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工作要体现时代要求

来源 :中国科技术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e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翁宇庆,1940年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曾荣获国家发明奖、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冶金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现任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第二届冶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
  冶金行业有着良好的名词工作传统,翁宇庆先生是本刊自开办“名家”栏目以来,采访的第二位冶金学名词审定专家。在第二届冶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笔者曾有幸与翁先生谋面,并旁听了他在会上的讲话。为人谦逊,语言朴实,观点务实,视野前瞻,是翁先生的讲话给我留下的印象。由于曾任冶金部副部长的缘故,会上大家都热情地称呼他“翁部长”。带着好奇和疑问,我在握别时向翁先生表达了采访的意愿,他很随和地同意了。
  在初冬时节,我如愿成行,在翁先生位于北京东四西大街中国金属学会三楼的办公室采访了他。办公室不算大,被多种语言的书籍所占据。迎面的书柜,整洁的书桌,配上一台普通的电脑,一张供休息的小床,构成了一个温馨的空间。
  
  要以老一辈为楷模
  
  翁先生翻开我带去的《冶金科技名词》,在寒暄间对我讲道:“早在1956年成立金属学会的时候,为了定‘金属学会’这个名,冶金学界的几位老院士作了很多研究。他们都是这本《冶金科技名词》的主要审定者。这本名词书,不知道其他同志是不是经常看,反正我是经常翻阅学习的,词条虽然不多,但是编得很严谨,很基础。”对于年轻一代使用规范科技术语的情况,翁先生倒是向我表示了担忧:“年轻一代容易把科技术语看得很淡,对很多术语了解不深入,不好。比如‘应变’这个词,有的同志在做博士论文时还犯错误。昨天上午我还碰上一个人,他说用激光测温度,我就很纳闷,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他指的是红外检测。这些情况的出现需要引起重视,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交流来讲,不是件好事。”
  对于其主持的冶金科技名词的修订再版工作,翁先生有着自己的安排:“名词工作是一个很基础,很严谨的工作,所以这次请的许多专家都是刚从一线退下来的老专家,他们写的论文多,文字功底好,而且无论是基础理论方面还是技术应用方面,都很有经验,时间也相对充裕。名词稿件写出来,要多找几位像魏寿昆老先生这样的老一辈的专家再看一看。”翁先生还随口向我提起了另外几位老专家的名字:肖纪美院士、师昌绪院士、柯俊院士以及安徽工业大学的董元篪校长、仲增墉教授等,他说道:“名词工作带有国家公益事业的性质,酬金少,但很多老专家都是不计报酬,主动请缨参与此项工作的,很让我感动,这一点值得年轻同志学习。”
  
  术语释义非常必要
  
  第二版《冶金科技名词》将在第一版基础上增加词条释义,保证每一个名词应该有确切含义。很多长期从事名词工作的编辑都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要写清楚每个词的确切含义是很不容易的。翁先生则认为,“释义不仅仅是编辑的工作,首先应该是各行业专家的事情,我希望专家们能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字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譬如在中文里有‘薄’‘厚’‘中厚’‘特厚’等一系列的词,在材料科学中就涉及一系列名词,板材就有‘薄板’‘厚板’‘中板’,‘特厚板’之分,有时候使用者更需要知道这些词的确切含义,比如‘薄壁管’、‘厚壁管’该怎么区分,名词审定就要对这些名词进行量化和释义。这对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基本概念也有着重要意义。”
  
  科技术语要“走出去”
  
  “众所周知,中国的钢铁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比日、美、俄、德、韩五国的钢铁总产量还要多。其实无论在数量还是技术含量上,中国在冶金的很多领域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冶金业的一举一动在国际上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拿超细晶钢项目来说,技术的最初设想源于日本,但是由中国最先将其变为现实。”翁先生自豪地说道,“当时国际上期待中国出版一本关于超细晶钢技术的书,我当时想,首先需要解决科技术语与国际接轨的问题。交流需要共同语言,规范的科技术语就是这样的一种特殊语言,使我们的科技术语走出去。”
  翁先生起身引我到办公桌后的书柜前,取出了那本主要由他主持编撰的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新一代钢铁材料重大基础研究”专著《超细晶钢》。翻开书末的中英文术语表,他告诉我说:“这里面的每一个词都能找到权威出处,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冶金科技名词》一直是我案头的重要参考,我真心希望由我国冶金权威专家审定的名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翁先生非常支持全国科技名词委近年来逐步开展的多语种术语数据库的开发工作,他认为可以以多语种为途径,在中国科技工作者与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工作者之间架起一条科技沟通的桥梁。“对于很多钢铁品种而言,世界需要向中国学习,要参照中国的名词书,这也等于说我们的钢铁名词已经进入世界文库、世界词汇库,成为世界的科技术语,这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一种体现。”翁先生还建议以后有必要对规范的科技术语加注拼音,配合多语种的对照,以因特网为途经,让全世界的专家都能共享这一资源。
  
