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山河,赤子逐梦

来源 :智慧少年·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YFACYFA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河之书》的故事
  山河,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组合起来,意象丰富,就像古书中的“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一样,让人有了无尽想象的魅力。
  在《山河之书》中,余秋雨认为中华文化拥有三条天地之线,也可说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经纬——第一条线是黄河;第二条线是长江;第三条线在前两条的北方,是四百毫米降雨量的分界线,也是区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天地之线。他正是从三条线路出发,开始了自己的文化之旅,于是,笔底呈现出一个个城市、一处处风景的文化掠影——
  ·上海
  对于一个封闭的中国而言,上海偏居一隅,不足为道。我们有两湖和四川盆地的天然粮仓,在小小的上海缴不了多少稻米;我们有许多延续千年的著名古城,上海连个县的资格都年纪太轻。但正因为没有太多的历史,所以成就了这座城市的历史。现代化的车轮滚滚而来,近现代的人们在这个地方创造了他们的钢筋水泥山河。山河怎么会和建筑相斥呢,它们本来就是各自的一部分。人们搭建的地方无论如何都在映衬着山河,山河也在远处遥望着城市。就像丛林中伸出来的一条高速路,山群间闪现的一条高架桥,他们都沐浴着同样的太阳,明亮的路灯投下的光是可爱的,小区楼间奔跑的风是甜蜜的。有了这般意蕴,你就知道,如何看待山河,如何看待现代了。
  ·黄州
  地理意义上的黄州也许并不重要。我们俯仰的,是大词人苏东坡晚年被无辜陷害的黄州,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一段失意的时光,可是,如果我们足够幸运,足够豁达,终会相信,焦躁的日子是漫长的,破除只要一瞬,羡长江之无穷,渺沧海之一粟。
  ·承德
  作为清代的一个军事围场,康熙的精神让那段历史显得生机勃勃。作为一个每年坚持围场狩猎、学习明代文化、学习西方文化的人,他强健、包容、宽厚。历代王朝,都会修筑秦长城,但是康熙在思忖,这件事的益处、意义与效果何在。他思索,徘徊,却始终没有找到这件事的价值所在。最终,他选择在承德避暑山庄修筑行宫。他所筑造的,是一座“无形”的长城。
  在这片土地上,在这片山河中,有很长很长的历史,也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注视的名字。余秋雨说:“我发现我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的较深脚印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是完全的自然山水,而是一种文化山水。”在俯仰古今后,我们可能会惊讶地发现,这山河仿佛从未改变,它和我们,是融为一体的。它在塑造着我们的血脉、气韵,赋予我们一种奔腾的力量,一种民族的自豪感。
  在西域喀什,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狂野大风、霜雪千里,还有张骞骑马独自在沙海中默默远行的背影,是世界千万种文化在这样神圣的地域彼此汇集的过程;在都江堰,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森森泉涌的白浪,一条条气质滚滚的河渠,还有人水合一的相处之道,一个民族在“拜水”和“问道”上的大智慧……
  人与人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分布在不同的角落,文化就是那根强韧的细线,将珠子串成一串。于是,我们每个人在这偌大的山河间都不再孤独。
  写作缘起
  在余秋雨看来,喜欢远行的基因,几乎“从童年就刻在血脉里了”。
