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汉赋中植物描写的审美意蕴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byj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汉时期,国力强大、开疆拓土、经济繁荣以及积极的文化政策等因素促使文人们产生新的文学诉求和审美态度,赋的创作盛极一时,创作数量和艺术成就都成为文学艺术的典范,影响深远。西汉赋中的植物描写独具魅力,赋中的植物描写,表现出时代境遇中文学创作视域的开阔和审美风格的形成,是时代风貌的表露,更是追求以重铺陈和体物为特征的“巨丽”审美风格的体现,反映出西汉文人一种强盛、磊落的精神气质和对大一统帝国的自信、自豪感。
  关键词:西汉;汉赋;植物
  作者简介:郭媛(1992.3-),女,汉族,甘肃庆阳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1-0-01
  西汉赋中,植物描写大致分为三种:一种以单个植物命题,吟咏这一具体植物,作为作品主旨和情感寄托,多为咏物小赋,例如枚乘《柳赋》、孔臧《杨柳赋》、刘胜《文木赋》;一种题目中不以植物命名,作为一种加工原料单独存在,是文章核心线索,居于主导地位,例如邹阳《几赋》、刘安《屏风赋》、王褒《洞箫赋》;一种不以植物命题,在作品中铺陈各种各类的植物名目,作为展现文章旨意的一部分,植物描写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以汉大赋中最为常见,形成以类相缀的铺陈特点,例如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和《上林赋》、扬雄《蜀都赋》等。植物描写是汉赋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赋中的植物描写有着独特的审美意蕴,作为创作主体,在取材和筛选时,自然受到时代与社会整体性的影响,但也表现作者自身文学诉求与审美感悟的个体性差异。
  一、反映时代风貌,称颂主题与磊落的精神气质
  植物描写是汉赋创作的一部分,汉赋中的植物描写独具魅力,与赋在汉代的流行密切相关。赋能够在汉代兴盛,主要是因为汉代大一统政权的建立,汉代统治者吸取秦朝覆灭的教训,励精图治,开拓疆土,加强中央集权,富国强兵。社会的昌盛是培育文学的沃土,汉朝统治者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形成了解读以《诗经》和楚辞为主的社会风尚,促使辞赋家的产生。特别是汉代的建立者是楚地人,统治者的喜好形成了汉代初始辞赋流行的政治背景,另一方面,楚地文人的出仕和进献也促使了辞赋的流行和创作。文学自身发展的趋势不容忽视,赋对先秦文学的兼收并蓄,但汉赋又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更加注重铺排,突出语言美。“赋的这种文体是以文赋为主体,尤其以骋辞大赋为标志,铺张扬厉,气势开阔,‘苞括宇内,总览人物’(司马相如语),更适合于表现空前强大的大汉帝国开疆拓土、耀武扬威、歌功颂德的需要,更适合于表现大汉帝国加强中央集权,表现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力和皇家宫苑的华奢广大、京都形胜的壮丽繁华。因此说汉赋的发展繁荣,是与统一的汉王朝建立与走向鼎盛相一致的。”[1]
  汉赋中的植物描写携带着时代强音的回响。汉代大一统的时代气象,造就了文人开阔的视野,拓宽了文人创作素材的领域,文人将天地万物都纳入自己的审美视域当中,在作品中极尽铺陈,以迎合社会的整体风尚,夸耀帝国的地大物博,彰显特有的自豪感与自信感。梁孝王兔园忘忧馆集会时,枚乘作《柳赋》称颂梁王德行和宴会盛乐。散体赋、汉大赋多为宫廷御用文人创作,讲究夸饰铺排,主要以歌颂天子和王朝的文治武功为目的。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创作中的植物描写,罗列不同种类植物,不进行具体细节描写,是为了突显地大物博的观念。这种铺陈体物的手法,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文人在盛世之中的豪迈气度,吟咏之间,一种强盛和磊落的精神气质油然而生。
  二、突显“巨丽”之美,铺陈手法和广博的审美视野
  汉代作家将自己与时代对文学的诉求,反映在作品中,体现出了广博的内容,磅礴的气势,追求一种“巨丽”之美,表现对大一统帝国丰功伟绩的自信和自豪。在汉大赋中,每一位作家描写的植物的种类都是不同的,即便同一位作家作品中所选取的植物都不一样,没有明显重复性和趋同性,说明汉赋家注重突出植物的丰富性和特殊性,展示植物的种类繁多、应有尽有的美好。另一方面,在铺陈这些植物时,先分门别类,其次以类相缀。先将植物分为香草、树木等大类,然后细数这些类目下的具体植物,将每种植物都细致区分,尽可能多罗列名称,通过这种铺陈,以夸饰自己所吟咏旨意的美好。汉大赋中通过描写植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来体现“巨丽”之美。在一些咏物的小赋当中,也是通过铺陈夸饰来颂咏植物的美好姿态或美好品质等,这种吟咏主要是以树木居多,像柳树、竹子等植物,作者往往从动与静两个方面来描写,静写植物所生长的环境、植物的形态或植物被制成物品的过程,动写栖居于上的动物以及成为器具之后发挥出的卓越品质和才能,突出植物姿态的美好和品性的优良。
  西汉赋中的植物描写是时代境遇中文学创作主体对审美视野和审美对象的独特性和必然性选择,通过以铺陈为主要手段夸饰大一统帝国的强大和盛况,形成一种“巨丽”之美的艺术风格,突显出文体的特异性,表现出一种文人的自信与豪迈的精神气势。
