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让阅读走向深入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xyb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读者将别人的“言”转化为自己的“意”的一个个性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鉴于目前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学生回答较浅的状况,教师可从“自问—互问—追问”这三种形式出发,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密切对话,以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深入。
  一、自问
  “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之前,学生大都在预习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进行自我提问,哪些是自己可以解决的,哪些是需要与教师和学生商讨解决的,做到心中有数。如此教学,必将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渐走向深入。
  如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文章共有几个自然段,主要人物都有谁?写了一件什么事?”等,这种学生很容易弄明白的问题就让学生在自读中解决,鼓励学生就“天游峰有什么特点?从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这些景物描写的地方去掉可以吗?文中关于老人的外貌描写有什么特点?”等诸如此类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自问。在学生自问以后,再让他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学生对问题定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与感受,进而解决问题的动力会更足,起到明显的阅读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接地气、真实的、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方面进行质疑,这样的自问与质疑在学生的潜心阅读解决问题或者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定会得到质的提升,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深入。
  二、互问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学习场所。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当他们经过自问对所学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以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同桌或者小组的形式进行互问,这样一来,在互动的学习交流以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必然更加深刻。
  如在教学《最大的麦穗》一课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对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先行解决,然后再进入互问环节。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以同桌为单位展开了互问,有学生问:“苏格拉底想让弟子们懂得道理,为什么把弟子们带到了麦田边?”有学生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让弟子们在摘最大麦穗的时候,只许进,不许退?”有学生问:“读了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对于他们互相提出的问题,学生解决起来兴致特别浓厚,这是教师提问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以互问的形式进行阅读,由于这些问题多数是学生经过思考以后提出的,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起同伴的学习兴趣与表现欲、好胜心,还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追问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引导者,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可能对阅读的重点难点有多么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在这种教学情形下就需要教师采用必要的提问来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关键。当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下理解仍然较浅时,教师就要善于通过恰当的追问来引导学生的思维真正走向深入。
  如在教学《生命桥》一课时,在阅读完课文以后,教师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有学生说:“我想对老羚羊說,你们这种勇于牺牲奉献的精神真是让人类自愧不如啊!”听了学生的发言以后,教师追问道:“同学们,老羚羊勇于牺牲奉献的精神的确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我想说的是,人类真的不如羚羊吗?”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在经过思考后回答道:“在人类中间也有许多让人们感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比如在汶川地震发生时……”这样一来,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就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真正获得了对课文的深刻理解。
  教师适时的追问可以引起学生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进而量变引起质变,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引导学生质疑、解疑,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在语言的海洋里徜徉。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中,提问应以儿童为中心,合乎儿童天性,顺应儿童发展,从儿童的立场出发,指向儿童的核心素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的过程,弱化“教”的过程,并采取恰当的提问方式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从而使学生的言语思辨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一、在质疑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言语思辨能力  探究即“问源”,也就是指刨根究底地问。教学中的“问源”就是指在把握文本内容本质以及儿童思维
鲁迅先生曾说:“书籍的画,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巧妙利用插图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借助插图,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仅仅引导学生简单地看插图,就无法让学生获得文本的重点内容。教师在课前应设计相关的问题或活动,引导学生依据设计的问题或活动观察插图,获取信息。课文插图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明亮安静的教室里,我与可爱的学生正徜徉在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创造的《麻雀》的世界中,为那只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担心着,又为那只勇敢无畏、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发出绝望尖叫的老麻雀捏着一把汗。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伴着学生动情的朗读,我顺势引导:这种“强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学生;教师;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1-0035-03  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出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按照笔者理解,不管是提质还是培优,都要聚焦职业学校的课堂层面。没有课堂教学的提质培优,政策出得再多、理念再先进都没用。一名初中毕业生经过三年的职校生活,奠定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商量”  1.视频出示。(针对不敢商量)  2.激起共鸣:你有类似情况吗?什么困难?  (板书:学会商量)  3.理解“商量”。商量是交流的方式;目的: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体验“商量”  1.回顾分析:为什么独自一人发呆?  羞于开口,失去商量机会,也失去与同伴游戏的机会。  (相机板书:勇于商量)  2.情境再现:你来开口商量,与同伴一起游戏。  3.
六一儿童节到啦,我们一起去海底世界坐潜艇吧!每艘潜艇最多只能坐5个人,第一艘潜艇已经安了5个蓝色的座位,剩下的这几艘潜艇要请你来帮忙。请拿出你的彩色笔,按照潜艇上的数字提示,为它装上相应的座位,注意,每艘潜艇上的座位颜色要相同哦。  右边的这些海洋动物在图中各有多少?請把相应数量的方框涂上颜色。哪些动物少于5个呢,请在后面的圆圈内打“√”。  中班  六一儿童节到了,我们要给小动物们分礼物啦!每组
远方的亲戚
期刊
苏教版主编张庆老师曾强调过,提高语文素养无非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可想而知,读写在学生素养中所占的分量。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更侧重于读读说说。如何对学生进行读说训练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一、读说结合的意义  1.体现教材价值的需要  我们现有的苏教版低段教材,从编排上看,写作技巧各有千秋,思想意蕴也是丰富深厚的,它既是学生“读”的蓝本,又是学生“说”的范本。很多课文的课
填空,是考察中常见的题型,也是语用训练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填空指导学生的阅读方向,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进而培养学生概括以及言语表达的能力。填空看似简单,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下面笔者就填空题谈谈设计与运用的策略。  一、言语表达需要准确到位  【例题】围绕“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作者写了_____________的云雾、__________的云雾、____
最近,笔者听了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的《师恩难忘》。上课伊始,这位教师出示了这样一些材料:  刘绍棠:当代著名作家,1936年2月出生于北京,1948年参加革命。15岁在《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上发表作品。195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学习。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的待遇。1979年平反,焕发了写作的第二个春天,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