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抓住学生的听课思维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an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教与学的统一,教者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向教者获取知识。为此,教者应抓住学生的听课思维,这是统一两方面的重要环节。为此,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一苦学。一个教者,他首先应该是一个学者。我们做教师的,每堂课都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因此,没有学问不行。因此,这就必须日日去先进“货”,早进“货”,而且要进新“货”。然后,才能日日向学生去售新“货”。而这书又该怎么读呢?我认为:自己专业的书要主读、专读;好书、好文章要能做到苦读成诵;非专业的书要广读,以增加学问。有了学问,你给学生讲起课来就能旁征博引,进而做到口若悬河。生活本身就这样证实,一个老师有了才华,并日日向学生去展露才华,这才能使学生对你产生崇拜,并日日盼你去为之施教。如果能达到此境界,那就是这个教师在教学上取得了最大教学效果的明证。
  二深钻。有学问,只是有了教育学生的知识基础。但一个教师,单有学问,不备课也绝对不行,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而备好课,一定得下大力气,对课文要去加以苦钻和深钻,而不能浮略观望。而且,要把对课文苦钻、深钻所取得的每一点的研究心得写在书上,以便于讲课时取用。农民种田总是对土地做到“三耕六耙”,一遍一遍地深翻。我们教师备课时,对课文也要做到“三耕六耙”,一遍一遍地深钻,把书上的内容耕深刨透,做到随心所欲的境界,那书上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就会被你一一捉住。到时,就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开疑点。深钻,还有另一个方面,那就是要好好地去研究学生,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三善教。这里讲的是教学方法问题。我们做教师的,给学生讲课就像厨师给食客上菜,尽管是山珍海味,但菜烧得可口与否,还要看厨师的手艺如何。因此,一个教师,要想教好书,不研究教学方法不行。在讲课时,要想紧紧吸引住学生的听课思维,必须具有以下“三性”,即知识性、雄辩性和形象性。
  1.知识性。我们给学生上每节课,一定得给学生传授一定分量的新知识。如果一堂课,只给学生讲一丁点新的知识,学生听起来就像吃菜一样,吃得很不够味。因此,课堂教学,其内容一定不能“少”;如果常给学生讲那些空话、套话,学生听了,就像吃的白水冬瓜,那他们就会感到乏味。因此,我们给学生讲课,其内容一定不能“老一套”。在课堂上授课时,给学生“常炒旧饭”,那学生的听课就会索然无味,思维就会杂乱无章。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最忌空洞说教。因此,要给学生讲授闻所未闻的新的知识。给他们以新鲜感,从而刺激他们的“食欲”。从而去调动他们求知的胃口,使他们更加认真地听你讲授新课。因此,我们课堂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注意做到这“三度”,即浓度、新度和深度。
  2.雄辩性。思想政治课,我们在分析每一个问题时,都要做到有理有据,分析透彻。因此,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其理论思辨一定要做到不可抗驳,使他们听了心悦诚服。例如给学生讲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时,我用毛泽东的话来讲:鸡蛋给以适当的温度,它会变成小鸡,而石头给以适当的温度,它却不会变成小鸡。然而,是不是所有的鸡蛋给以适当的温度都会变成小鸡呢?这一问,就完全抓住了学生的听课思维,让学生去思考。我紧紧地抓住学生追思下文的听讲心理,说:“不是,只有受了精的鸡蛋给以适当的温度它才会变成小鸡。”然后,我又进一步加以设问:在同样的条件下,我们种瓜为什么能得瓜而不会得豆,种豆为什么只能得豆而不会得瓜?这是由于事物内在的质决定的。因此我们说,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而外因只是事物变化的条件。一粒种子,农民如果不去播种与施肥,它会发芽而长出庄稼来吗?不会。为此,我即向学生指出:事物尽有其质,如果没有外因条件,那这事物的质也是不能转化的。这一不可辩驳的理论思辨,当然会揪住学生的听课思维,使之听我所教。
  3.形象性。过去,老师讲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时,他根据课文内容,先以另纸,画出其“竹树环舍”的艺术境界。这样,在讲课时,好把学生的听课思维引入到这个境界中去,从而去品味感受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思想和心境。为此,我们在授课时,也应把学生的听课思维引入到这课文中的意境之中,以引发出其受教受导的功效。而思想政治课,所要表现的形象性,它主要表现在举证的新鲜感和多样性,教者通过新鲜的事例举证,就能把思想概念讲得活,化得开。例如,在一堂思想政治课上,我讲“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这一概念时,即举出:祖国的万里长城,一个人,是建造不起来的;“嫦娥”飞天工程,一个人,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样的举证,我们就能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听课思维。
  综上所述,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没有学问不行;授课前,不认真备课不行;授课时,不讲究教学方法不行。在课堂上,要想使学生的听课思维能高度集中,那只有在这三性上做到高度统一。
其他文献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改进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而真正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呢?  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借
