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融入劳动教育的策略探究

来源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rydar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然而在初中生中不珍惜劳动成果、不热爱劳动、不会劳动等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初中学校在推进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其目的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过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探究在本学科中有机融合劳动教育,能够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劳动素养,促进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劳动教育;道德与法治;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111
  引言
  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五育”并举对新时代素质教育进行了创新定义,而劳动教育成为必修课。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主阵地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在地包含了劳动教育的内容,是落实劳动教育的关键课程。如何把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是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一、中学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与难点
  (一)基本内容
  虽然劳动教育属于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其与一般德育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以理论为主,而劳动教育更侧重于实践活动,因此劳动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中,教师应将其与知识学习、学生生活及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同时,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内容,中学劳动教育主要内容应同时涵盖思想、知识和技能三个要素。各校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好德智体美劳的互相联系与渗透,引导学生实现劳动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其可转化为具备可操作性的劳动教育科目,即劳动教育培养、劳动能力锻炼、劳动习惯养成。教师应遵从“知识学习—技能锻炼—习惯养成”的基本思路,实现劳动教育的能力提升与课程迁移。
  (二)难点
  本文对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基础上开展劳动教育的难点进行总结,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以社会发展需要和本地区人才培养需求为依据来进行,能够选择的主题较为有限,能够开展的劳动教育形式、可供利用的劳动教育载体就更为有限,难以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和热情。其次,中学生生理、心理尚不成熟,一方面表现为不能适应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另一方面表现为在实践活动中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学生的安全问题是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关键问题。最后,关于如何培养中学生劳动习惯的问题,中学生心理活动较为活跃,很容易出现“三分热度”的问题,学生可以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但很难将劳动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保持下来。因此,构建初中劳动教育长效机制是贯彻与落实劳动教育内含的另一关键点。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
  1、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机融入劳动教育。
  道德与法治学科渗透着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知识,无论是哪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劳动,因此,在教学时,创设一些生动、真实的情境,能自然而有效地融人劳动教育,激发学生主动关注劳动。例如:在学习《共圆中国梦》时,目标之-是引导学生做自信中国人努力为实现中國梦贡献力量。教师在授课时可引人参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这类情境,让学生直观、全面地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引导学生思考取得成就的原因。通过情境体验和探究思考,学生不难感悟到我国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由此,他们也将更多关注起劳动来。在价值冲突中深化劳动教育通过范例分析展示观点,引导学生在价值冲突中理解和感悟,在比较和鉴别中不断提高认识。
  2、在价值冲突中深化劳动教育。
  通过范例分析展示观点,引导学生在价值冲突中理解和感悟,在比较和鉴别中不断提髙认识。例如:在学习《建设美好祖国》时,教师可引入两位同学的观点,其中一位同学认为在新时代,体力劳动比脑力劳动更重要;另一位同学认为在新时代,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更重要,要求学生进行辨析。这是一种积极价值引领的学习路径,只有学生亲自经历了自主辨析、分析的过程,并且做出判断,才能真正感悟到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从而有效引领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等劳动价值观。采用活动型教学方式体验劳动之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提倡走出教室,迈向社会大课堂,在社会调査、参观访谈、志愿服务和职业体验等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将得到更充分发挥,他们将体验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例如:在学习《爱在家人间》时,当谈到爱的碰撞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回顾有关自身家庭劳动中产生的碰撞并分享;当谈到爱的传递时,则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渗透在家庭劳动中的关爱。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将会发现对于劳动的不同价值认同和行为表现,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此时,教师则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组织一?次学生劳动素质调査问卷、陪父母上一天班、当一周家庭生活小管家、给爸爸妈妈做讲师等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体会到家庭中的亲情之爱,而且在劳动中被尊重和认同使他们更愿意去认真劳动并体验劳动之美。
  3、课程延伸爱劳动教育
  初中劳动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但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学生能够将偶然的劳动行为变成日常生活行为时才能促进劳动素养的形成。因此,初中劳动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上或主题实践活动中,应向生活延伸,让劳动教育的课堂贯穿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让学生逐步养成劳动习惯。
  道德与法治教师不妨设计一些以劳动为主题的课后体验活动,如家务活动、敬老院志愿者活动、社区工作志愿者活动等,利用活动搭建贯穿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维度劳动实践平台,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感受劳动的魅力。同时,教师可争取家长的配合,与家长共同监督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对表现良好的学生予以鼓励,引导学生在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践行劳动技能,增进学生劳动感情,从而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结语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国家课程,连接着国家建设需要和学生成长需要,思考、探究如何让本课程中的劳动教育走向深入,这对国家建设人才的培养、对课程目标的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元祥.论深度教学:源起、基础与理念[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3).
  [2]赵国庆.找准劳动和教育的结合点[J].职业,2020(04):10.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今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逐渐转变为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为此教育部号召教育工作者积极投入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改革当中[1]。以“全学科育人”为宗旨有效的将教育与德育相融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保证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文章总体分成三部分加以阐述,首先诠释以人文交谈传递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思想,继而分析了以阅读活动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最后分析了以写作诠释语文教育的德育渲染
期刊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教育部门更加强调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再片面的强调学生的成绩,学校及相关机构要改革教学方法,顺应教育改革方针。在初中英语的教学方面,学校不再去片面强调学生对于英语单词的掌握量,语法的掌握程度等等,而更倾向于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热情以及将英语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导图;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环境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并且现阶段如何在生活化理念的基础之上,正确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已经逐渐成为小学教学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生活化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活化理念;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在组织与实施一系列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协助孩子们不断发展认知、提高他们的语言交往能力、促进他们社会性的发展等,通过多方面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质量,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与自主探究的精神。本文立足于幼儿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幼儿主题活动开展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教育;主题活动;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基于现代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们的基础性文化素养,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知识,在保证学生们得到素质化教育的同时,最大化的培养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优秀品质。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素质教育理念落实的良好途径,其能够有效活跃语文课堂的氛围,让学生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感悟文化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本文针对性的提出了几项有效的措施促进传统文化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合作学习模式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其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彼此之间产生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和进步。在中职英语教学当中融入合作学习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本文便针对中职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融入实践展开一些策略上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合作学习模式;自主学习能力;融入实践  中图
期刊
摘要:听力焦虑是初中生英语学习中的一大障碍,严重影响了初中生的外语习得。文章基于当前初中生英语听力焦虑的现状,从听力材料、学生自身及教学过程三方面分析了焦虑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焦虑;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096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较好地运用语言去交流,只有听懂了,才能给出适当的回应。因此,听力在
期刊
摘要:教师需科学地利用指导策略,合理地指导幼儿的活动过程,这样不仅能使幼儿活动体验得到优化,还能使幼儿的认知、情感得到发展。本文立足于幼儿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幼儿区域活动开展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教育;区域活动;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107  引言:区域活动融合了教育目标与自主游戏,开放性、创造性特征较为明显,可以有效培养
期刊
摘要:走进生物课堂会发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量采用了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教师要找到传统课堂和网络信息技术结合的最佳形式,让生物课堂在二者的互相支持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同学们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进一步补充知识,让同学们在信息技术的辅导下提高学习成绩。从笔者的观点出发,无论是校内的教材、资料还是校外的生物信息资源都是初中生物课程资源,教师要在设计课堂的时候将这些多样化的资源信息整合到课堂中,打造更有实
期刊
摘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讲述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包括课程导入、丰富内容、梳理教学重点、构建互动平台等几方面,为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需求的初中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初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102  随着教改的深入以及现代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