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西藏之旅的影像记忆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BUT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7年,我还是一名少不经事的大三学生,背起行囊去西藏的念头全是源于当时摄影课上老师播放的吕楠先生的《四季》,这组作品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以至于驱使着我在那一年义无反顾的手持相机跳上了朝向拉萨而去的火车。当时西安到拉萨的车票已经售完,于是决定先到西宁,再从西宁到拉萨。火车一夜奔波,第二天早上到达西宁火车站,温度骤然降低,虽然穿着随身带的外套,但仍旧寒意依然。可胸中那团抑制不住的激动却丝毫未减,于是赶紧出火车站找住的地方,快走几步才恍然这已经是高原,呼吸确实有些困难。找到下榻的宾馆之后,就开始联系去拉萨的火车票,终于一番辗转过后,通过黄牛买到了比原价贵一倍的高价票,可还是要等两天的时间。这两天绝不能耗在这里,随即决定拼车去青海湖。就此,我的西藏公路之旅拉开了序幕。
  抵达青海湖的那天,是一片海天一色的蓝,湖畔有一个独自坐在板凳上玩水的女孩,她挽着裤管,光着脚丫,怡然自得的享受着正午的阳光和清洌的湖水。正如海子的诗《十四行.王冠》中所描述的一样——“我所热爱的少女,河流的少女,头发变成了树叶,两臂变成了树干。”于是我举起相机捕捉了这一瞬间,而此时的她却如此专注,完全没有意识到我的存在。
  在青海湖返西宁的路上,赶上了环湖赛,车上的游客都纷纷下车观看。这时,马路对面有一个只身一人的喇嘛,经过一番比手画脚,大概知道他是一个人要徒步去拉萨朝圣的。不清楚他经历了多少风雨才长途跋涉到的这里,在似梦非梦的云山雾霭中,我举起相机拍下了这位孑然一身的朝圣者。
  从青海湖返西宁后,又再次开始了火车之旅,在铁路上不论是透过车窗看到雪山,还是经过可可西里时看到的奔跑的藏羚羊都让我兴奋不已,终于在经历了一天一夜的等待后,抵达了我魂牵梦绕的拉萨。由于之前在青海适应了两天,又提前吃下了在西宁买的红景天,到达拉萨后我就没有了高原反应。抓紧时间找到客栈以后,就放下行李带上相机去街上逛,八廓街上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我独个儿穿进一个僻静的胡同,来到一户印制佛经的藏族庭院。院子里的人一边忙着手里的工作一边热情的跟我打招呼并请我上楼参观。我顺着狭窄逼仄的楼梯爬上二楼,浓重的油墨味道扑鼻而来,房间里灯光明明灭灭,大部分的光线都是由窗外的阳光照射而来。坐在窗户旁边的两兄弟正在全神贯注地印着佛经,我小心翼翼地拿起相机对准他们,但还是被机警的弟弟发现了,于是捕捉到了当时他那请勿打扰的眼神。
  在拉萨停留的两天让我念念不合,但由于行程的紧迫,还是决定在第三天的清晨再次上路赶往林芝。在离开拉萨的班车上,我心里盘算着将来的某一天一定要再回来看看。
  拉萨开林芝的路上,天空洋洋洒洒的下起了雪。车子在白茫茫的雪山公路上缓慢前行,途径一处的原野上搭着几个牧民的帐篷,于是车停路边,打算在这里稍作休整。一行人朝帐篷走去,老远就听见牧民家的藏獒大叫起来,不一会儿主人就从帐篷走出来,把我们领进帐篷,并热情的拿出酥油茶来招待。一杯暖茶下肚,我拿着相机走出帐篷环顾四周,忽然一个雪球砸到我的脚边,回身一看,原来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小男孩,他笑嘻嘻地看着我,做起了鬼脸。于是,这个调皮的小孩成了我镜头下的小小主人公,由于语言不通,我就跟随他的脚步边走边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让原本冰冷的雪原变得鲜活且欢乐了起来。
  短暂的休憩过后,长途汽车继续开往林芝,我几次在路上睡去,又几次醒来,都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在半睡半醒的梦中还仿佛听到小孩踩在雪地上轻快的脚步声,伴随着与他嬉闹时的咯咯笑声。晌午已过,再次停车休息时,不知又行过了几百公里的路程,旷野上已不见白皑皑的积雪,一位藏族姑娘站在斑驳草地的田野问,召唤着跑向远处的藏獒。
  经历了大半天的时间,终于到达了有雪域小江南之称的林芝。行走在苍茫的山问,迎面走来一位老嬷嬷,手里转着转经筒,与她擦肩而过的时候,看见她岁月刻画出的容颜上扬起慈祥的微笑,有几丝洁白的发丝在耳际随风飘扬。须臾之间,我失神似的已经走出了十几米远,当我再次回过头看她那步履蹒跚的背影时,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在我心头油然而生,于是拿起相机拍下了这副画面。回到西安以后,冲出了所有的胶卷,一张张地显影放大,当再次看到这张老嬷嬷的瘦小背影的时候,我知道她已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之中。
  回首往昔时光,大部分记忆都淡淡地随光阴流水而模糊不见。而那些按下快门的一刹那,一张张的黑白照片,却从脑海深处里抓出记忆的片段,迅速而清晰的贴近我,提醒着我——我曾来过。这些场景、身影、面孔,组成了我记录这段人生脚步的凭证。作为这些影像记忆的收尾,最后一张照片是在爬到人烟罕至的山顶之后,才能将美景尽收眼底的羊卓雍错。那时的我,置身在离天空最近的湖光山色之中,仿佛一伸手就能触及蓝天上洁白的云彩。而照片中是巧遇的两位正在低头劳动的康巴妇女,她们辛勤的身影在这片风景如画、连绵万里的青山中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动人。在我心中的西藏的美,不仅是雪山溪流湖泊草地,给我最多感受的还是生活奋斗在高原上的藏族人,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吸引着我的目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能再次踏上前往西藏的旅途: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其他文献
