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设计教学思路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出切实可行、更为有效的教学思路,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本特点 教学思路 设计策略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要追求有效、高效,切实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阅读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教学思路的设计。教学思路是课堂教学得以展开的一条主线。好的教学设计,其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是紧密的,步骤是流畅的,条理是清晰的,前后环节是相互照应的。为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抓住文本特点,来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将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串联起来,使一堂课的教学形成一个前后呼应、结构严谨的整体。
一、设计教学思路应注意避免的几个问题
1.跟“学路”不一致,一意孤行地沿着“教路”走
阅读教学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教路”,而不顾及学生的“学路”和文本特点。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执教者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人物形象特点及作品主题,然后分析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这种从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在有些课文的阅读教学中也许行得通,但是这篇课文是外国作家写的发生在19世纪的故事,初中学生受阅读体验、知识结构等限制,阅读这样的作品,他们的直觉感悟能力还不能一下子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人物特点及作品的主旨。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的初次讨论就走向失败。教师不得不回过头来,先局部品读,再总结归纳。跟“学路”不一致,一意孤行地沿着“教路”走,是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
2.与课文的阅读思路相违背,搞乱了学生的思维
教学思路的设计是有规律可循的,符合课文的阅读思路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偏离了这个思路,就会“旁逸斜出”“节外生枝”,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譬如,教学《最后一课》,执教者指导学生阅读文本语言,分析领会文中小弗郎士这一人物形象,学生思维进入活跃与有序状态,饶有兴趣地讨论小弗郎士这一人物形象时,教师突然发问:“韩麦尔老师这个人物你们觉得怎么样?”其实,这个问题是在学生发言中提到这个人物时,教师随机发问的,而课前并没有很好地预设这个问题。于是,在学生讨论中教师引导不是很到位;当学生发言出现分歧时,教师也没能进行有效地点拨,于是只好找借口中断了课堂讨论,把教学思路重新拉回谈对小弗郎士的印象上来。这样做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也使学生的思维出现了紊乱。
3.跟语文课改理念相违背,循规蹈矩地教,缺少创新意识
一教师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教学思路是这样的:导入课文之后安排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学习生字、词语;接下来再分段讲解。讲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弄懂了“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等。指导学生欣赏语段时,先是教师范读,而后学生各自练读,最后学生齐读。审视此教学思路,仍体现出程式化的教学特点。教师并没有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出符合教材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思路。这样的思路缺少创新意识,教师总是循规蹈矩地按着以前的老路走,没有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注重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进而欣赏散文的意境之美、语言之美和结构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能力。
二、根据文本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阅读教学思路
1.抓住课文的标题或叙述的线索设计教学思路
题目乃文章之眼睛,从标题入手拉开教学序幕,往往能够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朱自清的《背影》,笔者抓住“背影”来设计教学思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结构,明确课文写人时的虚实结合、详略得当的特点,而且有效地引领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深入地研读课文。线索是贯穿课文的一根红线,这根红线对于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很大帮助。如,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笔者抓住“我”的情感变化这条线索,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和讨论,既让学生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文章的文路,领会了课文精妙的结构技巧,又在品读中深刻感悟作者的情感与思考。一条线索,串连起对散文理趣美与形式美的品味。
2.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设计教学思路
课文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语言简练、涵义深刻的句子,这些关键的句子有些表达了段落的中心,蕴含着文章的主旨。如果能够准确抓住这些语句来设计教学活动,不但能够引导学生领会这些句子的内涵,而且可以以它为突破口,引领学生解读整段、整篇文章。如教学《孔乙己》一文,笔者抓住“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这句话中“大约”和“的确”这两个既矛盾又统一的词语,分别设计出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针对“大约”进行的阅读思考:孔乙己处在怎样的环境中?孔乙已有着怎样的特殊身份?哪些人嘲笑孔乙己?为什么要嘲笑他?针对“的确”进行的阅读思考:孔乙己两次出场,在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孔乙已的必然下场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形成的系列构成了一个清晰的思维框架。在笔者的点拨下,学生在依次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还把握了文章的结构,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正确地领会课文的主旨。
3.抓住课文中人、事、物之间的联系设计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人、事、物之间的联系来设计教学思路,让学习活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对人物形象的感悟,训练学生概括、综合等阅读能力。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三个方面的人物,即鲁提辖、郑屠户和金老父女,教学中就可以抓住他们之间的关系来设计教学思路。事实证明,抓住课文中人物、事理之间的联系常常可以设计出理想的教学思路。对于叙述事件、描景状物、阐述道理的文章都可采取这种方法来设计教学思路。
