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缘何“风骚百代”?

来源 :理论与创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_0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两千几百年诗歌发展的历程中,出现了数以万计的诗人。其中有一批诗人尽管已辞世千百年,但他们仍然“风骚百代”。不只是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而且他们的名字仍然如“不废江河万古流”。他们因何“风骚百代”呢?著名诗评家、散文家李元洛在他的“诗文化大散文”《风骚百代》(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出版)中对这一中国文学史的大问题作出了令人信服又是富有创意的回答。他认为,他们之所以“风骚百代”,一是因为他们是时代和社会生活的见证人;二是因为他们是当时民众的代言人;三是因为他们是国家、民族命运的忧思人!
   他们首先是时代和社会生活的见证人。屈原是正则百代的诗宗,光耀千秋的烈士,他的诗作见证了当时的“举世混浊”。他在人间尽是失意,屡遇不平,于是便在《离骚》中启动他的天国神游,去追寻自己的理想。东汉的张衡,他生活的时代,东汉帝国正由盛而衰,外戚与宦官专权,朝政黑暗,国事日非,他心情苦闷,发而为《四愁》之诗,传扬的是屈骚的遗风。诗人嵇康,不但不随波逐流以明哲保身,反而奋笔疾书《与山巨源绝交书》,对当政者和黑暗时局的不满以及对山巨源的鄙夷情见乎辞,而持不同政见的嫉恶怀刚肠的诗人自我形象跃然纸上。“诗圣”杜甫,他的《三吏》、《三别》,更是唐代天宝之乱的史诗。王昌龄也因为他的作品揭露昏君当道、奸臣弄权、恶吏肆虐的现实,而被刺史闾丘晓所杀。边塞诗人高适的《九曲词》三首,则为哥舒翰的恢复“黄河九曲”记实,歌颂了这一战事的胜利和大唐将士的胜概英风。唐代无名作者写的《晚秋》组诗,不见于《全唐诗》却见于敦煌抄本之中,那是唐代实写青海的边塞诗和身份境遇特殊的爱情诗。敦煌石窟所藏唐诗抄本,则是唐代鼎盛时期的当下见证。岳飞只是一个“业余作者”,但他却唱出了他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文天祥以血写成以剑书就的杰出诗词,无论时间的风怎样吹刮,时间的沙怎样侵凌,它们作为当时社会生活和动乱年代的永恒的纪念碑,一个字也不会生锈,一个字也不会磨蚀。秋瑾临刑前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苦语,是和她必将流传万世的诗章《对酒》相通的。李元洛在《风骚百代》中充分揭示了这些诗人何以“风骚百代”的奥秘,原来他们都是时代和当时社会生活的见证人。
   李元洛把中国古代诗人分为伟大诗人、杰出诗人、优秀诗人、一般诗人四个等级,认为前三类诗人之所以“风骚百代”,还因为他们或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当时民众的代言人。人们都熟悉丘迟《与陈伯之书》中的名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殊不知这封信表达了当时民众的心声。公元505年冬天,南梁伐魏,北魏拒守寿阳梁城(今安徽寿县附近),相抗的是叛梁投魏的将军陈伯之。本来一场血战在即,但陈伯之阅读了丘迟的信以后,深感丘迟的拳拳之忱,循循之诱,动以小我的旧情,晓以家国的大义,似乎听到了当时民众的声音:“归来吧,归来吧!”于是陈伯之终于悔悟来归。杜甫晚年老而多病,仍然心系天下苍生,“穷年忧黎元”,不忘时代的动乱和人民的痛苦,为民众立言:“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畏人千里井,闻俗九州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岁晏行》)。这种为民立言的优良传统,一直为我国古代诗人所弘扬。永贞八司马之一的刘禹锡,积长达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的体验,其诗锋芒直指官场小人,如高温与精钢炼出的一柄短剑: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竹枝词》)李益则充当了商人之妻的代言人:“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江南曲》)原来商人重利轻别离,又很少写信或经常失信,使得女主人公怨恨不已: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还不如嫁给准时随潮信而弄潮的弄潮儿。正因为这首短诗为商人的妻子代言,因此它虽然只有二十字,却“风骚百代”至今。