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记住旅途的明亮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yche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凡诗人都有一颗敏感的心,随时随地观察和记录生活。敏感才能发现美,才能从平凡的事物和平淡的生活中提炼诗意。没有敏感就没有想象,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诗歌;敏感如同飞鸟的翅膀一样,鸟儿没有翅膀就不能飞翔蓝天,诗人没有敏感就不能写出好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诗人无论现实还是浪漫,无论豪放还是婉约,无论忧郁还是开朗,都注定是敏感的;敏感和孤独常常紧密联系在一起,流淌在诗人的血液里,跳动在诗人的脉搏中。诗人的敏感往往缘于他的孤独,而孤独恰恰在暗处引动着诗人的敏感。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敏感的神经牵引出孤独的情怀,令人感叹不已。诗人李以亮在旅途中遭遇一个沉默的女孩,通过敏锐的观察和感悟,激起了心中情感的波澜——
  夜色褪尽,16号车厢空空荡荡
  仿佛水落石出,在我对面
  出现了一个穿黄色绒衣的姑娘,沉默,爱着她的口香糖
  如果愿意,我们应该可以说点什么
  如果时光倒流,我会选择主动
  我总是对女性
  更容易产生美好的幻想,我迷恋她们的形容、服饰
  我总是因为某个女性,记住一个城市的名字
  我赞美造物主为我们的旅途安排了不可多得的明亮
  但这个早晨我心无旁骛
  这个早晨注定没有故事也没有回忆
  我们默默到达、下车,从相遇到分手,从陌生到陌生
  李以亮,男,1966年夏天出生于湖北应城农村。1984年高中毕业后考入某大学,后在武汉一边工作一边进修。1986年开始发表诗歌,1990年代中期有所懈怠,新世紀再次狂热,写作和发表作品渐多,同时兼及欧美诗歌(主要是波兰现代诗歌)的译介。个人作品和翻译作品除发表在各种相关专业期刊之外,还收入过多种诗歌选集。2008年获得宇龙诗歌奖。2010年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诗集《逆行》。
  全诗12行,分为五小节。第一小节,平静地叙述旅途中遇到一位女孩,介绍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夜色褪尽,16号车厢空空荡荡/仿佛水落石出,在我对面/出现了一个穿黄色绒衣的姑娘,沉默,爱着她的口香糖”,一觉醒来,已是早晨,整个车厢热闹不见了,旅客们陆续下车了,只有“我”和对面的女孩;女孩“穿黄色绒衣”,给人温暖的感觉,但她“沉默”着,心思全在口香糖上,手里剥着,口里嚼着,心里品着。旅途是疲惫而寂寞的,“空空荡荡”也是诗人内心的写照。
  第二节,是个假设,却是诗人的真情实感。两个人的世界,终究应该发生点什么,所以,“如果愿意,我们应该可以说点什么”,拉些家常,以缓解旅途的疲乏和孤寂。可是,诗人只有想法,并没有付诸行动,他是惶惑而犹豫的,还为自己的胆怯找了一个大众化的理由:“如果时光倒流,我会选择主动。”诗人是否觉得自己老了,与女孩的年纪相差太远,自己的任何“主动”都会引起女孩的误会或不满?诗人敏感的心灵在激荡,而那位表面上嚼糖的女孩恐怕内心也不平静。事实上,此时无声胜有声,彼此沉默才是诗歌,要是两人一见如故,笑语不断,那就不再是诗了,可能是小说或者散文。
  第三节,诗意上升和推进,表达自己对美的迷恋。“我总是对女性/更容易产生美好的幻想,我迷恋她们的形容、服饰/我总是因为某个女性,记住一个城市的名字”。由女孩上升到女性,诗意得到升华。这里的“女性”实际上是美好事物的化身,是美的代名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对我们每个人都有诱惑力,我们总是对美心存幻想。爱屋及乌,我们不仅喜欢她们的“形容、服饰”,就连她们所在的地方也深刻在心上。这是诗人的真实体验,也是众多读者的普遍感受。
  第四节,只有一句,“我赞美造物主为我们的旅途安排了不可多得的明亮”,却是诗的主旨所在,是让读者眼睛一亮的点睛之笔。诗人由对美的迷恋到不由自主的赞美,情感飞速升级,完全发自内心。对于人生漫长的旅途而言,这种美是“明亮”的,消解了生活的晦气和阴暗,振奋了人的情绪和精神;它是造物主精心安排的,是“不可多得”的,值得我们去珍惜和留恋。这是诗人对生命的诗性理解和感恩态度。
  第五节,故事在“默默”中结束。“但这个早晨我心无旁骛/这个早晨注定没有故事也没有回忆/我们默默到达、下车,从相遇到分手,从陌生到陌生”。如此美好的早晨,美就坐在对面,近在咫尺,诗人专心致志地沉浸在对美的幻想之中,当然是“心无旁骛”;这样的早晨,美如同时间一样静静地流淌着,一切“故事”和“回忆”都是多余;在人生的静美之中,一切顺其自然,回到常态之中,默默到站下车,默默相遇告别,虽然最终还是“陌生”,但感觉十分美好。
  这首诗情感真实而深沉,语言自然而流畅,节奏舒缓而悠长,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诗人在获得宇龙诗歌奖时,授奖辞说:“李以亮的诗歌以抒情而克制的叙事揭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悲剧性,并确立起一种审慎而警觉的诗性伦理态度,从而唤醒我们对生命中精神缺失和不可摧毁之物的关注。”李以亮在创作之余,还以对波兰诗歌持久而出色的译介,为汉语诗歌的写作注入了一种东欧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让我们领略到在坚硬干燥的物质世界中镌刻真理的勇气和耐力。而他说:“在这人生的中途,我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有时是有话也不想说。”诗人的沉默往往是一种内敛和姿态,他不是没有话说,他是在用诗歌、用一种更为艺术的方式在说,说得与众不同,说得意味深长。
