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文实例,渗透科学素养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engjing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学科中,我们要结合课文实例,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在平时的教学中,本人通过实践和思考,从 “彰显人物魅力,培养科学情感;巧借科学原理,激发科学探索欲望;抓住有利时机,挖掘科学创新潜能”这几个方面引领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走近科学,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彰显人物魅力,培养热爱科学情感
  在教学《诺贝尔》一文时,我在引导学生体会诺贝尔这一人物时,抓住了总领全文的一句话“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让学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理清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几个阶段:“液体炸药”、“固体炸药”、“威力更大的固体炸药”,然后有所侧重的展开教学。从这几个阶段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逐步感受到“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感悟他热爱科学、锲而不舍、永不言弃的精神品质。文章写得很感人,很多细节处都折射出诺贝尔可贵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不禁令人深深折服。就如发明固体炸药这部分,实验室一下子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亲人也是伤的伤,死的死,面对这一切,如果你是诺贝尔的亲戚,你会说什么?如果你是旁人,会说什么?诺贝尔自己又会想些什么?从三个层次,三个角度,引导学生想象。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了很多。亲戚们定会竭力劝阻;旁人定会职责诺贝尔,甚至远离他;而诺贝尔自己在悲痛之余,定会化悲痛为力量,执着地追求他的科学事业,这也正是他发明炸药的目的——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通过想象不仅充实了文本内容,更丰满了人物形象。诺贝尔对科学的热爱,以及一心为民的人品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上。
  二、巧借科学原理,激发科学探索欲望
  在课文《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河山的歌颂之情。研读《雾凇》一课时,我心里一直有种震撼:这美丽的“精灵”都是特定情况下的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那雾凇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在感悟雾凇形成的原因时,我设法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很快,学生找到了这一句总写雾凇形成的句子: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围绕这句话,我鼓励学生大胆地去质疑。显然,学生对“过于饱和的水汽”很难理解。什么叫“过于饱和”?“过于饱和的水汽”又是从何而来?一个个问题出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一次次地读,一次次地说。终于,“笼罩”、“弥漫”、“淹没”等词列入了孩子们的视线。细细品味,这不正是饱和吗?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对“过于饱和”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然而,雾凇形成过程的“奇妙”之处还是未能得到解决,布置了学生课外探索的作业,学生也非常愿意去了解其真正的形成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三、抓住有利时机,提高科学创新意识
  孩子的天性表明,对于任何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表现出浓厚的求知欲。他们天真可爱、童心未泯,爱于幻想,敢于提问。一句话,孩子们具有无穷无尽、用之不竭的“创造力”的源流。作为教育者千万不能成为扼杀孩子的这一天性。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抓住有利时机,鼓励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年龄特点优势,使学生的“大胆想象,善于求异”的创新意识得以提高。
  苹果里的五角星早就藏在那里了!鲁班发明锯,是受把自己手拉破的那根茅草的启发,其实那根茅草早就躺在那里,一定也拉过许多人的手。事实上,世界上无数个发明都有着原型启发,都有着一刹那也许是一种错误的动作。就是因为许多人少了那么一点,就与创造发明擦肩而过。
  《苹果里的五角星》有两个对应的词,即“魅力(创造力)”与“循规蹈矩”。学习这一课,我个人认为,应该在反复阅读中,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这两个词的内涵。这两个词如果不能够走进学生的头脑,这是此课的最大失败。因为这两个词非常关键,引导学生反复想,他们就能够感觉这两个词代表的东西太多了。课文中的“魅力”,其实就是“创造力”的一种解释,课文是怎么讲魅力的?最后自然段的三个“传”字就是最好的解释,课文中具体讲述那个幼儿园的小男孩也愿意、主动“传”,这其实是对“魅力”一词最“神”诠释。这说明任何一个创造都是具有“魅力”的,人们都愿意传的,也是人们都愿意拥有的。
  《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教学过程中,我不拘泥于教案,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实施教案的过程,而应心中有学生,做到“以学定教”。如:课堂上,有学生质疑“不理解循规蹈矩”时,我就大胆调整教学思路,以“理解循规蹈矩”为主线,按“找找通常人们是怎样切苹果的?——人们为什么不打破这种常规?——打破常规的切法又是怎样的?——动手切一切!”这样的探究步骤,使学生在对比两种切苹果的方法后,自主领悟到:遵循通常的切法(做法、想法……)去切(做、想……),不作丝毫变动,就是“循规蹈矩”。
  课文最后这样说: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我想说,所谓“创造力”,往大处说,就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我愿和我的孩子们共勉,做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
  苏教版选择这些课文,是通过母语的学习,让学生的头脑中有一份创造的思维,是告诉学生创造非常简单,是告诉学生苹果星的五角星早就藏在那里,就等着用“拦腰切断”的方式来发现。小学语文虽然姓“小”,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创造力”同样不大,也是一个“小”字。
  综上所说,语文课不像科学课那样直接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但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语文教材的功能决定了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科学教育必须结合语文学科的自身固有特点,她犹如一缕春风,润物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苏州吴中区临湖第二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恶化所带来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农业机械化的程度也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准,如何必须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实行农业机械化也已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高原山区;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  高原山区是我国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交通闭塞、山林起伏,难以发展农业机械化,即使勉强发展起来,也存在很多问题。  1.高原山区农业发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68~70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谈话进入《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情景。2、课件出示:羊村的超市情景,问:要到超市买东西需要什么?(钱)谁知道现在,我们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板书:人民币)  [设计意图:用这个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今天的学习之中,逛羊村超市营造一个使用钱的环境,最后画面定格在钱上面,直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学校同样需要住学生心灵的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使学生的素质和品质都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那么,如何构建和谐课堂让小学数学课堂绽放魅力?下面我谈谈几点体会:  一、构建师与生的和谐  1、把微笑带进课堂  我想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是喜欢某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与其他技术相融合的构成的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其中包括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机械技术。机电一体化结合了通信技术、光学、微细加工技术进而成为微机电一体化和光电一体化的新分支。几乎所有的制造业领域,都涵盖了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的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作为科学技术中的一项朝阳技术,国内机电一体化将朝着网络化、微型化、
“线段图”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是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拐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助手。尤其对一些较复杂的分数问题,采用电教手段,把线段图活灵再显,使学生清楚地从图上看到已、未知数量关系、量率对应关系等,从而获取新的信息和解题线索,找到突破口,化难为易。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采用直观手段(线段图)来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加速了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同时也激
摘要:机械课程学习包括了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机械原理以及机械零件等方面的内容。针对这一方向的内容丰富、实践性强的特点,总体来说,学习难度是较大的。本文具体从汽车发动机作为教具的教学研究入手,深入分析发动机教具在机械课程中的应用,并进一步探讨在机械课程授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机械课程;教具;授课  1.汽车发动机教学研究  目前针对汽车发动机的教学活动,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有着
把背诵挤进课堂——一个“挤”字甚是扎眼,却满含着笔者甚多无奈。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然而反观我们的课堂,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喧闹和繁杂。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说:“太多的资料补充、媒体演示,太多的“非语文”、“泛语文”活动......凡此种种,减损了语文学习的功能。”的确,这些喧闹和繁杂剥夺了语文习得能力的途径,而作为积累语言文字,提高语文素养的背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是少之又
小学阶段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为学生英语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摘要: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促使学生乐学。  关键词:学生乐学; 激发兴趣;教学评价;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把让学生乐学为基本要求,想方设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而忘返,使教学效果事
本课题是以具有代表性的小成同学作为个案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学校、个人、家长的多网络、多层次的调查研究,摸索了一套解决儿童在校入睡困难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