2008年3月27日,全球第一大大米出口国泰国宣布,其B级大米出口报价从每吨580美元涨到每吨760美元,创20多年来新高,作为国际米价标杆的泰国,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让米价暴涨了30%,但这仅仅是个开始,4月17日,泰国大米再次爆出1000美元/吨的天价,比3月同期的米价整整翻了一倍,世行的数据也显示,仅过去两个月中,国际大米价格猛涨了75%,米价飞涨,让很多国家不约而同地展开了一次“禁米运动”,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也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于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从理论的层面上看,至今已取得累累硕果,但从实践的层面上看,效果并不佳,尤其是农村语文教师在专业发展道路上仍是举步维艰。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何去何从?这有待于我们更进一步地探讨。本文旨在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以及笔者曾在农村中学教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从阅读的角度去探讨农村中学语文教
it引导的几个特殊句型,不仅是英语初学者的难点、易混点,而且也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之一。现就其用法作如下归纳。  一、“ It be 一段时间(long / years / months / weeks) before从句”  此句型分两种情况:如果主句用将来时(will be),则before从句用一般现在时,意为“多长时间以后将发生某事”;如果主句用过去时was,则before从句也用
最近几年,我在听公开课时发现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个共同点,就是在导入新课之后,教师随即以不提问的方式直接展示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过程。这种模式正在语文教学领域中得到迅速推广,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它改变了原先的那种漫无目的、随心所欲、收效甚微的教学状况。那么,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初步的探索。  一、要注重内容。所谓“注重内容”,是指注重对课文内容
当前由于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情绪压抑,教学效率不高。要真正推进课程改革,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就必须改变应试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做法。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说些学生喜欢听的“闲话”,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如何让有效“闲话”激活语文课堂呢?  1.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课前交流中的有效“闲话”  语文课堂要充满情趣,语文老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完善学生的人格,使学生不仅有一个成功的今天,更有一个光辉的明天?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完成一项重要任务,即为学生提供精神支持。我们要像爱自己的孩子,甚至超过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自己的学生,在课堂内外通过各种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好习惯。这就是学生成长的六大“精神软件
【案例描述】  在九年级思想品德《信守承诺,勇担过错》的教学中,我设计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在让学生接受、理解这一基本道理的同时,能深刻地感悟到这一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并能在生活实践中有所体现。  在课程进行到讨论事例《吴小玉要不要向公司汇报》时,我请两组同学就“汇报”和“不汇报”两种情况进行分角色演绎。这时有学生在下面嘀咕:“有什么好演的。实际可能做到吗,谁会那样傻?”这是那位平时爱较真也爱挑刺的小徐
教学目标、教学设想(略)  师: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爱国传统的民族,从古至今涌现许许多多的英雄,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其中不乏一些女英雄,她们保家为国,巾帼不让须眉,青史留名。同学们,谁能列举几位呢?  (由于花木兰的故事,妇孺皆知,学生肯定能答出花木兰来。然后可利用多媒体打出花木兰的图片或播放关于她的影片)  师:谁能介绍一下花木兰,可根据你所闻的关于她的传说或故事。  (学生自由表
【教材分析】  《看云识天气》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本文是以科学为主题的第四单元里的一篇说明文,原本它是一篇精读课文(一般拟用两个课时教学),但由于被选中为校内公开课,为保持教学流程的完整性,必须用—个课时完成教学。  【教学思路】  在以学习记叙文为主的初一年级,用一课时教完学生不太熟悉的说明文,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因此,我必须扬长避短。适逢新课改于全省全面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