晚清谭嗣同殉难之后,他的妻子李闰惊闻噩耗,写下《悼亡》一诗:“盱衡禹贡尽荆榛,国难家仇鬼哭新。饮恨长号哀贱妾,高歌短叹谱忠臣。已无壮志酬明主,剩有臾生泣后尘。惨澹深闺悲夜永,灯前愁煞未亡人。”她写的是个人一己的悼亡之情,却表达了当时民众对谭嗣同慷慨就义无限景仰的时代的心声,因此该诗也是口碑至于今日。这些诗人诗作之所以“风骚百代”,为民立言,为民代言,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还是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忧思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所谓“盛世”是罕见的,短促的,而乱世、劫世、末世却是经常的。于是,敏感的诗人们总是超前地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担忧。最早具有忧患意识的诗人仍然是屈原。面对楚国衰落、强秦凌楚的局面,屈原“郁邑余亻宅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离骚》)。表示了他对楚国未来前途的忧思。于是他“上下而求索”,企图找到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诗佛”王维,一般学者都把他作为超绝尘世的诗人来理解,但李元洛却认为王维的“孤独”,“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的忧患”,他在唐代开元年间的表面繁荣中已经预感到即将来临的危机,他的《竹里馆》“表现的是人对生命本原的深切体验,以及对红尘俗世的抗拒和远遁”。关于李白,李元洛对他的理解也和通常的学者有异。在李元洛看来,“胸怀天下忧国忧民,才是李白性格的本质与诗作的秘旨”。他对于人生悲剧的形而上思考,更是一步到位,一语中的:“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春夜宴桃花园序》)。李白的忧思和陈子昂的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一脉相通的。在元代的汉族文人中,山东济南人的张养浩是一个异数,他念念不能忘情的,他一切思考的出发点与归宿处,却是受苦的百姓,蒙难的苍生,民族的灾劫:“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以这样说,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篇页的诗人,无不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发出动人心弦的忧思。
   尤其难得的,《风骚百代》对我国古代名诗人何以“风骚百代”这个大问题的回答,不是干巴巴地以理论的形式出现,而是在全部通灵跳脱、纵横潇洒的文化大散文中自然地表现了他对这一问题的思考。《风骚百代》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李元洛继《唐诗之旅》、《宋词之旅》、《绝唱千秋》三部诗文化散文集后的一次有关诗文化的总结和提升。因此,你也可以把它当作一部别样的中国诗歌史来读。李元洛的文学信念是:“背向文坛,面向文学,以出世之心,作入世之事,自娱或以娱人,祈望不惟提升自我,而且有益人生。”读完《风骚百代》,如品纯醪,当会心旷神怡而其喜洋洋者矣!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其他文献
最近有幸拜读了刘耀儒先生的大作《鱼晾坝》,读罢,一缕缕清新、淡雅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一幅幅自然、平和、淳朴的生活画面跃动在眼前。小说中营造的安宁、和谐的情境让我们深深体悟到“生存不过是一片大和谐”(莱布尼兹语)。刘先生在作品中用心构建了真正和谐的世界:依青山、环绿水的静谧、宜人的自然环境,冲和平淡、亲切美好的人际关系,纯真质朴、出乎自然的生存状态。他还艺术地阐释了和谐美的真正蕴涵:生存世界里多重关
期刊
男女两性的平等与和谐,是人类生存状态和谐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不仅是人类学、哲学领域探讨的一大命题,也是以“人学”为其根本核心的文学所密切关注的一个话题。当代女作家王安忆不仅通过女性生存状况、生存体验的书写,开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且还以迥异于男权、女权话语的全新性别话语姿态,充分理解男性,试图构建一种男女平等、两性和谐的理想生存状态。    一、人物设置偏爱女性,理性坚持审美标准    王安忆的小
