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哥轶事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eeett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懒哥,是位比我年长近20岁的异姓大哥。只因两家同属一个生产队,又是近邻,还是老辈子一辈儿一辈儿从上往下排出的辈分,故此就成了哥们儿。
  懒哥的懒性据说是出了名的,连他自己也不否认,还经常以懒为荣。那时农村的建制是生产队,懒哥除了农活以外,家务事从不伸手,都是懒嫂的事。懒嫂是那种勤快的农村女人,把一切家务事全揽下来,懒哥就落了个轻闲自在。
  每到农闲时节,懒哥便同那帮懒兄懒弟们在一起胡侃神聊,至于手头有没有钱花,吃了上顿还有没有下顿,不是懒哥们的事。懒哥的懒兄弟们有一位行大,人称“大老懒”。懒哥自告奋勇当了老二,自此,“二老懒”的名声便在村里传播开了。
  取消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分田到户后,懒哥有些坐不住了。作为城市近郊农村,每家的那一点点地是可怜的,只需早晚照应一下即可,这就有了大量的剩余时间。
  那年,刚好懒哥身上的一件毛衣坏了,他要懒嫂给他买一件。懒嫂赌气说,没钱,冻着吧,有能耐自己织一件。懒哥还真长了能耐,买来毛线,找来毛衣针,大姑娘似的学起了编织。时间不长,竟把一件毛衣织成了。这一发而不可收,懒哥对织毛衣有了浓厚的兴趣,给懒嫂织,给孩子们织,后来发展到给邻里织。懒哥乐此不疲,一件一件地织下去,其编织技艺得到了周围邻里很高的评价。
  这样过了一两年,懒哥想,织毛衣也不是常事,都是乡里乡亲,织得再多也不能收人家的钱,增加不了收入,得想办法挣钱。
  懶哥就四处打听,看看能干点儿什么挣钱的事。
  那天我下班回来,路上懒哥拦住我问:“兄弟,你在外上班见识广,听说现在种蘑菇挺好,哥想试试,你看行不?”那时,农村种蘑菇刚开始,我知道有几个村已经开始试种,便对懒哥说:“哥啊,我告诉你种蘑菇的几个村,你去打听一下,看行不行,行的话你就种吧。”
  懒哥去了,大概是跑了几天,回来后不知是觉得不合适还是场地条件不具备,没有听到他种蘑菇的消息。忽然有一天母亲说你去你懒哥那里打点儿奶吧。我说懒哥什么奶?母亲说你懒哥买了奶牛,在卖牛奶。我便提了奶罐按母亲指点的方向赶去。懒哥在原生产队的一个废场上租了地,围起了一个栅栏,栏内养了三四头奶牛。懒哥刚挤了一桶奶出来,乳白色的浆液,稠稠的,上面漂浮了一层油花。懒哥说,兄弟,这奶可是纯正的原汁。
  有经验的卖奶户在挤下奶后,要兑上水稀释一下再卖,懒哥刚开始不懂,只管原汁原浆的卖,这就引起了轰动。后来,懒哥知道了加一定比例的水稀释后再卖是业内规矩,也是正常的,便也开始加水。但懒哥严格控制加水的标准,宁少勿多,这就使他的奶保持了足够的浓度,引得乡亲们争相恐后地到他那里订奶。
  懒哥的养牛业发展起来了。他不断地买进奶牛,奶牛不断地产奶,最多时达到了二三十头的数量,每天的产奶量达到了几百斤。懒哥只好把全家动员起来,投身到奶牛事业。记得那些年,懒哥的牛奶在周边乡村和市区内有了很大的影响。
  那时过春节,我常常随着同姓的宗亲到懒哥家拜年。一进懒哥家的门,那些爱开玩笑的兄弟们便扯着嗓子喊:“拿牛奶来,要不不给拜年。”懒哥总是喜滋滋地跑出来,把上等的好烟、好糖一一敬给大家。一片欢乐,一片祥和,展示了这座农家小院的富裕盛景。
  岁月渐渐流逝,懒哥渐渐老了,头发一缕缕变白,牙齿一颗颗脱落,腰也渐渐地弓起来了。许是长期吃住在牛棚,也许是操劳过度,懒哥的身体日渐消瘦。及至那年春节,懒哥竟没能出门接受晚辈们磕下的一个个年头。在床上捱延数月,终因回天无力,懒哥到另一个世界报到去了。
  那时,我正在外地出差,没能赶上懒哥的葬礼。回去后听到了消息,我的心里涌出了许多酸楚。人去屋空,只有懒嫂在家中静静地守望。懒哥的儿子、儿媳们还在牛棚里忙碌,而那些奶牛,还依然在为社会散发着那一滴滴的热量。
其他文献
李乞8岁开始练铁砂掌。10年后,挥起一掌把碗口粗的木桩砍断,李乞就觉得铁砂掌练成,该行走江湖、行侠仗义了。临行前,他告别老张头:今后,我要做一条好汉!  李乞是孤儿。他的铁砂掌,是跟钉马掌的老张头学的。  老张头喝过李乞敬的酒,教给他最后一招:打不过,就跑!  李乞很不以为然,觉得老张头是在戏弄他。因此,在行走江湖的路上,李乞一边暗暗心疼孝敬老张头的地瓜干子酒,一边在心里头偷偷咒骂老张头,骂他是混
期刊
