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急速发展的城市空间变得局促,人类社会开始向空中索取生活空间。设计一座伸向云端的摩天大楼是许多建筑师的梦想,它代表着支撑的力量、耸立的雄心以及登高的梦想。Adrian Smith在美国加州的海边长大,小时候他常常用沙子搭建城堡,看自己能把它盖多高。多年后他成为建筑师,设计了数十幢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成为高层建筑设计领域的顶级大师。“究竟能盖多高”是他最常被问及的问题。他的最新答案来自沙特的摩天大厦Kingdom Tower——1000米,这是人类智慧在建筑领域达到的最新高度。
19年前,美国建筑师Adrian Smith来到上海,设计一座在当时中国颇为罕见的摩天大楼。那时候的陆家嘴只有孤零零的一座东方明珠电视塔,附近空地正待开发。Adrian Smith所属的SOM建筑事务所设计建造了轰动一时的金茂大厦。近20年间,陆家嘴转眼间成了超高层建筑林立的金融中心。Adrian Smith则成为中国与全世界不断 “增高” 的见证者和实现者。
据统计,全世界最高的10座超高层建筑中有4座出自他手,包括迪拜828米高的哈里发塔(Burj Khalifa),以及即将建造的世界第一高建筑——沙特阿拉伯1000米高的Kingdom Tower。2011年,Adrian Smith被世界高层建筑学会 (CTBUH) 授予 “终身成就奖”。当今在“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建筑竞技中,无出其右者。今年秋天,68岁的Adrian Smith作为Adrian Smith + Gordon Gill 建筑事务所的联合创始人,再次出现在金茂大厦,在他设计的第一座摩天大楼里回溯了他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历程,讲述他如何站上了亲手搭建的世界之巅。
S=surface A=Adrian Smith
S:在你的学生时代,你曾经想过自己会成为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师吗?
A:那时候我还没有这样的想法,虽然我总是对高层建筑有浓厚的兴趣。我成长在加州的沙滩,我曾经用沙子盖城堡,看看我能将它们建多高。在高中的时候,我在建筑绘图课上画的第一幅草图是一个40层高的摩天大楼,带着非常戏剧化的外观。所以,我的兴趣也是一直存在的。大学毕业之后,我开始在SOM工作,我的导师Bruce Graham设计了芝加哥的John Hancock Center和Sears Tower。但是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才有机会设计超高层建筑。那时候SOM赢得了上海的金茂大厦项目。金茂大厦是那时中国最高的建筑,如今也排在世界前列。从那以后,我就设计了相当多的超高层建筑。
S: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你主要受到来自哪些领域的启发?
A:一直以来,我都在利用文化语境来设计建筑。我会将设计的建筑放在所在的国家、文化、气候的环境之下来综合考虑。对我而言,好的设计是不会与本地情况割裂的。建筑总是要回应和重新诠释本地的语境,因此弘扬其文化内涵。以金茂大厦为例,中国人喜欢8这个数字,认为它象征着好运、吉祥,我参考了中国传统的八角楼以及竹节的造型,设计了金茂大厦,后来其楼高就设定为88层,给这座商业建筑带来更多财富的象征意义。还有在韩国做的项目Dancing Dragons中,我截取了他们文化中赞美的龙的形象,将鳞片的部分放大,体现在建筑外立面,设计中依然本着文化参照的原则。
S:摩天大楼设计最大的挑战什么?
A:设计中最大的挑战可能是风力。由于流动空气冲击建筑,风力漩涡会导致建筑摇摆。为了减少位移,我们设计了一个“让风迷惑”的过程。本质上,我们创造一种不规则形状来防止漩涡叠加、发生作用。在Burj Khalifa这座建筑中,我们利用了螺旋上升的退台和收分来实现这个效果。此外,另一个挑战是减少建筑材料、建造成本以及因此产生的排碳量。Kingdom Tower和Burj Khalifa就很典型地借助锥形造型实现了建材的节约。
S:关于摩天大楼的高度,成本是唯一的限制条件吗?
A:很显然,超高层建筑造价昂贵——所以至今世界上这类建筑依然相对少。除了成本,另一个问题是建筑内部的垂直交通。超高层建筑中有多种升降电梯系统,与空中大堂相连接。1000米的超高建筑中,往往转乘几次电梯才能到达顶端,这是需要技术发展解决的问题。
S:高层建筑如今主要出现在哪些地方?如此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A:我的工作场地大都在亚洲、中东地区,因为那儿是机会出现的地方。比如,迪拜政府致力于将迪拜打造成一个中东地区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建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中国在近20年来的变化十分值得瞩目,现在是有着惊人工业基础的国家,有漂亮的机场,丰富多样的都市空间,统一的制造系统和大规模劳动资源。这里有种文化,认为任何事都是可能、可实现的。在建筑方面,中国对于高质量以及独特的设计方面都比较重视。2008年奥运会就是很好的例子。但是美国近些年来高层建筑就并不太多,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原因,另一方面,在高层建筑常出现的大城市里,虽然能找到建筑用地,却很难在周边开发一片相关的区域使得整个项目更经济实用。无论如何,城市会继续成长和发展,否则就失去了自己的灵魂。
S:在建设了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后,你还有更高的目标吗?
