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广泛深入,教育新形势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美术教师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与学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反思 学习 成长
一家著名培训机构在培训结束时,以“非洲草原上的动物不停奔跑着,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不停地学习着”作为结束语,我拿来作为本文的开头,位置迥异,其意明了,就是要不停地学习,再学习,以适应当前教育改革面临的新形势,重塑职业形象。这也符合达尔文先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
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意在探索人生的意义。一线教师更应以更加广阔的眼光来省察自己的教师生涯,在当前中长期教育规划的美好前景下,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强势推进下,主动出击,迎面赶上,抱定与时俱进的思想反省自己、重塑自我,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充满青春的活力,赋予人生意义。
人都是在自我反省中不断成长完善渐趋成熟起来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认为,教师要拿出否定自己、再否定自己的勇气和决心来重塑自我,以立于教育改革的潮头。
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美术课程改革的关键,我认为美术教师应具有以下基本素质才能跟上美术教育发展的步伐。
一、“爱”字当头,关注学生成长
这是专业化教师的人格前提,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用心灵赢得心灵,用真情换取真心,尊重学生,用“爱”唤醒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以新的角色走进学生的心里,我们的教育之舟才能顺利驶进成功的港湾,从而使教育教学充满快乐和幸福。因为“亲其师,信其道”。
二、紧紧围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新理念参与教育教学
新课程下,美术教师必须对以往的美术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重新审视,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自觉适应美术新课程的变化。在课堂欣赏教学中,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把一幅作品挂在黑板上后对作者及作品的背景进行详细的介绍,为了显示作品的价值,常常会加入自己和评论家的观点,此时学生只有听的份,结果学生都很崇拜作者,不敢对作品有丝毫微词,即使发表意见也是套用老师的观点。我觉得这有点像基督徒对圣像的崇拜,学生成了作品的忠实信徒,我们却扮演了传教士的角色。现在的学生往往喜欢主动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如果教师还是以“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把知识讲透,学生被动接受,也许从短期效果来看,学生学会了,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失去了自我探究的习惯,久而久之会走入盲目追求标准答案的误区。因为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其他学科往往都有标准答案。而美术学科却难有标准答案。就像人们阅读小说《哈姆雷特》一样,“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欣赏美术作品,同样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学生从美术作品中发现的每一次与别人不同的见解,都应该予以肯定。而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提供给学生的是美术学科中的普遍的认识与理解,严格说是参考性的材料,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同时,教师应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才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教师如果是“一言堂”,而且一贯地固执己见,把自己当作标准,结果只能事倍功半。如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每一个美术老师都应努力探索的方向,因为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三、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以适应新时期、新学生、新问题提出的新要求
合格的美术老师不但应有较高的业务知识,而且应具备独立的审美见解和健康的审美心理,以及广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另外,美术教师还应具备整体把握课堂教学的心理素质,把握住学生突如其来的奇怪想法,不能以自己的认知来否定学生的灵感,否则只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对美术知识产生错误判断,从而导致对美术学科的厌倦。
教师有时因自身知识储备量不足在课堂上很容易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尴尬误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引导学生“意会”是必要的,但“不可言传”大多是“不会言传”,这往往是我们在无以言表时的一句应急之语,如果我们一味地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来搪塞学生,在关键问题上总是表现为语迟语顿或词不达意,那只能表明我们的教学水平太低,合格的教师不但业务知识应该过硬,而且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语言功夫上更该高人一筹。为此,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阅读大量的书籍,做相当量的知识储备,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润物无声的帮助,指导学生过智慧的生活。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教师进行更高層次的知识自修和人格修炼,与时俱进,积极进取,不断“充电”,提升专业素质,来重塑自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扮演好新课程背景下的发展型全新角色,也才能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神圣使命。
成长是美丽的,学生如此,老师同样如此。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教育,2005,(2).
[2]陈卫和.美术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认识.
[3]杨珩.美术欣赏中需要创造力吗?
