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学家认为,从根本上讲,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本身可以成为一种独特的语篇组织机制而成为语篇分析的一个单独领域。作者以汉语真实语料为例,描述了隐喻在帮助篇章建构理解中的三大基本功能:线索功能、阶梯功能和转折功能。隐喻通过这三种功能推进了语篇的组织与建构,有助于我们对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
关键词:隐喻;篇章组织;功能
一、引言
隐喻的中心(locus)不是语言, 而是思维。隐喻不是修辞格,而是思维方式。它是使经验概念化并加以诠释的工具(Lakoff,1993:201/209);隐喻可以在语言组织的各个层次上体现,可以体现为单词、词组、句子,也可以体现为语篇(Koller , 2003)。这最后一点往往为人们忽视。本文以不同的篇章文本为例,分析了隐喻在描述了隐喻在帮助篇章建构理解中的三大基本功能,有助于我们对语篇内容的深入理解。
二、隐喻的线索功能
隐喻的线索功能,是指隐喻在语篇的意义和逻辑建构中起到的贯穿作用,即隐喻在形式或内容上充当了语篇信息组织发展的脉络贯穿。隐喻的线索功能多出现在高度隐喻化的语篇中,隐喻在其中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整个语篇所围绕的信息组织方式。
三、隐喻的阶梯功能
隐喻的阶梯功能是指语篇通过一定的隐喻思维将文本信息自然地从具体层向抽象或概括层如阶梯般推动的过程,实现了语义的层级变化。如下面这篇报道:
(3)李克强24日会见了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劳尔·卡斯特罗。25日,这位中国客人又受到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接待。在会谈中,古巴政治家们强调了他们学习中国发展经验的兴趣。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拉美研究中心研究员、前驻古巴大使刘玉琴说,古巴在李克强访问之后无疑将会吸引更多中国投资者。
拉美社9月27日报道称,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26日结束了对古巴的访问。
很多专家认为,此访有助于推动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战略联合,为两国传统友好关系翻开了新的篇章。
(《参考消息》,2016年9月29日2版)
在语篇(3)中将中国两国关系的新局面纳为历史的“新篇章”,从而展开了“中古两国外交关系是书”这一隐喻,为后续报道提供了逻辑支点和语义铺垫。同时文本具体信息通过“翻书”得到升华,自然地实现了从具体层向概括层的阶梯上升。
(4)两会前一天,军队权威部门对外公布了14名军级以上干部被查处的情况;政协开幕5小时,河北省委常委、秘书长景春华即告落马。反腐如此节奏,意味深长。两会期间,集中发布打虎消息,是警钟长鸣: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这套反腐组合拳,如果你嫌不够劲,打虎队再为你加道力。
(人民网,2016年8月24日“反腐倡廉”)
语篇(4)在一系列具体信息之后使用了“政府反腐是打拳”这样一个隐喻,将信息的重要与否按照“打拳”“加道劲”的结构进行了逻辑上的划分,将细节层通过一个带有阶段性特征的隐喻巧妙跳跃到了抽象层,实现了语篇信息的阶梯变化。
四、隐喻的转折功能
隐喻的转移功能是指语篇通过隐喻将叙述本体与目标域相结合,以目标域常见事物的发生逻辑为依据,进而决定叙述本体的复杂事物发生逻辑。因此就可以将目标域的常识逻辑直接转移到源域中,使复杂事物的信息得以简明易解地向下发展,实现语义转折。
(5)遥望古道上一个个圣贤之人远去的背影,阅读着他们留下那充满智慧的一册册书籍,恍若间,感悟到那是他们留给后人攀登人生顶峰的一块块“石板” ,你搬运的“石板”越多,当然你攀登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当然你站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高,当然你看到的风景也会越来越美。
(观鹅会意,《阅读是搬运攀登人生顶峰的石板》)
语篇(5)中的选段对于后人来讲,是他明白为什么阅读如此重要的逻辑思考过程。作者使用了“阅读是搬运石板”这个隐喻,通过“搬运的石板越多,站的地位会越高”的喻体逻辑,得出了“阅读古人的书籍能助力后人登上人生巅峰”这条本体结论。这样一来,隐喻在语篇建构中就扮演了桥梁的角色,为方鸿渐接下来的行为埋下了伏笔,也使得信息流得到了转折。
五、结语
本文从隐喻的篇章组织功能角度入手,进一步挖掘了隐喻在篇章信息组织和变化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对隐喻的语篇功能进行基于语义和信息传递的阐述,有助于我们在语篇分析时从认知语言的角度解释篇章连贯性与一致性。同时可以看出,语篇是可以围绕隐喻化展开的,隐喻也是组织篇章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因此它也具有语篇功能。
参考文献:
[1]Koller, V. Metaphor Clusters, Metaphor chains: Analyzing the multifunctionality of metaphor in text. Metaphorik de, 2003,(5),115-134.
[2]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Lakoff, G.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4]廖美珍.我們赖以建构和组织语篇的隐喻——隐喻语篇一致性和跳跃性[J].外语学刊, 2014,(1):61-68.
[5]廖美珍,周晓萍.我们赖以建构和组织语篇的隐喻——隐喻变化与语篇组织程度[J].外国语文, 2010,(2):51-56.