2004年,越南与俄罗斯达成协议,购买四艘“猎豹”-3.9级轻型护卫舰,前两艘由俄罗斯建造,后两艘技术转移至越南来建造。图为“猎豹”-3.9级轻型护卫舰概念图  2018年,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南海周边国家,继续通过购买、联合生产、自主研制等途径,推进武器装备发展,不断提升打击和防御能力。但从整体上看,除新加坡外,其它南海周边国家的武器装备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越南  越南加
不瞒读者诸君,我们的确是怀了猎奇之心去造访巴尔蒂斯坦的——从好奇出发,经历寻奇,果然惊奇。  巴尔蒂斯坦在哪里?现今巴基斯坦北部,两列伟大山脉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之间,印度河及其支流希约克河、希格尔河流经之处,史书所载唐蕃时期的“大勃律”是其曾用名,从自我体认到外界公认,古今皆称“小西藏”是其别名,总之这个实体存在包含了一言难以蔽之的人文史地。  巴尔蒂斯坦何奇之有?宏观说来,从周边各地理单元、各文
又是冬天了,天蓝得有些不真实,昨夜落在山上的霜雪,已被热烈的阳光晒得无影无踪了。偶尔向高处仰望,一座金顶的大寺在香烟缭绕中镇守穹天。我在山脚下,沿着沧桑的石板路,走向古城的深处。  这里就是独克宗古城,坐落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香格里拉县建塘镇上,因而也叫建塘古城。这里海拔3300米,在群山环绕中的这块开阔的坝子上,有一座形似大龟的小山包,人们叫它大龟山,各族人民世代居住在山包的周围,久而久之就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格萨尔”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说熟悉,是因为“80后”甚至“90后”或多或少都会在课本中接触这个词;说陌生,是因为大多数年轻人并不真正了解《格萨尔王传》到底讲了什么样的故事,以及这部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对于我们民族和世界的意义。  如今,在中国,藏族史诗《格萨尔》已经跨越了民族的界限,成为我们国家精神宝藏中异常夺目的瑰宝。2006年5月20日,“格萨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摘 要】品德课程的教学离不开课前资料的收集与利用,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在资料的收集时应遵循明指导、示方法、细分工、巧利用的原则,帮助学生有效完成收集。在课堂教学时,则要通过丰富的活动,灵活的形式,让资料得以多层次、多维度、高实效的利用。  【关键词】资料收集 利用 多彩服饰  教科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固定不变的。教科书内的内容也无法全面涵盖所有学科的所有内容。更多的时候,教
8月,是西藏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对中外游客来说,夏日的西藏,不仅气候凉爽,空气中较高的氧含量也进一步减少了来藏的心理负担。因此,每年这个时候,西藏各地都呈现出旅游井喷、一票难求的火爆景象。    西藏有了本土航空公司    2011年7月26日,西藏自治区首家本土化民用航空公司西藏航空有限公司成立暨首航仪式在拉萨贡嘎机场举行。10时27分,西藏航空首架航班从拉萨贡嘎机场飞往西藏阿里昆沙机场,机型为空
【摘 要】研究人员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区131位在岗资源教师的胜任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内资源教师的胜任力状况一般;资源教师胜任力受职称、教龄、从事专业年限和接受培训情况的影响。研究人员就此从政策保障、群体优化、靶向施训、持续培育四个方面提出相关改善策略,以期提升资源教师的胜任力。  【关键词】随班就读; 资源教师; 胜任力;队伍建设  一、引言  资源教室是我国开展融合教育工作的主要
继去年10月深入雅鲁藏布大峡谷进行科学调查,今年6月21日,IBE再次前往大峡谷展开科考工作。此次项目举办方还特意从5268名志愿者中遴选了两位志愿队员一起参与。他们的科考日志,既是对科考活动客观、平实的记录,也是作为非专业人士直面大峡谷生物多样性时最直接的感受。    A队孙淑君:享受科学盛筵    6120清晨五点半,小雨中的成都还没有醒来,我们就怀揣着奔赴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欣喜出发了。IBE老
由西藏林芝地区行政公署主办,林芝地区旅游局、林芝地区摄影家协会共同承办的“秘境林芝”——旅游摄影大赛秋冬季作品征集活动已经结束,通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选,最终从众多的应征作品中精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作品共25件,最高奖金额度达2万元。所征集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林芝非比寻常的美,更好地展示了“中国之美”、“林芝之美”“人性之美”。
马鹿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各地的马鹿形态均有差异,在全世界共分化为23个亚种。  中国的马鹿大约有7—9个亚种之多,而且大多是中国的特产亚种,西藏亚种即属其中一种。  洛桑和次杰,是桑日县林业局在增期乡仅有的两名野生动物保护员。洛桑记得在他小时候,村民只要见到马鹿活动就会组成小的打猎队,带着猎狗进山猎杀马鹿,把肉带回大家分掉,鹿的皮和角一般则被抛弃。马鹿的数量很少,但那时候村民们每年都有收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