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推进《外国民族音乐》课程建设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60720372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贯彻《全国普通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推进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工作开展,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办、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外国民族音乐》教材教学研讨会”于2010年7月18至21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召开。来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学校音乐院系中分管教学的领导和担任《外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的任课教师50多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共有三个环节的议程: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阐释及解读;对《外国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多方面探讨;成立“《外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研究会”。
  一、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
  阐释及解读
  在本次研讨会的第一个环节中,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王耀华教授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释及解读,认为《纲要》有如下几个特点:科学性、音乐性、师范性和时代性。
   “科学性”主要体现在《纲要》是按照现代课程论的基本框架来结构各门必修课程,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课程论体系。各门课程的内容都蕴含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三个维度,即“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作为一个整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通过实践使之成为三位一体的追求。此外,《纲要》中的“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指导性意见,在转型阶段音乐教育事业得以蓬勃发展的时期,对于保证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所以,所谓“科学性”也就是科学地处理基本规格、基本要求与发挥各地区、各学校积极性、创造性的辩证关系。
  “音乐性”指的是作为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必修课应当突出“音乐课程”的音乐性特点,并且用音乐性特点来促进教学,加深对音乐艺术在文化整体中的位置和特点的理解,掌握音乐课程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纲要》强调了实践性、审美性和人文性等特点。
  “师范性”指的是因为《纲要》是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而编制的,所以“师范性”特征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纲要》区别于其他类别学校(尤其是专业音乐院校)的重要特点之一。主要体现在:1.观念:关注基础音乐教育改革;2.内容:既注重课程学科理论体系,又注意与基础教育的紧密联系;3.教法:突出师范特点,大、中、小课相结合;4.过程:见习——课程实习——实习。
  “时代性”指的是《纲要》顺应时代的需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实施发展性评价,提倡形成性评价,促进教师、学生、课程管理者观念、知识、方法的共同发展;注重以各门课程的教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成长,培养学生探索创造性教学方法的观念和能力;以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性”代替原有教学大纲的“指令性”,为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提供了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余地,并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阐述以上特点的同时,特别针对《外国民族音乐》课程作了深入分析。
  二、对《外国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实践
  进行多方面探讨
  《外国民族音乐》作为一门课程,在上世纪后半叶以来得以发展,是一门以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尤其是传统音乐)为教学内容的新兴课程。在中国,其发展历程比较短暂。对于这样一门发展历程较短且在《纲要》中被列为必修的新兴课程,对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都值得大家进行深入的探讨。这也是举办本次研讨会的初衷。
  目前,在国内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开设或准备开设《外国民族音乐》课程,有部分院校走在了前面,并且总结了该课程实施的经验。在本次研讨会上,中央音乐学院李昕教授、安平副教授以及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王州副教授等,分别从自己多年开设该课程的经历,就如何有效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谈了不少体会,同时也给出了许多可行的建议。
  中央音乐学院李昕教授从专业音乐学院的教学实际出发,认为针对不同层次的受众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音乐学专业和]奏]唱专业等不同的学历层次、专业层次,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结构、音乐学习的经历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本课程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李昕教授还详细探讨了教学模式的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聘请“外教”进行教学、运用电脑网络进行教学、组建多元化合唱团等,这些教学模式的运用都对《外国民族音乐》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创新思路。
  中央音乐学院安平副教授从《外国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资料的收集和利用等方面出发,具体探讨了该课程实施的多方面问题。他认为“通过对世界不同地区与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学习,正确地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激发学生的音乐好奇心、敏锐感、热情与美感,从而启发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洞察力、理解力、分析能力、创造力,并培养学生的国际文化交流能力”。安平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该课程的教学原则为:“快乐教学、轻松享受、感知融入、体验文化”,以民族音乐学理论为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在教学中应始终贯穿“文化中的音乐和音乐中的文化”的理念。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王州副教授主要从《外国民族音乐》课程的教材分析、教学实施、各类资源的利用和学习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分析了目前该课程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教学实施的具体建议,对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刚从美国北伊利诺大学研修半年归来的两位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周伟、韩晶,分别从课程教学的理念和具体实施两个方面,为参会代表介绍了该大学世界音乐专业的教学情况。她们发言中的大量的图片和音、视频展示,给予了聆听者不小的启发。
