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译理论综述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ji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翻译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翻译工作需要理论的指导。古今中外的翻译理论很多,本文将对变译理论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变译与变译理论的界定、变译的变通手法、变译理论的研究方向和变译理论的发展与实践,这几个方面。
  关键词:变译理论;变通手法;研究方向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翻译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很多人认为翻译只是一种实践活动,包括很多MTI的学生都是只重视翻译实践,而忽视了翻译理论的重要性。笔者认为,翻译理论是翻译实践活动的基础且具有指导作用,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那么,翻译理论有哪些呢?严复的“信达雅”、克里斯蒂娜·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等等原则。上述翻译理论研究得较为完备,笔者在本文中侧重介绍变译理论。变译理论作为新兴的一种翻译理论由黄忠廉于上世纪末提出,在当今的翻译界是具有活力的理论之一。《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主编罗进德对变译理论的评价颇高,“掌握变译方法是新时代译者必备的才能”。
  变译观的演进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对变译的感性认识,变译观念的萌芽,变译概念的雏形,变译观念的发展和变译观的确定(黄忠廉,2002)。
  二、变译与变译理论
  首先,是对变译的界定,何为“变译”?黄忠廉(2011)明确指出“变译是相对于全译提出的”。所以界定变译的前提条件是了解全译,全译是指译者将原语文化信息转化为译语以求风格极似的翻译活动。“变译与全译相对而立的依据是翻译中对原作保留程度的完整性”(黄忠廉,2011)。从这种说法中可以得知,变译是非完整性翻译,是译者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多种变通手段摄取原作有关内容的翻译活动。较之于全译,变译的手段多样,这使得变译具有与全译不同的特效。黄忠廉(2002)指出全译与变译的主要区别分为五个方面:首先,信息内容。同全译相比,变译文在内容信息上: 可少于全译,如摘译等;可约等于或少于全译,如编译,原作材料不变,但组织不当或不适合读者口味,或没有标题,译者加上标题,显出层次,便于读者阅读,信息内容未变,但功能和效果优化了;还可大于全译,如译写、译评、阐译等,在内容上较原作有扩充,有拓展,有增加。其次,宏观形式。一般而言,宏观形式上的变最明显的表现为体裁、结构的变化,在量或规模上,原作形式或缩水,或膨胀,甚至是面目全非,原作宏观或微观形式不见了踪影。再次,译者投入。译者的投入可分为时间、智力和知识的投入。全译以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可能讨不到好结果,变译则以较小或相当的投入追求较大较准的产出,同样面对原作,全译者处处投入,事事要为,变译者可以说“不”,有所译,有所不译。然后,信息质。经变译者定向取舍、用心改造后翻译出来的文字在信息的质上一般要胜过全译。最后,译作之比。“译”在此指全译,“作”指译者(有时兼作者)的创作,是一种独创性劳动。在全译中译者的创造性是有限的;在变译里,一旦需要和可能,译者可以尽情发挥,“作”的比例加大。
  其次,何为“变译理论”?对变译理论的阐释可以分为两部分。“简单地说,变译理论是研究变译的理论。具体地说,变译理论是从变译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反映变译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原理和思想体系,它以变译为研究对象,研究变译过程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寻求适于一切变译方法的一般原理和方法”(黄忠廉,2011)。笔者更傾向于第二种阐释。
  三、变译的七种变通手段与变译十二法
  该部分主要对黄忠廉于2002年和2014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一)变译的七种变通手段
  1.增
  增指在原作基础上信息的增加。增加的方式可分为释、评、写三种。
  释。即阐释,是在译文中对原作中某部分内容的解释,包括释典(解释典故)、释古(把古代的解释为现代的)、释义(解释词义或文义)、释疑(解释疑难点)等。
  评。即评论,是对所译的内容进行批语或发表议论,包括评估(评价和估计所译的内容)、评价(评定所译内容的价值的高低)、评介(评价所译内容并介绍相关情况)、评判(判定所译内容的是与非、优与劣等)、评析(评价所译内容并加以分析)等。
  写。写指在译作中添写与所译部分相关的内容。按空间位置可分:译前写,译后写和译中写。
  2.减
