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筑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建筑工程建设已经成为目前最为关注的话题,由此可见,建筑工程管理在其建设中的重要性。文章对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其控制方法。
【关键词】 建筑企业;工程管理;控制方法
引言:
我国经济增长一直处于高速状态,从国家层面看,各行业均保持较好,这就意味着在未来发展中,我国经济发展潜力是巨大的,特别是建筑业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更是面临广泛的发展前景。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强化工程管理要素,提高技术含量是建筑企业必备的能力。但在当前情况下,建筑工程管理上还有许多不足。通过实践和观察,发现现存问题较多,从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都存在或大或小的诸多问题,所以说,采取相应的管理办法并创新管理策略,是促进施工顺利,提高工程质量、保证效益增长的前提。
1、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建筑工程管理意识,工程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为节约相关员工的劳务成本,建筑企业会选择聘用一些专业知识不足、技术水平低的工作人员做管理者。在任用的过程中,有的管理人员甚至身兼数职。这些员工管理意识薄弱、忽视技术、轻视思想,不能真正对建设项目进行管理,他们认为只要在技术上解决问题就可以保证施工的顺利完工。此外,完善的工程管理体制是企业或者单位运行下去的保障。当下我国发布了一些促进建筑工程发展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落实不到位,认识不足等原因,工程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改进。
1.2建筑工程安全制度的缺乏
目前,我国有很多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勘探与检查工作、建筑設计工作和监管工作都没有健全的安全制度。再加上没有完善的组织机构与项目管理体系的监督机制,因此与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相对应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导致企业承包三方与工程总承包方以及项目管理之间缺乏联系,造成相互脱节。这种状况的存在对管理工作的效率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对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建筑的质量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1.3施工人员管理不科学
建筑行业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地方,对人员的水平要求是多而杂的,从研究生,高级技工到农民工,力工等等,因此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和管理模式是十分重要的。但实际情况中,施工方一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愿意在人员管理上花费时间和金钱,因此致使在人员管理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一是人员的上岗前培训不到位,很多施工单位的人员流动是比较大的,很多施工人员都是临时招收、直接上岗的,这种岗前培训不足,定期培训缺失的现象为施工埋下了许多隐患。特别是对难度系数较大的技术工来说,这种培训的不到位会直接使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大打折扣。二是人才资源得不到合理的运用和协调,造成资源的浪费。很多有特殊技能的人员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各岗位之间也没有协调性的联系。这也都是造成人员资质混乱,各岗位不协调,施工进度慢,安全隐患诸多的原因。
1.4施工质量管理模式不完善
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施工管理效率决定的。影响施工效率的两大因素一是机械问题,二是人员问题。机械问题主要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工程的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下,机械设备缺乏专门的维修保养,在施工过程中非常容易出故障,而且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少采用新型机械设备,这些都使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大打折扣。所谓人员问题主要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素质不过关,技术水准参差不齐,施工技术偏低。
1.5管理人才的缺乏
由于建筑环境比较复杂,而目前很多企业的建筑工程管理观念仍然比较陈旧,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和其他行业相比,建筑工程管理在工作人员的安排和成本投入两方面等都存在滞后的特性。在建筑工程管理层中,都有一种观念偏差,就是认为因为以前即使没有先进的机械也能够搭起建筑,所以就算没有较先进的施工机器设备仍对施工效率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很多管理人员正是抱着这样守旧的管理观念而导致管理不善。另外,很多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都比较低,文化素质水平也不是很高,所以比较突出的管理人员很缺乏,再加上一些新的建筑施工材料、机械设备和施工技术缺乏创新,因而施工管理不善。
2、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
2.1完善建筑工程监管体制
对建筑工程监管体制进行有效的完善是建立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妥善管理和秩序维护的基础之上的。但是我国很多建筑单位的监管体制都不够健全。所以要建设合理的、科学的监管体制,同时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并根据工程项目的需要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妥善安排。与此同时,还要保证施工人员在数量上的充足,以免其身兼数职而降低工作效率。
2.2人员的质量控制
由于建筑工程中现场操作人员本身技术水平较低,而对工程的质量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要建立人员的培训机制,加强人员的质量意识,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质量规范的要求操作。加强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以降低在工程实践中的操作失误率,从而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除了现场一线操作人员外,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否到位也影响着工程质量,因此对管理人员也应当进行培训后上岗,并引入科学的奖惩机制和岗位竞争机制,使管理人员能够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并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有利于提高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
2.3合理分配利用施工资源
