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美味 一点窍门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ggaowa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家夏天吃芝麻醬拌凉面,曾被好几位朋友誉为最美味之食。面条煮得好是主因,调味料加工也极重要。凉面不宜配荤腥,如鸡丝、肉丝等,但蛋炸酱油,却不可缺。朋友吃过如法去做,可是那碗蛋炸酱油完全不同。原来我忘了告诉她,蛋下锅不等炒成块即倒下酱油,蛋才会又稀又碎,酱油才会因蛋而鲜美。而她又懒,蛋下锅之前连打匀都没有,她的蛋炸酱油成了“蟹黄蛋”,怎还能拌面呢?
  一次在朋友家吃饭,一盘雪里蕻炒蚕豆,雪菜碧绿鲜脆,豆子酥糯,虽未去皮,但很入味。一位太太就问掌厨的“下座”:“这菜怎么炒得这么好吃?”她说:“就是炒炒啊,锅里放点油,把蚕豆和雪里蕻放下炒炒啊!”
  那位太太就问:“要放不少水吧?”
  她答:“要啊!”
  那位太太再问:“可是现在没有水啊。”
  她答:“煮干了嘛!”
  我实在耐不住了,就说:“你们如此一问一答,再说十分钟,你回去也炒不成这一盘菜。她没告诉你窍门儿。”
  “那你说这该怎么炒?”
  “好,咱们像写食谱那样地说:雪菜洗好,切碎,挤去水分,备用。起油锅,蚕豆下锅,立刻加盐,煸炒到豆皮起皱,加水,水量要盖过豆子。改用文火,盖锅焖煮。注意,减低火力,盖严锅盖,否则豆子煮不透的。等到豆子煮到水干油出,再下雪里蕻末,改猛火,翻炒几下,立刻盛出。如此雪菜才鲜脆,豆子才酥糯,油光滑亮,不见汁水。”
  “对!”那位“下座”笑起来,“你看见我做的啊?就是这么炒的,你好聪明哦!”
  另一次请朋友吃便饭,冷盘中的一味豆鱼备受赞美。座中也有一两个会做此菜的,都说看着容易,做着很难。其实用油豆皮包滚水烫过的绿豆芽成大春卷状,然后或蒸(我是用蒸的)或炸,熟后冷透,切段,在盘中摆好,浇上调味汁,实在不用什么技巧。调味汁是把捣碎的蒜和干辣椒粉拌匀,用花椒起油锅,等到油沸,花椒香味四溢,将枯焦的花椒粒铲去,将沸油倒入蒜泥辣椒上,炸成一小碗红艳麻辣的红油,然后,倒些上好酱油,略加味精及麻油,调匀即成。
  她们所谓难者,即是蒸时容易过火,过火会烂成一团。主要的是,蒸到六七分钟时,先熄火,等热气略减,再行掀锅,所蒸之物才不会由膨胀而骤缩,弄得不成形状。还有,若调味料酱油不多,则浇不到满盘,酱油多了就太咸。问我为什么可以浇一碗调味料而咸淡适中,我大笑起来:“掺水!”
  “我们怎么就没想到。”
  “这就是所谓的窍门嘛!”
其他文献
有一个穷汉,为生活所迫,从富翁家的窗口拿走一些东西时,被富翁的管家发现了,管家把他抓了起来。  法庭上,穷汉的辩护律师提出申辩,说:“法官先生,被告看見客厅的窗子开着,将右手臂伸入窗户,取了点微不足道的东西而已。很明显,被告的一只右手臂不能代表他本人。犯罪的仅仅是他的右手臂,而法官大人把他整个人都作为罪犯,判他有罪,这是不合情理的。我提出抗议!”  法官想了一下,用木槌敲敲案桌,说:“辩护律师说得
期刊
说法不同  珍妮的婆婆在一所教堂幼儿园负责照看孩子。一个星期天,珍妮两岁的儿子显得特别捣蛋时,珍妮的婆婆对助手说:“我该称他暴徒,但看在他是我孙子的分儿上,我说他有‘潜在的领导才能’。”  水老了  “爷爷,您瞧,河里的水老了。”“胡说,河水怎么会老?”“您不是说人老了长皱纹吗?您看这河水不也长皱纹了吗?”  牙不会掉  奶奶:“安德列伊卡,你咳嗽的时候要用手捂住嘴。”  孙子:“别担心,奶奶,我
期刊
很久很久以前,关东平原地广人稀,常常相隔几十里才见到一个村落,散布着几间或几十间草木小屋。由于远离关内传统习俗的影响,这里的民风爽直而淳朴。  某村有个小伙子,将近三十岁了,婚期临近,他非常想念邻村的未婚妻。这天上午,他背着一大块冻猪肉,拎着一铁桶烧酒,兴冲冲地去岳父家探望。五六个小时的路程,加上一顿饭又吃了两三个小时,一转眼就日落西山了。为提防回家路上野兽侵扰,岳父岳母便留他住宿,小伙子暗自欣喜
