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身体剧场作品的创作风格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mz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身体舞团自2008年3月成立以来,似旋风席卷世界各大艺术节。以探索人的身體感受和心理体验为追求,通过一系列数字为题的作品,构架出一座将观众、舞者、剧场联系在一起的桥梁。
  陶身体剧场《4》的创作风格中,动作风格方面,他们的身体柔韧无骨;有时他们又无比坚实,像落满尘土的静默雕塑。他们像对方的影子,相互模仿、重复,想要腾飞,身体的各个部位却一次次徒劳无功地贴回地面。这是一场身体与地板的对抗性游戏,身体的可能性被扩展到极致,严密、理性而充满哲学意味。音乐节奏方面,用小河带有中国式民谣特点的原创作品,由最初的纯人声,到逐渐加入木鱼等乐器,直至完全仅余乐器,配合毫无情节和故事性的舞蹈像一曲无限循环的简约派作品,令人想起贝克特戏剧中那种幻灭的生命节奏和永无休止的等待。本文以作品《4》为例,讨论陶身体剧场作品的创作风格对中国现代舞蹈的启示。
  关键词:陶身体;创作风格;作品《4》
  陶冶,现代舞艺术家,2008年3月创立陶身体剧场任艺术总监,一直致力于探索身体的极大可能性展现独特的现代舞美学。他的编创作品,不断的用身体告诉观众,什么叫做“最简单的复杂”。对于当代社会大众来说或许最频繁使用的工具是电脑以及各种移动终端,高科技使得大家开始忽略自己与生俱来的工具—身体。而陶冶和他的伙伴们正是反其道行之,他们抛弃了所有累赘,用舞者独有的姿势回归最本质与轻快的身体;他们又承担起了所有负荷,用身体的每一块肌肉、每一个关节来表达。他的作品在全球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和不同地区演出,主要作品包括:《重之三部曲》、《2》、《4》、《5》、《6》、《7》。
  一、陶身体剧场《4》的创作风格
  (一)以身体灵动为主的动作风格
  “化繁为简,专注身体”。身体看似没有新意的存在,在陶身体舞团中却是形态万千。舞团把“身体”这一承载鲜活生命的机体,视作终极研究对象。用最纯正又纯粹的肢体表达,阐述哲思,抽空外界的包装和万物被赋予的意义,生命孕育与发展中的循环、重复、规律,虽是单一却也是永恒。
  没有一鸣惊人的名字,“陶身体”的作品以极简的数字命名。从《2》开始,到《3》《4》《5》,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往上爬,用创始人陶冶的话来说,“就像年龄一点一点往上涨”。舞者的数量逐渐递增,对身体的探索和挑战也逐渐延伸开来。在作品前半段,舞者保持蹲着的姿势左右倒脚转身时,舞台上四位舞者在共同的外在空间与各自独立的内在空间之间以菱形方阵回旋游走,创造出一个在有序中不断变幻流动的视觉画面。舞者彼此相互不接触,通过圆的律动进行整齐有序的重心转换运动,内外之间的默契配合体现出的一致性像是充满磁力般而凝聚成一股强大气场,不断推演着关于能量守恒与消逝本质的极限过程。
  (二)民谣式的音乐风格
  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在从舞蹈一产生起便和音乐结成了最紧密的联系。由于舞蹈与音乐有着共同的节奏、韵律,而且是同步展示,两者必须高度的协调一致。小河与陶冶一共合作了六部原创作品,从宇宙音到密咒,从巴洛克到新古典,变与不变完美的对照,只为呈现本身-超形式的回归。舞蹈《4》音乐具有原始音乐节奏,带有中国式民谣的特点。
  作曲家小河采样了民间乐团排练打击乐时口头诵出的锣鼓点,编排后成为《4》的背景音乐主干。他们还强调“干掉身体”,舞者通过“苦行僧”式的表演——重复、一致,挑战身体的极限。观众有的读出了哲学意味,有的看到了宗教意义,各有想象空间。用这种最原始、最纯净的音乐,加上整齐有序的重心转换运动,使舞者内心更加平静并完全的融入舞蹈中去,有一种“佛教静禅”的圣境。
  (三)一望而知的舞美设计
  作品《4》中,开场全黑,只使用了顶部追光,并以柔光得形式照射舞台中央。纯白色的舞台上舞者以头巾、黑脸、宽袍大袖、光脚出现在观众的眼中,舞者从“身体动作”出发,忽略掉“表情”和“情节”,甚至隐匿“身份”和“性别”,只关注“人”本身。后面两位舞者一半隐匿在定点光圈外的黑暗中,一半跟随前面两位舞者运动。这样的视觉效果,更加的模糊了观众眼中舞者的“身份”。