  减是总体上去掉原作中在译者看来读者所不需要的信息内容,有时是去掉原作中的残枝败叶,有时是挤掉多余的水分,在变译中表现为对原作的取舍。减的目的在于以小见大,让有用信息的价值充分展示出来。
  3.编
  编即编辑,指将原作内容条理化、有序化,使之更完美更精致的行为。它包括:编选(从原作中选取一部分加以整理)、编排(按一定的顺序将原作内容重新排列先后)、编写(将原作提供的材料加以整理,写成译语文字)等。
  4.述
  述,取“述而不作”中“述”的含义,包括叙述(即用译语将原文内容写下或说出),也可以是转述或复述,不斤斤于字比句次,只求把原作的主要内容或部分内容用自己的话传达出来,原作形式基本遭到破坏。述基于原作内容,改变原作的表达形式,一律用叙述语言传达内容,所以有摘有编,更有概括。舍细节,求粗略是其特征。
  5.缩
  “缩”则是压缩,是对原作内容的浓缩,是比“述”更凝炼地用译语将原作压缩的行为。它使信息量由大变小,远小于原作,篇幅由长变短。
  6.并
  并指合并,是将原作中同类或有先后逻辑关系的两个及其以上的部分结合到一起的变通手段。相关联的部分可能是句、句群、段、篇、章,甚至是书。
  7.改
  改即改变,使原作发生明显的变化,改换了内容或形式,包括改换(改掉原作中的内容或形式,换成适合译语读者的内容或形式)、改编(据原作内容采用另一种体裁重写)和改造(修改整个原作,以便整个译作适合新的要求)等。(黄忠廉,2002)   (二)变译十二法
  摘译是根据译者需求,选取原文主要内容或译文读者感兴趣的部分内容的变译方法; 编译是依据译者特定需求,对原作加工整理然后翻译成文的变译方法; 译述即译者用自己的语言转述或复述原作主要内容或部分内容的变译方法; 缩译即压缩性翻译,以较小的篇幅再现原作主干内容的变译方法; 综述即综合叙述,对某一时期某专题众多外文文献加以汇总、分析,并阐述其研究进展情况的综合陈述; 述评即对众多外文文献进行综述进而加以分析、总结和评论的变译方法;译评即将原作译后再结合其内容展开评论的变译方法;译写即翻译原作全部或部分主要内容加以评论、阐释和扩展的变译方法; 改译即根据特定要求改变原作形式或部分内容,甚至原作风格的变译方法; 阐译即在译者对译文进行全译或变译后再加以阐释的变译方法; 参译即译者摄取外国文献中部分内容并译入创作,引译为据的变译方法; 仿作即仿照原作或译语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进行译语创作的变译方法。(黄忠廉,李明达,2014)
  笔者认为,变译七法是变译十二法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补充和发展。黄忠廉于2002年提出的变译七法为变译理论构建了良好框架,不仅为学者研究学习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同时也为学者的日后拓展和补充奠定了基础。与變译七法相比,黄忠廉和李明达于2014年提出的变译十二法更为全面与完备,变译十二法囊括了更多的变译手段,拓展了变译理论的应用范围。
  四、变译理论研究方向
  (一)十七个研究方向
  黄忠廉(2002)在《变译理论:一种全新的翻译理论》曾用大量篇幅对变译理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给出了多种方向。
  第一,变译的实质,研究变译的本质特征。第二,变译的系统,涉及变译的诸多要素。第三,变通的手段,研究手段及其分类理据。第四,变译的方法,主讲方法论。第五,变译的体系,研究十一种变译方法间的关系。第六,变译的单位,研究与全译不同的语篇单位。第七,变译的章法,研究变译中的篇章结构调整、版权问题和署名间题、原作的著录方式,是译是著的标注向题等。第八,变译的过程,揭示变译的宏、徽观过程。第九,变译的机制,研究变译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机理;运作过程中有何内在的机制,从读者到变译作品与传统全译不同的机制。第十,变译的特效,研究变译多、快、好、省、有的放矢的效果;多——信息比重大;快——传播速度快;好——信息质量高;省——省时省篇幅;有的放矢—针对性强。第十一,变译的规律,探讨变译的内在规律:译者妥协律、肯定否定规律、整体优化律、循序渐进律、信息失恒律、质量递变律。第十二,变译的标准,变译的标准应根据其实质来定,根据变译的特性来定。总的标准是它是否满足了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具体标准包括:特定读者的定位明确;变通手段的选定准确;变译方法的运用正确;原作的使用价值突出;译者的作用发挥恰当;变译效果的追求到位。第十三,变译的范围,确立不同变译方法所适应的不同文体范围,依次排列为:文艺<社科<科技。第十四,变译的价值,体现译者的人生价值;突出原作的使用价值;满足读者的特殊需求;追求变译的社会效率,尤其是原作在译语文化中的使用价值。
  第十五,变译读者论,研究变译因读者而变:变译读者的摄取心态;变译读者的有效需求;变译读者的需求调查。第十六,变译译者论,研究变译由译者来变:对待原作的态度;对能力的高要求;译者的服务意识;译者的效率追求。第十七,变译客体论,研究对原作的施变:原作的可变动性;原作的使用价值;变译的供需矛盾。
  笔者将这些研究方向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十四个方向,这部分主要是以变译这个客观的理论为研究对象;第二部分包括最后三个方向,该部分主要是以译者和读者两个主观角度对变译理论进行研究。
  (二)对比性研究方向
