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性学案”是教师整合学科的各种资源,在学习目标的统摄之下,依据学生的“学情”,结合具体“教情”而设计的引导学生自学、存疑、探讨、归纳、练习最终实现达标的综合性学习方案。它具有导学、导思、导练以及整理知能要点、总结方法规律的作用。语文教学中有效使用“综合性学案”,有利于促进教与学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
一 语文综合性学案的特点
强调以教材具体篇目为基础,按实际学习目标及其具体课时学习要求编制,一课时一份综合性学案,保持教材学习内容与具体学习流程的对应统一。
1 强调独立感悟。敦促学生独立地利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借助于工具书,扫除基本障碍,完成初步阅读,进行“直觉式”的文本解读、建构,获得一个相对完整的、富有个性的“我的”感悟。
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设计有利于激发、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利于达成课或篇的学习目标。学生可按照课、篇的学习要求,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行分层思考。
3 指导学生探究。强调“以问拓思,因问造势”,设计的问题难度系数为一般,有利于绝大多数学生借助于研讨、探究,提升感知水平,提高领悟能力。
4 便于强基固本。学生在预习、导学、探索的基础上。完成一些紧扣学习目标的固本类练习,从而巩固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能力。
二 语文综合性学案的编制方法
编制“综合性学案”要注意将课前与课中结合,预习、导学、训练结合,学生研讨与教师点拨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结合,强调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富有个性地“来学”。编制语文“综合性学案”时,可分五个板块进行。
(一)“目标诠释”板块——我来认识
用于明确相应课时的学习任务。强调务实性,体现指导性。
运用凝练的语言对本课时(篇)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等进行务实性地解说、引导。
(二)“导学菜单”板块——我来预习
课前自学使用,强调基础性,体现思考性。可作交流展示材料。
这是语文“综合性学案”编制的前提环节,在紧扣文本、紧扣学习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依据学习内容的难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凭借课堂教学渐次展开的环节,在整体感知、感悟的基础上,把文本内容提炼为简单的小问题,将知识问题化(增强思考性和引导性)、问题层次化(把综合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形成问题链,使多数学生可完成)、层次具体化(问题指向性明确,寻求答案有落脚点)。
(三)“困惑扫描”板块——我来质疑
描述自学疑难,强调自主性,体现主观性。可作交流展示材料。
这是语文综合性学案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部分,鼓励学生借助于实实在在的“我的”预习,独立地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梳理、归纳,进而形成特有的、“我”的“疑”“难”,便于课中有针对性的发问、探究。
(四)“感悟平台”——我来探究
强调探究性,体现互动性。课中交流、研讨使用。
根据具体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设计有相应梯度的供学生探究的具体问题或方案。是“我来预习”部分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要有利于学生分层探究。
(五)“建立网络”板块——我来归纳
强调系统性,体现自主性。学习总结使用。
一方面,鼓励学生将本课(篇)的学习要点、进行归纳与整合,进而形成相对集中的知能网络。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将学习本课所获得的方法、要领、技巧、规律等,或借助于体味、体悟,或借助于教师“精要点拨”,或借助于“矫正反馈”等进行注释、简析、梳理、统整,借以加深感受程度,提高领悟层次。
(六)“过关窗口”板块——我来练习
强调达标性,体现覆盖性。巩固、达标、测评使用。
根据本课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求设计3-4个小题目,供学生可选择(量力)完成。题目设计要有鲜明的层次性,大致分为三个层次:1,直接引用型(照葫芦画葫芦型),能使一般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和“综合性学案”的导引提示完成基本性的学习任务。2,简单模仿型(照葫芦画瓢型),题型为语文基本阅读、应用类思考等,使多数学生能运用“迁移法”完成本课时常规学习任务,实现达标要求。3,理解运用型(想葫芦画瓢型),能力型、综合性因素多,供学生进一步拓展思考、强化读写、提高能力使用。
以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枣核》为例,对中学语文“综合性学案”各板块编制内容进行说明。
目标诠释——我来认识
1 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海外华人思乡爱国之情。
2 学习本文巧设悬念的构思和以小见大的写法。
导学菜单——我来预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你认为重要或不明白的词语请写在横线上并尝试解决)
蹊跷( )( ) 嫣红( )山坳( )
篱笆( ) 玛瑙( )( ) 卵石( )
衣兜( ) 镶嵌( )
2 朗读全文,在文中画出带有“枣核”的句子,概括文章的思路层次。
索枣核______ 话枣核_______
3 海外友人的条件如何?(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为什么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4 听说“我”要访美,只托“我”带几颗枣核,“我”的海外友人为什么不就地取材,却委托“我”千里迢迢带几颗枣核?