  光是“舞美现代、感情真挚、风格纯正、技巧高超”的舞蹈作品是无法拥有国际竞争力的。作品后半部分整个舞台用白色面光与顶光,并用散光灯的形式照射舞台。在这样的灯光下,使观众忘记了繁重的舞美设计,以及精湛的技术技巧,更加突出舞蹈本身,让舞者身体的每一个动作细节都清晰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
  《4》用这种极简的、一望而知的舞美设计、律动的线条、能量的守恒,再加上舞者对身体运动的控制和强大的驱动力。让舞美与舞蹈的艺术理念不谋而合,将观看者引入其极简无奢的内在冥想之境,如果你心驰神往,便会发现身体就是一处神圣的所在。
  二、陶身体对中国现代舞的启示
  (一)注重身体的灵动性
  多年以来,中国舞蹈界主流的舞风常常淹没在杂糅的动作语言、寡情的技巧展现、矫情的情节设置、雷同的风情展示和难以深究的主题立意中。从舞蹈创作形态上看,模仿大于象征,再现大于表现,雷同大于原创,表面大于内容,浅显多于深刻。而陶剧场用“身体”进行创作,达到通过身体行动去思考的效果。通过严谨并真诚的、充满探讨的身体研究,可以去发现并挖掘身体以及身体之间更多未知的可能性。喧嚣时代里大多数舞蹈总是在迎合观众的快速消费需求不同,陶冶的舞蹈并不追求形式繁复之美,并不通过多彩多姿来填满舞台上下,填满舞者与观众的身心,相反,极度的简约重复与去符号化让观众体验到更多的沉重与疲惫。就像西西弗斯的命运一般,这样的命运感将观众与舞者链接起来。
  (二)注重意念的实践性
  作品《4》的创作以放松技巧为根源,融合自身的特质,在纯肢体的道路上进行探索,给国内长期基于格莱姆体系、林蒙体系技术的现代舞创作带来了一股新的风气。《4》是陶身体剧场招考舞者时的入门级舞蹈,但也是最难的一支,舞者没有上下场,从头到尾都在舞台上,舞蹈也没有停顿。其实陶身体剧场表达的就是一个恒定的东西,它可能是一种意识,可能是一种意志,是形而上的。但整个训练又是形而下的,两者无法贯穿起来,就会产生矛盾。舞者觉得自己不美了,没有造型,没有停顿。作品通过重复,动作的变化被删减了,在叠加动作中所产生的惯性和重力,影响和消耗着舞者的体力;而要保持动作的一致性,也持續考验着舞者的意志力;重复循环的节奏,挑战着观看者的专注力。这种状态,既是拧干身体里每一滴水份,呈现出的消耗本身;同时也是抛开外界干扰,建立专注的自我。通过重复带给人负重感,让人不能无意识地度过‘此刻’:因为每一个‘此刻’都需要专注与自觉应对才能完成。”
  陶身体剧场的创作,走到今天,创作了非常多优秀的作品。现代舞和当代身体剧场,需要鲜明的个性,但彰显个性之外,更多的包容、开放、自我创新与自我反思的勇气,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更为需要的。
  【参考文献】
  [1]刘青戈.现代舞蹈中的身体语言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理查德·舒适特曼.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其他文献
摘要:1990年11月23日,由严浩指导,三毛编剧,林青霞、秦汉主演的《滚滚红尘》公映,1991年1月4日 ,三毛在医院自杀,从此《滚滚红尘》成为三毛的遗作。《滚滚红尘》是三毛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唯一的剧本,以张爱玲、胡兰成为原型呈现了战争时代作家与汉奸流血流泪的爱情,也映射了戏外三毛本身的滚滚红尘。  关键词:《滚滚红尘》;三毛;沈韶华;章能才  一、战争里我们流尽鲜血  沈韶华,一个冰清玉洁、不
期刊
草间弥生,日本当代艺术家,在我眼里她是一个孤独的,膨胀的,饱含精神色彩的女性当代艺术家。她说:“地球也不过只是百万个圆点中的一个,画好了圆点,就画好了宇宙,画好了事态人生。”在我的理解里,草间弥生是圆点大师,也可谓密集恐惧大师,精神病患者。每一个圆点都是她生命里的细胞,由身体里最小的分子无限扩大到她的画笔上,是生命的元素和根本。在了解她个人本身的时候,她小的时候就被诊断所谓的精神分裂症。但是在我看
期刊
摘要:从瓦萨里开始的艺术史研究是长时间以来父权制社会,以男性为主的历史研究,男权为主的传统社会所形成的的观念形态里女性不是主要的创造者甚至也不是主要的参与者,而只是被观看和被注视的对象。在这样的男权主导的社会中,女性艺术家的地位被边缘化,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现今我们可以更多地看到女性艺术家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在艺术史中发声,她们颠覆传统的运用自己的身体创作。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正是这些女性艺术家中不可
