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套叠,蕴涵深广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kesb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陆游的《关山月》艺术构思十分精妙,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通过多重套叠的对比示现修辞文本的构建,重现一幅幅沉郁悲壮的情景,连缀构成对比鲜明、蕴涵深广的意象群,展示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多角度反复刺激读者的视听感官,在心理上强化接受者的“不随意注意”,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
  关键词:陆游 关山月 对比修辞 接受心理
  
  陆游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其七言古体诗《关山月》借旧题写新事,饱含诗人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沉痛悲愤,读来使人泪下。这种感人肺腑的巨大力量,除了来自其伟大的爱国情怀,还在于其高超的艺术手法,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构建了多重套叠的对比示现修辞文本。
  从宏观结构上看,全诗共十二句,每四句一转韵。相应的在内容上也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选取同一月夜下三种人物的不同境遇和态度,作为全诗的结构框架。一边是豪门贵宅中的文武官员,莺歌燕舞,不思复国;一边是戍边战士,百无聊赖,报国无门;一边是中原遗民,忍辱含诟,泪眼模糊,盼望统一。这三个场景构成了三幅对比鲜明的图画,揭露和抨击了当权者只顾纵情声色,偷得一己安宁而置兵民痛苦于云外的腐败投降政治。
  对于陆游《关山月》,许多文章的鉴赏都只谈到了这一点,让人不免有一种隔靴搔痒之感。其实,如果深入细致地分析,我们会发现,三个场景内部包含更深层次上的多幅对比情景。
  第一个场景,统治者。诗人先以“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总领全诗,与下文的诸种场景形成直接的因果关系,继以“朱门沉沉按歌舞”和“厩马肥死弓断弦”这两个典型情景为着眼点,进行对比。一边是深宅大院里歌舞升平;一边是马棚里战马肥死,武库中弓弦霉断。这种对比揭示了统治者终日醉生梦死,荒淫腐化,导致边防武备一片荒废的现状。这说明他们早已忘却国耻。如果联系陆游“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醉中作》)的忧心壮志,我们完全可以体味到:日日不忘抗金复国的伟大诗人陆游,面对统治者的苟安思想和腐朽生活,强烈的愤慨之情如万丈烈火,喷涌而出。
  第二个场景,戍边战士。“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在这和戎诏下的十五年中,边关没有了流汗掉肉的辛苦操练,没有惊心动魄的流血战事,一切归于风平浪静,相安无事。戍边战士是怎么生活的呢,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他们的命运如何呢?在这里,诗人把比较的着眼点聚焦于尚存者和死难者的命运和价值。对于尚存者来说,由于有最高统治者的“和戎诏”,多少年来,他们无所事事,只有以阵阵刁斗声送走一轮又一轮的明月,只有把自己的心事寄托于幽咽的笛声中,每天都在这种百无聊赖的生活中打发时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许多三十岁左右参军的壮士现在都已经白发苍苍了。一个“催”字,下得何等急促,一句“壮士心”,写得何等赤诚,一个反问句,显得多么无奈!在这急促催月的刁斗声中,在这如怨如泣的笛声中,隐含了壮士们盼望杀敌立功,尽快结束这种枯燥无味的生活,早日回归久别的家园的迫切心情,但这种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如果说存活者还可以有一丝幻想,那么对于死难者来说呢?“沙头空照征人骨”,一个“空”字,说明了战士们杀敌和归乡的诸种愿望,将随着老死边关、化做暴露于野的白骨而最终落空,也说明了他们的献出的青春与生命毫无价值。诗歌忌重字,这句诗却与前面的“将军不战空临边”复用“空”字,看似败笔的两个字却正好将“将军”“征人”的生活命运构成了鲜明对比。生者无聊幽怨,死者暴尸沙场,生与死的对照画面揭示了战士的悲剧命运,反映了战士的满腔悲愤,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和戎路线的无声控诉和对边关战士的深切同情。
  第三个场景,主要描绘中原遗民含泪盼望复国的画面。“中原干戈古亦闻”,诗人首先展现了一幅遥远浩瀚的历史背景图: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古代中华儿女为了抵御外辱,曾经在这里浴血奋战。诗人此句用意深刻:这一句上与开头的“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的现状遥相对照,形成古今对比的情景,借古讽今;下与“岂有逆胡传子孙”形成对比,诗人用了一个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式,表达了对和戎政策的无比愤慨之情。紧接着,“逆胡传子孙”和“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构成一幅对比鲜明的情景:一边是占领中原的女真人在这里子孙成群,其乐融融,准备落地生根;另一边是中原遗民忍辱含泪,盼望统一,这两个情景两相对照,又融为一体。这幅图景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陆游的另外两句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原沦陷地区,胡人的盛嚣尘上和遗民的痛苦凄惨,无不揭示了“和戎诏”的巨大祸害,展现了遗民的复国愿望。
  总之,同一时间段不同阶层人物的生活情景和态度的对比、同一环境里的不同情景的对比、同一类人物的生死对比、同一地域的古今对比等等,一个个特写镜头相继呈现于读者的视野中。三个场景之间,每个场景内部,对比之中又包孕着对比,层层套叠、交相映照,展现了极为深广的社会生活图景,揭示了当时表面上一汪平静的死水里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富概括性。
  然而,这些情景并非是割裂的,而是包含了高度的统一性。一方面,三个大的场景紧扣一个“月”字来写:朦胧的月光照着戍边战士的白发、横笛,照着沙头的白骨,照着遗民的泪痕,也照着朱门的歌舞、肥死的厩马、霉断的弓弦;月色中,有将军的按歌击拍声,有扣人心弦的刁斗声,更有哀怨幽咽的横笛声和哭泣声,从而使三个画面在时间上保持了完整统一性。另一方面,上述诸种对比鲜明的场景是受诗歌开头的“和戎诏下”的统领,形成层层相因的逻辑联系。可以说,正是这种层层套叠的对比示现修辞的运用,使得这首诗所描绘的深广社会生活构成了一幅幅沉郁悲壮的时代画卷。
  从接受心理的角度来说,这两种修辞文本的套叠运用,通过多个意象的组合对接,从多个角度反复刺激接受者的视听感官,连续引发读者的不“随意注意”,从而达成作者和读者的情感共鸣,使诗歌的寓意得到了强化。戍边战士的报国无门之怨、中原遗民的复国愿望落空之憾,诗人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入侵者的切肤痛恨、对投降妥协派的抨击愤慨等思想感情,都包含在这重重叠叠、对比鲜明的意象群中了。
  对比示现的修辞模式在陆游的诗歌中运用较为普遍,但在《关山月》短短的十二句七言诗里面,竟描绘了如此多的对比鲜明的情景,语言极为简练概括而内涵却又十分丰富深广。其构思之精妙,在陆游的诗歌中,乃至在中国古典诗词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参考文献:
  [1]陈汝东.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唐月琴.试论李清照、陆游、辛弃疾词作的对比手法[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4).