  [作者单位:湖北省应城市教育局]
其他文献
众说周知,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徐志摩,品读徐志摩。  拜谒徐志摩墓  桂郁良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我喜欢徐志摩
期刊
一篇作文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构思的成败。构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作者斟酌思路的过程。开始构思时“神思方运,万涂竟萌”(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作者思想如脱缰奔马,离笼飞鸟,灵感缤纷,思路繁芜。构思明确后“驱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刘勰《文心雕龙·附会》),文章如水之就下,思归一线,方向笃定,用志不分。散文评论家王冰说:“文章要写的不是一个内容的全部,而是这个内容的一个部分,是整个要写的时间、事件,或者
期刊
回忆类作文命题意在让考生回忆美好过去,总结生活经验,收获成长感悟。但由于此类作文审题难度不大,考生误认为被回忆的人、事、物、景等皆可入文,结果选材“拥堵”,立意雷同,千篇一律,难见亮点。怎样走出这些误区呢?让我们先欣赏一篇考场佳作。  一次相逢一次暖  南通考生  那次浙江花溪旅游,我不仅欣赏到了青山秀水之美,而且与“他”相逢,感知到了一份透心的暖。(点题,“他”是谁?设置悬念。)  那天登山途中
期刊
一本《红楼》,我读了6年光阴。  没有一本书能比得上《红楼梦》的细密隽永,也没有一本书能在平静的叙述中流露着砭骨的寒意。就像,我曾在博物馆中看到一匹宋代的绵纹绢,素雅清新,花纹在光与影的交织中流畅旋转,层层清晰中泛着历史的厚重。不错,这就是读《红楼梦》的感觉。  读不透。从垂髫童稚到及笄之年,《红楼梦》依旧是《红楼梦》,只是那绵长甘饴的咀嚼令我越陷越深。它究竟是什么呢?批判?反封建?爱情?还是人性
期刊
站在历史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地——唐朝,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人才辈出的唐朝。  翻开历史的篇章,才子自古皆风流,似乎成了一条主线。而在众多才子中,我分明看到了与众不同的那颗星——元稹(字微之)。官至宰相,浮沉于宦海,惹來是非论千古,元稹其人其事,是一个永远新颖的话题。  没有爱的一生,就像没有盛夏的年月。而活在唐朝那个浪漫的国度,元稹更是将其体现得淋漓尽致
期刊
笔者研究近五年高考真题的命题思路,把所有的高考真题归纳为形象、语言、手法、情感四个方面的十大题,并总结出答题的基本规律与思路。具体解析如下:  题型1:人物分析题  [例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2013·辽宁卷)  [参考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
期刊
考场上大多数考生选择写议论文,“点面结合”阐述文章的观点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但一篇作文的字数又是有限的(一般800字),如何在有限的篇幅中彰显“点面结合”的论证力度呢?我们可以通过巧用句式来说理,从“点”上聚焦,在“面”上铺排。  2015年高考广东卷“感知自然需躬行”的满分作文就是一个典范:  感知自然需躬行  看着书本中神秘美丽的热带丛林,抬头却只见钢铁森林的冷漠荒凉;向往电视里一望无际的蔚
期刊
“材料丰富”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第二项要求,含意是指作文的内容要厚实,可读性要强,读后能给读者一定的感悟。对议论文而言,材料丰富主要体现在论据的丰富上。怎样做到这一点,需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多角度阐述论点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反映面对一个论点没话说。比如说到“诚信”,思维就牢牢地停留在不说假话上,说到“坚强”就是任何情况下不掉眼泪。这是典型的思路打不开的表现。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其实你
期刊
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有一天与两个朋友喝酒作诗。欧阳修说:“咱们每人作两句,所写的诗要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写犯罪的,并且所犯的罪该判徒刑以上。”  朋友们一想,这还不好作,把人往坏里说就是了。  甲说:  持刀哄寡妇,  下海劫人船。  乙说:  月黑杀人夜,  风高放火天。  欧阳修说:  酒粘衫袖重,  花压帽檐偏。  甲乙二人问:“你写的是犯罪吗?”欧阳修说:“到我诗中说的样子,是已经蹲完监狱了。
期刊
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触动了我们的感情,如亲情、友情、爱情等,这类素材入文,作者侧重于叙事抒情;一种是触动了我们的思想,如宇宙、人生、事理等,这类素材入文,作者侧重于叙事明理。  下面,结合实例介绍几种相关的写作技巧:  一、生活写真法  生活写真,就是写生活里真实的人或事,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写出生活的烟火味、生命的真实感、情感的冲击力。“真”的生活包括三个方面:①自己的情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