  术语要反映时代进步
  
  聊起如今在网络和各媒体中出现的一些新名词,翁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词与科技名词是不同的。其中很多词,比如粉丝、超女等,可能过一段时间就没有了。但是科技术语相对稳定,有的用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这也是为什么要聘请许多老专家来参与这项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老专家对一个术语的认识,从学习过程到使用过程的变化他都比较清楚。”
  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翁先生对《冶金科技名词》的修订工作有着特别的期待,他曾在第二次冶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会上表示:“冶金学一直以来都认为是一个3M学科:矿业(mine),冶金(metallurgy),材料(material),第一版的《冶金科技名词》就是按照这样的框架审定的,第二版的审定也基本遵循这样的框架,但是有必要增加一部分内容,比如冶金资源、冶金能源、冶金环境等。”
  为什么要添加这些内容呢?我向翁先生求教。他娓娓道来:“以前我们所说的冶金资源指的是纯粹的‘矿’,但是现在的资源还包括废物循环利用,也就是循环经济,用一个流程中的废物作下一个流程的原料。”为了便于理解,翁先生给我举了两个例子,“电力产业中经常讲煤电转化,在冶金行业中我们讲煤气转换,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些新名词,比如‘干熄焦’。传统来讲,煤被加热后变成焦炭,用焦炭来炼铁,然后需要用很多的水把焦炭冷却下来。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把焦炭装在一个罐子里,加氮气,强制冷却,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反应,这样焦炭就变凉了,氮气变热了,然后用热的氮气去发电,之后氮气又凉了,再拿来冷却焦炭,这样做大大节约了水资源,所以被称为‘干熄焦’。不用水,而且还发了电,能耗降低了,现在我们整个行业已实现了百分之五六十了,目标是百分之百。所以像‘干熄焦’是个什么概念,就需要解释。还有一个词叫‘炉顶发电’,或者叫‘高炉炉顶煤气余压发电’,国外叫TRT,有人就不懂了,发电就是发电,什么叫‘炉顶发电’呢?它实际上就是在高炉顶部装上涡轮,利用煤气不断增压所产生的能量来推动涡轮发电,这与传统利用扩张体积的方法来实现煤气减压不同。像这些词,反映了按照国家节能减排政策、遵循节约型发展的方针而创新的技术,这些典型的名词当然要收录,不收录的话,范围就偏小了。”
  关于冶金环境、冶金能源名词问题,翁先生解释道:“冶金的过程是能源转换的过程,煤变成焦炭,用焦炭来炼铁,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除了产出铁,还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容易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硫大量排放,造成酸雨,而且还容易形成大量粉尘,首钢搬迁就有这方面的考虑。因而要重视冶金环境问题。但有一点,在冶金过程里,在产生二氧化碳之前,会产生大量的煤气,这些在冶金过程中产生的煤气与人们日常用的煤气相比,因为里面的硫都被吸附到了渣里,所以比用一般工艺脱了硫的煤气还干净。因而在冶金方面,不仅仅是矿变成了铁,铁变成了钢,而且是一个煤气转化的过程,对其中产生的煤气加以利用,既丰富了能源,又保护了环境。”
  由于这些冶金资源、冶金环境或冶金能源所涉及的术语是伴随冶金过程而产生的,在一般的能源或者环境名词里不一定能被包含,所以翁先生认为应该要增加这些方面的名词,虽然不一定很多。正如他所说,“技术在进步,时代在进步,社会也在进步,冶金名词工作同样要求进步。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冶金行业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将这种社会责任反应到名词工作中来,这就是一种进步。第一版名词公布已将近十年,第二版名词必须反映一个进步的过程,因而词条的增加和淘汰很自然,以后每一版名词的更新都会如此。只有这样的名词,才能有血有肉!”
  采访早已结束,然而时至今日,翁先生谦和的语调仍让我印象深刻,他深入浅出的话语时刻给人以启迪。有翁先生严谨的作风和远见卓识作表率,有理由相信《冶金科技名词》第二版必将成为又一部名词经典!
其他文献
prion的中文译名有十几种之多,然而国外对prion的命名,并没有这么大的分歧。[1]中文译名众多是对prion原意的理解不同所致。把其音译为“普里昂”实在是下策;称为朊蛋白,则逻辑不通,“朊”就是蛋白质的旧称,朊蛋白不就成了“蛋白质蛋 白”吗?  1982年Prusiner(布鲁西纳)从仓鼠中分离出了一种蛋白质因子,它具有感染性,是绵羊瘙痒病和库鲁症等致命疾病的致病因子,故将其命名为prote
期刊