在密集性的建筑行业中,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非常重要,因为只有保证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实现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要想利用资源,首先需要整合和了解所需的资源,针对建筑施工管理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各个部门人员需求的统计,要科学评估施工过程,严格施工实际要求来招收人员和配置施工人员。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有必要建立合理高效的流动机制。建立这种机制能够使得施工人员管理更加高效,灵活,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能够进行及时处理。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流动机制的建立。因此工程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的研究,通过不断研究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不仅是人力资源,对于机械资源,技术资源都应有相关的具体规定,机械应注意更新,定时的进行检查,维修护理,这样可排除许多施工隐患。技术作为巨大推动力,合理的分配,高效的利用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4创新工程质量管理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建立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对竣工交付的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应该明确质量要求,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重视质量检查工作,强化质量监督,建立完善奖惩机制保证工程质量;定期对现场施工人员培训教育,提高人员素质和意识,在施工中发挥监管作用;激励制度要健全,对工程管理工作做得好的人员实施奖励,同时对不负责造成事故的进行处罚;原材料的质量关系到工程质量和进度,企业更要加强对材料的管理,计划、采购、进场、验收、检查等各个环节都要不能放松,加强市场调查,从有质量保证的供应商处采购材料,從源头上保证材料优质,现场验收要仔细认真,保证进场材料达标。
2.5加强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保证建筑施工单位高效、高质、高产完成任务的前提,同时也是当下建筑行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计算机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工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围绕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等一系列目标进行了众多尝试,最终的结果都离不开计算机。比如网络计划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普遍推行,这些现代化的措施,无疑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于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明确信息化的重要性,并选择专业的、可靠的工作者作为管理者,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其次,要不断地进行网上交流、网上办公,在不断的交流中发现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改进。
结束语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不断坚持的工作,它需要国家、社会、企业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本文以管理意识、人力资源等为出发点,论述了改善建筑工程管理的措施,比如加大人才培养,创新观念等等,这是建筑行业发展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当下建筑企业不懈努力的目标。总之,建筑企业要结合现代管理体制的优点,不断加大对质量、体制的监督,最终达到优质的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宋丽君.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4:178-179.
[2]黄钦鸣.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02:99+105.
[3]刘建英,蒋永前.解析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0:222-223.
[4]吴雪根,杨学夫,王兴炎.试论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创新[J].科技致富向导,2010,26:207+224.
【关键词】 建筑企业;工程管理;控制方法
引言:
我国经济增长一直处于高速状态,从国家层面看,各行业均保持较好,这就意味着在未来发展中,我国经济发展潜力是巨大的,特别是建筑业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更是面临广泛的发展前景。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强化工程管理要素,提高技术含量是建筑企业必备的能力。但在当前情况下,建筑工程管理上还有许多不足。通过实践和观察,发现现存问题较多,从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都存在或大或小的诸多问题,所以说,采取相应的管理办法并创新管理策略,是促进施工顺利,提高工程质量、保证效益增长的前提。
1、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建筑工程管理意识,工程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为节约相关员工的劳务成本,建筑企业会选择聘用一些专业知识不足、技术水平低的工作人员做管理者。在任用的过程中,有的管理人员甚至身兼数职。这些员工管理意识薄弱、忽视技术、轻视思想,不能真正对建设项目进行管理,他们认为只要在技术上解决问题就可以保证施工的顺利完工。此外,完善的工程管理体制是企业或者单位运行下去的保障。当下我国发布了一些促进建筑工程发展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落实不到位,认识不足等原因,工程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改进。
1.2建筑工程安全制度的缺乏
目前,我国有很多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勘探与检查工作、建筑設计工作和监管工作都没有健全的安全制度。再加上没有完善的组织机构与项目管理体系的监督机制,因此与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相对应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导致企业承包三方与工程总承包方以及项目管理之间缺乏联系,造成相互脱节。这种状况的存在对管理工作的效率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对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建筑的质量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1.3施工人员管理不科学
建筑行业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地方,对人员的水平要求是多而杂的,从研究生,高级技工到农民工,力工等等,因此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和管理模式是十分重要的。但实际情况中,施工方一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愿意在人员管理上花费时间和金钱,因此致使在人员管理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一是人员的上岗前培训不到位,很多施工单位的人员流动是比较大的,很多施工人员都是临时招收、直接上岗的,这种岗前培训不足,定期培训缺失的现象为施工埋下了许多隐患。特别是对难度系数较大的技术工来说,这种培训的不到位会直接使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大打折扣。二是人才资源得不到合理的运用和协调,造成资源的浪费。很多有特殊技能的人员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各岗位之间也没有协调性的联系。这也都是造成人员资质混乱,各岗位不协调,施工进度慢,安全隐患诸多的原因。
1.4施工质量管理模式不完善