  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和分类角度,对分类的结果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即使是同一实质的事物,也会产生形式和内容上的不同。黄忠廉(2011)在《变译理论研究类型考》中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方式和标准,对变译理论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第二次划分。
  第一,现象研究与本质研究。变译研究面临着两个问题: 一是创建理论与方法; 二是弄清中外变译事实。第二,过程研究与结果研究。变译过程研究侧重于变译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问题,结果研究则侧重于变译产品,前者属于本体研究;后者属于翻译文学或翻译文化研究。第三,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历史研究主要研究变译发展的演变及其规律,是对变译的纵向研究;现实研究主要研究当前鲜活的变译现象,对变译展开横向研究。第四,应用研究与纯理研究。产生于事实的理论,首先可形成应用理论,它与实践直接联系,具有可操作性。应用研究包括变译现象阐释考察、变译方法论问题、变译实践论研究、变译教学与变译人才培养问题等。应用理论进一步提升抽象,成为普通理论;纯理研究包括: 对变译现象产生的背景研究,对变译理论内涵的研究,变译理论产生的理据的研究,对变译理论的学科思考等,其他学科理论学说对变译理论的关照。第五,上向研究与下向研究。上向研究就是归纳研究。归纳有两种含义: 一是事实归类; 二是理论推理,从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既然是归纳研究,就要对变译事实的采集尽量周全;下向研究,即演绎研究。上向研究便于弄清事实,总结规律; 下向研究便于完善规律,建立方法、理论和学科的体系。第六,专题研究与学科研究。专题体系可分为小专题和大专题,单一性专题体系和集合性专题体系;学科体系是专题体系的扩大,是专题体系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单一性专题研究到集合性专题研究,再到学科研究,是一门学科成熟发展的逻辑过程。第七,笼统研究与具体研究。笼统研究包括两种,一是对研究对象认识不清,二是有意识地不分清;具体研究一般是小题大作,将一个问题说透论深。第八,潜性研究与显性研究。第九,综合研究与分类研究。综合研究以人类的所有变译为研究对象,重在探讨变译的共性和变译的本质,从而形成变译的普遍理论;分类研究以某一类变译现象为研究对象,形成某领域独有的某类独特变译的规律与理论。第十,译介研究与原创研究。译介研究是对变译研究成果的翻译与介绍;原创性研究要求研究者具有平视西方译论与尊重汉外互译事实的心态,有独立的研究立场。   笔者认为该种研究方向的分类更为全面系统,较之于前面的分类,此种更具理性,更易于操作。前面的分类为初期的分类,虽然概括很详尽,但是条理性则逊色于后面的分类。
  五、变译理论的发展与实践
  变译理论仍然是一个新兴的翻译理论,一直处于发展和实践的过程中。
  黄忠廉(2002)在《释“变译”》中由变译的各种属性,对其逐一诠释,具体而言有五个角度:由译者来变,因读者而变,七种变通法,摄取的战略,对原作施变。同年,还对变译的性质及其宏观特征进行了整理。2009年就变译平行语料库的相关问题以严复《天演论》为例做了实践分析。刘丽芬和黄忠廉(2001)就编译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索与梳理。
  除了黄忠廉自己的探索和发展,变译理论也被很多学者广泛地应用。这些对变译理论的探索研究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理论的探索研究,代表有周青(2005)、徐朝友(2006)、厉平(2014)、焦鹏帅(2014)、李秀云(2015),等;第二类是实践的探索研究,代表有王皓(2006)、高云(2015)、顾伟(2010)、葛婷婷(2015)、毛莹(2015)、翟韬(2015)、包玉慧、王曦和陈锋(2015)、罗建生、李敏杰(2015),等。
  六、结语
  变译理论和变译研究的意义在于“多快好省、有的放矢地吸收国外信息。多——单位信息量大;快——传播速度高;好——信息最有效;省——省文本篇幅、省译者和读者的时间;有的放矢是指以最充分最直接地满足(特定)读者对象为目的”(黄忠廉,1999)。变译理论是新兴的翻译理论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包玉慧,王曦,陈锋.从中医术语角度看《红楼梦》的文化隔膜与霍氏的文化变译[J].中国科技术语,2015,05:39- 42.
  [2]高云.变译理论视角下美剧的字幕翻译之初探——以《摩登家庭》为例[J].英语广场,2015,05:117-118.
  [3]葛婷婷.变译理论指导下的专业生僻词汇的翻译——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2:168.
  [4]顾伟.变译理论指导下的旅游网站汉英翻译[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10:73-75+101.
  [5]黄忠廉.变译(翻译变体)论[J].外语学刊,1999,03:80-83.