期刊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罗先明先生经过十年的苦心经营,推出了他长达225万字的巨著《远东大战纪事》,获得好评如潮。论者普遍认为这是一部大气魄、大气象、全景式、立体式、史诗性的作品。在时间跨度上,从1927年日本内阁的“东方会议”确定以侵占中国为国策起,到1948年东京审判后日本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等被执行绞刑止,长达二十余年,大开大阖,大起大落,囊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战场所发生的一切
期刊
一     在张爱玲的小说原著《色·戒》中,对于“性”的描写不过是间接性的闲闲一笔,而且作者写“性”的用意恰恰在于否定“性”的重要性。  那是在王佳芝回首检点、评估自己与汉奸易先生之间关系的本质时方才涉及“性”事:“有这句谚语:‘到男人心里去的路通过胃。’是说男人好吃,碰上会做菜款待他们的女人,容易上钩。于是就有人说:‘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据说是民国初年精通英文的那位名学者(辜鸿铭——引者注
期刊
电影的每一次发展,都必然伴随着科技的革命。在这一点上可以说,电影技术是与时俱进的。电影技术从画面的时代走向声音的时代,到现在又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于简单画面和声音的数字化时代。在数字技术的刺激下,电影不仅在制作手法、传播方式、反映题材、审美接受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悄然引领着当下文化潮流、艺术形态、人文观念等方面的变革。如张歌东所言,“电影数字化是对传统手法、技巧与工艺的一种促进,而数字电影
期刊
贾平凹历时3年修改5次的新作《高兴》在《当代》2007年第5期发表了。小说叙述了一群破烂王迫于家庭贫困,离开家乡农村,去城市谋生,但只能穿行于小街小巷险垃圾的艰难生存的人生经历,从一个方面揭示了当代社会底层的生存状态。如众多论者所说,小说坚持了贾平凹对农民的一贯关注,书写流落城市的拾荒者的命运,书写进城农民的命运,可以当作底层文学或农民工文学来解读。但如果联系贾平凹以往的诸多小说的创作,我们不难发
期刊
王安忆对于民族问题的思考,在其小说中体现为从对民族个体存在的思考,到对本土民族传统文化的思考,再到对全球化背景下的不同民族问题的思考,呈现出一个逐步开阔的过程。本文要分析的是王安忆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不同民族问题思考,这里所说的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问题思考,意指对于世界不同国家民族相互接触之间产生的有关问题的思考。具体来讲,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21世纪初,王安忆小说中体现出对于世界不同民族相互之间
期刊
一、什么是韵味儿    韵味儿是中国美学园地的一朵奇葩,也是人生中足以滋养身心的“仙丹”。韵味儿是人生品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和生命品质,因此,不宜小觑,更不可无视它的存在。  韵味儿有多层含义。第一层是就京剧唱腔而言,韵味儿是声音、乐曲、唱腔等表现的富有艺术个性的情致或风味,即专指唱腔韵味儿。它既是演唱者对于剧本、唱词、唱腔和人物情感等文化内涵的独特领悟与诠释,也是剧本(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从事舞蹈编导、创作的职业人,或多或少都摄取过现代舞观念与现代舞技术的“补给”,现代舞,如同“盗来的火种”,在遮遮掩掩中,点燃了中国舞坛开创“新舞蹈”的激情,促进了各类舞种的“固有形态”朝着“现代性”发展。与此同时,现代舞在中国“本土化”的燎原与实现中,终究难以突围不同历史时期制度的圈定与意识形态范畴的制约,每每“首当其冲”的“中国现代舞”及其现代舞者,面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情、
期刊
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洁被称为“痛苦的理想主义者”,一直以来笔耕不辍,以一颗真诚的心、一种宗教般的永恒情结探索纯真的爱情与文明婚姻。由于她特殊的人生经历(十一个月时,母子两人被父亲抛弃;中年离异;后再婚,然而感情又不合),使得她以独特的视角阐释了女性在情感方面的看法。  《爱,是不能忘记的》。文笔优雅,娓娓地向人们讲述着一则温柔而伤感的爱情故事,从中看到了张洁对无爱婚姻的质疑,并透过这种生死相依“不能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