  [3]黄连平.陆游诗歌艺术特色浅论[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5).
  [4]梁鸿涛.从《金错刀行》《书愤》和《关山月》看陆游爱国诗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8,(1).
  [5]吴礼权.现代汉语修辞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胡斌彬,福建泉州华侨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改革一直是对外汉语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探索》一书全面回顾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创立及发展过程,并对该体系的改革与重建提出了一整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了一个新的语法体系的蓝图,提高了对外汉语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探索》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分级与排序    一、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回顾 
期刊
摘 要 :“火炕”是我国北方农村主要的取暖设施,此设施早在唐代时就已出现,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土炕》中也谈到:“北人以土为床,而空其下以发火,谓之炕。古书不载”,“古书不载”是由于古人居住方式经历了半地穴式到地上房屋式的过程。“掘坑生火”是将“炕”字写为“坑”的原因,多数辞典将“炕”字与“坑”字看成“通假字”或“异体字”,此说非也,二者应为“古今字”的关系。  关键词:炕 坑 掘坑生火 考古  
期刊
王安石在其《游褒禅山记》中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对此句的翻译是:“……常常是在险阻偏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2000年11月第2版,第159页)在本课“课文说明”有关“词类活用和句式”部分的解说中,也有这样的解释:“险远,险远的地方。”(2000年11月第2版,第156页)
期刊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大转型,现代汉语词汇系统里也出现了一大批新词新语,其中外来词(word of foreign orign)占有较大比例。诸如“打的”;“摩的”“的哥”;“酒吧”“网吧”“吧台”;“酷毙”“扮酷”,乃至于各种各样的“卡”、“秀”、“族”(一族)之类的新词语或曰流行语充斥于人们日常语言交际的方方面面。作为真实记录社会的新词语、伴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的流行语,上
期刊
2005年湖南卫视的平民娱乐节目《超级女声》使一些词语广泛流行起来,俨然出现了一部“超女辞典”,这些词语主要有:超级、海选、粉丝、黑幕、待定、想唱就唱、偶像派、实力、中性、亲友团、大众评审、短信支持率、拉票、PK等等。其中“PK”是最为引人注目的,我们从词源、泛化、词义、语用价值、规范几个角度对这一流行词语做初步探讨。  “PK”的词源是什么,先看下面这个例句:  (1)究竟何为“PK”?香港人早
期刊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下编)进入“收官”阶段,为便于读者阅读和使用本书数据和图表,有必要将成果背后无法反映的一些情况作个补充说明。  2006年5月22日,教育部召开第11次新闻发布会,国家语委发布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及相关数据。这是中国第一次就年度的语言使用实态发布报告,引起了社会和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在题为《关注语言国情,建设
期刊
今年暑期,“超级女声”促使全国媒体几乎在一夜之间开始大量使用“PK”一词,如:  “5进3之前记者问李宇春上了PK台最不想和谁PK,她立即答道:‘最不想和何洁PK!’”——(《南方都市报》2005年8月12日)  “超级女声”再度PK歌友会——(www.hunantv.com)  “《超级女声终极PK》专辑热卖。”——(《扬子晚报》2005年9月1日)  一个新词的使用密集程度之大、频率之高,这在
期刊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汉语动量词研究呈现出的特点是探讨了宾语与动量词语的次序问题,研究了动量词的借用及相关结构的重叠问题,同时尝试进行动量词的语义特征分析。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如对动量词和宾语的次序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实用化的成果不多,有些问题有待深化。  [关键词] 动量词 语序 借用 语义特征分析 重叠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量词的研究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又非常活跃的领域,
期刊
“阳春白雪”是指高雅的乐曲,与之相对应“下里巴人”是指通俗的乐曲,这是众所周知的。相当一部分人想当然地把“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分别作了代表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的一首乐曲,其实不然。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中有这么一段话:“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期刊
彭泽润教授是湖南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带头人。他于2004年5月进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2006年11月出站。他在流动站的研究方向是语言规划。期间他除了整理出版《词和字研究》,主要写了博士后研究报告《词和词式书写研究》。这份研究报告2007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学术著作,获得出版资助。在即将正式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时候,作者让我写几句话,作为合作导师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