期刊
城郊一座旧民宅,最近被市文物部门认定为清代初期的地主庄园,旧宅里现在住着李老汉一家。区政府要求当地电视台制作一档关于旧宅的专题节目,以扩大影响。  电视台派来的主持人对李老汉说:“我们采访你,请你千万不要紧张。”  李老汉问:“是有什么说什么吗?”  主持人连连点头:“对,有什么就说什么。你只要如实回答就行了。”  主持人轻声慢语地开始提问:“大爷,庄园建于什么年代?”  李老汉眨眨眼睛,说:“嘿
期刊
中国人称为好茶的,多数味道很淡,譬如西湖龙井就属于这一类,它的上品———明前茶更是如此了。用清代陆次云的说法,叫“无味之味”。既然无味,又还有什么味道?这是老外难以理解的。欧洲人喝咖啡,便求“香浓”,某些靠它刺激神经干活的,更是一旦无此物落肚,就要犯困。大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靠咖啡喝出来的。  虽然茶里边也有一些刺激神经的玩意儿,然而我们悠然品茗时,往往求的却是“恬淡”。这是人生的另一种至
期刊
老赵该退休了。说来也真荒唐,从他档案中竟然查出十个不同的出生日期,最早的是1933年,最晚的是1943年。这到底应该按哪个算呢?  老赵跟劳资科长商量:“给我按1943年那个算吧。”  劳资科长绷着脸教训道:“老赵啊,你是怎么搞的,这档案里的东西可都是你自己填的,怎么连自己的生日也搞不清啊?”  老赵说:“我的科长大人哟,你不知道我是个苦出身嘛,参加革命时还穿着开裆裤呢,怕人家不要,只有往大了填呀
期刊
有一个故事,足以解释当下餐馆的风气,何以极力讲究场地的道理。  招待难题  乾隆年间,福康安受命西征。福康安是孝贤纯皇后胞弟傅恒之子,名为乾隆的内侄,其实是乾隆的私生子。福康安带兵出征,豪奢无比。临阵督战,亦坐轿子。轿夫三十六人,分为四班,每班八人,另加一名候补。一班执役,则未轮到的三班,各骑良马后随。沿途所经的地方官,照例办差,供应稍有不当意,先摘顶戴,派员署理,然后奏请革职。自然,所请无不照准
期刊
提醒  学校的自行车棚由几位老师轮流监管,车棚外的小黑板上写有提醒学生们注意的事情。第一周,车棚由体育老师监管,小黑板上写道:“全体自行車向右看齐!”过了一周,车棚改由数学老师监管,小黑板上的字换成:“两条直线保持平行。”随后的监管者是语文老师,他在小黑板上写道:“另起一行空两格。”  没有奖章  爷爷:“有一次我在部队里值勤,曾让300名士兵失去了战斗能力。”  孙子:“啊,爷爷,我从来没有想到
期刊
喝到陶然是享受  汪曾祺的逝世对我是一个打击,据说他的死和饮酒有点关系,因而他就成了我的前车之鉴,成了我的警钟:“别喝了,你想想汪曾祺!”  可我一想起汪曾祺,就有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回想起我们几个老酒友共饮时的情景,那真是妙不可言。  喝酒总是要有个借口,接风、送别、庆祝、婚丧喜庆、借酒浇愁……我和高晓声、叶至诚、林斤澜、汪曾祺等几个人坐在一起饮酒时,什么也不为,就是要喝酒。无愁可浇,无喜可庆,也
期刊
徐悲鸿曾力赞张大千在艺术上的成就为“五百年来第一人”,张大千却说:“以艺事而论,我善烹调,更在画艺之上。”  张大千曾拜书法大家李瑞清为师,这位特立独行的“清道人”吃名远扬,尤喜食蟹,据传曾有一天之内吃掉一百只螃蟹的壮举,因而得了个“李百蟹”的绰号;而他最后去世,也正是因为吃了死蟹,引发伤寒的缘故,从某个角度来看,算是死得其所。不但师父喜欢吃,张大千的父亲张怀忠、母亲曾友贞,也都是精于厨艺之人。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