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假阅读”的隐忧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j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名著“假读”现象种种,远离原著阅读
  现象一:课外纷飞的名著习题诱导,以练代读
  放眼学生的课桌,那些堆积如山的书本中,各式各样的名著练习题、测试卷和导读,可谓应有尽有,就是难得一见名著阅读文本,名著阅读文本大有被这些“快餐名著”和速效习题集取代的趋势。
  一个来自高一年段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班级的学生数60个,拥有全部列入高考范畴的名著文本的占不到10%,而一本都没有的学生却占到了50%。虽然数据不一定全面,但这足以说明一个问题,学生轻名著阅读,在各学科抢时间抢阵地的情形下,名著的阅读更是变得可有可无。学生心里或许更青睐于那些能快速见效的应试习题册或名著速读。而外面那些纷飞各类繁多的课外名著习题的编制书商,恰好见缝插针纷至沓来,大量地把所谓的名著导读速读练习之类的书册涌入课堂。听听这些书名,就知道它们对学生有多大的诱惑力,《名著,读这一本就够了》《高考名著阅读一本通》《高考名著快捷通》……
  这类书一步步诱导着学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抱起习题册而最终作出放弃原著阅读的决心,而相信有此终南山捷径可走。每次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应对一次次到来的考试,完全进入到了以练代读的模式,名著阅读完全抛之脑后。
  现象二:热衷“影像名著”观赏,以看代读
  眼下名著翻拍热浪一浪高过一浪,以其特有的看点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同样,电影电视版的名著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冲击力,让学生更钟情于被改编了的名著。于是,影像名著被请进了名著阅读的课堂,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完善也现代教学设备便利,教师在课堂上播出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红楼梦》等学生相对喜欢看的影视作品。学生喜欢看,教师轻松,“一拍即合”似乎两边都是双赢。
  实际上是“两败俱伤”。《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红楼梦》这些影视作品固然经典,但也仅限于影视文学角度上,它不能完全取代书册名著。影视作品大多有其娱乐通俗的一面,不能真正反映表达原著内容,尤其是越来越趋商品化了的现代影视改编,其改编之后的内容与原著出入巨大,为了受到追捧,追求巨大的商业利润,不尊重原著内容,制造看点,迎合现代观众的口味,强化惊险打斗情节刺激等场面,把原著内容改得面目全非,“遍体鳞伤”。没有老老实实阅读过原著的学生,会不明就理,把里面被重新改编过的“假”情节当作原著的真情节来理解记忆,甚至错误解读名著的思想内涵,而教师也陷入到一系列的情节“拨乱反正”的麻烦中。以看代读,距离原著同样遥远。
  现象三:课堂老师推波助澜,以讲代读
  这种现象包括两种做法,一种是课堂引导学生用习题的形式来阅读原著。“为了考试,教师放弃引导学生读原著,不厌其烦、条分缕析地批改、讲评各种名著习题,好似把一尊精美的名著花瓶狠狠地砸成千百个碎片,然后指着这一个个碎片告诉学生 ‘这个很重要,这是常考的’”。应试当前,很多教师都有这样功利性极强的作法,通过自己对名著的理解和梳理,结合多年应试的经验,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或者习题册里经常出现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强化记忆,根本不管名著的内容或主体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第二种是以讲座的形式,课堂上对名著逐段逐章内容加以概括整理,取代学生自己的阅读。教师课堂虽然讲得热闹,课下学生却收效甚微,这种包办学生的阅读,容易使他们产生依赖心理,纵容他们进一步远离原著作品。
  现象四:命题者出题落入俗套,容易被猜题,以猜代读
  高考名著考查方式单一,再加上命题者出的题质量参差不齐,有时难以区分出谁是真阅读还是假阅读的考生,这就使很多考生都抱有侥幸的心理,即考前准备大量题目,把时间花在考前的押题上。
  下面试举近年几道名著高考试题:
  简述《红楼梦》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2007年)
  简述《巴黎圣母院》中穷诗人甘果瓦与爱斯梅拉达结成名义夫妻的经过。(2009年)
  简述《家》高老太爷逼觉民娶冯乐山侄女的相关情节。(2010年)
  简述《堂吉诃德》桑丘总督狼狈去官的过程。(2010年)
  上述几个题目,又有哪几道没有在学生手中那一大堆备考的名著練习本或名著阅读指要训练册中呢?那些老老实实认认真真阅读原著的学生不见得能占多大便宜,而那些广做名著训练与习题,运用题海战术的学生也未吃多大亏,看不看读不读,结果一个样。如此,谁还会舍得花时间去“啃”读原文著作?于是,很多考生就绕过了原著,直接扑向形形色色的各类名著练习“题海”里了,以押宝的形式来应对名著阅读。
  二、去“伪”存“真”,踏实回归名著真阅读
  (一)素质教育的需要
  从名著题第一次出现在高考的舞台上伊始,就被赋予于神圣的使命,担负着陶冶情感启发心智的重任,以冲淡高考长期以来命题的客观化和标准化形式,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2007年福建高考语文《考试说明》首次明确将“《教学大纲》推荐课外阅读长篇小说类文学名著列入考试范围。”“这是一项在高考中渗透与整合素质教育内容,用高考指挥棒来促进学生提高文化素养的大胆改革,其正面意义怎么肯定都不过分。”
  虽然,命题者命题有时不可避免地也深陷到应试教育的泥潭,但每年的名著题都在前一年的考试中作出反思,并作出相应的一些调整和变化。从最初的11部中外名著减至今年的7部,从简答题的单一形式到多项选择加简答题,从考查名著的主要情节和经典细节、精彩对白再到考查主要故事情节的调整,无一不是体现着命题者正在极力引导学生真正回到名著阅读的意图。
  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应该是今后高考改革的大趋势。在新课程的前景下,教师应当首先作好引导,摒弃功利性的做法,站在长远的角度上适当对学生作些辅导,但不能作为主导,甚至越俎代庖,要清楚地认识到在文学阅读方面,学生才是阅读的主体,督促学生做好阅读原著的第一步。
  (二)文学素养的需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是书籍可以给以人的伟大力量。名著作为经历了几代的考验和历史的选择,凝聚了多少民族文化精华的积淀和精神,能给予我们学生的不单单是纯碎的知识性的东西,更多的是内在的丰富的精神层面东西,如完善的人格,高尚的情操等,一生受益无穷。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应该成为学生发挥自己潜能的地方。然而,许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习惯于沿袭固定的模式,我们教师热衷于扮演权威的角色。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无选择的接受,这种模式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反感。所以我们不能把“教学”单纯地理解为教师教,学生学,应改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传统关系,建立“教与学”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将教与学分成两部分;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