  注释:
  [1]赵逵夫,韩高年主编:《历代赋评注》(汉代卷),巴蜀書社,2010年版第3页。
  参考文献:
  [1]费振刚、胡双宝、宗明华辑:《全汉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赵逵夫,韩高年主编:《历代赋评注》(汉代卷),巴蜀书社,2010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钟嵘《诗品》阮籍条的疏证历来较少,本文基于阮诗和历代评论家评述,对此条进行详细阐释。首先,阮诗继承了《小雅》的现实情怀,“怨诽而不乱”;其次,阮诗虽不重雕词琢句,但在意象布局等方面却颇具“匠心”,钟嵘基于争奇斗巧的齐梁文风背景下认为阮诗“无雕虫之巧”;而且《咏怀》诗常有万物变迁引发的人生感慨,也有对现实政治的有感而发,这种情思往往寄予在“鸟”“香草”“美人”等意象之中,显得隐晦难测,可谓“
目的:  探讨新疆和田部分县乡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方法:  于2010年6月至2010年11月以调查问卷及体格检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内注射吲哚美辛(Indomethin IN)对兔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防治作用,并评价其对视网膜的毒性。 方法:20只健康有色成
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称颂的多为才貌兼备,蕙质兰心女子,所以《世说新语 惑溺》这一门中记录的女子则饱受当时社会的诟病。而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女子大多是以有主见、坚强、勇敢等形象示人。可以说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代表的不仅仅是作品中的她,更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折射。故本文将对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差异进行探究并分析其原因从而影射当时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文学作品;世说新语;女性形象  作者简介:刘羽淳(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的两个译本——杨宪益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和霍克斯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与原著的例证比较,尝试着探究两位译者文化背景及语言背景的差异对其
作者简介:薛冉冉(1991-),徐州人,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1-0-01  一部《诗经》,一首《关雎》,拉开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序幕。将《关雎》置于《诗经》之开篇,是不是意味着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创作早在中国古代便已经居于重要地位了?  爱情,是红尘里千丝万缕情感中的剪不
期刊
摘 要:泰伯祠祭礼是《儒林外史》中浓墨重彩的华章,其中寄托了士人阶层对周公制礼作乐的追慕和向往,对古老礼乐文化的复兴。礼乐教化,农兵安邦蕴藏着几千年来儒生治国安邦的政治理想。礼乐教化作为意识形态的建设在士人阶层的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随着历史的推移,礼乐制度对于等级制度的规范和普通百姓的教化作用逐渐减弱以致消失。因此,泰伯祠祭礼最后成为了匡复礼乐制度,缅怀大儒帮贤的一首挽歌。  关键词:祭泰伯祠
摘 要:中国历史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为现代后人留下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诗歌文学形式在中国的文明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中以唐代诗歌最负盛名,产生一大批文才卓越的优秀诗人。在唐代的诗歌作品中,批判作品以其独特的形式被后人广为传颂,本文通过对唐代诗歌批评作品中的艺术风格理论进行深入探究,旨在提升对唐代诗歌理解和诠释能力。  关键词:唐代诗歌;批评作品;艺术风格;理论  [中图分类号]:I20
摘 要:吕履恒是清代河南吕氏家族中颇有影响力的学者。其擅诗文,在诗文方面都有颇深的造诣,是清代中州著名的文人。其词数量不多,但却突出较强的思想性。  关键词:吕履恒;《梦月岩诗馀》;思乡;怀古  作者简介:曹智慧(1990.8-),女,汉族,河南新乡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
《西游记》唐僧四人取经路上,三次遇到落草为寇之人。孙悟空在不同时期对待他们的态度、处理方法也各有不同,见证了悟空“猴性”消退,“人性”获得的一番修心成长经历,而这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