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被俘美军后人忆“地狱之船”遭日军闷死被逼自相残杀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3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军强迫1600名战俘进入船舱,船行驶在热带地区,气温高达近40摄氏度,很多战俘喊着“要水喝、要呼吸”,日军则故意把船舱封闭上,很多人被闷死,一些人开始互相残杀,有些人精神失常。这仅是“地狱之船”的一幕景象,在这类船上共约1.4万人死亡。
  我父亲是一名二战战俘,他在菲律宾科雷吉多尔岛被俘,在当日军战俘过程中受到很多磨难。父亲最艰难的时刻是在被称为“地狱之船”上的经历。
  “地狱之船”上的可怕经历
  日军当时将亚洲各地战俘运往中国和日本充当劳工,故意不给运送战俘的船只做标记,因此这些船成为美军飞机和潜水艇的袭击目标。我父亲在被运输过程中先后换了三条船,因为每条船都遭到了袭击。第一艘“地狱之船”是臭名昭著的“鸭绿丸”号,日军强迫1600名战俘进入船舱,船行驶在热带地区,气温高达近40摄氏度,很多战俘喊着“要水喝、要呼吸”,日军则故意把船舱封闭上,很多人被闷死,一些人开始自相残杀,有些人精神失常。这仅是“地狱之船”的一幕景象,在这类船上共约1.4万人死亡。
  我父亲几乎从不与我谈战俘经历,我是成年以后自己开始做研究,才逐渐了解到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令人心痛和惊讶的是,这些历史从未出现在教科书里。我花了将近25年研究这段历史,为此制作了两部纪录片《巴丹惨剧》和《从此以后不再一样——战俘经历》。我父亲唯一提起过的是,他在日本做战俘期间遇到的一对好心夫妇。当时父亲和他的同伴正在抬尸体,一位老先生给了他们一把青葱,毕竟那时在日本每个人都缺衣少食。
  1945年4月左右,我父亲由日本被运往沈阳,他做战俘的最后半年是在伪满洲国度过的,被关在“奉天盟军战俘集中营”。作为军医,我父亲在囚犯营的医院工作,没听说他与中国人有过接触,但我们都知道当时中国人帮助囚犯,会给囚犯营中的人悄悄捎带食物和药品。我的纪录片中还有“奉天监狱”获得解放时的片段。
  惨烈的巴丹死亡行军
  我采訪过约100个战俘,战俘有太多故事,每个故事都关乎生命。对他们来说,说出这些故事需要极大的勇气,他们的故事应该被铭记。我父亲没有参加巴丹死亡行军,那是二战中的惨案,美菲联军战败后,数万名战俘被强行押解到100公里外战俘营,一路无食无水,沿路又遭日军残暴对待,死伤惨重。那些经历过巴丹死亡行军的人将日军描述为“极其残忍”。许多参与行军的美菲士兵本身在战斗过程中就已经负伤,但还被强迫在极其炎热的天气中行军,日军不让战俘们互相搀扶,甚至不让他们喝水。战俘实在忍耐不住跑到附近的溪流中喝水,就会被射杀或砍头。还有一些日本军人故意开车或坦克碾压战俘。行军过程中,菲律宾人死得较多,当行军最终到达战俘营的时候,又有更多人死去。战俘营里没有足够的水和食物,卫生条件也很差,美国战俘每天以30人到几百个人的数量死去。超过2万名菲律宾战俘在不到4个月内在战俘营里死亡。受访老兵们对日军的整体印象是“残暴”“不在乎囚犯的生命”。
  美国人本·斯蒂利是为数不多的目前仍健在的战俘老兵,今年97岁,现居美国蒙大拿州。斯蒂利1940年加入美国空军,被派往菲律宾,1941年在日军袭击中被俘,在战俘营被囚禁长达40个月,后被“地狱之船”运往日本当挖煤劳工。战后,斯蒂利成为一名画家,创作了有关他被囚禁期间遭遇的作品。安倍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的做法,让目前幸存的二战太平洋战场上的战俘老兵感到担忧。
其他文献
“文革”时期,人们空闲之际不敢唱经典老歌,不敢跳交谊舞,因为怕被扣上“封资修”、“復辟”、“倒退”的帽子。八十年代初,阴霾散去,人们又唱起了熟悉并喜爱的经典歌曲,又跳起了欢快的舞蹈。那时我在单位工会负责文体宣传工作,许多同事建议我组织大家学跳交谊舞,我便到单位附近的东方歌舞团聘请来一位舞蹈演员,连续几天,每天中午到单位礼堂教我们学跳交谊舞。舞蹈老师不厌其烦地教,我们认真反复地学跳,从三步、四步、伦
期刊
1961年李谷一毕业于湖南省艺术学院舞蹈专修科(20世纪60年代并入湖南师范大学。作为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主要演员,她曾经成功地塑造了二十多个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年轻姑娘形象,因主演《补锅》一剧拍成电影而成名,于1964年和1965年获湖南省和中南五省戏剧汇演优秀奖,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亲切接见。  “文革”开始后,文艺界全都被下放,李谷一和所在的剧团大部分人被下放到偏穷的瑶寨,当农民,在农村种田、
