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的积极作用在古今中外都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席勒提出美育观念后,人们对艺术的审美教育意义更为关注,音乐审美的地位也随之得到提高。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文明迅速繁荣,文化在经济基础的推动下呈现多元化,在互联网的平台作用下,人们面对的文化选择更多,接受的文化洗禮更为频繁,而音乐作为艺术中的一支,也随在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得到发展。文化多元化如何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发挥音乐美育的作用,促进人们尤其是学生人格的发展与健全,成为新时期音乐美育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音乐美育;人格文化;多元化
随着《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发布,音乐审美得到进一步重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得到坚持,且“音乐审美”的概念得到解释,这充分体现了对音乐学科性质的强调,进一步表明音乐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的表面,更应该注重实践基础,在具体的音乐鉴赏中提高同学们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促进同学们塑造完满的人格。单纯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只能挫伤同学们对优质音乐的积极性,且容易陷入低俗音乐的漩涡中,不利于同学们的健康成长。
一、文化多元化的文化格局
文化多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文明在积累、交流、沉淀之后进一步升华的标志。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个人行为的思想导向与方向标,在这种观念的推动下,人们为实现价值目标而奋勇向前。文化的多元化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为我们的文化生活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为文化的创新提供了基本元素,如西方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有机结合,形成具有中国风的音乐样式。但是,文化多元化的环境下,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文化多元化呈现的是文化的包容性,在文化的包容性中,多种文化形态都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权利,但同时也是文化的包容性造成了文化样式之间的斗争,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倾轧现象,尤其是媚俗文化在宽松的环境中的得到滋长,对社会造成潜在的威胁。如“口水歌”、颓废音乐等等出现,有些歌曲中甚至涉及到暴力、性等元素,严重损害着受众的利益,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人们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将受到一定的影响。作为具有美育功能的音乐,在文化多元化环境下,更需要注重美育的方法方式,以及对多元文化保持敏锐的判断,包括价值取向、市场价值,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发挥音乐美育对人们健康人格的塑造作用,及时有效把握文化多元化环境带来的机遇,突破文化多元化带来的隐性弊端,发挥音乐美育的最大功能。
二、音乐美育必要性
音乐是时间艺术,是纯粹的酒神艺术,在受众听音乐的过程中,呈现流动的状态。音乐本身不具有形象,而是一种纯粹的情绪,这种情绪能够将人从功利的世界中带离出来,传达着世界的原始情绪,回归生命的本源。音乐本身不具有具体感知的形象,但是音乐情绪能够赋予音乐以形象,这种形象呈现在受众的脑海中,在自由想象力与音乐符号张力的作用下,获得一种审美享受。
人格是人们的个性,这种个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社会环境的洗礼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性品格,表现为心理素质与行为模式,其中包括教育、工作等等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教育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是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对人格的塑造是较为直接且具有针对性的。音乐美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其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提高人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为直接目的,使人们通过感受音乐,领悟音乐所带来的美感,建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对美有独特的兴趣,甚至成为美的创作者与传达者。审美能力并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普通技能,也不是只承担审美的功能,而是作为一种社会功能,能融入到人的生命中去的一种素养,是健全人格中的重要有机部分。因此,音乐美育对人格塑造发挥着积极作用,必须重视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育,除了基本的理论课程,应该多注重实践课程,让人从理论回归到对音乐的直接鉴赏当中。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所处的音乐环境,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
三、文化多元化中音乐美育开展的建议
首先,汲取多元文化之精华。在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音乐美育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应该汲取多元文化中的文化精华,将其他元素文化的优点与自身文化有机结合,把握文化多元化的创新契机,不断创新音乐的形式、内涵,提升音乐文化的质感,以提升音乐环境的整体精神面貌,以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人格塑造,服务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其次,对于劣质的文化因子要舍去。文化多元化一方面为文化之间提供了互相交流借鉴的平台,但同时,一些低俗文化也悄然伪装起来,潜入到文化多元化的环境当中来。以性、暴力等为主题的低俗文化,利用互联网开展地下传播。如网络直播屡次出现涉黄事件,低俗音乐在年轻人中传唱与模仿,这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要时刻警惕低俗文化的入侵,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绳,度量各类文化。音乐美育的开展也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绳,在音乐取材与音乐教学模式上都应重视正能量的传播。音乐创造者也必须严格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树立责任意识。
最后,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对低俗文化的传播要予以打击。市场需求决定生产,但是不能因为市场需求而盲目生产文化产品。如,文化产品创造者抓住人们的猎奇心理,生产一些低俗毫无营养的文化产品,但确实由于陌生化效果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于低俗文化,除了文化创造者与传播者的自觉,市场监管至关重要,要以外部强制力推动文化市场的有序、健康运转。
四、结语
音乐美育对于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要充分发挥音乐美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文化多元化带来了创新的契机,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音乐美育工作在抓住机遇的同时,也要积极应对挑战,在新时期推动音乐美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毅.音乐美育与人格完善[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03):103-106.
