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文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bb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檄文在《文心雕龙》中有具体的描述,根据其内容特点,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左传》可觅檄文之踪迹。具体结合而看,认为檄文的作用是为了师出有名,震慑敌方。
  关键词:檄文;内容;《左传》
  作者简介:张天叶(1992-),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文学院2014级古代文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01
  《文心雕龙·檄移》云:“檄者,皦也,宣露于外,皦然明白也。”“檄”即明白清楚之义,说明檄文晓畅明理的特点。又云:“凡檄之大体, 或述此休明, 或叙彼苛虐, 指天时, 审人事,算彊弱,角权势,谲诡以驰旨,炜晔以腾说,凡此众条,莫或违之者也。故其植义飏辞,务在刚健,插羽以示迅,不可使辞缓;露板以宣众,不可使义隐。必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辞断,此其要也。”
  一、檄文的内容
  上述文字详细说明了文体内容的要求。具体总结如下:
  首先,要写出己方的美好与清明,反之要揭露敌对一方的暴虐无道。毕竟古代征伐也是讲究正义与不正义的,像春秋时期征战的评价是“春秋无义战”。
  其次,因古代的君权神授等神学思想影响,檄文中应当包含上天的旨意,指出对方气数已尽等。“夫兵以定乱,莫敢自专,天子亲戎,则称‘恭行天罚’;诸侯御师,则云‘肃将王诛’。”敌方的作为不符合上天的旨意与要求,应当被诛伐惩戒,通过种种言语得到民众的理解与支持。另一个方面,还可以瓦解地方军队的信心,他们会怀疑犹豫,动摇其勇气,暗生归顺投降之心。
  进而,占卜预言未来发展,联系历史经验与教训。所以在檄文这样特殊的文体当中是可以用典的,比如王伟《传檄荆州》:“项羽重瞳,尚有乌江之败; 湘东一目,宁为四海所归。”从中得到了萧绎身体有缺陷的信息,又用项羽兵败乌江的故事来嘲讽萧绎,让读者不禁心神动摇。用以前发生的事实标明占卜的语言,借过去的事实作为依据,一般来说都是我方必胜,敌方必败。虽然说要忠于信誉,但是毕竟“兵不厌诈”。这样的预言之下,将会更明显的动摇敌方军心与民心,我方则备受鼓舞,声威浩荡。
  这三个层次也很符合曹刿在长勺之战中说过的:“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刘勰在《檄移》的开头便说到了:“震雷始于曜电,出师先乎威声。故观电而惧雷壮,听声而惧兵威。兵先乎声, 其来已久。”作战需要勇气、士气,出征前的誓师也是为了让士兵达到良好亢奋的精神状态,战争中擂战鼓也是为了激发振奋士兵的斗志。战斗中的精神状态有时候可以决定胜负,所以“使声如冲风所击,气似欃枪所扫,奋其武怒,总其罪人,征其恶稔之时,显其贯盈之数,摇奸宄之胆,订信慎之心,使百尺之冲,摧折于咫书;万雉之城,颠坠于一檄者也。”
  二、檄文与《左传》
  檄文是用于军事的文书,春秋时期已成萌芽,战国时正式出现。据《文心雕龙》记载,檄之本源为 “古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
  《左传》是先秦时期的重要作品,其中包含了多种文体,据宋人陈骙在《文则》中列举,就有命、誓、盟、祷、谏、让、书、对等八种之多,但是并没有明确说包含檄文这个文体。檄文这样的文体,多用于军事方面,而《左传》为人所称道一点是其战争的描写,诚如李充翰《林论》所言:“盟檄发于师旅。”战争本身便是檄文这个文体发展的绝佳温床。所以若说檄文源于《左传》是比较合理的。
  春秋时期是混乱的时期,因为王道衰微,诸侯国为各自利益而战,但是又担心对方不服,以及舆论影响,同时也要对己方兵将进行鼓舞,所以会找一些理由,而这些理由恰恰算是檄文的雏形。比如僖公四年,齐桓公伐楚,在此之前先派管仲责问,以楚国不进贡苞茅草为由兴师讨伐。这或许不够明晰,在成公十三年,因为秦国的背信弃义,晋国在发兵之前派大夫吕相去陈述与秦绝交的意见。这篇后被冠名为《吕相绝秦》,也被认为是檄文的真正起源。
  吕相先是陈述了两国的渊源,强调秦晋世代友好,并且晋曾受惠于秦,但是紧接着话语一转,开始细数秦国的罪状。连着两段,运用了排比增强了气势,以及一连串“我”的运用使得更加咄咄逼人。一气呵成,话语犀利。虽然,有些地方言过其实,但是看上去有理有据,理辞兼备,气势逼人。也正是“虽本国信,实参兵诈”,它的辞要“谲诡以驰旨,炜晔以腾说。”
  后人评价如清代《古文观止》说:“秦晋权诈相倾,本无专直。但此文饰辞骂罪,不肯一句放松,不使一字置辨。深文曲笔,变化纵横,读千遍不厌也。”虽然强词夺理却让人听之信服,所以后来晋国获得其他诸侯国支持。先声夺人,使得秦国理屈词穷,众叛亲离。《吕相绝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契合了檄文的特点。《左传》中这两例也正如刘勰所说:“管仲、吕相、奉词先路,详其意义,即今之檄文。”
  综上所述,檄文是为了鼓舞士气,威慑敌人,从心理开刀攻陷;并且使得我方名正言,师出有名而产生的。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M].王志斌,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
  [2]左传[M].郭丹、程小青、李彬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3.