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施工管理效率决定的。影响施工效率的两大因素一是机械问题,二是人员问题。机械问题主要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工程的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下,机械设备缺乏专门的维修保养,在施工过程中非常容易出故障,而且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少采用新型机械设备,这些都使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大打折扣。所谓人员问题主要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素质不过关,技术水准参差不齐,施工技术偏低。
1.5管理人才的缺乏
由于建筑环境比较复杂,而目前很多企业的建筑工程管理观念仍然比较陈旧,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和其他行业相比,建筑工程管理在工作人员的安排和成本投入两方面等都存在滞后的特性。在建筑工程管理层中,都有一种观念偏差,就是认为因为以前即使没有先进的机械也能够搭起建筑,所以就算没有较先进的施工机器设备仍对施工效率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很多管理人员正是抱着这样守旧的管理观念而导致管理不善。另外,很多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都比较低,文化素质水平也不是很高,所以比较突出的管理人员很缺乏,再加上一些新的建筑施工材料、机械设备和施工技术缺乏创新,因而施工管理不善。
2、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
2.1完善建筑工程监管体制
对建筑工程监管体制进行有效的完善是建立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妥善管理和秩序维护的基础之上的。但是我国很多建筑单位的监管体制都不够健全。所以要建设合理的、科学的监管体制,同时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并根据工程项目的需要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妥善安排。与此同时,还要保证施工人员在数量上的充足,以免其身兼数职而降低工作效率。
2.2人员的质量控制
由于建筑工程中现场操作人员本身技术水平较低,而对工程的质量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要建立人员的培训机制,加强人员的质量意识,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质量规范的要求操作。加强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以降低在工程实践中的操作失误率,从而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除了现场一线操作人员外,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否到位也影响着工程质量,因此对管理人员也应当进行培训后上岗,并引入科学的奖惩机制和岗位竞争机制,使管理人员能够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并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有利于提高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
2.3合理分配利用施工资源
在密集性的建筑行业中,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非常重要,因为只有保证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实现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要想利用资源,首先需要整合和了解所需的资源,针对建筑施工管理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各个部门人员需求的统计,要科学评估施工过程,严格施工实际要求来招收人员和配置施工人员。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有必要建立合理高效的流动机制。建立这种机制能够使得施工人员管理更加高效,灵活,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能够进行及时处理。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流动机制的建立。因此工程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的研究,通过不断研究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不仅是人力资源,对于机械资源,技术资源都应有相关的具体规定,机械应注意更新,定时的进行检查,维修护理,这样可排除许多施工隐患。技术作为巨大推动力,合理的分配,高效的利用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4创新工程质量管理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建立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对竣工交付的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应该明确质量要求,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重视质量检查工作,强化质量监督,建立完善奖惩机制保证工程质量;定期对现场施工人员培训教育,提高人员素质和意识,在施工中发挥监管作用;激励制度要健全,对工程管理工作做得好的人员实施奖励,同时对不负责造成事故的进行处罚;原材料的质量关系到工程质量和进度,企业更要加强对材料的管理,计划、采购、进场、验收、检查等各个环节都要不能放松,加强市场调查,从有质量保证的供应商处采购材料,從源头上保证材料优质,现场验收要仔细认真,保证进场材料达标。
2.5加强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保证建筑施工单位高效、高质、高产完成任务的前提,同时也是当下建筑行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计算机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工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围绕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等一系列目标进行了众多尝试,最终的结果都离不开计算机。比如网络计划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普遍推行,这些现代化的措施,无疑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于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明确信息化的重要性,并选择专业的、可靠的工作者作为管理者,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其次,要不断地进行网上交流、网上办公,在不断的交流中发现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改进。
结束语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不断坚持的工作,它需要国家、社会、企业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本文以管理意识、人力资源等为出发点,论述了改善建筑工程管理的措施,比如加大人才培养,创新观念等等,这是建筑行业发展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当下建筑企业不懈努力的目标。总之,建筑企业要结合现代管理体制的优点,不断加大对质量、体制的监督,最终达到优质的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宋丽君.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4:178-179.
[2]黄钦鸣.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02:99+105.
[3]刘建英,蒋永前.解析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0:222-223.
[4]吴雪根,杨学夫,王兴炎.试论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创新[J].科技致富向导,2010,26:207+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