[2]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解读与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2004(06):23-29.
作者简介:欧阳旭(1988—),女,籍贯:江西安远,学历:研究生,职务:助教,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教师;龚丽(1987—),女,籍贯:江西南昌,学历:本科,职务:助教,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教师。
【关键词】音乐美育;人格文化;多元化
随着《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发布,音乐审美得到进一步重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得到坚持,且“音乐审美”的概念得到解释,这充分体现了对音乐学科性质的强调,进一步表明音乐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的表面,更应该注重实践基础,在具体的音乐鉴赏中提高同学们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促进同学们塑造完满的人格。单纯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只能挫伤同学们对优质音乐的积极性,且容易陷入低俗音乐的漩涡中,不利于同学们的健康成长。
一、文化多元化的文化格局
文化多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文明在积累、交流、沉淀之后进一步升华的标志。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个人行为的思想导向与方向标,在这种观念的推动下,人们为实现价值目标而奋勇向前。文化的多元化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为我们的文化生活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为文化的创新提供了基本元素,如西方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有机结合,形成具有中国风的音乐样式。但是,文化多元化的环境下,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文化多元化呈现的是文化的包容性,在文化的包容性中,多种文化形态都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权利,但同时也是文化的包容性造成了文化样式之间的斗争,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倾轧现象,尤其是媚俗文化在宽松的环境中的得到滋长,对社会造成潜在的威胁。如“口水歌”、颓废音乐等等出现,有些歌曲中甚至涉及到暴力、性等元素,严重损害着受众的利益,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人们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将受到一定的影响。作为具有美育功能的音乐,在文化多元化环境下,更需要注重美育的方法方式,以及对多元文化保持敏锐的判断,包括价值取向、市场价值,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发挥音乐美育对人们健康人格的塑造作用,及时有效把握文化多元化环境带来的机遇,突破文化多元化带来的隐性弊端,发挥音乐美育的最大功能。
二、音乐美育必要性
音乐是时间艺术,是纯粹的酒神艺术,在受众听音乐的过程中,呈现流动的状态。音乐本身不具有形象,而是一种纯粹的情绪,这种情绪能够将人从功利的世界中带离出来,传达着世界的原始情绪,回归生命的本源。音乐本身不具有具体感知的形象,但是音乐情绪能够赋予音乐以形象,这种形象呈现在受众的脑海中,在自由想象力与音乐符号张力的作用下,获得一种审美享受。
人格是人们的个性,这种个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社会环境的洗礼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性品格,表现为心理素质与行为模式,其中包括教育、工作等等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教育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是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对人格的塑造是较为直接且具有针对性的。音乐美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其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提高人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为直接目的,使人们通过感受音乐,领悟音乐所带来的美感,建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对美有独特的兴趣,甚至成为美的创作者与传达者。审美能力并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普通技能,也不是只承担审美的功能,而是作为一种社会功能,能融入到人的生命中去的一种素养,是健全人格中的重要有机部分。因此,音乐美育对人格塑造发挥着积极作用,必须重视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育,除了基本的理论课程,应该多注重实践课程,让人从理论回归到对音乐的直接鉴赏当中。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所处的音乐环境,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
三、文化多元化中音乐美育开展的建议
首先,汲取多元文化之精华。在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音乐美育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应该汲取多元文化中的文化精华,将其他元素文化的优点与自身文化有机结合,把握文化多元化的创新契机,不断创新音乐的形式、内涵,提升音乐文化的质感,以提升音乐环境的整体精神面貌,以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人格塑造,服务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其次,对于劣质的文化因子要舍去。文化多元化一方面为文化之间提供了互相交流借鉴的平台,但同时,一些低俗文化也悄然伪装起来,潜入到文化多元化的环境当中来。以性、暴力等为主题的低俗文化,利用互联网开展地下传播。如网络直播屡次出现涉黄事件,低俗音乐在年轻人中传唱与模仿,这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要时刻警惕低俗文化的入侵,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绳,度量各类文化。音乐美育的开展也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绳,在音乐取材与音乐教学模式上都应重视正能量的传播。音乐创造者也必须严格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树立责任意识。
最后,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对低俗文化的传播要予以打击。市场需求决定生产,但是不能因为市场需求而盲目生产文化产品。如,文化产品创造者抓住人们的猎奇心理,生产一些低俗毫无营养的文化产品,但确实由于陌生化效果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于低俗文化,除了文化创造者与传播者的自觉,市场监管至关重要,要以外部强制力推动文化市场的有序、健康运转。
四、结语
音乐美育对于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要充分发挥音乐美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文化多元化带来了创新的契机,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音乐美育工作在抓住机遇的同时,也要积极应对挑战,在新时期推动音乐美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毅.音乐美育与人格完善[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03):103-106.
[2]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解读与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2004(06):23-29.
作者简介:欧阳旭(1988—),女,籍贯:江西安远,学历:研究生,职务:助教,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教师;龚丽(1987—),女,籍贯:江西南昌,学历:本科,职务:助教,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