  他从小在宁波四明山的余脉长大,7岁就开始一个人爬山,独自行走的经历让他在后来的人生中“好像对一切都不怕了”。他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長,但很快就辞去职务,奔赴远方,到西北高原考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希望用文字帮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文化苦旅》就是这样开始的,再后来,又有了《千年一叹》与《山河之书》。
  如今,余秋雨已经74岁了,他曾经在《中国文化课》的序言中写道:“我的生命基调是以最大的安静穿过最险的峡谷。”在他看来,学者和作家,真正的身份,就只是一位远行者。“远行归来,一切追求都追求过了,拥有长天白云,能够安静地过日子,这就是诗啊。”
  作品摘录
  海南岛有一个山崖叫“鹿回头”,山崖前方真叫“天涯海角”,再前方便是茫茫大海。只有在天涯海角,绝壁死谷,生命被逼到了最后的边界,一切才变得深刻。
  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邱濬科举高中,仕途顺达,晚年思乡病之严重,七十岁的老人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呓语,其“治国平天下”的豪情销蚀得差不多了,心中只剩下那个温柔宁静的海岛。
  邱濬最终死于北京,他的曾孙叫邱郊,在村子里结识了一个在学问上很用功的朋友,经常来往。这位朋友的名字后来响彻九州:海瑞。
  海瑞的行止体现了一种显而易见的阳刚风骨,甚至身后数百年依然让人害怕,让人赞扬。他最后也像邱濬一样死于任上。他们身居高位而客死异乡,使我联想到海明威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写到的那头在“上帝的庙殿”高峰近旁冻僵风干的豹子。海明威问:“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
  我相信邱濬、海瑞临死前也曾这样自问。答案还没有找到,他们已经冻僵。
  冻僵前的最后一个目光,当然投向远处温热的家乡;但在家乡,又有很多“豹子”愿意向别处出发去寻找一点什么。
  精彩书评
  意蕴从哪里来,文化又从哪里衍生而来?从山河的富庶中来,从我们真正的家而来,这是一个浩瀚的意义,这是一个伟大的进程。我以为,山河不只是山河而已,她还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属于自己的历史,属于自己的眷恋,属于自己的无奈。她的确是养育了我们,丰富了我们。她的静,岿然不动,既伟岸,又渺小,她的动,源远流长,既气势恢宏,又默默无声。她的无奈,是敦煌莫高窟的文化被掠夺的无奈,是废井冷眼的无奈,是宁古塔里苦难的无奈,她也有骄傲,她的骄傲,是造福了一代又一代子孙的都江堰,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的惊骇,是孕育的千秋万代的我们。
  山河也确实只是山河而已,动与不动,她都在那儿,以她千百年的阅历,以她洞晓一切的姿态,以她慈爱母亲的身份,注视着她的孩子。我们喧闹,我们改造,我们怀念,我们在随着时代改变,为迎合他人或自己而改变,而山河一直不变。
  山河是山河,故乡是故乡。
  ——Golovin
其他文献
美国作家阿西莫夫说过一句话,他说:在科学研究中最激动人心,也是预示着新发现的短语,并不是“Eureka!”(有了!找到了!),而是“It's funny…”(有趣的是……)。  那阿西莫夫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真正有价值的时刻,不是你发现了那个新东西,而是一个新现象看在你眼里,你发现和你以前理解的不太一样,你顺着这個不一样追下去,也许就能有重大收获。  你看,关于发现,最重要的不是新东西本身,
期刊
日本人的人际中,有点清冷的疏离,但是对草、木、鱼、虫倒是有种“淡爱”,属于“手边的乐趣”。之前非常喜欢日本人林将之写的《叶问》,书的篇首就说“如果知道身边树木的名字,散步或上下班将会变得快乐无比”——作为在都市长大的人,我觉得这种“附近”的气质,离日常生活不远,较为亲切和易操作。翻着书,一个意象在脑海里慢慢盛开:木屐贴地缓行。  永井荷风常常在工作之余,手执黑伞,趿屐独行,他既非奔向都市景观,也不
期刊