A:当然有。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在建筑可持续性方面的努力,设计更节能,更低碳的建筑。另外,现有的建筑需要从能源的角度进行科学合理的翻新。可持续的城市规划是我关注的另一个领域,建立高能效、低碳的卫星城。摩天大楼从本质而言是可持续的,因为其将大量人口聚居于更小的水平空间里;可以利用高空的风能和光电系统来生成能源。更深的地基也是对地热系统和辐射性冷却系统更理想的环境。不过,因为能源越来越昂贵。人们不得不回应气候带来的挑战。目前,是建筑而非汽车,成了最大的碳排放源。建筑师是这一课题中的主要角色。如果我们将自己的工作做好,显然可以拯救这个世界。
19年前,美国建筑师Adrian Smith来到上海,设计一座在当时中国颇为罕见的摩天大楼。那时候的陆家嘴只有孤零零的一座东方明珠电视塔,附近空地正待开发。Adrian Smith所属的SOM建筑事务所设计建造了轰动一时的金茂大厦。近20年间,陆家嘴转眼间成了超高层建筑林立的金融中心。Adrian Smith则成为中国与全世界不断 “增高” 的见证者和实现者。
据统计,全世界最高的10座超高层建筑中有4座出自他手,包括迪拜828米高的哈里发塔(Burj Khalifa),以及即将建造的世界第一高建筑——沙特阿拉伯1000米高的Kingdom Tower。2011年,Adrian Smith被世界高层建筑学会 (CTBUH) 授予 “终身成就奖”。当今在“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建筑竞技中,无出其右者。今年秋天,68岁的Adrian Smith作为Adrian Smith + Gordon Gill 建筑事务所的联合创始人,再次出现在金茂大厦,在他设计的第一座摩天大楼里回溯了他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历程,讲述他如何站上了亲手搭建的世界之巅。
S=surface A=Adrian Smith
S:在你的学生时代,你曾经想过自己会成为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师吗?
A:那时候我还没有这样的想法,虽然我总是对高层建筑有浓厚的兴趣。我成长在加州的沙滩,我曾经用沙子盖城堡,看看我能将它们建多高。在高中的时候,我在建筑绘图课上画的第一幅草图是一个40层高的摩天大楼,带着非常戏剧化的外观。所以,我的兴趣也是一直存在的。大学毕业之后,我开始在SOM工作,我的导师Bruce Graham设计了芝加哥的John Hancock Center和Sears Tower。但是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才有机会设计超高层建筑。那时候SOM赢得了上海的金茂大厦项目。金茂大厦是那时中国最高的建筑,如今也排在世界前列。从那以后,我就设计了相当多的超高层建筑。
S: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你主要受到来自哪些领域的启发?
A:一直以来,我都在利用文化语境来设计建筑。我会将设计的建筑放在所在的国家、文化、气候的环境之下来综合考虑。对我而言,好的设计是不会与本地情况割裂的。建筑总是要回应和重新诠释本地的语境,因此弘扬其文化内涵。以金茂大厦为例,中国人喜欢8这个数字,认为它象征着好运、吉祥,我参考了中国传统的八角楼以及竹节的造型,设计了金茂大厦,后来其楼高就设定为88层,给这座商业建筑带来更多财富的象征意义。还有在韩国做的项目Dancing Dragons中,我截取了他们文化中赞美的龙的形象,将鳞片的部分放大,体现在建筑外立面,设计中依然本着文化参照的原则。
S:摩天大楼设计最大的挑战什么?
A:设计中最大的挑战可能是风力。由于流动空气冲击建筑,风力漩涡会导致建筑摇摆。为了减少位移,我们设计了一个“让风迷惑”的过程。本质上,我们创造一种不规则形状来防止漩涡叠加、发生作用。在Burj Khalifa这座建筑中,我们利用了螺旋上升的退台和收分来实现这个效果。此外,另一个挑战是减少建筑材料、建造成本以及因此产生的排碳量。Kingdom Tower和Burj Khalifa就很典型地借助锥形造型实现了建材的节约。
S:关于摩天大楼的高度,成本是唯一的限制条件吗?
A:很显然,超高层建筑造价昂贵——所以至今世界上这类建筑依然相对少。除了成本,另一个问题是建筑内部的垂直交通。超高层建筑中有多种升降电梯系统,与空中大堂相连接。1000米的超高建筑中,往往转乘几次电梯才能到达顶端,这是需要技术发展解决的问题。
S:高层建筑如今主要出现在哪些地方?如此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A:我的工作场地大都在亚洲、中东地区,因为那儿是机会出现的地方。比如,迪拜政府致力于将迪拜打造成一个中东地区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建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中国在近20年来的变化十分值得瞩目,现在是有着惊人工业基础的国家,有漂亮的机场,丰富多样的都市空间,统一的制造系统和大规模劳动资源。这里有种文化,认为任何事都是可能、可实现的。在建筑方面,中国对于高质量以及独特的设计方面都比较重视。2008年奥运会就是很好的例子。但是美国近些年来高层建筑就并不太多,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原因,另一方面,在高层建筑常出现的大城市里,虽然能找到建筑用地,却很难在周边开发一片相关的区域使得整个项目更经济实用。无论如何,城市会继续成长和发展,否则就失去了自己的灵魂。
S:在建设了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后,你还有更高的目标吗?
A:当然有。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在建筑可持续性方面的努力,设计更节能,更低碳的建筑。另外,现有的建筑需要从能源的角度进行科学合理的翻新。可持续的城市规划是我关注的另一个领域,建立高能效、低碳的卫星城。摩天大楼从本质而言是可持续的,因为其将大量人口聚居于更小的水平空间里;可以利用高空的风能和光电系统来生成能源。更深的地基也是对地热系统和辐射性冷却系统更理想的环境。不过,因为能源越来越昂贵。人们不得不回应气候带来的挑战。目前,是建筑而非汽车,成了最大的碳排放源。建筑师是这一课题中的主要角色。如果我们将自己的工作做好,显然可以拯救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