  [3]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M].北京:中华书局,2008.
其他文献
我们很少有真正的朋友。  时间最能说明这个问题。所谓“真正的”必然经久不衰,永垂不朽,而事实上,越是你自以为是的友谊,往往不得善终。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不无道理。我们大多数做不了君子,就干脆做个小人,我们总觉得淡如水的不是友情,只是过场,一定要酒肉相欢,觥筹交错,才能算彼此交心,酒后吐真言,天马行空,说天道地,谈笑风生之后,就是人去楼空,等到某天突然翻起手机,才想起,好像好久没
摘 要:在古镇保护的视角下,将河南省道口古镇作为研究的目标,通过对其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存在保护状况欠佳,开发力度不足等问题,并据此提出分区保护、发展古镇旅游等多元保护与开发的方案,有利于打开历史文化名镇研究的新思路,促进道口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为河南其它历史古镇更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借鉴,对新型城镇的建设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道口镇;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K928 [
摘 要:吉赛贝·托纳多雷是意大利著名导演,他的影片曾多次获得国际重大奖项,《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是他著名的“时光三部曲”之一,影片以雷纳多的视角讲述了玛莲娜的悲惨遭遇,导演发出了对人性的拷问。  关键词:玛莲娜;人性;尊严  作者简介:李楠(1993.6-),女,山西长治人,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摘 要:《聊斋志异.爱奴》写的是教书先生如何受到鬼魂一家人的礼遇,小说体现了在封建教育制度下,蒲松龄作为塾师希望得到人格方面的尊重和理解,而结合蒲松龄真实的塾师经历,我们还能够感受到,无论私塾环境多么优越,蒲松龄依然迫切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改变寄人篱下的命运。  关键词:蒲松龄;塾師;尊师重教;科举考试  作者简介:许学宁(1979.12-),男,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文艺学专业硕士 就职于沈
摘 要:巴尔扎克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一颗巨星,他的《人间喜剧》更是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对巴尔扎克本人和他作品的研究已是数不胜数,但其中涉及巴尔扎克宗教情怀的相关研究却是很少见的,在他的《乡村医生》这部小说中,我们透过贝纳西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出宗教在巴尔扎克作品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可以发现巴尔扎克肯定宗教的某些进步作用。  关键词:宗教;巴尔扎克;原罪;救赎;忏悔  作者简介:崔丹丹(1991.12-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正逐步与认知诊断理论结合,形成计算机化自适应认知诊断测验(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 for Cognitive Diagnosis, CD-CAT)的评测方式。用CD-CAT进行教育测量评估有着诸多优势,但是目前国内尚缺乏计算机化自适应认知诊断测验的实验研究与大规模的实践应用。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以“计算机自适应测试”和“计
由张亚斌研究员担任著作主编,十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参编,旨在梳理和展现我国远程教育发展渊源、历史、成果的《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一书,是谢新观教授主编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丛书”的收官之作,这部著作由专业研究团队精心打造,为读者打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远程教育发展历史画卷,使我国远程教育的探索、发展、传承、革新、繁荣、腾飞等历史进程跃然纸上。此书是第一部努力系
摘 要:在《庭院中的女人》中赛珍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西方的视角来呈现旧家庭中女性的信仰和争取自由的意识,这种信仰和自由意识的启蒙主要来自作为精神导师的男性,更具体地说,是来自小时候父亲的新观念,出嫁后吴老太爷的书和牧师安德烈的爱。  关键词:赛珍珠;自由;信仰;女性  作者简介:冯紫娇(1991-),女,汉族,河北省邢台市人,硕士,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摘要:觉悟,乃醒悟之义。若一个人对于真理的觉悟只停留在幻想之中,不去勇敢地行动,那么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觉悟,是一个伪觉悟者。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五四运动冲击了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思想。涓生和子君的同居行为看似实践了当时“民主自由”、“爱情解放”的思潮,结局确是子君走进了坟墓,没有墓碑。以“觉悟”者自居的涓生陷入了更加虚空的境地,寻不到新的生路。本文主要就涓生所谓的“觉悟”进行心理分析,谈谈为何涓生
摘 要:韩国作家李箱的小说《翅膀》创作于1930年代的朝鲜。小说中贯穿全文的两大焦点,同时也是主人公“我”与“妻子”等其他人形成完全对比的部分:“金钱交易”行为与“性交易”行为。本文针对“金钱交易”与“性交易”这两个方面通过小说主人公“我”与其他人物的对比分析说明其各自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及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各人所呈现出的不同反应和变化。  关键词:“金钱交易”;“性交易”;金钱物质至上主义;公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