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语文本真,让课堂自然和谐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ssml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就是字词句篇,就是听说读写。生态的课堂就是呼唤师生角色的真正回归,回归语文的本真,简单轻松,自然和谐,让语文课真正原汁原味。
  一、 回归语文课堂的真实
  真实是课堂存在的根基,是课堂美丽的极致。《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教学的“真实”就是追求三维目标和谐统一,让“语”和“文”相交相融、相互促进,注重人文性,以人为本,弘扬主题精神。
  有位老师执教《识字1》时,教学“拜年”的“拜”时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第一步,问:“你们听,鞭炮响了,新年到了,咱们该去拜年了(老师加动作提示),会拜吗?”这一步意在让学生从拜年的动作入手,让学生学一学拜年的姿势,它符合低年级学生以动作思维为主的学习特点。第二步,“如果我是你的妈妈,你该怎样给我拜年呢?如果我是你的奶奶,白发苍苍的,你会怎样给我拜年呢?如果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怎样给我拜年呢?”这一步意在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在口语交际中学会拜年的内容和语言。第三步,说:“你们瞧,‘拜’这个字是由两只手组成的,想想咱们拜年的动作,再看看‘拜’字的字形,记住‘拜’了吗?不过,老师要提醒大家,右边这只手还多了一横,表示咱们拜年时要双手合一。咱们写这个字的时候,这一横可不能丢。”这一步意在让学生注意“拜”字的字形,从象形和会意两方而加深对“拜”字的印象。“拜”字之三步曲,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严谨扎实。
  二、 回归语文课堂的自然
  不同的教法共同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呢?是自然。自然就是顺应事理,顺应天性。不少语文课,让“电灌”覆盖课堂,一堂课情境不断变幻,学生没有了思维的空间、时间,没有了想象余地。语文并不反对多媒体的应用,问题是“度”的把握。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怀素写字》一课教学中的几个环节:
  师:怀素是个怎样的孩子?(勤奋,刻苦,好学上进)
  师:我们班有谁是“好学上进”的?我们来夸夸他。(学生夸奖他人,进行说话训练)
  师:怀素是个“有名”的书法家,谁来说说我们班谁有名,在什么方面有名?(学生夸奖他人的特长)
  师:怀素写字认真,我们班有不少同学写字也很认真,咱们来看看他们写的字。(投影展示几名学生写的字,并让这些学生说说是如何写出来的,指名现场写写本课生字,教师相机指导写字的步骤)
  师:我们也来像这位同学一样,写几个工整、漂亮的字好吗?(学生动笔写生字词一排)
  这三个环节中,老师紧紧扣住“怀素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交流,自然而扎实地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有形式,有内容,不呆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书写习惯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培养。此外,教师还适时地抓住了课文中的教育因素,针对低年级学生爱表扬的特点,巧妙地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学生,仿佛春风化雨,随风潜入,润无细无声。这种自然渗透的课堂教学,突显了学生真实的情感、真切的感悟。
  三、 回归语文课堂的魅力
  语文课堂上,交流要有目的、有效率,交流要围绕文本,要散发浓浓的语文味。只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感悟的传达、体验的分享,才能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地展现自己的魅力。如一位老师《掌声》中的教学片段:
  师:(满怀深情地)小英在这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小英的心中涌动,她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同学们说。如果你是小英,你想说——
  生:谢谢大家的掌声,它给了我前进的勇气和信心,我会永远记住这掌声的!
  生:谢谢同学们,没有大家的鼓励,也就没有这精彩的演讲。放心吧,今后我会振作起来,坚强起来的!
  生:谢谢同学们,我想说的话除了“感谢”还是“感谢”!我给大家深深地鞠个躬吧!
