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实施比较阅读法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cba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作品,加以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的阅读方法。如横比、纵比、类比、对比等。通过比较,可使阅读中已知和未知、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借助比较,可以发现不同的观点和同一材料的各种加工方式以及表达上的差异,给学生创造性阅读提供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教学,通过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可以提高学生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系统化、条例化的梳理水平;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这对以后课外阅读中处理众多繁杂的信息是很有帮助的。
  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选择在同篇作品中进行比较和在不同作品之间进行比较,比较的关键是要寻求适合学生能力层次并且可操作的可比较点。下面选择几种常用的方法来谈。
  1.纵向比较
  纵向比较是把作者定稿与手稿,或不同时期的作品作比较;或把不同时期相同创作方法或同类题材的作品作比较。这种比较适合梳理一种文学形式和增加其作品的发展脉络轨迹,帮助学生构筑一张清晰的知识网络。比如我们把鲁迅前期作品和后期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孔乙己》、《故乡》等前期作品多是描写劳动人民被压迫、被毒害情景,作品中的人物多暴露出那骨子里的麻木和愚昧,表现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而后期作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却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革命群众称之为“中国的筋骨和脊梁”,对他们满怀信心,寄予无限的希望。对比鲁迅前后期的作品,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作者自身思想的变化,不难看出他对中国前途、命运的认识在深化、发展。
  2.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是把同一流派的不同作者的作品作比较,或把同一时期不同作者的同一题材作品作比较。这种方法适合同时代、同文体等作家之间的比较。《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作者范仲淹和欧阳修都是在被贬谪的情况下而作文。两文都作于庆历六年。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们都并不因此而颓丧,能马上解脱出来,并在被贬之地努力治理,取得很大成绩,造福一方百姓。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能以百姓的快乐而快乐,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但范仲淹表现出的是磊落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富有政治家的气度和胆识;而欧阳修表达的是超脱的情趣和泰然的心境,悠然自得,更具有文学家的雅兴和傲骨。
  3.题材比较
  题材比较包括同一题材的不同思想感情的比较,同一题材不同主题立意的比较和不同题材之间的比较等。如同是咏梅花,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就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思想境界。陆游笔下的梅花开在“驿外断桥边”,有孤独难言的寂寞,但仍孤芳自赏。这正是陆游自己的形象写照;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开在“已是悬崖百丈冰”的峭壁上,却是争妍斗俏“只把春来报”。为何不同呢?原来与二人处境和心情有关:陆游处在南宋王朝投降派的打击排挤下,抗金壮志未酬而备感寂寞孤独;毛泽东的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猖獗一时的反华逆流敢于斗争,充满胜利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
  4.形象比较
  这种方法主要适合小说教学,通过同类人物形象比较或异类人物形象比较,能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性格、思想的成因和发展,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例如将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中的范进与鲁迅的《孔乙己》中的孔乙己进行对比。两人同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主题相似。孔乙己没有取得任何功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还要自命清高,不肯自食其力,因此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吞噬了,悄无声息;范进历经失败而老年中举,却欢喜得疯了,一反一正,其根源却是同一个,结果也差不多。
  5.表现手法比较
  这种比较可比内容是多方面的。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两首诗都是写离愁别绪,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的诗则借景抒情,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6.风格比较
  优秀的诗人、作家往往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通过不同作品创作风格的比较,我们可以更深入了解作家的情感、思想、人格。比如同是诗人的李白和杜甫,他们是中国唐代诗歌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他的诗歌有一种清雄奔放的美,偏向于浪漫主义;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以深沉忧思为感情基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切同情,偏向于现实主义。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可比较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比较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要熟练运用比较教学法,语文教师就要提高自身文化业务素质,要博览群书,广积资料,精选可比内容,巧选比较方法。只要合理地、灵活地使用比较教学法,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可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其他文献
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完善学生的人格,使学生不仅有一个成功的今天,更有一个光辉的明天?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完成一项重要任务,即为学生提供精神支持。我们要像爱自己的孩子,甚至超过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自己的学生,在课堂内外通过各种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好习惯。这就是学生成长的六大“精神软件
【案例描述】  在九年级思想品德《信守承诺,勇担过错》的教学中,我设计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在让学生接受、理解这一基本道理的同时,能深刻地感悟到这一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并能在生活实践中有所体现。  在课程进行到讨论事例《吴小玉要不要向公司汇报》时,我请两组同学就“汇报”和“不汇报”两种情况进行分角色演绎。这时有学生在下面嘀咕:“有什么好演的。实际可能做到吗,谁会那样傻?”这是那位平时爱较真也爱挑刺的小徐
教学目标、教学设想(略)  师: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爱国传统的民族,从古至今涌现许许多多的英雄,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其中不乏一些女英雄,她们保家为国,巾帼不让须眉,青史留名。同学们,谁能列举几位呢?  (由于花木兰的故事,妇孺皆知,学生肯定能答出花木兰来。然后可利用多媒体打出花木兰的图片或播放关于她的影片)  师:谁能介绍一下花木兰,可根据你所闻的关于她的传说或故事。  (学生自由表
【教材分析】  《看云识天气》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本文是以科学为主题的第四单元里的一篇说明文,原本它是一篇精读课文(一般拟用两个课时教学),但由于被选中为校内公开课,为保持教学流程的完整性,必须用—个课时完成教学。  【教学思路】  在以学习记叙文为主的初一年级,用一课时教完学生不太熟悉的说明文,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因此,我必须扬长避短。适逢新课改于全省全面铺
课堂是教与学的统一,教者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向教者获取知识。为此,教者应抓住学生的听课思维,这是统一两方面的重要环节。为此,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一苦学。一个教者,他首先应该是一个学者。我们做教师的,每堂课都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因此,没有学问不行。因此,这就必须日日去先进“货”,早进“货”,而且要进新“货”。然后,才能日日向学生去售新“货”。而这书又该怎么读呢?我认为:自己专业的书要主读、专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某些学生会有意无意地把注意力转向其他方面。面对这种情况,不同的教师可能采取不同的课堂管理方法。一些教师习惯于运用与教学内容本身无关的指令性语言或训诫性语言来纠正学生的行为,排除来自课堂内外的干扰,如“Don’t talk!”“Don’t make noise!”“Don’t be asleep!”“Don’t look out of the window!”“Be quiet,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课堂上应创造出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新课标”就明确要求构建和谐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使语文教学过程实现教与学、教师与学生、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探究能力的全面和谐地发展。在当前新课改形式下,我们更应该迅速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中自主快乐地参与学习。    一、尊重学生,构建民主平等的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从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出发,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时,如果有一个好的导入,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末开场先叫座。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一堂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导入,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那么,如何给一堂新课设计一个好的导入呢?笔者根据自己多
【摘 要】 体态语是人类交流过程中的一种非语言交流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体态语,旨在配合有声语言和版面语言,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本文主要阐明了体态语的仪态、表情、模仿、暗示、替代等功能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体态语 英语 教学    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使用有声语言和版面语言,往往忽视体态语,忽视了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体态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是
当代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一个合格的教师永远要去探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尽最大努力唤醒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引导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充分运用课堂这个阵地,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能读书的习惯。一是教师一定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决不能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