压迫奴役中的女性。
  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是贾宝玉。从宝玉的出生,就是一个奇事,衔玉而生,注定了他这一生的不平凡。让他抓阄看志向,他偏偏抓了个胭脂,女人喜欢的东西,不像其他男儿一样,笔墨纸砚、刀枪棍棒。这也无形中说明他骨子里的反抗意识。他喜欢和众姐妹混在一起,却不喜欢姐妹们说他关于做官方面的事情,比如史湘云、薛宝钗说他时,他会狠狠地说:“休说这些混话。”他不喜欢被世俗安排好的生活,也许是由于大家都不懂他的追求,唯有林黛玉与他相通,他才更喜欢林黛玉。有了当紫鹃告知林姑娘将要回苏州时,他痛哭大病了一场,已是在这样的封建社会,没有人再能够理解他追求自由的心性。所以最后,当他得知自己娶得不是林黛玉的时候,他失魂落魄,虽然仍旧娶了宝钗,却丝毫没有疼爱之意,出家为僧。以表示反抗,对这段婚姻的不满,并非自由恋爱得来的果实,哪能甘甜?可惜封建社会,怎会由的你自己满足?贾宝玉能够用自己的行为反抗封建社会对爱情的泯灭,这种勇气是可歌可泣的!   细看《红楼梦》,还有一处是令人咋舌的,薛蟠也是一号大人物!小说当中的薛蟠虽然骄奢淫逸,不学无术,没有一处讨人喜欢的地方。然而他有一个地方是古今无法跨越的。对待爱情,他好色,喜欢觊觎很多的女子,也许是太容易得到的缘故,他居然把目光转移向了柳湘莲,是一个堂堂的七尺男儿。按我们现在的话来讲,他喜欢柳湘莲,就叫做同性恋!《红楼梦》第四十七回写道:在赖尚荣家的酒席上,薛蟠见到风流俊伟的柳湘莲后,误将他认作风月子弟,于是便和他调情。在柳湘莲拒绝之后,依然执着的想念着,引起湘莲的反感。湘莲设套,让他去赴约,他兴高采烈的去了,结果落的一身泥!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红楼梦》中那么多男子,哪个敢喜欢同性并如此的痴迷?没有,薛蟠是第一人,他打破了封建教条的束缚,不管这个事情本事好与坏,结果如何。他敢于摒弃封建社会的传统,敢于向程朱理学挑起反抗,从这一点来看,他并不是一无是处,愚蠢至极,也许连他都没有意识到的反抗意识,是指得我们赞赏的!
  当然,《红楼梦》中的人物大多封建社会的产物!王夫人作为男尊女卑的捍卫者,颠倒封建统治阶级的男性蹂躏女性的是非,反而说是“下作的小娼妇”教坏了“好好的爷们”。金钏不过和宝玉说了一句玩笑话,王夫人就劈脸打好加恶言相骂,当即把金钏撵了出去,逼得金钏投井自杀;晴雯不过生的样子好些,眉眼有些像林黛玉,王夫人就把她看作蛇蝎一样,亲自带人把这个“四五日水米不沾牙”的病人从炕上拉下來,叫人架走,晴雯就这样冤屈至死。一怒而死金钏,再怒而死晴雯,死司棋,出芳官,而王夫人素日里“吃斋念佛”,是个“心慈”的,却这样对待自己的同胞,她维系了父权,却把女权狠狠的踩在了脚底下,丝毫没有反抗之意!想来她也是可怜的,被封建社会所毒害,而这样的人又有多少呢?大概数不胜数吧。
  看了《红楼梦》,心中的感触特别多,如果我生活在古代,是否会拥有反抗意识,不得而知。只是希望不管处在什么环境当中可以想林黛玉一样忠实于思想,像鸳鸯一样忠实于自己,像贾宝玉一样坚持向往自由;而不是像王夫人,忠实于他人,为他人辛苦奔波了一辈子。这样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
  众人皆醉我独醒,《红楼梦》让我清醒,让我懂得,面对与自己心性不符的事情,学会反抗!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
  [2]周秀萍.《文学批评:理论 方法 实践》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年.
  [3]张清华.《中国新时期女性主义批评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
  [4]杜贵晨.《红楼女性》(上、下)中华书局,2006年.