困惑扫描——我来质疑(略)
感悟平台——我来探究
5 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友人的思想爱国之情,请简要分析。作者的友人还有哪些表达这种情感的独特方式?
6 你如何理解“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这句话的含义?
7 请设想一下“她同老伴”月夜并肩坐在“北海”长凳上,追忆当年北海泛舟情景时的心态,给他们俩设计一段对话。
8 文章没有在开篇揭示友人要枣核的用途,直到结尾才告诉读者,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
建立网络——我来归纳(略)
过关窗口——我来练习
9 阅读7-10段,回答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大意。
(2)从这几段文字中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中心句,并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10 学习本文后,你应该对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写法有初步体会,请你借鉴这种写法,以某一事物(如花生、松树、梅花等)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三 语文综合性学案的使用策略
“综合性学案”编制与使用的创新点在于:激发、利用学生积极性,通过综合性学案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以“备课”的态度去自学、去思考和质疑,以“讲课”的姿态去交流、互动,以质疑的心态来听课。真正地,变“教师一人备课一人讲”为“学生人人‘备课’人人讲”,让学生发挥能动性,真正地学起来。
其实施程序为:教师编制综合性学案——学生课前自学——学生交流展示——互动探究——教师精讲点拨——针对性练习及巩固。
教与学的角色安排是:老师——学生——学生——师生——学生。
语文“综合性学案”是落实语文教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它一方面告诉了学生“学什么”,另一方面也告诉教师“学生学得怎么样”。其中的“我来质疑”环节要指导学生在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围绕综合性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学习问题,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质疑展示过程中要交流解决综合性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共享学习成果。对于文本的感悟、理解等内容,可以采取“我来探究”的形式,要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教师要为互动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注意分层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我来归纳”环节要指导学生根据教师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进行的精讲点拨,以及剖析的内容要点、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进行适时归纳。“我来练习”环节要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学生读写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活动中,“综合性学案”是教师有效施教与学生有效学习的统一体,是在教师的影响、帮助下,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益的有效凭借。编制“综合性学案”,教师要充分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策略,要在合乎学生学情实际,便于学生有效自学的基础上,通过课堂的具体展示、研讨、探究、训练,让学生体验到收获、达标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用“综合性学案”,教师要灵活开展与课堂教学结构对应的交流、展示、研讨、探究、归纳、练习等环节活动,使语文的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轻松、高效地完成语文学习任务,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 语文综合性学案的特点
强调以教材具体篇目为基础,按实际学习目标及其具体课时学习要求编制,一课时一份综合性学案,保持教材学习内容与具体学习流程的对应统一。
1 强调独立感悟。敦促学生独立地利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借助于工具书,扫除基本障碍,完成初步阅读,进行“直觉式”的文本解读、建构,获得一个相对完整的、富有个性的“我的”感悟。
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设计有利于激发、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利于达成课或篇的学习目标。学生可按照课、篇的学习要求,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行分层思考。
3 指导学生探究。强调“以问拓思,因问造势”,设计的问题难度系数为一般,有利于绝大多数学生借助于研讨、探究,提升感知水平,提高领悟能力。
4 便于强基固本。学生在预习、导学、探索的基础上。完成一些紧扣学习目标的固本类练习,从而巩固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能力。
二 语文综合性学案的编制方法
编制“综合性学案”要注意将课前与课中结合,预习、导学、训练结合,学生研讨与教师点拨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结合,强调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富有个性地“来学”。编制语文“综合性学案”时,可分五个板块进行。
(一)“目标诠释”板块——我来认识
用于明确相应课时的学习任务。强调务实性,体现指导性。
运用凝练的语言对本课时(篇)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等进行务实性地解说、引导。
(二)“导学菜单”板块——我来预习
课前自学使用,强调基础性,体现思考性。可作交流展示材料。
这是语文“综合性学案”编制的前提环节,在紧扣文本、紧扣学习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依据学习内容的难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凭借课堂教学渐次展开的环节,在整体感知、感悟的基础上,把文本内容提炼为简单的小问题,将知识问题化(增强思考性和引导性)、问题层次化(把综合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形成问题链,使多数学生可完成)、层次具体化(问题指向性明确,寻求答案有落脚点)。
(三)“困惑扫描”板块——我来质疑
描述自学疑难,强调自主性,体现主观性。可作交流展示材料。
这是语文综合性学案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部分,鼓励学生借助于实实在在的“我的”预习,独立地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梳理、归纳,进而形成特有的、“我”的“疑”“难”,便于课中有针对性的发问、探究。