[6]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魏纪东.篇章隐喻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湖南文理学院科研项目(编号16YB08)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隐喻在语篇组织中的功能研究”。
关键词:隐喻;篇章组织;功能
一、引言
隐喻的中心(locus)不是语言, 而是思维。隐喻不是修辞格,而是思维方式。它是使经验概念化并加以诠释的工具(Lakoff,1993:201/209);隐喻可以在语言组织的各个层次上体现,可以体现为单词、词组、句子,也可以体现为语篇(Koller , 2003)。这最后一点往往为人们忽视。本文以不同的篇章文本为例,分析了隐喻在描述了隐喻在帮助篇章建构理解中的三大基本功能,有助于我们对语篇内容的深入理解。
二、隐喻的线索功能
隐喻的线索功能,是指隐喻在语篇的意义和逻辑建构中起到的贯穿作用,即隐喻在形式或内容上充当了语篇信息组织发展的脉络贯穿。隐喻的线索功能多出现在高度隐喻化的语篇中,隐喻在其中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整个语篇所围绕的信息组织方式。
三、隐喻的阶梯功能
隐喻的阶梯功能是指语篇通过一定的隐喻思维将文本信息自然地从具体层向抽象或概括层如阶梯般推动的过程,实现了语义的层级变化。如下面这篇报道:
(3)李克强24日会见了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劳尔·卡斯特罗。25日,这位中国客人又受到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接待。在会谈中,古巴政治家们强调了他们学习中国发展经验的兴趣。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拉美研究中心研究员、前驻古巴大使刘玉琴说,古巴在李克强访问之后无疑将会吸引更多中国投资者。
拉美社9月27日报道称,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26日结束了对古巴的访问。
很多专家认为,此访有助于推动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战略联合,为两国传统友好关系翻开了新的篇章。
(《参考消息》,2016年9月29日2版)
在语篇(3)中将中国两国关系的新局面纳为历史的“新篇章”,从而展开了“中古两国外交关系是书”这一隐喻,为后续报道提供了逻辑支点和语义铺垫。同时文本具体信息通过“翻书”得到升华,自然地实现了从具体层向概括层的阶梯上升。
(4)两会前一天,军队权威部门对外公布了14名军级以上干部被查处的情况;政协开幕5小时,河北省委常委、秘书长景春华即告落马。反腐如此节奏,意味深长。两会期间,集中发布打虎消息,是警钟长鸣: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这套反腐组合拳,如果你嫌不够劲,打虎队再为你加道力。
(人民网,2016年8月24日“反腐倡廉”)
语篇(4)在一系列具体信息之后使用了“政府反腐是打拳”这样一个隐喻,将信息的重要与否按照“打拳”“加道劲”的结构进行了逻辑上的划分,将细节层通过一个带有阶段性特征的隐喻巧妙跳跃到了抽象层,实现了语篇信息的阶梯变化。
四、隐喻的转折功能
隐喻的转移功能是指语篇通过隐喻将叙述本体与目标域相结合,以目标域常见事物的发生逻辑为依据,进而决定叙述本体的复杂事物发生逻辑。因此就可以将目标域的常识逻辑直接转移到源域中,使复杂事物的信息得以简明易解地向下发展,实现语义转折。
(5)遥望古道上一个个圣贤之人远去的背影,阅读着他们留下那充满智慧的一册册书籍,恍若间,感悟到那是他们留给后人攀登人生顶峰的一块块“石板” ,你搬运的“石板”越多,当然你攀登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当然你站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高,当然你看到的风景也会越来越美。
(观鹅会意,《阅读是搬运攀登人生顶峰的石板》)
语篇(5)中的选段对于后人来讲,是他明白为什么阅读如此重要的逻辑思考过程。作者使用了“阅读是搬运石板”这个隐喻,通过“搬运的石板越多,站的地位会越高”的喻体逻辑,得出了“阅读古人的书籍能助力后人登上人生巅峰”这条本体结论。这样一来,隐喻在语篇建构中就扮演了桥梁的角色,为方鸿渐接下来的行为埋下了伏笔,也使得信息流得到了转折。
五、结语
本文从隐喻的篇章组织功能角度入手,进一步挖掘了隐喻在篇章信息组织和变化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对隐喻的语篇功能进行基于语义和信息传递的阐述,有助于我们在语篇分析时从认知语言的角度解释篇章连贯性与一致性。同时可以看出,语篇是可以围绕隐喻化展开的,隐喻也是组织篇章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因此它也具有语篇功能。
参考文献:
[1]Koller, V. Metaphor Clusters, Metaphor chains: Analyzing the multifunctionality of metaphor in text. Metaphorik de, 2003,(5),115-134.
[2]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Lakoff, G.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4]廖美珍.我們赖以建构和组织语篇的隐喻——隐喻语篇一致性和跳跃性[J].外语学刊, 2014,(1):61-68.
[5]廖美珍,周晓萍.我们赖以建构和组织语篇的隐喻——隐喻变化与语篇组织程度[J].外国语文, 2010,(2):51-56.
[6]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魏纪东.篇章隐喻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湖南文理学院科研项目(编号16YB08)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隐喻在语篇组织中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