设计教学思路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出切实可行、更为有效的教学思路,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香兰. 语文有效教学设计[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王强.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思路设计[J]. 新课程,2014(02).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载县第三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本特点 教学思路 设计策略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要追求有效、高效,切实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阅读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教学思路的设计。教学思路是课堂教学得以展开的一条主线。好的教学设计,其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是紧密的,步骤是流畅的,条理是清晰的,前后环节是相互照应的。为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抓住文本特点,来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将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串联起来,使一堂课的教学形成一个前后呼应、结构严谨的整体。
一、设计教学思路应注意避免的几个问题
1.跟“学路”不一致,一意孤行地沿着“教路”走
阅读教学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教路”,而不顾及学生的“学路”和文本特点。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执教者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人物形象特点及作品主题,然后分析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这种从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在有些课文的阅读教学中也许行得通,但是这篇课文是外国作家写的发生在19世纪的故事,初中学生受阅读体验、知识结构等限制,阅读这样的作品,他们的直觉感悟能力还不能一下子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人物特点及作品的主旨。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的初次讨论就走向失败。教师不得不回过头来,先局部品读,再总结归纳。跟“学路”不一致,一意孤行地沿着“教路”走,是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
2.与课文的阅读思路相违背,搞乱了学生的思维
教学思路的设计是有规律可循的,符合课文的阅读思路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偏离了这个思路,就会“旁逸斜出”“节外生枝”,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譬如,教学《最后一课》,执教者指导学生阅读文本语言,分析领会文中小弗郎士这一人物形象,学生思维进入活跃与有序状态,饶有兴趣地讨论小弗郎士这一人物形象时,教师突然发问:“韩麦尔老师这个人物你们觉得怎么样?”其实,这个问题是在学生发言中提到这个人物时,教师随机发问的,而课前并没有很好地预设这个问题。于是,在学生讨论中教师引导不是很到位;当学生发言出现分歧时,教师也没能进行有效地点拨,于是只好找借口中断了课堂讨论,把教学思路重新拉回谈对小弗郎士的印象上来。这样做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也使学生的思维出现了紊乱。
3.跟语文课改理念相违背,循规蹈矩地教,缺少创新意识
一教师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教学思路是这样的:导入课文之后安排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学习生字、词语;接下来再分段讲解。讲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弄懂了“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等。指导学生欣赏语段时,先是教师范读,而后学生各自练读,最后学生齐读。审视此教学思路,仍体现出程式化的教学特点。教师并没有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出符合教材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思路。这样的思路缺少创新意识,教师总是循规蹈矩地按着以前的老路走,没有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注重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进而欣赏散文的意境之美、语言之美和结构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能力。
二、根据文本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阅读教学思路
1.抓住课文的标题或叙述的线索设计教学思路
题目乃文章之眼睛,从标题入手拉开教学序幕,往往能够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朱自清的《背影》,笔者抓住“背影”来设计教学思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结构,明确课文写人时的虚实结合、详略得当的特点,而且有效地引领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深入地研读课文。线索是贯穿课文的一根红线,这根红线对于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很大帮助。如,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笔者抓住“我”的情感变化这条线索,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和讨论,既让学生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文章的文路,领会了课文精妙的结构技巧,又在品读中深刻感悟作者的情感与思考。一条线索,串连起对散文理趣美与形式美的品味。
2.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设计教学思路
课文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语言简练、涵义深刻的句子,这些关键的句子有些表达了段落的中心,蕴含着文章的主旨。如果能够准确抓住这些语句来设计教学活动,不但能够引导学生领会这些句子的内涵,而且可以以它为突破口,引领学生解读整段、整篇文章。如教学《孔乙己》一文,笔者抓住“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这句话中“大约”和“的确”这两个既矛盾又统一的词语,分别设计出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针对“大约”进行的阅读思考:孔乙己处在怎样的环境中?孔乙已有着怎样的特殊身份?哪些人嘲笑孔乙己?为什么要嘲笑他?针对“的确”进行的阅读思考:孔乙己两次出场,在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孔乙已的必然下场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形成的系列构成了一个清晰的思维框架。在笔者的点拨下,学生在依次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还把握了文章的结构,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正确地领会课文的主旨。
3.抓住课文中人、事、物之间的联系设计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人、事、物之间的联系来设计教学思路,让学习活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对人物形象的感悟,训练学生概括、综合等阅读能力。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三个方面的人物,即鲁提辖、郑屠户和金老父女,教学中就可以抓住他们之间的关系来设计教学思路。事实证明,抓住课文中人物、事理之间的联系常常可以设计出理想的教学思路。对于叙述事件、描景状物、阐述道理的文章都可采取这种方法来设计教学思路。
设计教学思路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出切实可行、更为有效的教学思路,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香兰. 语文有效教学设计[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王强.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思路设计[J]. 新课程,2014(02).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载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