期刊
周迅说:“只要有机会,我和高圣远就会在路上,在各个不为人知或少为人知的角落里、乡村中,携手散步、娱乐、生活……”  演艺圈最热爱旅游的人,周迅肯定是一个,除了南北两极,她已经跑遍了地球。在游遍了那些有口皆碑的热门地区后,周迅又开始了她的冷门线路游。她讲述的经历、留下的自拍,让听到的人目瞪口呆,让看过的人连呼你是去了仙境吗?  拜访哈比屯村和大力水手村  一次,周迅到新西兰散心时,问已经定居在那里的
期刊
从搞定婆婆嫁入豪门,产下儿子与继子化敌为友。到相夫教子,王艳的豪门生活背后并不轻松-  2015年1月31日,由众星携爱子共同出演的大电影《宝贝,对不起》全国热映。这部重磅巨制影片大有看点,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是,久未露面的影星“睛格格”王艳和首次“触电”的儿子球球。观众共同见证了大少爷球球从开始的叛逆,到最终被山村生活感化的有趣过程。阔别影视圈近十年,观众们只知道当年大红大紫的晴格格王艳早早嫁入豪
期刊
14位川劇演员,舞台上轮番变换120张绚丽多彩的脸谱。旁边站着一个年轻人,他紧紧盯着变脸演员,时而眉头紧蹙,时而闭上双眼,额头渐渐沁出汗珠。  当他最终睁开双眼时,目光如炬,于300张含干扰项的川剧脸谱中准确辨认每一位演员变换的脸谱和变换顺序。  他,过目不忘,从细微中寻找差别。他是深圳第一个“世界记忆大师”,曾为中国首夺世界脑力锦标赛团体冠军,获世界脑力锦标赛十项全能个人总季军,受聘加入“中国超
期刊
即将被迫离开故乡重庆铜梁的邱少云托人回家告诉弟弟。想吃家里的菜。邱少华赶忙做了两个菜送去藕塘湾给二哥,没想到,那次见面竟成了永别。  “那一天,他托人回來说想吃家里的菜,我赶紧给他做了两个送过去,没想到,他再也没有回来。”回忆起最后一次见到二哥邱少云的情景,满头银发的邱少华,突然陷入沉默。85岁高龄的他,是抗美援朝烈士邱少云唯一还在世的亲兄弟。  与他在藕塘湾诀别  邱少华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面有
期刊
刘秉义,听到这个名字,许多人都会联想起那浑厚深沉、大气磅礴的歌声,耳边回荡着那首五十年传唱不衰的《我为祖国献石油》……走进他的家中,无论色彩、氛围,还是家具、摆设,都那么明亮、简洁,再加上不时发出的爽朗笑声,工人师傅一般的腰板儿,你很难把他与一个喝过洋墨水的著名男中音歌唱家畫等号。  执著于声乐艺术,特别是注重从生活中、从群众中汲取养分,使得刘秉义这个“洋美声”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
期刊
憧憬爱情,古今皆同。民国那会儿,帝制废除,思想解放。以前示爱时的欲说还休,早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踪迹难寻。单身男女们,纷纷通过“征婚”的方式去追求个人姻缘。  那时任性征婚广告词  早在1900年前后,蔡元培、章太炎等名流就先举起了征婚招牌。蔡元培先生到底是留洋归来,态度开明,开列的5个条件中,有一多半却是为女方着想:一,女子须不缠足;二,须识字;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不相合
期刊
在湖南省宁远县天堂镇岭脚村,有一位名叫银金花、106岁高龄的老人。她原籍河南,从小跟爷爷学习武术,后来南下参军抗日,是永州市目前唯一健在的抗战女兵。  她成为家里唯一幸存者  银金花的爷爷是山东人,逃荒来到河南漯河。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全家四代同堂,上上下下42口人,日子越过越红火。可是,日军发动了侵华战争,一家人的噩运随即开始。日军对漯河实施轰炸,银金花成为家里的唯一幸存者。家破人亡后,银金花四处
期刊
多年来,如何攻克癌症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一个难题。2014年夏天,清华大学一支科研团队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人类有望“饿死”癌细胞的科研成果,震惊世界医学界,被国际学术领域评价为“最具里程碑意义”的科研成就。更让人震惊的是,这支团队的领头人竟是一位37岁的美女教授。  从清华到普林斯顿  颜宁1977年生于山东莱芜。童年时的她是个不折不扣的“假小子”,爬树摘枣、下河摸鱼,还常常捉弄自己的小伙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