  在参会者全体讨论的环节中,来自全国各院校的老师发表了许多看法,这些老师的观点,有的是从教学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的探讨,有的是从教学实施者的角度出发的探讨。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田耀农教授从“美”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外国民族音乐的所谓“好听”与“不好听”,“……民族音乐有自己的身份背景和制作目的,如果把民族音乐当做艺术音乐来看待,那么对民族音乐来说,不仅不是保护,反而是一种摧残”。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杨和平教授从课程资料的选择、教材的综合利用、教学课件的制作等方面,介绍了自己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体会,认为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冯智全副教授对课程的课时安排提出了看法,认为应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外国民族音乐》教学内容,同时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是提高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部主任杜永寿博士从教材建设的角度出发,认为《外国民族音乐》课程教材并不是越丰富越好,而是应具备系统化特点。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邹敏教授从课程教学的管理者角度,探讨了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认为任课教师应与各地教师广泛交流经验,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此外,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书记张维刚、安徽安庆师范学院唐建军老师、信阳师范学院李敬民博士、新疆喀什师范学院艺术系宋晓丽老师、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杨琛老师、贵州师范大学谭卉老师等,都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电脑网络的运用、课程评价的方式、关注传统与现代的联系、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课程资源的交流与利用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益的看法。
  三、成立“《外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研究会”
  为了有效地整合现有资源,更好地促进《外国民族音乐》课程的发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本次研讨会上,正式成立了“《外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在“研究会”的成立大会上,陈自明、张伯瑜被推选为“研究会”顾问,王耀华教授被推选为会长,副会长分别是:李昕、安平、洛秦、管建华、罗艺峰、田耀农、王州、杨和平,秘书长由王州兼任。
  “研究会”是一个由全国从事《外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的教师和教学管理者自愿结合组成的教学研究团体,接受中国音乐家协会世界民族音乐学会、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的双重领导。“研究会”以研究《外国民族音乐》课程的教材教学问题,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形成音乐的世界文化视野,培养尊重多元文化观念、提高人文修养、实施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为目标。同时,“研究会”将对会员有联络、交流、培训、服务的职责,发挥组织、引导、服务、指导的作用,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研究会”还将定期组织学术和教学研讨活动,交流教学体会和教学经验,交换学术资料和学术信息,促进国际音乐文化交流,努力推动课程的发展。
  在本次研讨会的闭幕式上,王耀华教授表示,感谢大家对《外国民族音乐》课程建设的努力和贡献,期望今后大家共同努力,推动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第二届“《外国民族音乐》教材教学研讨会”拟于2011年11月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
  
  王州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特约编辑 于庆新)
其他文献
11年11月2日至5日,世界音乐周——中国·日本国际音乐研讨会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央音乐学院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共同主办,来自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多所高校的六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此次会议的开幕式与往届形式不同,以研讨会的方式展开,议题为“我与我的世界民族音乐教学”。中央音乐学院安平组织了此次开幕式的研讨会,与会代表就国内世界民族音乐学科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要求进
2013年6月30日晚,“华风弦韵”胡志平二胡独奏音乐会在武汉琴台音乐厅上演。这场精彩的二胡音乐会是武汉琴台音乐厅2013年隆重推出的“华夏民族风——民乐精粹系列音乐会”的一个亮点。  胡志平是一位集二胡演奏、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音乐创作和教学于一身的学者型二胡演奏家。业内评价他的二胡演奏风格清雅细腻、质朴深邃,讲究“虚与实、静与动、雅与俗、灵动与深厚、清雅细美与浓墨重彩”的对比变化,有“静、雅
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①(以下称《结构学》)是王耀华教授又一部新作,主体凡十章,分别就腔音、腔音列、腔节与腔韵、腔句、腔段、腔调、腔套、腔系论述了中国传统音乐诸层次的结构。在第十章“综论”部分从中国传统音乐所体现的“人性”角度分别论述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思维方式、创作方法、哲学基础。该书是王教授经历二十八个年头的积累,从一个民族音乐学家的视角对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深入观察,体现了作者多维的学术视角和宽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金色时  节,中央音乐学院老院长、音乐学系博士生导师于润洋教授迎来了他的八十华诞。值此之际,为研究、弘扬于先生的学术思想,推动音乐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9月15、16日学院隆重举办了“春雨润物 学海成洋——于润洋八十春秋学术研讨会”。  于润洋教授长期致力于西方音乐史学和音乐美学的教学和研究,并成为这两个学科的领军人物。特别是作为我国音乐美学学科的开拓者,他为这个新兴学科的建立和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为切实减负提质,襄州七中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七星达标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七星”即“趣之星”“活之星”“智之星”“美之星”“新之星”“味之星”“實之星”,每节课做到三个“十分”——教师有 “十分精心的评价”,学生有“十分精彩的展示”,课尾有“十分精细的测评”,着力培养德、智、勇、艺、礼、孝、创全面发展的“七星学子”,努力构建“七星文化”品牌。探索“五标”课堂模式,打
我提交大会的论文《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歌剧音乐剧创作》,原来是应《人民音乐》约稿而写的,文章很长,不可能都讲完,而且发表后大家都能看到,所以今天不讲这个题目,想结合大会此前的发言和中国歌剧研究会的今后工作谈几点看法。    改革开放与多元歌剧观    中国歌剧八十余年的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其中一个最显著的标志,便是多元歌剧观的确立。  大家知道,在我国歌剧八十余年的发展历
12年3月4日晚,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厅主办,特邀指挥  家、作曲家景建树执棒,甘肃省歌舞剧院民族管弦乐团与西安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102人担任演奏的大型民族交响乐《敦煌音画》(以下简称“音画”)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隆重上演。“音画”由赵季平任艺术指导、音乐总监,与景建树、张坚、韩兰魁等作曲家组成创作团队(以下简称“创作团队”)完成,共分七个乐章:一、《莫高风铃》(景建树曲);二、《西凉乐舞
“琴歌”一词,源于古人抚琴而歌的演唱形式,到后来衍生出几种含义:其一,是指抚琴而歌,以琴为声乐演唱伴奏的表演形式。其二,是指专门为这种演唱形式而创作或改编的音乐体裁。其三,是指具体的音乐作品,具有声乐与古琴相伴而作的规定性。①琴歌音乐是古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较好地发挥了古琴富于歌唱性的特点,又与声乐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我国历代琴家留下了丰富的琴歌作品,其中著名的有《阳春白雪》、《关山月》、
维利亚,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的首府,是国外游客最常到访的南部城市,也是弗拉门戈气息最为浓厚的地方。对大多数从异国奔赴这里的外国游客来说,看一场弗拉门戈演出是行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他们既可以事先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演出场所和演出信息,也可以抵达后再进行实地选择,“公鸡”弗拉门戈表演餐厅(Los Gallos Tablao Flamenco)、“吉他之家”(Casa de la Guitarra)
际传统音乐学会?穴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Traditional Music?雪第42届世界大会于2013年7月11日至17日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会议期间共有6场音乐民族志电影放映①。面对这种新媒体特性的传统音乐文化的记录与呈现方式,并结合当下民族音乐学研究、教学与就业前景带来的诸多问题,促发笔者的系列感想:即,随着数码影音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以书面文本对传统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