[4]王德山.美术教学中的误区.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反思 学习 成长
一家著名培训机构在培训结束时,以“非洲草原上的动物不停奔跑着,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不停地学习着”作为结束语,我拿来作为本文的开头,位置迥异,其意明了,就是要不停地学习,再学习,以适应当前教育改革面临的新形势,重塑职业形象。这也符合达尔文先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
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意在探索人生的意义。一线教师更应以更加广阔的眼光来省察自己的教师生涯,在当前中长期教育规划的美好前景下,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强势推进下,主动出击,迎面赶上,抱定与时俱进的思想反省自己、重塑自我,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充满青春的活力,赋予人生意义。
人都是在自我反省中不断成长完善渐趋成熟起来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认为,教师要拿出否定自己、再否定自己的勇气和决心来重塑自我,以立于教育改革的潮头。
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美术课程改革的关键,我认为美术教师应具有以下基本素质才能跟上美术教育发展的步伐。
一、“爱”字当头,关注学生成长
这是专业化教师的人格前提,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用心灵赢得心灵,用真情换取真心,尊重学生,用“爱”唤醒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以新的角色走进学生的心里,我们的教育之舟才能顺利驶进成功的港湾,从而使教育教学充满快乐和幸福。因为“亲其师,信其道”。
二、紧紧围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新理念参与教育教学
新课程下,美术教师必须对以往的美术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重新审视,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自觉适应美术新课程的变化。在课堂欣赏教学中,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把一幅作品挂在黑板上后对作者及作品的背景进行详细的介绍,为了显示作品的价值,常常会加入自己和评论家的观点,此时学生只有听的份,结果学生都很崇拜作者,不敢对作品有丝毫微词,即使发表意见也是套用老师的观点。我觉得这有点像基督徒对圣像的崇拜,学生成了作品的忠实信徒,我们却扮演了传教士的角色。现在的学生往往喜欢主动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如果教师还是以“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把知识讲透,学生被动接受,也许从短期效果来看,学生学会了,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失去了自我探究的习惯,久而久之会走入盲目追求标准答案的误区。因为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其他学科往往都有标准答案。而美术学科却难有标准答案。就像人们阅读小说《哈姆雷特》一样,“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欣赏美术作品,同样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学生从美术作品中发现的每一次与别人不同的见解,都应该予以肯定。而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提供给学生的是美术学科中的普遍的认识与理解,严格说是参考性的材料,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同时,教师应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才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教师如果是“一言堂”,而且一贯地固执己见,把自己当作标准,结果只能事倍功半。如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每一个美术老师都应努力探索的方向,因为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三、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以适应新时期、新学生、新问题提出的新要求
合格的美术老师不但应有较高的业务知识,而且应具备独立的审美见解和健康的审美心理,以及广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另外,美术教师还应具备整体把握课堂教学的心理素质,把握住学生突如其来的奇怪想法,不能以自己的认知来否定学生的灵感,否则只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对美术知识产生错误判断,从而导致对美术学科的厌倦。
教师有时因自身知识储备量不足在课堂上很容易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尴尬误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引导学生“意会”是必要的,但“不可言传”大多是“不会言传”,这往往是我们在无以言表时的一句应急之语,如果我们一味地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来搪塞学生,在关键问题上总是表现为语迟语顿或词不达意,那只能表明我们的教学水平太低,合格的教师不但业务知识应该过硬,而且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语言功夫上更该高人一筹。为此,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阅读大量的书籍,做相当量的知识储备,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润物无声的帮助,指导学生过智慧的生活。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教师进行更高層次的知识自修和人格修炼,与时俱进,积极进取,不断“充电”,提升专业素质,来重塑自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扮演好新课程背景下的发展型全新角色,也才能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神圣使命。
成长是美丽的,学生如此,老师同样如此。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教育,2005,(2).
[2]陈卫和.美术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认识.
[3]杨珩.美术欣赏中需要创造力吗?
[4]王德山.美术教学中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