  师:是啊,无数的话语都浓缩在深深的一个鞠躬之中。同学们,仔细听,掌声响起来了!(稍停后接着说)这掌声哩有信任、尊重,有鼓励、赞许,有敬佩、喝彩……这不是普通的掌声,这掌声里有同学们的爱心。同学们,让我们有感情地练读这一段,注意把你的感受表现在你的脸上,融进你的声音里。(生读得投入、动情)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小英的内心世界:如果她感动,那么,就请你陪她一道流泪;如果她高兴,那么,就请你陪她一道微笑……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把那充满温情的一幕永远保存在我们美好的记忆里。(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案例中,老师诱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进行推测、想象、探索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轨迹,在角色参与、角色转换中与文本灵犀想通,产生共鸣。老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感、知识等经验,让学生能够驱动智慧,敞开心扉,用一颗颗纯洁的童心去触摸文本语言,感受语言的温度。我以为,这样的教学才是展示语文自身魅力的教学。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多边活动,师生间通过对话交流来实施互动。即时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有效的即时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如何让即时评价做到有效呢?  一、 锤炼即时评价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特别是课堂评价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锤炼评价语言,通过真诚
期刊
长期担任小学高年级的班主任,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最会冲动,他们冲突的后果也会比较严重,面对他们的矛盾冲突,班主任扮演的角色也必须是全方位的。  一、 巡逻不止的“联防队员”  小学生,作为攻击性冲动强烈的群体,其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往往不能三思而后行,只要一时兴起便不顾任何后果。作为班主任,随时观察、巡视可以避免冲突的发生,或者也可以把冲突遏制于摇篮之中。课间活动是最容易发生冲突的时间,这时作为班主任
期刊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教什么?语文教师可能思考不是很多,导致阅读教学内容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要提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益,教学内容的研究是重要的抓手之一。  从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他们将文本内容与教学内容画上了等号,认为教学内容就是文本内容。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新课程也提出教师使用教材,不应是“教教材”,而该是“用教材”。将语文教材与教学内容划等号的做法
期刊
一、 创设提问的情境  1. 在比较分析中提出问题  教学四年级下册《燕子》一课第二自然段时,我这样引导:二三月间,春暖花开,万物都苏醒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文中哪句话直接写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呢?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老师说:这里的“赶来”其实就是——“飞来”的意思。(在“赶”字下加着重号)马上有学生提问:那怎样地飞才叫“赶”呢?小燕子们当时的心情可能是怎
期刊
曾听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介绍他招聘和管理员工的经验。他说他强调“三感”,即感知、感悟、感恩。受他的启发,我觉得我们所从事的教师教育也应该强调和追求这“三感”。它不仅是教师教育的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更是教师教育的三重境界。  “感知”就是主动积极地学习知识技能。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信息骤增的时代。社会日新月异,学生千差万别,百姓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一个教师必须不断地丰富
期刊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对于这种变革,《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首先是教学重心的转移。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就要如课标所言“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造良好的自主学习
期刊
马云说:“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力,永远比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更好。”这句话很有道理。  有人将学校中层干部形象比喻成三明治中间的夹层,要承受上压下顶,是兵头将尾。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既是助手,又是主管。中层的作用发挥得好,是校级领导联系教职工的纽带;发挥得不好,是横亘在校级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一堵墙,就会形成“上边想、下边望,中间成了顶梁杠”的局面。所以提高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大学之大,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谓有大师之谓也。”教育家梅贻琦这句名言阐述了这样一个真理:学校的发展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打造学校的“大师”,实现学校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校于2007年9月成功举办了“教师发展学校――教师群体专业成长实施计划”启动仪式。在这6年中,老师们的行走方式转变了,思维习惯养成了,业务能力增强了。这些成绩,在于学校
期刊
“学困生”指的是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和别的学生有差异的学生。这类学生普遍比较自闭、自卑,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同学的喜爱,成为班级中的弱势群体,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影响教育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他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培养出了各具千秋的七十二贤人。在平时的教学中
期刊
爱,英文名“love”。拆开每一个字母,得L—listen, O—owe, V—value, E—lenient,即倾听、感恩、尊重、宽容,这四要素是笔者心中对爱的理解。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和成人不同的儿童总是在不断地犯错、改正错误中成长的,对于他们如果只是简单地批评、指责,只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他们“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爱”孩子,尤其是爱“出错”的孩子,也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