其他文献
摘 要: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是十九世纪中叶美国诗坛当之无愧的杰出代表。她一生创作了约1800首诗。生前虽然默默无闻,但身后大多数诗歌经过发表,已然成为英美诗坛独放异彩的风景线。她才华横溢而又性格怪异,是个谜一样的人物。但不难发现,她创作的诗歌中始终有着自己的坚持和信念。她为写诗而写诗,诗歌仿佛就是她纯净心灵世界的缩影。本文通过对艾米莉·狄金森的名作《我是无名小卒!你呢?》的分析,深
农村那么好,我想去看看。  横峰,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县。近些年来,横峰县以建设秀美乡村为重点,打造全域旅游新亮点。秀美乡村全面开花,全域旅游全面推进。如今,在横峰,秀美景色、秀美乡村比比皆是,美不胜收。横峰已经成为秀美乡村建设的典型,农村面貌巨变的缩影,早就小有名气。  变化了的事物,变化总是来得那么快,仿佛是一夜之间的事;变化了的事物,其实变化并不那么快,肯定不是一夜之间的事。  横峰到底美从何来
自由,是在橙汁染过的天空下纵情奔跑,是在苍茫大海上搏击冲浪。自由如歌,自由如诗。自由的色彩很简单,但不单调;自由的原则很质朴,但不束缚。  自由是对一丝不苟的规律的打破。菲利普放弃到牛津大学学习宗教的奖学金,转而前往海德堡学习哲学;厌倦了会计事务所的杂活,前往巴黎开始艺术生涯;生计窘迫却在海边的乡村享受自然的明媚……  自由是宿命里的故乡的宁静。思克里特兰德悄无声息地离开伦敦,抛却富贵与家庭。流浪
摘 要:喜欢阅读诗歌、欣赏艺术的伦纳德是电影《霍华德庄园》里的城市中产下层的代表,一旦失业生活便会无比困窘。本文通过分析他三次野外行走意象,来体现他充满诗意的浪漫精神追求。  关键词:浪漫;诗意;精神追求;行走意象  作者简介:李华(1971-),女,山东微山人,研究生,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影文学和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 要:《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部小说。小说从阿富汗人阿米尔的视角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的成长与救赎的故事,同时讲述了阿富汗的阶级、宗教和种族的差别与歧视。本文试图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阐述阿米尔心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长过程。他从社会文化体系中接受社会价值,成为有社会意义的独立个体,最终完成了自我认同的成长历程和救赎之旅。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拉康镜像理论;他者;成长;
有一种炽热的癫狂,图谋摆脱  脑电波的干扰。人类本能的意识  诱发失常的大脑  肌细胞里循环的水钠,按捺不住  电流的骚扰,痉挛哭闹  苯妥英钠流经血脑屏障,造谣着  胜利的号召。小脑迷路难以察觉  刺鼻眩晕的火药  肉体血脉铸建的城堡,摇踏着共济失调  肝药酶诱惑着卡马西平被侵虐的狂躁  神经传导路过心室壁  毫不留情被阻饶  持久对抗电位的乙琥胺,失去疗效。  神经胞膜掂量着攻破,钠钙离子通道
在甘地到来七年后,两个中国年轻人也先后来到这座小楼。一位英俊、多情、才华横溢、声名显赫,在中国,他以写作轻盈、梦幻的诗句,追求不羁的爱情著称,象征了一代中国青年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他是徐志摩,也是泰戈尔四年前中国之行的主要陪同者,为他安排行程,现场翻译,还在报纸上写文章热情赞颂他。  对于泰戈尔来说,1924年的中国之行期盼已久却不尽如人意。多年来,他期望印度、中国与日本,能够在精神上融合,东方智慧
课题项目:本论文受宁夏大学2017年度研究生创新项目“网络校园小说研究”(GIP2017072)支持。  摘 要:《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80后作家辛夷坞的代表作之一,一经问世,便受到广大读者的追捧,在其同名电影上映后,其销量更是达到了几百万册。本文将从文本本身进行分析,试解析这部作品得以大卖的原因。  关键词:青春;主题;风格;结构  作者简介:王秀丽(1992-),女,汉族,山东济宁人,在读
青春应该是什么样的?  像小说里那样炽热而疯狂?  像电影里那样执着而无畏?  可我的青春,  写满了知识与汗水  它时而如彩虹般绚丽无边  时而如白纸般空无一物  我不知道  哪个才是它?  或者全部都是它?  我翻过很多本书  去追寻我的青春  我以为  它藏在书写不停的笔尖  躲在纷杂的字里行间  可一觉醒来  才发现,原来  它就躺在我的枕边  伏在我的桌头  我期待着  能在一年后紧紧握
摘 要:荒诞派戏剧产生于二战之后的法国,它以独有的创作风格和表演形式对传统的戏剧进行了大胆地突破。其主题多是表现在一个没有理性,道德沦丧,物质膨胀的世界里,人类的生存是荒诞的,无理性的。荒诞派代表作家尤内斯库在其代表作《秃头歌女》中用荒诞的方式来表现了二战之后人们精神上的空虚无助和现实世界的荒诞不经,在对现实的否定中重新审视与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价值,从而探究精神上的自我救赎之路。本文从荒诞派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