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世界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anywhe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亚米契斯创作的一部日记体小说,作品原名《考莱》(Cuore),出版于1886年。中譯文有几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1909年包天笑先生从日文转译过来的,取名《馨儿就学记》。1924年,夏丏尊先生对照了日文、英文两种译本翻译成中文时,把书名改为《爱的教育》。我们老一辈的教师,读的都是夏丏尊翻译的版本。从此,《爱的教育》这一书名通用至今。20世纪90年代,王干卿先生对照了意大利文重新翻译,书的作者名和书中的人名都有变动,但书名《爱的教育》没有变,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再版夏丏尊翻译的版本时,又增加了叶圣陶先生为这本书写的《〈爱的教育〉指导大概》。
  我认为,这是教师、父母都应该认真读一读的书。我在学生时代时,还以为这是一部教育理论著作。读了以后才知道是一部小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小说。它没有连贯的故事,是一个小学生在一学年(10个月)中的日记——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新译文改为“恩利科”)记录了他遇到的人和事,但又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做了艺术创造,有故事情节,有艺术处理,不仅有小说的可读性,而且有故事的哲理性。故事虽然讲的都是一个小学生平时在学校和家庭中的一些事,但在故事中渗透着一种人生价值观,一种伟大的精神——爱。我读着读着,联系到自身,也情不自禁地感动不已。正如夏丏尊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的:“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全书充满着爱,所以他把书名起为《爱的教育》。
  一般认为这是一部儿童读物,因为它是以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儿童口气写的,似乎是在教育儿童什么叫爱,怎么爱。但是,我认为父母、老师更应该读读。因为儿童的爱心,是在父母、老师的爱的言行中萌发的。小说在好几段故事背后都记录着父亲的一段话,教诲着儿子怎么尊重人,怎么爱。如书中“小石匠”一节,描写小石匠到安利柯家做客,安利柯看见小石匠上衣上沾着的白粉掉在椅子背上,就想用手去拭。但他的父亲忽然抑住他的手,过了一会儿,父亲自己却偷偷地把它拭尽了。后面父亲有一段话:“安利柯啊!你去拭椅子的时候,我为什么阻止你,你不知道吗?他(小石匠)身上有着劳动的痕迹……你应该爱小石匠,一则他是你的同学,二则他是劳动者的儿子。”又如,“军队”一节,当阅兵队伍走过时,安利柯叫道:“啊,多好看啊!”父亲马上警戒地说:“不要把军队当作玩具看!这许多充满力量和希望的青年,为了祖国的缘故,一旦被召集,就预备在国旗之下饮弹而死的啊。……如此,对于军队的敬意自然会从你胸中流出,祖国的面影也更庄严地可以看见了吧。”这些故事充分体现了父母言传身教对儿童的影响。书中的故事描述了什么是父母真正的爱、老师真正的爱、同伴的友情的爱,充满了对人的尊重,对儿童的教诲。夏丏尊先生在序言中这样写道:“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本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得流泪。”作为教育家的夏丏尊感觉如此,我们不是更应觉得惭愧吗?书中的一个个故事,真是感人至深。
  我非常希望老师们读读叶圣陶先生为这本书写的《〈爱的教育〉指导大概》,此文发表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的正文前面,但是1941年就已写成。叶圣陶先生用了很大的篇幅,一万多字,详细地、深刻地剖析了书的内容,介绍了这本书写作的时代背景。当时的意大利,正处在与外国势力抗争求得独立统一的时期,所以书中不仅描写了对父母、对老师、对同学的友爱,而且充满了对祖国的热情。叶圣陶先生评述全书是以“感”与“情”表现爱的精神,概括得非常准确、精辟。叶圣陶先生还摘录了书中的许多具体故事作案例,剖析了作者的艺术手法。说明这本书的艺术性也是很强的。读了这篇指导大概,会对书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叶圣陶先生的解读之全面、深刻,无人可以比拟。我也是这一次才读到的。本来想在这次读书会上给这本书做一次全面解读,但读了叶圣陶先生的指导大概,就觉得我的解读完全是多余的了。
  我只是想说一点,《爱的教育》这部小说,不是像一般作者用第三者的眼光描述客观的故事,它是作者用自己的心写出来的,是用自己的感和情灌浇出来的。意大利文“考莱(Cuore)”,就是“心”的意思。全书充满了对人的尊重,无论是对老师、对父母、对同学,还是对将军、对石匠,甚至对犯人,都给予了人的尊严。小说充满着人文主义精神,在细微处体现着人的尊严,表现出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小说在小情节描写中表现出的小爱,却体现着大爱。所以说,爱无大小,大爱无疆。所以我认为这本书呈现的不仅是爱的教育,而是爱的世界。
  (责任编辑:王振辉)
其他文献
一、感受文化的广度:日月星辰,厘清“年、月、日”的来龙去脉  1. 师:同学们,这些时间单位为什么取名叫“年、月、日”呢?首先来研究,为什么叫年?这个问题,跟屏幕上的知识有关。  师:现在地球要说话了!(课件出示:地球总是绕着太阳转动,转一圈所用的时间就叫一年。大约是365天6时)  师:你觉得哪个问题已经解决了?  生:什么叫年。  师:年是什么?是地球绕太阳转一圈,中间这段时间,就叫一年。那为
期刊
“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標准(2011年版)》上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小学美术教师不要只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善于挖掘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
