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小学数学的有效情景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1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设有效情景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教师把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创设情境必将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有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狭隘的教学情境,淡化了激趣教学的初衷,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如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一些看法。
  一、推行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人的思维活跃程度大相径庭。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维更为敏捷,进创新的火花,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较差,创新思维的潜力正待发展。而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推行探究性学习,重在教师创设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间。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8 3”时,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的基础知识。首先指导学生用凑十法,然后用语言描述使用凑十法的过程,最后同桌交流探讨“8 3”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7 4”、“6 5”等同类题目。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我们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基石,既要大胆改革教学,在教学中为学生创新提供有效情境;又要增强学生观念,把自主探索的权利留给学生。渗透创新方法,树立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正如陶行知所说:“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
  二、提升情景创设的层面,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许多老师把“情景创设”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元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这种“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已达到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例如,在教学西师版二年级《时分秒》时,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龟兔赛跑”的童话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兔子跑几圈乌龟才跑多远”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兔子中有特征的部位,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深刻。
  三、联系生活,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领悟到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要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喜欢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知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我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图形,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形,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区别,并组织讨论、交流,出不同图形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不同图形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不同图形的运用及好处。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以上是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点滴体会,“真实性”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有效性”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拓展性”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而“实际性”是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结合四个方面的要求去创设情境,才能创设出符合小学生内在发展需要的“真实”情境。总之,只要是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思考的情境就是好的教学情境。所以,教师要不断积累课堂情境知识,才能创设出适合学生领悟的、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的情境。
其他文献
一、形成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教学原则  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逐步建构而形成的,为此,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和过程,运用有效的教学操作系统。  1 整体性原则。奥苏伯尔指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中转化出来的,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求注重知识之间的结构性归纳,还要对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总结,整体性原则强调系统内各个部分的协调,使系统形成具有一定结
本文在新制度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理论视角下,从权力行使主体的行为角度分析中国转型期的腐败问题和研究反腐败机制的设计问题。通过对人类个体行为的分析,提出公共权力腐败行
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达到自我探究和集体探究效果的一个过程。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方法更符合课改的主旋律。  一、合作与探究学习的操作意义  合作与探究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地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之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
期刊
一、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反思  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求全面又突出重点,并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和学科的内在联系。因此从基础知识进行反思要善于总结归类,寻找不同的题型、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共性,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善于梳理每一章节、每一单元的知识网络;梳理各个模块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梳理各大数学模块的整体框架;梳理各个数学考点之间的联系。如:高一代数的函数部分,我们学习了指数函数、对数
本文以黄河鸟岛消失案例,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危机加速发生的原因和环境危机的根源。文章指出,经济制度尽管对环境危机产生影响,但未必是环境危机的根源,环境危机的根源并不在于现
一、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  在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形式,课堂也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老师要想提高教学成绩,必须要对高中数学课堂加以利用。从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来讲,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已经成为了所有高中数学老师的共识。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时效性是极其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是高中数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是这样子定义的: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我们教育中只重视智力的培养是不够全面的,我们还必须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能达到的最佳状态。它有8个评判标准:(1)了解自我,接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热爱生活,乐与助人。(5)智力正常。(6)能协调
期刊
期刊
足底筋膜炎是中医骨伤科临床上常见病证.本研究通过总结刘军教授临床中西医结合诊治此病的经验,旨在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阶梯化治疗在足底筋膜炎诊疗中的应用,同时为骨伤
高校人才队伍作为国家和社会的精英人才,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水平直接影响全国实现小康社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任务,地方本科高校人才队伍的建设对地方产业经济升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