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共性理论的当代中国文化建筑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如今的中国建筑学界,对于文化建筑的公共性的研究还比较匮乏,本文以政治学中公共性理论的概念为背景,着重对于中国当下文化建筑设计的现状进行深刻的反思,提出了自己关于在公共性理论在文化建筑设计上意义的见解。
  【关键词】:公共性理论;当代中国文化;建筑研究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大批城市文化建筑应运而生。各大城市兴建了大量的公共文化设施,如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馆等。这些文化设施的兴建,初步解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但是在质量上其实还远远落后于实际的需求。我国的文化设施在人均上还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即使这样,很多文化建筑还是面临着备受冷落的局面。具体表现为(1)很多文化设施成为了当地政府的面子工程。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秀政绩,大搞文化设施建设,有些成了摆设,只是一个名片工程。很多文化设施成为了居民一日游的去处,看过之后,便失去了它的作用。这样来讲,文化建筑就无法承载它提升民众的教育与艺术的智能了。更无法在城市的公共生活中达到想象中的作用。(2)一些文化建筑装修极为豪华,投资惊人,过于庄重和威严,使得普通市民有距离感,不愿意进入其中。(3)文化建筑使得文化成为小部分人的风雅,普通大众无法企及(4)现今的文化建筑缺少对于城市公共精神的关怀,在现今社会,阶级分化极为严重,文化建筑本应承担弥合阶级裂痕的工具,而此时的文化建筑对于这种分化,已经显得苍白无力。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文化建筑与普通大众已经有了明显的隔阂,是时候该回到文化建筑的本质上来讨论问题了。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建筑,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文化建筑作为我们的精神家园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就对应了公共性对于文化建筑的重要性。
  我国在文化建筑的建设中,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更应该合理的设计公共文化建筑。一些建筑设计师只沉醉于绚丽的造型,而忘记了文化建筑最本质的只能是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应该转变自己的设计思路,回到人民大众中的实际需求中来,积极地思考文化建筑对于我们社会的重要意义,这才是正确的道路。
  1.公共建筑的危机
  近年来,公众的文化空间被压榨到很低程度。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各个城市的市民广场。这种政府机构门前的巨大的广场是一个政治的产物。几乎所有的城市广场都是对称性的按中轴线进行布置。表现了建设者对于秩序,对于等级的认可程度。同时规模宏大,令人叹为观止。求大求壮观成为了市民广场的应有之义。用硬质底板进行铺装,使得公共生活名存实亡。这些并不是市民进行公共生活所首选的地方。
  另一方面,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正在成为主流,他又侵蚀着公共的文化建筑空间。表面上的商业空间,充斥着摄像头,使得公众没有了隐私的空间。实则这种场合对于社会底层的人是无法进入的。
  对于产生公共空间的决定,民众参与度不够或者说决策权不够。文化设施的建设一般服从于政府意志。一般将其放在政府重点发展的区域,民众参与度不高。要改变这种以GDP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增加民众的参与度。
  2.文化建筑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文化建筑在公共生活中具有中心的地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文化建筑是一种社会公共的福利,提供公共的服务;(2)文化建筑是城市公共社会生活的载体,是城市居民表达自身的舞台(3)文化建筑的产生的过程,也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
  文化建筑在现代社会是全社会所有成员所共有的共同财富,提供公共服务的属性。在我国,公共文化设施一般属于政府无偿划拨土地投资兴建的,所以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公益性。它应该具有以下的属性:(1)共有性。它面对的对象是所有的社会成员,向大众提供福利(2)必须具有公益性。公共文化建筑一定具有非盈利的性质,提供免费的公共服务。(3)提供服务所具有的公平性。任何社会成员都能够享有公平的社会服务,这是最基本的权利。这也就是说公正公平才是文化服务的存在价值。
  3.当代文化建筑对于公共性的追求
  社会主义社会追求的生活和谐,追求的是民主与争议、开放和包容等。文化建筑要作为群众生活中的主要的参与地点,概括起来就就是追求三个理念:公平、民主和开放。公平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理念。民主和开放都是基于平等之上的。
  3.1公平的价值追求
  公平的理念不是均贫富,也不是吃大锅饭。它所表达的意义是所有的个体享有的社会权益与保障是一致的。不存在任何意义上的差别。若想追求理想中的公共生活状态必须首先追求公平的价值。
  3.2 开放的价值追求
  公众对于空间的利用程度取决于这个空间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另外,开放作为我们所追求的一种价值理念,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开放的思想,一种包容的思想。这是一种多元的文化表达,使得让整个社会能够容纳那些所谓的异类的观点。开放性就是解放自我,最大程度上尊重个人差异,尊重不同的文化价值理念。对于多元文化的一种认同和肯定。
  3.3 民主的追求
  民主最大的特点是每个人都能以平等的主体进行参与。公众的参与已经成为民主社会的主要表现形式。表现在其拥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参与公共事务,并且建立在平等的知情权上,要求参与民主生活的成员具有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基于公众参与的文化建筑战略
  综上所述,文化建筑公共性的缺失,原因众多。有的是政府职能的缺失,有的是公民精神有待于培养,制度也有待于去完善。从目前来看,公众参与度过低的问题尤其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可以仿照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全过程群众参与的开放的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实行:
  (1)前期调查阶段:主要的方法是调查问卷和口头的问询等方法。必须深入到公众中,深入到基层中去听取群众的建议。随后,应该尽快把调查的结果公开,让群众有知情权。而不是拿已经完成好的方案去征询群众的意见。并将调查所取得的成果最后汇入到项目的策划的报告中去。