深圳大学史上最年轻正教授诞生,年仅26岁!对主人公侯逸凡来说,不过是自己传奇生涯的延长线罢了。10年前,她16岁,是国际象棋史上最年轻的棋后。  侯逸凡下棋的天赋是在5岁那年开始显露的。  当时,小朋友们一起玩玻璃球跳棋,她上手很快,甚至打败了比自己大好几岁的哥哥姐姐。父母决定送她去学国际象棋。两年后,她在老家已难寻对手。母亲又带着她去山东投奔名师童渊铭。有了名师辅导,侯逸凡进步飞快。  2003
期刊
我第一次坐意大利的火车时,从罗马前往一个不知名的小镇蒙特。按照旅行攻略上标出的时间,火车一停,我拉起小伙伴抄起行李就往外跑。然而,看到陌生的站牌时,我们意识到下错站了,一查地图,还差了整整200公里。原来,火车晚点造成了我们的“意外”。  那已经是当天的最后一班列车了。我们用结结巴巴的英语沟通了近半个小时,终于博得了火车站站长的同情。他最后决定,派一辆双层豪华专列送我们前往目的地。  我们两个坐在
期刊
1876年底的一天,一位重量级嘉宾到访莫斯科音乐学院,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因为《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是当时俄罗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地位崇高。俄罗斯文学艺术界中的许多人,都希望能结识他,如果还能得到他只字片语的认可,那就更好了。  托尔斯泰的到来,无疑成了莫斯科音乐学院的一件大事。为了表达敬意,音乐学院特意为托尔斯泰举办了一场音乐会,并让当时在音乐学院任教的柴可夫斯基作陪。  音乐会上,学院院长
期刊
余秋雨的《山河之書》以山河为表,以文化为里;一个个似陌生而又亲切的人或物,慢慢地走近我,和我招手,同我作揖,向我诉说……  我喜欢余秋雨笔下描述的岜沙苗寨,西江苗寨美丽的女孩们,模样平静如水,于这普天之下最洁净的山岚间吐出一口气,自言自语一句:“我本是树。”那里的村民不仅对自然物崇拜如神,而且与山川树木之间全然一体的想法和做法有着惊人的生命哲学。  我还跟随余秋雨到一个民族或是那些历史人物身边,看
期刊
《山河之书》写山,写河。余秋雨先生以混合着感性与睿智的笔触书写祖国的万里疆域。数百处中华文明之所或被挖掘,或被刷新面貌,都成为历史天空中的一处星座。余秋雨先生在首章中谦逊地说,他在山河间找路,想用短暂的生命贴一贴地球这颗星球的嶙峋一角。  他确实找到了众多的路——远至西域,近至上海。一路风尘并一路风景,这一点令秋雨先生在我心中的形象高大起来。在《蚩尤的后代》一文中,他从蚩尤后人的角度去回视历史,判
期刊
我十二岁、姐姐十四岁时,我们全家去了奥兰多的迪士尼乐园。父母觉得我们年龄已经够大了,可以自己在乐园里玩一会儿。爸爸妈妈只是让我们小心点,挑了一个地点约定九十分钟后集合,就让我们去玩了。  想想那有多刺激!这是我们能想象的世界上最酷的地方。  為了表示感谢,我们决定用零花钱给爸妈买个礼物。我们走进一家商店,找到一个堪称完美的礼物:一个陶瓷调料罐,造型是两只吊在树上的熊各拿着一个罐子。  我们花了十美
期刊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高考考出文科676分的好成绩,多所高校向她伸出橄榄枝,但是她最终决定就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很多人替她担忧:考古专业冷门,可能找不到工作。这个女孩却洒脱地说:“我个人特别喜欢考古,我觉得喜欢就夠了呀!”消息发布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沈阳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各地科研所相继向她送出开学大礼包,一时间,她成为了考古圈名副其实的“团宠”。心中的热爱让钟芳蓉向着自己的
期刊
风光旖旎的采尔湖可谓人间仙境。湖边山上有一个神仙生活的地方,这地方有位奇人,叫作弗里茨。  弗里茨像童话里的人物:头大身短,鼓着一个啤酒肚,两条腿好似两棵粗木桩。最精彩的是他银色的大胡子,就凭着这大胡子,去年他在意大利的国际美髯公比赛中抱得一个亮晃晃的大奖杯回来。  最吸引我的是他在这里营造的伐木工人博物馆。我被这里的风景惊呆了。远处是蓝天、云彩和雪山,靠近一些是碧湖、白帆和小村庄,脚下是森林、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