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小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小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同时,弥补了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在直观性、动态性、现实性等方面的不足,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以它本身的独特魅力,正逐步走进小学数学课堂,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种“神奇”的力量。
一、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新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自疑问开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知识的形成和数学能力的提高是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中实现的,因而,在数学课的开始,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数学知识。如《数数》一课中,设计色彩鲜艳的花朵,形象生动可爱的小动物等作为课件内容,以引起学生们的审美感,有时还用拟人化的手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想象。在教学“比较”时,课件先呈现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接着,画面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鸭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吗?”“开心!”……这样,美丽的画面和学生生活体验融合在一起,欢悦的笑容已经在孩子们的脸上绽开。于是转入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对鸭妈妈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怎样知道鸭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鸡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同时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有利于抽象的知识直观具体化,让学生更加便于理解内容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然而常规的数学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有效的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而多媒体教学却具备这面的优势:例如:在教学“垂直”一课时,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几何,他们在理解上有很多的困难,特别是很难理解“互相垂直”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但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对学生以后给三角形画高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这里就需要借助与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可以在学生认识了相交的基础上,使用课件出示一组相交的直线,然后让学生观察两条直线形成几个角?都是什么角?学生会很快发现是2个锐角,2个钝角。然后课件演示,转动其中的一条直线,使其中的一个角成为直角,可问:当一个角是直角时,其他几个角是什么角?生很自然的推出也都是直角。这时就可以引出互相垂直的概念: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模拟的演示了两条直线由相交关系到垂直关系,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垂直,帮助他们更好地建立深刻的思。再如:在教学一年级《提问题》时,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有一天,许多动物在玩游戏,小朋友们找找看,你能找到哪些数?”,电脑屏幕依次出现3只小鸟、2只鸡、5只鹿、1只象、4只狮、8只鸭等,学生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再乘机提问:“你能提出一些问题来吗?”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说出可以提出求和的应用题与比多比少的应用题,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提问题,这样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进而主动去学。
三、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拓展思维深度,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如: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定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扫出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这样,学生就会牢牢记住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借助多媒体课件还能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又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点学生难以理解,他们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我们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先把一个圆2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把一个圆分成8等份,16、32等份,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份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能力得到了提高。
再如《千米的认识》课的教学难点是建立1千米的概念。1千米有多长,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抽象的,因此我结合课件演示初步认识“千米”,首先让学生估计学校门口到十字路口这一段路会有多少米?在推算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感受1000米的路程是比较长的。接着出示我们学校的操场图,(课件演示)从沙坑到操场最前端有100米,思考并想象,几个这样的100米是1000米?在100米长的路上来回走一次是多少米?(200米)来回走5次就是多少米?(1000米)并通过(学校周围熟悉的场景)调查录象演示,让学生直观感知从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会有1000米?
总之,多媒体教学以它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中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第三小学)
一、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新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自疑问开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知识的形成和数学能力的提高是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中实现的,因而,在数学课的开始,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数学知识。如《数数》一课中,设计色彩鲜艳的花朵,形象生动可爱的小动物等作为课件内容,以引起学生们的审美感,有时还用拟人化的手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想象。在教学“比较”时,课件先呈现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接着,画面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鸭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吗?”“开心!”……这样,美丽的画面和学生生活体验融合在一起,欢悦的笑容已经在孩子们的脸上绽开。于是转入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对鸭妈妈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怎样知道鸭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鸡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同时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有利于抽象的知识直观具体化,让学生更加便于理解内容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然而常规的数学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有效的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而多媒体教学却具备这面的优势:例如:在教学“垂直”一课时,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几何,他们在理解上有很多的困难,特别是很难理解“互相垂直”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但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对学生以后给三角形画高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这里就需要借助与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可以在学生认识了相交的基础上,使用课件出示一组相交的直线,然后让学生观察两条直线形成几个角?都是什么角?学生会很快发现是2个锐角,2个钝角。然后课件演示,转动其中的一条直线,使其中的一个角成为直角,可问:当一个角是直角时,其他几个角是什么角?生很自然的推出也都是直角。这时就可以引出互相垂直的概念: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模拟的演示了两条直线由相交关系到垂直关系,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垂直,帮助他们更好地建立深刻的思。再如:在教学一年级《提问题》时,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有一天,许多动物在玩游戏,小朋友们找找看,你能找到哪些数?”,电脑屏幕依次出现3只小鸟、2只鸡、5只鹿、1只象、4只狮、8只鸭等,学生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再乘机提问:“你能提出一些问题来吗?”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说出可以提出求和的应用题与比多比少的应用题,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提问题,这样教学,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要学、乐学,进而主动去学。
三、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拓展思维深度,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如: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定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扫出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这样,学生就会牢牢记住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借助多媒体课件还能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又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点学生难以理解,他们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我们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先把一个圆2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把一个圆分成8等份,16、32等份,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份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能力得到了提高。
再如《千米的认识》课的教学难点是建立1千米的概念。1千米有多长,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抽象的,因此我结合课件演示初步认识“千米”,首先让学生估计学校门口到十字路口这一段路会有多少米?在推算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感受1000米的路程是比较长的。接着出示我们学校的操场图,(课件演示)从沙坑到操场最前端有100米,思考并想象,几个这样的100米是1000米?在100米长的路上来回走一次是多少米?(200米)来回走5次就是多少米?(1000米)并通过(学校周围熟悉的场景)调查录象演示,让学生直观感知从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会有1000米?
总之,多媒体教学以它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中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