期刊
一、背景介绍  中央空调系统是现代大型建筑物不可缺少的配套设施之一,其电能消耗非常大,占建筑物总电能消耗的比重也很高。在传统的空调制冷系统设计中,设备选型都是按最大负载并增加一定余量设计,但在实际运行中满负载下运行的情况非常少,大部分时间负载都在70%以下运行。中央空调系统中冷冻主机的负荷能通常随季节气温变化自动调节负载,而与冷冻主机相匹配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却不能自动调节负载,几乎长期在平均流量
期刊
学生获得发展的课堂教学才是有实效性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即获得了“三维”教学目标,也就在课堂中获得了实效。  实效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就是教学的效益。教学的效益主要表现在课堂上,也就是说,实效性的起码要求是一堂好课,那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呢?我记得崔峦老师曾说过的的话: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好课首先要真实。真实,就是尊重学生实际,尊重教学实际
期刊
一、开展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早期阅读教育的本质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教授周兢从成熟阅读和幼儿早期阅读能力之间差异的比较入手,说明了早期阅读的本质。她认为,早期阅读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满足幼儿生活及成长的需要,促进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为成熟阅读奠定基础。幼儿早期阅读是指在学前阶段,通过大量的图文并茂的读物,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对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个性、习惯等方面
期刊
剪纸艺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在民间广为流传,深为人们喜爱,为此,剪纸成为诸多学校必选的校本课程之一。笔者的学校也确定“滨州剪纸”为学校的校本课程。那么,习作教学能否与剪纸教学有机整合,促进学生快乐表达呢?笔者首先分析了剪纸艺术与习作的相近点:  一、表现形式虽不同,但二者本质一致  剪纸是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感悟,运用剪裁的手法,以剪纸作品的形式
期刊
一、各课教学是渗透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各科课堂教学是开展德育教学中即自成体系又相互渗透的基本途径,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渠道作用。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如一年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思想教育很强的文章,《我是中国人》这篇课文的思想胜利美的意境,使学生在意境美,语言韵律美和惊人的创造精神,从而净化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爱国情操,使学生从中悟出,我爱自己祖国,向往祖国的大好河山,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
期刊
目前将河灯文化引入美术课堂的凤毛麟角,甚至没有可以查阅的课题实例。河灯文化是民族文化,是地方民俗,“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将它用到美术课堂中,让孩子们切身去学习河灯文化应该是最有效传承这种文化的途径。并且能有实效有影响力地利用并发展这一民俗文化,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  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渠道,课堂的变革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进程与实效性。我们提出这一课题进行开发与研究,希望能亟以改善目前
期刊
一、当前评课的现状  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口教授曾说:“听课与评课是一种教师的日常专业活动,一种专业学习活动,一种合作研究活动。”但是在当前的听评课活动中,许多教师并没有表现出一种专业水准,反而很随意;并没有传达出一种学习气象,反而是一种负担;也未显示出热火朝天的合作研究倾向,反而是一种貌合神离、不合而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教师没有内驱力,评课计划性不强  大部分教师评课没有内
期刊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中开展微课的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的机会,尽量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去思考、去讨论进而完成学习任务、达成目标。通过微课的教学以后,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非常积极,讨论、展示、抢答、讲解,忙的不亦乐乎。多年来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自主探讨知识的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习成绩也普遍看涨。通过自己多年在小
期刊
一、数感的认识  数感从称谓上说,给人一种空虚、不实的感觉,不易把握,不易量化。如何把握数感,如何把数感的养成融入教学目标,如何把原有数感丰富,都需要对数感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二、数感的价值  (一)发展数感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释数学  数感就是“数学”的思考,新课标表明新的数学课程要使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什么是有用的数学呢?——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