(四)“感悟平台”——我来探究
强调探究性,体现互动性。课中交流、研讨使用。
根据具体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设计有相应梯度的供学生探究的具体问题或方案。是“我来预习”部分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要有利于学生分层探究。
(五)“建立网络”板块——我来归纳
强调系统性,体现自主性。学习总结使用。
一方面,鼓励学生将本课(篇)的学习要点、进行归纳与整合,进而形成相对集中的知能网络。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将学习本课所获得的方法、要领、技巧、规律等,或借助于体味、体悟,或借助于教师“精要点拨”,或借助于“矫正反馈”等进行注释、简析、梳理、统整,借以加深感受程度,提高领悟层次。
(六)“过关窗口”板块——我来练习
强调达标性,体现覆盖性。巩固、达标、测评使用。
根据本课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求设计3-4个小题目,供学生可选择(量力)完成。题目设计要有鲜明的层次性,大致分为三个层次:1,直接引用型(照葫芦画葫芦型),能使一般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和“综合性学案”的导引提示完成基本性的学习任务。2,简单模仿型(照葫芦画瓢型),题型为语文基本阅读、应用类思考等,使多数学生能运用“迁移法”完成本课时常规学习任务,实现达标要求。3,理解运用型(想葫芦画瓢型),能力型、综合性因素多,供学生进一步拓展思考、强化读写、提高能力使用。
以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枣核》为例,对中学语文“综合性学案”各板块编制内容进行说明。
目标诠释——我来认识
1 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海外华人思乡爱国之情。
2 学习本文巧设悬念的构思和以小见大的写法。
导学菜单——我来预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你认为重要或不明白的词语请写在横线上并尝试解决)
蹊跷( )( ) 嫣红( )山坳( )
篱笆( ) 玛瑙( )( ) 卵石( )
衣兜( ) 镶嵌( )
2 朗读全文,在文中画出带有“枣核”的句子,概括文章的思路层次。
索枣核______ 话枣核_______
3 海外友人的条件如何?(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为什么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4 听说“我”要访美,只托“我”带几颗枣核,“我”的海外友人为什么不就地取材,却委托“我”千里迢迢带几颗枣核?
困惑扫描——我来质疑(略)
感悟平台——我来探究
5 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友人的思想爱国之情,请简要分析。作者的友人还有哪些表达这种情感的独特方式?
6 你如何理解“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这句话的含义?
7 请设想一下“她同老伴”月夜并肩坐在“北海”长凳上,追忆当年北海泛舟情景时的心态,给他们俩设计一段对话。
8 文章没有在开篇揭示友人要枣核的用途,直到结尾才告诉读者,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
建立网络——我来归纳(略)
过关窗口——我来练习
9 阅读7-10段,回答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大意。
(2)从这几段文字中找出最能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中心句,并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10 学习本文后,你应该对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写法有初步体会,请你借鉴这种写法,以某一事物(如花生、松树、梅花等)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三 语文综合性学案的使用策略
“综合性学案”编制与使用的创新点在于:激发、利用学生积极性,通过综合性学案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以“备课”的态度去自学、去思考和质疑,以“讲课”的姿态去交流、互动,以质疑的心态来听课。真正地,变“教师一人备课一人讲”为“学生人人‘备课’人人讲”,让学生发挥能动性,真正地学起来。
其实施程序为:教师编制综合性学案——学生课前自学——学生交流展示——互动探究——教师精讲点拨——针对性练习及巩固。
教与学的角色安排是:老师——学生——学生——师生——学生。
语文“综合性学案”是落实语文教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它一方面告诉了学生“学什么”,另一方面也告诉教师“学生学得怎么样”。其中的“我来质疑”环节要指导学生在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围绕综合性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学习问题,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质疑展示过程中要交流解决综合性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共享学习成果。对于文本的感悟、理解等内容,可以采取“我来探究”的形式,要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教师要为互动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注意分层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我来归纳”环节要指导学生根据教师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进行的精讲点拨,以及剖析的内容要点、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进行适时归纳。“我来练习”环节要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学生读写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活动中,“综合性学案”是教师有效施教与学生有效学习的统一体,是在教师的影响、帮助下,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益的有效凭借。编制“综合性学案”,教师要充分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策略,要在合乎学生学情实际,便于学生有效自学的基础上,通过课堂的具体展示、研讨、探究、训练,让学生体验到收获、达标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用“综合性学案”,教师要灵活开展与课堂教学结构对应的交流、展示、研讨、探究、归纳、练习等环节活动,使语文的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轻松、高效地完成语文学习任务,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