  (2)设计阶段:主要是做到信息进行公开,要把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告知群众,使得群众能够及时的了解到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普及相关的专业知识,从而促进意见向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还要征询群众对于设计方案的意见,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众人的意见对建筑设计师的想法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3)项目的招投标以及施工的阶段:招投标和施工的进度也要向民众进行公开,提高民众的参与度。
  (4)使用阶段:在建筑的试运行期间就要多争取群众的意见,对于民众反映较大的问题要迅速进行整改
  除了做好以上阶段的公众参与,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做好与群众的沟通的工作,可以利用电视广告、广播、网站等等,让民众了解项目的进展;
  (2)要建立类似于环状的设计流程,打破建筑师孤立、封闭的创作空间,积极争取群众的意见。把群众的建议当做重要的参考资料。
  5.结语
  当代中国文化建筑在设计时要更多考虑公共性的因素,提高民众的参与程度,使得公共的文化建筑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其他文献
【摘要】:人生无处不在六大错觉:注意错觉;记忆错觉;自信错觉;知识错觉;潜能错觉;因果错觉。可能你所见到的,记住的,以为的,认识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面对这样一些颠覆原来世界观的错觉,我们要做的就是了解错觉产生的原因,研究怎样能避免出现这种错觉,并且好好利用错觉。  【关键词】:注意错觉;自信错觉;潜能错觉;因果错觉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人总是凭借感觉来判断一件事情,这就使得我们会出现很
期刊
美国公民身份的历史,不仅可见于宪法和法律条文的字里行间,更体现在不同群体争取自身权益、寻求身份认同的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事实上,无论公民身份的表现形式为何,两类群体最能吸引眼,黑人和妇女。其中,在美国历史上,公民身份和政治、婚姻之间的关联是微妙的。公民身份,作为随时间不断演变的概念,包括国家经由法律赋予公民的地位与权利,也包括公民自身的公民自身的政治参与和情感认同。在诸多影响政治参与的因素中,性别
期刊
【摘要】:中国画在不断传承、发展、创新的过程中,涌现出诸多对中国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绘画大师,徐悲鸿就是其中一位。该文从徐悲鸿所处的时代背景、西学经历出发,研究徐悲鸿的思想情感和绘画价值观,总结他对中国绘画的深远影响。徐悲鸿立足于中西方艺术用写实主义思想改良中国画提出“新七法”、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人物的,要作用等艺术理论。使中国画走向了现代化的征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徐悲鸿;
期刊
一、什么是改革?  对于什么是改革,很多史学家都有不同的看法。尽管表述不同,但内容的本质是有共同之处的,都认为社会改革是当政者,或者说统治阶级的核心集团为缓解社会矛盾,而实行体制变革及政策、制度的调整,以推进社会制度完善和发展的行为方式。[1]  改革就是“变”,是“不变”中的“变”,不变的是原有的政治体制,变的是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是局部的调整,不是彻底的颠覆。它意味着对原有的权力配置、利
期刊
【摘要】:笔墨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语言是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手段。它传达着中国画所具有的文化涵义,也是中国人的精神在绘画中的表现载体,在花鸟画的审美特征中占重要位置,特别是对写意花鸟画来说更具特殊意义。中国画强调笔墨表现的存在价值依附于作为主体的人的存在,所以它同时还体现出画家的人格个性和修养。本文以王憨山写意花鸟画作品为课题研究基础,重点分析王憨山写意花鸟画作品中的笔墨语言特征。  【关键词】:王憨
期刊
【摘要】: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中,受基层文化性质、功能、任务的影响,构成了全方位和立体化的社会公益文化机构。在当前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以文化站为发展基础,进一步引导群众文化的发展潮流,增进文化艺术在人民群众中的传播优势和覆盖面积。本文针对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价值意义、发展方向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共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创新;大众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乡镇群众文化
期刊
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在英文中全称是“magazine-format documentary series”,直译可译为“杂志型系列新闻记录片”,可以说,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是莫罗时代创立的电视新闻片在新的技术和新的时代中的发展。[1]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是以借助于电子技术来传播和解释国内外重大新闻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声像杂志,它融合了传统的三大媒介的大部分优点,是兼具时效性、深度性、形象性为一体的新型新闻媒
期刊
【摘要】:儒家文化发展了几千年,虽然和它最开始的主张有所发展创新,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社会动乱的南北朝时期,社会上虽然是佛道思想文化盛行。但是儒家文化却是社会稳定、屹立不倒的根本支柱。它的影响力还是存在的。本文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的儒家文化、姚最生平与人生哲学、儒家文化的对姚最的影响、姚最撰写《续画品》真实性等几方面的论述,只在讲述清楚儒家文化对姚最的影响。  【关键词】:儒家文化;姚最;影响  姚最
期刊
【摘要】:在沈阳的歌曲教学研讨上提出九个字——“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而对音乐老师来说,我们主要的教学是为了唱好歌,而要想有动听的歌声,就要“千里千寻”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唱好歌的歌唱方法。努力做到“追寻——简明的歌唱技巧、窥寻——对话的聆听引导、探寻——音乐要素的内涵、找寻——歌曲情感的碰撞”努力使学生的歌声美妙动听。  【关键词】:歌曲教学;简明;歌唱方法;美妙歌声  在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歌
期刊
【摘要】:副词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是一个难点。所以,本文以我所教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留学生的书面语作业作为语料,对语气副词“简直”进行偏误分析,尝试找出这些留学生出现偏误的原因,希望改进教学。  【关键词】:简直;偏误分析;副词  “偏误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突破口,通过对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