期刊
以学生的个人经验为起点,创设与生活实际深度关联的学习情境,赋予学生真实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统计图作为数据统计的主要表现形式,往往是真实情境的数学化投射,更是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重要载体。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问题并不能完整地反映出考察意图,无法较好地达成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目标。本文围绕两道图文情境题,就相关问题谈一些见解。  一、情境再现,数据链接生活 
期刊
法国哲学家、知觉现象学的创始人梅洛·庞蒂说:“世界的问题,可以从身体开始。”他认为,通过身体与世界的相互作用,通过身体对客观世界的作用,人们对世界有了认识和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高年级的习作目标之一是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小学生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是自己的生活经验,这就需要关注身体的认知和体验。通过
期刊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小学阶段集中学习提问策略的首篇课文,它的阅读提示这样写道:读课文,积极思考,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显然,面对一篇陌生的文本,学生原有的科学知识和语文经验并不足以胜任阅读任务。尝试错误,正是问题学习所隐含的重要的学习精髓。为了在学习提问策略的第一课中发现真问题、触发真思考,在二度教学时,笔者尝试从选择问题聚焦点、遵守提问规则、练习转换问题、筛选最有价值的问题、分享提问反思等
期刊
笔者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前测设计,借助前测结果来了解学生的真实学情,最后基于学情进行单元内容整合的教学再设计,从而实现精准教学,为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提供了新的路径。  一、教材分析  从教材的编排意图来看,本单元例题的讲解和习题的巩固均更倾向于想加算减法。这种方法不仅需要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熟练掌握,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破十法则是从减法的意义出发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
期刊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除了合理并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要适当选用优质教学资源,来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不少教师也懂得,若只是单纯地教授课本知识,英语课堂教学便会如同白米饭般索然无味。而学生仅靠学习和掌握课内基本知识来应对考试,显然不够,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科学选择多样资源,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融合,显得刻不容缓。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如何选取课外阅读素材,怎样建
期刊
听写,在20世纪80年代我初入教坛时,几乎是每一篇课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但由于形式呆板,程序固定,时间一久,学生的听写就是陷入一种被动、机械的状态,其效果免不了要大打折扣。新课改后,听写被看作是一种单调机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很少见到有人用,尤其是公开课上,听写更是无影无踪。  其实,听写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它可以促使学生重视生字和词语的学习;而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期刊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是小学第一学段学习的重点,也是该学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追根溯源,每一个汉字的横竖撇捺都有一定的依据和道理。因此,笔者认为,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适度地、巧妙地利用字理,将汉字文化渗透在识字教学中,引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识字,帮助学生提高识字能力。  一、图文对照,象形识字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几千年前,在还没有文字的时候,古代
期刊
实践证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求知,不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理念,也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与阐述,期待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  一、明确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要素  核心素养的概念是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而逐步深入人心的。数学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