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封面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d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象”的多元与危害


  小到一件商品,大到民族、国家,形象都很重要。但形象代替不了本质,因为形象多元,且有真、假之分。就工程而言,有“需要”和“条件”的限制。如果,某项建筑的设计、实施,离开实际需要,或根本不实用,就算设计超群、质量再好,也是“猴拿虱子——瞎掰”。遗憾的是,我们有些负责人只讲所谓“政绩”,不惜劳民伤财,只圖个人升迁,结果闹出许多笑话。现在,“造形象”已如传染病,到处泛滥。特别是大小“商品”,把工夫都费在造型、作假以及包装上,危害着市场经济和民生。这也是一种“楚王好细腰”,望职能部门尽快治理。
  (读2021年8月封面)


其他文献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大军对垒长平。秦使反间计使赵王用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代廉颇为将,最终不仅射杀赵括,而且坑杀了赵军四十万精锐之师。赵括因此成了夸夸其谈、误身误国的代名词,被贻笑千古。   别看赵括领兵打仗“若胶柱鼓瑟”,身死军败,但我们对他的才华却不能视而不见。史载,他从小就跟父亲赵奢学习兵法,讨论起军事问题来,赵奢都难不住他。赵奢乃是何许人?赵之名将,战功显赫。史册对赵括的军事素养和理论才
期刊
“英雄”这个词来自古希腊。对古希腊人来说,英雄是凡人,却创下远超凡人经验的成就,以至他死后在人间留下不朽的传说,得到神一样的崇高地位。   英雄和榜样也不一样。榜样是属于日常生活的,但英雄是点燃你生命热情的人,他们让你的视野从一时一地转移到更宽阔辽远的地方。   我们人类似乎天然有一种本能,想要仰望一些人,将他们作为自己人生的指引——行为的标准、处世的准则、人生的模型。   从中西文化渊薮的
期刊
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现在的人抑郁症高发?我说:以前的人也得抑郁症,只是大家不知道那是抑郁症。   说说三十年前。我有个同学,现在看来,是典型的抑郁症——至少也是中度的,但他稀里糊涂自愈了。   那个同学人很聪明。聪明到哪种程度呢?有一年大学想搞个围棋比赛,参赛人数不够,他的室友就拉他,他说:我完全不会呀。室友说:我教你。教了他一会儿,他兴趣大起,自己借了室友的书,研究了一下午。到第二天,获得了
期刊
祁铁匠要上北京,这让我们村的人羡慕坏了,那地方太神圣,哎哟,如今祁铁匠给住上啦,这不是福佬是什么!祁家儿女都在外面工作,早都要接父母出去,祁铁匠不去,儿女想着还有母亲相依为命,由着他。后来,母亲去世了,父亲一人太孤单,儿女主张把祁铁匠连根儿拔了,绝了念想,祁铁匠依然不肯,不过这一回由不得他了,儿子先是把铁匠铺子卖了,三间瓦房连家具一起卖了。祁铁匠像霜打的茄子忍着,他的狗追着他蹭他的腿,惹得一脸眼泪
期刊
六月底去北京出差,抽空跟朋友见了一面。吃完晚餐已经很晚,我们仍觉得意犹未尽,索性决定沿着长安街散步。北方的夏夜凉风习习,我们漫无目的地走着,聊起近况。   朋友在创业,相比之前每天打卡上班的日子,形式上自由许多,多了“有上顿没下顿”的压力,依旧无法逃脱偶发的焦虑。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网络上很火的一篇吐槽文章。   文章大意是说,如果你打开某个生活分享类的软件,就会发现满屏都是“人生赢家”,告诉你从
期刊
第一重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结婚。   第二重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及他(她)的习惯结婚。   第三重境界: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及他(她)的习惯,还有他(她)的背景结婚。   在这个世界上,那些白头偕老的人,一生基本上都“结三次婚”。   第一次是在饭店里,在亲朋好友的恭喜和祝福中,与一个自己所爱的人结婚。   第二次是在家里,两人经过几年磨合,互与对方的习惯结婚。   第三次是在家
期刊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曾抢先于我的鼠兄终于让位,十二生肖轮流坐庄,今年轮到我当庄主。尽管我都不记得当了多少次庄主,但我依然精神抖擞,犹如初登大位一样新鲜。   说起我,大家都很熟悉,犹如我熟悉大家一样。熟悉未必深知,熟悉未必知根知底。   我本来在大自然中吃了睡,睡了吃,过着非常自然的生活,无忧无虑。谁知你们人类看着我老实,对我进行驯化,现在被称为人类离不开的动物,你们将我看成是朋友,我感觉你们对
期刊
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电影《萨利机长》,讲一个在危急时刻拯救航班的机长,事后遭到了质询。   因为调查显示,危机发生之前,其实还有更简单稳妥的应对方案,萨利机长并没有采取。也就是说,这场危机可以看成他的“人为失误”。   萨利机长不否认,确实有更完美的方案,但那是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到的。   他的反击是:你们所谓的完美方案都是依靠电脑模拟,模拟操作的飞行员对即将发生的一切已经做好心理准备。
期刊
我的手机里不少于上百个微信群,每天常看的群,大约十个,其中有四五个是置顶的:包括一个编辑作者工作群,一个小家庭群,一个好友群,还有一个评论员群,虽然说话都比较少,但基本每天都在潜水浏览,想知道大家都在聊什么。   这样的几个群,基本就勾勒出一名中年自由职业者的画像。不知道年轻人通常会有什么样的群,反正据我所知,许多中年人的“群生活”基本如此。也不是没有置顶区空降过来的群,那往往是外出活动时临时拉
期刊
记得我当年在一個寺院里挂单,每逢要做挑柴、担米等粗重的工作,大家就会异口同声地说:“星云比较有力气,让他去担柴、挑米!”那一段日子,我总是在晨曦未出时,拉着板车到十里外的市镇上拉油盐柴米回来,以供寺院使用。   有时候,遇到上坡路段,我也只能一个人推着载了几百斤柴米油盐的板车,等到推上坡的时候,往往累倒在一旁呕吐,整个人感到阵阵天旋地转,头晕虚脱。我常想,做这些粗重的工作,是因为我力气大,但是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