一缩写词的定名    近四分之一世纪,为了促进科学的交流和发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出现大量(大概以万计)的缩写词或缩略语。缩写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1) 缩写词只是一个符号。如:AAPK(abscisic acid-activated protein kinase,脱落酸活化蛋白激酶)、BPAG(bullous pemphigoid antigen,大天疱疮抗原)、DNFB(dinitrof
期刊
摘要:vasculogenesis和angiogenesis是血管发育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但在中文翻译时出现了意思重叠和相近、不便于区别的问题,本文建议在把vasculogenesis和angiogenesis翻译成中文时将区别重点放在前缀“vasculo-”和“angio-”,分别翻译为“血小管”等和“血管”,从而达到区别的目的。同时,对英语(外语)专业术语的及时汉语规范化提出建议:(1)以词根、
期刊
外来的科学技术名词总要有一个对应的中文名词,这就遇到了怎么翻译的问题。翻译的方式包括意译和音译等。意译最主要的是要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出名词本身的科学内涵。音译则是径直地按普通话发音的汉字标明外来名词的音节。一个名词究竟应该音译还是意译,难免会有争议。比如,“激光”和“镭射”就是为大家所熟知的一个例子。  这里讨论的是生物科学中prion的译名。prion的英文全名称是proteinaceous in
期刊
2007年8月17日,是值得中国科学史界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在北京举行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建所50周年庆祝会暨“席泽宗星”命名仪式。  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刘晓群在命名仪式上宣读了命名证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1997年6月9日发现的小行星1997 LF4,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第85472号,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通报》第59
期刊
一 马 (鱼友)(yǒu)    中国古文献内无(鱼友)字,也无马(鱼友)鱼名。初见于《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1955),成庆泰先生记有马(鱼友)目(Polynemiformes),马(鱼友)科(Polyne- midae),四指马(鱼友)属(Eleutheronema)及四指马(鱼友)(E.tetradactylum)。据笔者所知,此鱼形体和善,且颈下在胸鳍前下缘有数条粗丝状的游离胸鳍条,似马颈
期刊
经标准化归口单位—— 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申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经下达了GB 6525—86的修订计划,标准修订工作时间为2007年至2008年。2007年4月6日在北京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召开了标准修订工作预备会议。该标准技术归口单位、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和部分起草人参加了会议,拟于10月下旬进行项目预审,2008年4月审定,6月报批。  现就原标准产生的背景、修订的必要性和基本点
期刊
随着“神五”和“神六”的圆满飞天和“嫦娥奔月”工程的顺利进展,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以后第三个拥有载人技术到地球以外太空飞翔的国家,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目前,在英文媒体上taikonaut一词用得已经很普遍,国内媒体上也不时有出现。但是,相对于美国人常用的astronaut和俄罗斯人常用的cosmonaut,taikonaut一词的产生和走向世界的过程似乎仍然有些扑朔迷离。  
期刊
摘 要:文章从科学与语言实际上是并行发展的这一视点出发,以《比亚韦斯托克宣言》的主要观点为依据,试图说明,通过对某一历史时期某些学科的术语发展水平的研究,可以透视出该时期人类思维的进化与发展水平。这实际上属于人类语言学研究的视野,对当前人们关注的认知科学研究也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术语学,人类语言学,思维,进化     Abstract:Based on the viewpoint th
期刊
2008年正值《中国科技术语》杂志创刊10周年,改刊1周年。为了回馈广大热心读者和作者,刊物特向全社会征文,主题为“我与《中国科技术语》”。体裁、字数不限。来信、来稿均可。参与者将有机会获邀参加于2008年年初举办的刊庆庆典活动,获奖文章也将有机会刊登在刊庆纪念专刊中。热忱欢迎广大读者热心参与,畅谈自己的想法,与更多朋友共同分享您与《中国科技术语》的故事。来信、来稿请发送至编辑部邮箱:csttj@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