都说,就怕土匪有文化。其实不然。古薛黑风口山上的土匪,老大於秀庭念过私塾,识文断字,棋琴书画皆通,尤其喜欢书法收藏字画,他自称:雅匪。  雅匪,雅是雅了,只是雅得有点儿瑕疵。老大於秀庭有个小嗜好,喜生食大蒜,而且是当零食吃。於秀庭坐在书房里赏画或是写字的时候,嘴里不停地咀嚼着大蒜。於秀庭说话喘气蒜臭味熏死人,因此就把雅字熏掉了,只剩下匪了。其实生活在这一地域的人,基本上都喜生食葱姜蒜,煎饼卷大葱是
期刊
老吕是谁?2018年9月8日之前你肯定不知道。后来怎么知道的?因为那天不寻常。  老吕是个热心肠,他在无极县城一个菜市场卖鸡蛋,起早贪黑挣个辛苦钱,不过,这也没耽误他帮助别人。看到有人被車撞了,老吕急忙找到这家人,还帮着他们把人送到医院。有人的腿突然不能走路了,老吕二话不说开上车就送到了市里救治;听到有个老人走丢了,老吕带着乡亲们找了半夜……哪里有需要,老吕就在哪里,这样的事可多了。  那天,就在
期刊
新房的儿子满脸阴郁地来诊所请我,想让我给他父亲把脉,判断一下还能活几天,便于给父亲准备后事。我有些吃惊,刚知天命的新房怎么会突然病入膏肓了呢?  原先新房家没有房子住,新房出生时,他们家用黏土垒了一座土坯房。父亲高兴,就给儿子取名叫新房。  土坯房见不得水泡。那年,李庄镇遭遇连阴雨,茅草覆盖的屋顶一直漏雨,滴滴答答。最要命的是大雨泡坏了地基,房子塌了,新房一家差一点被砸死在房里。死里逃生的新房长大
期刊
扶贫的重任落到王大伟的身上时,他暗自铆足了劲儿。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在乡镇警区他总结出一套群防群治的防控措施很受上级领导赏识;第二个就是自己从小生长在农村,农村的老少爷们大大小小的脾气,他吃得透、摸得清。  县城到兴隆村开车也就一袋烟的工夫。王大伟搬下了行李,就着热乎劲儿,从村东头到村西头,从这排房子绕到那排房子挨个数,一共82户人家。一座土坯房眼看要倒塌,想必没住人家,他没有数。  这么一走,王大
期刊
犹记得,那个隆冬寒夜。  我血淋淋的头,被挂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山国外的城墙上。  风咆哮着,吹乱了我的发髻。我是在迷茫中被彪悍的刽子手,举起屠刀的一刹那,失去了知觉的。  当我醒来时,得知可怜的妻,因伤心过度,竟纵身一跳,划出一道美丽弧线,凝成了井中一轮弯弯的月。  于是我努力地想啊想,到底是谁砍了我的头?  中山国,是我现在生活的国家。它虽是多国夹缝中一块弹丸之地,但小米粥加混合土夯就的高大城墙固
期刊
水城的柳条巷里有一家老作坊,青瓦,灰墙,方格窗,经过几次修葺,仍然保留着过去的样式。门口斜插着一面黄旗,上边写着三个红字:饹馇刘。  刘福生经营着这家饹馇作坊,独生女儿香秀随丈夫去了南方,家中只剩下他和老伴。白天,刘福生用石磨碾绿豆面,然后加水过箩去渣,再除毛浆;半夜,他又早早起来,用姜黄汁和面,搅成糊状,在锅上摊饹馇。  水城里有好多家摊饹馇的,星羅棋布在各个角落,众人却说,即便把饹馇刘的黄旗摘
期刊
阴雨绵绵,朝华的心情像天空一样阴晦。  深棕色的檀木梳子,翻飞在手中。镜子里,官人看着她说:重点儿。她加重了梳理力度,眸子泛起雾水。官人又说:岳父怕是下船了吧。她手中的檀木梳子,啪地掉落在地,慌忙捡起:再不济,一家人守在一起,也有个照应。官人说:此去凶险难卜,怕照顾不了你。  绍圣元年,秦观站错了队,从国史院编修官贬为杭州通判。由此,他休书一封,放掉心爱的女人,让岳父领回他的女儿。  江风哀号,船
期刊
博斯腾湖的西岸,有一个美丽的村庄——落霞湾。湾里有两户人家,一戶姓钱,一户姓赵。老钱的孙女钱秋水,长得亭亭玉立,从小就喜欢美食,所以学的是烹饪专业。老赵的孙子赵长天,眉清目秀,对做生意情有独钟,所学专业是外贸经济。两个人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老钱老赵却都不同意两人交往。  早年,老钱老赵都在这片湖里打鱼。鱼是水财,打鱼也是要讲究风水的。渔网位置布控得好,打的鱼就又鲜又多。不知道是老赵的打鱼位置好,
期刊
唐至德二年五月,睢州城。  御史中丞张巡与部将南霁云回到官衙,侍御史许远正与主簿匡琰激烈地争吵着。  “刚听得鼓角齐鸣,战事如何?”许远问。  南霁云指指血染的征袍大笑。“中丞妙算,趁叛军鼓噪,派我率五十劲卒潜出城去,杀他个措手不及,千把人伤去三四成,好不痛快!”  许远和匡琰紧绷的面容稍松,又迅速凝重了。  张巡从未见他二人争吵过,便问缘由。  匡琰刚要开口,被许远一把扯住。  匡琰挣开许远拱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