期刊
摘要:春秋战国时代,绘画理论追求形似,到了汉代有了划时代的变化。从形似变为追求神似,艺术的魅力下不在于“形似,若单纯追求形反而失去艺术本有的魅力;中国美术彻底觉醒准备了条件。汉末社会矛盾的激化魏晋六朝混乱痛苦。精神上却是集自由、解放、智慧熱情于一体的时代,是一个艺术空前繁荣的时代,魏晋它是战乱动荡恐怖的时代,同时它又是艺术名垂青史的、美术彻底觉醒时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魏晋;顾恺之;
期刊
摘要:在绘画上,临摹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临摹的意义不仅仅是对前辈大师的学习,更是对色彩视野的拓展,临摹经典作品对初学者提高自身绘画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可以说是初学者提高绘画水平的必经之路。本文从个人的学习经历出发,针对如何选择临摹作品、临摹的观察方法和调色技巧等进行简要的分析论证。  关键词:临摹;观察方法;调色;油画  临摹,无论在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中,都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中国传统绘画是从
期刊
摘要:作为阿拉伯艺术的种类,精致绘画与绚丽装饰已然成为绚丽多彩的一比。本篇论文就通过多方面因素来阐述绘画与装饰艺术的种类、形式,及其在阿拉伯人民生活中的作用以及生活熏陶。  关键词:阿拉伯;绘画;装饰;艺术  宗教与艺术有着共同之点,都力求追求完美境界,都是人们心灵深处的一种深切感受。阿拉伯人认为:“美牵连着感觉,也牵连着心灵。”同时二者也有密切的联系,宗教信仰往往能启发人们的艺术创作灵感,而艺术
期刊
摘要:近年来儿童绘本以独特的性质与特点日益成为幼儿获得新知的载体,尤其世界经典绘本的引进带来了素质教育理念的全新理解。笔者发现很多经典绘本中 “人文情怀”是永远被加以突出和强调。或守护人性的美好与温暖,或植根各自文化传统,或关注历史与现实的深层思索,皆以人文情怀展现着独特的艺术个性。  关键词:儿童绘本;人文情怀;教育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绘本溯源于中国,可能早期日本人将中国的佛经
期刊
家具中的座椅是一类典型的承载了功能行、舒适性、审美性、文化性和制造成本等各种价值评价因素的设计产品。其中功能是产品存在并区分于其他类型设计产品的基础,是促进设计产品品类丰富的来源,如座椅的功能是负载人体并由此区分于书架。舒适是人们对于产品使用需求所提出来的更高要求,是促进产品不断创新更新换代的动力。审美是在实用需求以外,对人类接受视觉和触觉等感官刺激达到的精神上对美的追求的满足,设计之美由此产生。
期刊
摘要:VI设计是一种企业文化的载体,是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VI通译为视觉识别,从视觉的角度发挥着CIS系统卓有成效的营销力和传播力。企业VI设计可以快捷地传播企业发展理念、企业的价值观以及企业形象,为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VI设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现代企业对自身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提升、对经营理念以及企业文化的体现以及对个性化品牌的构建都是企业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有
期刊
[该论文为2016年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创业实践项目 2016110191201]  摘要:总结手机界面交互设计基础理论以及老年人群特性在手机界面交互设计上的运用;通过相比研究三个老年人智能手机相关案例,并联合对老年群体的全方位的调研分析,提炼出可供借鉴的观念方式和设计需求;对老年人群体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解析总结,构建出一套以智能手机为主的界面交互设计研究体系,提出专门面对老年人智能手机的界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