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ge123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通过精炼、生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来创造鲜明独特的形象,构成美丽而深远的意境,能够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思想感情,表达作者理想愿望的文学体裁。而现代诗歌在感情抒发上则显得更加奔放,其不受旧体诗严格的格律所套,不讲究语言外在的格律,只注重诗歌内在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相对古体诗歌而言,现代诗歌以其手法之多样、表现力之丰富和意境之高远而似乎更难教学,这成了很多教师颇为棘手的难题。然而,我们也相信,百仞之山,取之有道,凡事都应有其行之有效的途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课改"形势下,如何顺利进行初中阶段的现代诗歌教学呢?
  一、注重诵读,开启诗歌大门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诵读的重要性。在诗歌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开启诗歌学习的大门。读是学生学习文本的最直接的方式。诗的情感、诗的语境、诗的意象无一不是读出来的,读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种形式,而且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也能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1、 诗歌配乐读
  诗歌的节奏感较强,这些节奏往往是诗人心境的体现,明快的节奏,往往表现作者轻松的心情;急促的节奏往往表现作者昂扬的情绪;低沉的节奏,则大都表现为悲哀的情调。而诗歌与音乐又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所以不妨把音乐引进来。教师可以在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后来一段配乐朗诵,以此把学生带入诗人的感情世界,与诗人同悲同喜,使诗人的情感自然地辐射到朗读者的情感之中。可以让学生伴乐诵读,也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魅力,让学生把自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变成美丽的画面,透过画面领悟到诗人寄托的感情,并在一首首乐曲里提升为对文化的倾慕和敬重。当然音乐的选择也十分重要,比如古琴曲《高山流水》旋律典雅、韵味隽永,琴声铿锵有力可以伴一些描写边塞,表达赞美之意的诗歌,像《理想》、萨克斯《春风》旋律美妙动听,深邃而温馨,可以伴一些深情、轻柔的诗歌等。
  2、采取不同方式诵读
  在朗读教学环节中,尤其注意进行诗歌教学的朗读指导、训练,并采用听读、自由读、合作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诵读形式,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对诗歌的感受力。朗诵比赛是增强诗歌朗读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即兴的、有准备的、男女(单人)竞赛、小组擂台等比赛形式均可以由教师灵活安排。余光中《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啊/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歌句式均匀整齐,回旋往复,一唱三叹。指导诵读时,非但要学生读准字音节奏,且要吐字清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把作者用音乐般的语言表达的对祖国和祖先的深深眷恋之情"唱"出来。虽是此,由于每个学生的审美角度与表达方式都不尽相同,诗歌诵读就应允许个人对其节奏与韵律有不同的理解,应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得意的方式来诵读,而不可"框"在一个规定的架子里遭受折腾,造就矫揉造作的"异口同声"和"整齐",有折人性。
  二、放飞思维的翅膀,品味诗歌的意境
  著名诗人钱涛曾说过:"教学一首诗,都不能离开对于意念、意象和意境三个层面的研究。""意象是诗人表意时所借用的形象。象是形式,意是内容。造一个象,立一个意,这便是诗。而意境则是造象立意所达到的艺术境界。"这两句话扼要地阐述了诗歌的深刻内涵,也道出了把握意象是诗歌教学的基础这一道理。其实很多学生并不是并不喜欢诗歌,而是他们觉得诗歌很难懂,而难懂的原因是不知道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找准意象,体会主题
  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对认识和把握作品的内涵有着很大的帮助。如《金色花》这首诗歌的意象是金色花。诗人借小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后和妈妈嬉戏,为妈妈做事,向妈妈撒娇,表现了孩子和母亲之间的亲密感情。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诗人为什么选择金色花这种事物作为诗歌的意象。因为金色花暗喻小孩子的可爱,金黄的色彩也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把握好"金色花"这个意象,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诗人要表达母爱的这个主题。
  2、想象画面,品味意境
  引导学生走入诗歌的"意境",才能真正意义上品味出作品的诗美,从而切切实实培养起他们的艺术鉴赏力。现代诗歌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境"呢?最直接的做法是展示诗歌的直观形象和画面,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就比如《纸船》,诗歌通过纸船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与深情。通过想像,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思念母亲的女儿在不停地叠纸船并抛到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但她还是乐此不疲地折叠丢抛。这样一副感人的画面最容易触动情感,从而留下深刻的感受。
  三、品味语言,领悟诗歌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在特别重视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的同时,忽略了语文的工具性。作者认为,语文课要体现人文性,它突出了语文教学应有的丰富内涵,展现了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但语文教学,首要应当是语言文字的学习。也只有重视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语文教学才算完成它最基本的任务。现代诗歌语言新颖、凝练,是诗歌魅力的主要来源。品味语言,能让学生充分领悟诗歌魅力,也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鉴赏能力,是诗歌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诗歌毕竟是诗人对生活的艺术再现,是最精粹的文学形式之一。诗歌教学也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讲好一篇诗是一种艺术创造,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发挥独创精神,不断在教学上进行探索、改革,让现代诗歌教学逐步走向科学化、艺术化的轨道。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首先要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其次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然后才是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指导方法  一、把广阔的阅读空间和科学的阅读计划结合起来  平常的班级读书
期刊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因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发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忧学生之所忧、乐学生之所乐。"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在小学高年级培养学生自
期刊
目的:通过对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语前聋患儿的术后听觉能力及言语能力进行评估,研究分析脑白质异常的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语前聋患儿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康复效果。方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的地位,是有其根据的。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  一、学生自我完善,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只要不放弃努力,随着对学习内容的深入了解,没有兴趣的内容会变得有兴趣,小兴趣会变得大兴趣,便进而成为你的志趣。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期刊
【摘要】小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能力是十分迅速的。所以,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这一特点,用充足的阅读量填充小学生的大脑,提高他们的阅读量,丰富学生们的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参考了一些相关的教学案例,对如今小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深入的剖析,并针对现状提出一些提高小学生阅读量的意见,希望对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本阅读 教学案例 教育改革  一、阅读的重要性  加强
期刊
讨论了Lur’e非线性系统的绝对镇定问题.给出了系统能通过二次型李雅普诺夫函数(QLF)由一个线性状态反馈(LSF)镇定的充分必要条件,同时构造了一类镇定系统的线性状态反馈控制.论文也
【摘 要】本文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激发 兴趣  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为了使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教学质量。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种较为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的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从而确立阅读教学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阅读的重要性,在自主学习中积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下文将针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的快速发展,各地开始推行课程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对缩小城市和农村语文教学水平有重要作用。本文就我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制约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影响因素,如基础设施落、农村教学模式以及教师对新课改的适应能力等,紧接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措施,对改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