  [6]黄忠廉.变译理论:一种全新的翻译理论[J].国外外语教学,2002,01:19-22.
  [7]黄忠廉.变译的七种变通手段[J].外语学刊,2002,01:93- 96.
  [8]黄忠廉.变译全译:一对新的翻译范畴[J].上海科技翻译,2002,03:5-7.
  [9]黄忠廉.释“变译”[J].外语研究,2002,03:66-68+60.
  [10]黄忠廉.变译的性质及其宏观特征[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05:108-110.
  [11]黄忠廉.变译观的演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08: 46-48.
  [12]黃忠廉.变译平行语料库概说——以严复《天演论》为例[J].外语学刊,2009,01:116-119.
  [13]黄忠廉.变译理论研究类型考[J].外语学刊,2011, 06:101-104.
  [14]黄忠廉,李明达.变译方法对比研究[J].外语学刊,2014, 06:88-91.
  [15]黄忠廉,刘丹.严复翻译实践考——严复变译研究之一[J].山东外语教学,2014,04:94-99.
其他文献
摘要:在网络高度普及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纸媒正遭受自媒体的冲击。本文在分析纸媒和自媒体话语权特征的基础上,查摆了传统纸媒所面临的挑战,在“强化责任,重建纸媒公信力”、“完善法律法规,保障纸媒从业人员合法权益”、“拓宽渠道,创新与新媒体合作机制”和“倡导学习意识,提高受众媒介素质”为纸媒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纸媒;自媒体;话语权重建  2014年3月28日,《南都娱乐周刊》执行主编谢晓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法治中国,要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民守法被视为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环节,与立法、执法、司法一并突出强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全民守法意识,要发乎人们内心对法律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这是法治社会的民众基础。法国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
期刊
摘要:在微观时代背景下,微型课程应运而生,它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核心,不仅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学习方式。具有自身特色的微观课程结合教学过程,能有效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可以缓解学生分心,开小差的现象,因此,凭借其小型和微型类,及内容的针对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深受广大师生喜爱。  关键词:微课;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前言  随着翻转课堂、慕课、一对一数
期刊
摘要:中小企业是否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永续经营,关键是解决好企业的人才问题。如何把人才留在企业,激励人才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成为了解决中小企业人才问题的核心。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完善员工激励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  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截至2013年末,我国企业总量的90%为中小型企业。中
期刊
摘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刑事诉讼制度,意在解决由刑事犯罪行为导致的民事赔偿责任。此项制度在节约司法资源,减轻诉累,提高诉讼效率,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实施中各种问题日益凸现出来,例如受害人没有程序选择权,提出主体的范围过于狭隘导致不能最大程度的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等。因此,有必要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进行改革,使得此项制度能更
期刊
我们经常会在黑暗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不知所措。此时,我们需要一盏灯,一盏能够照亮我们前行的灯。但是,这盏灯并非那么容易被我们发现,即便是发现了,也会出现时而明亮、时而昏暗的现象。而我,想为自己点量一盏永远燃烧不灭的灯火,让黑暗中不再迷茫。但是,我不知道这盏灯从哪里得到,灯芯、灯油由什么构成,不由得陷入了深思……  我在想,或许真的我找到了那盏独特的灯。我望着它,青铜色的外壳非常坚韧,上面雕琢着一行
期刊
摘要:现代筝曲《溟山》是王中山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从该弦式,曲式,轉调,演奏技术等等方面分析了现代筝曲《溟山》的创作,进而简要的分析了王中山筝曲的创作特点,试图对古筝演奏者演奏此类乐曲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溟山;王中山;音乐创作  1.引言  古筝曲目的创新对推动古筝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中山先生首创了一些新的曲目如《彝族舞曲》,《楼兰》,《溟山》,《土耳其进行曲》等等,开创了古筝曲目由
期刊
摘要:在分期消费日益兴盛的形式下,为了帮助大学生选择适当的消费平台和还款方式,避免因选择不当带来的经济压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恰当的消费观,避免过度消费,盲目消费,攀比消费,我们对平台上各种模式、售后服务以及安全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此项调查对帮助大学生选择最合适的一种方式,规避分期消费所存在的风险,切实保证大学生的自身利益的相关问题的解决以及提高分期平台的服务水平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大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虽然取得了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主要从社区治理体制中的行政化问题、社区主体间冲突、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不完善、相关制度政策及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及社区工作人员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偏低等几个方面揭示社区治理体制中的弊端。  关键词:社会治理;社区治理;体制弊端;社区主体  社会治理是指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诸行为者,通过平等的合作
期刊
Abstract:The map is most effective bridge that realize and explore kinds world,combined objectivity with subjectivity.It lead men’s feeling to rational thought from emotional thought.The aesthetic ar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