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的未来等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3496828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志毅,著名战略营销专家,《北大商业评论》执行主编,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同时兼任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秘书长及中国国民经济管理学会秘书长。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中国”都已成为世界舞台上最富市场活力、最具发展远景的国家品牌。那么,在实业界,应该有怎样的品牌产业、怎样的品牌结构、怎样的品牌企业和怎样的品牌团队来与此国家品牌相呼应呢?
  我们都知道,房地产是一个亮点产业,但如果稍微熟悉该产业的人都明白,它还并没有达到品牌产业的地步,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大家提起房地产业,会说它整体暴利,会说它发展迅速,但很少有人会说它能代表中国产业的形象。反而更多的人常常怀疑这个行业是否泡沫丛生。万科、SOHO中国等企业,虽然始终在坚持品牌发展的道路,但对于这个行业来说力量太薄弱了。开个玩笑,这个号称“能拉动国民经济多少个点”的产业,其品牌代表性和对品牌内涵的理解,还不如它的一些延伸产业,例如刚开始品牌征途的本土涂料业,更加不如建材业或家电业了。
  其实品牌产业就是能组成一个国家品牌正面形象、高端形象的行业或产业。虽然涂料业不是明星产业,但对于任何延伸产业来说,都很难说未来是否会有几个品牌能够将行业拉升至全球瞩目的层次,为国家品牌加分。
  同样,从品牌结构来说,一个产业里不能只有外资品牌,也不能只有一线品牌,而是要有不同层面、不同主打领域的品牌,互相辅助开拓市场,互相竞争苦练内功,这样才有整个行业的未来。
  三棵树的案例让我看到品牌企业的未来,它是一个企业家创立的品牌,而不是商人创立的品牌;也因此拥有一个真正的品牌团队,而不是为利而聚的乌合之众。我们唯一关注的,是这个品牌团队及其业务,能否在更大规模的资本推动和更高水准的专业推力下,创造更大的价值,为顾客、为企业,也是为社会、为国家。
  中国,需要这样的品牌。
  
  品牌生长的味道
  顾环宇  
  顾环宇,著名品牌专家,现任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总编辑、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兼任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区品牌管理顾问。他首创的“度量品牌力理论”在业界有深入的影响。
  品味一个品牌乃至一国品牌发展的历史,你会从中获益良多。探寻三棵树漆的营销发展轨迹,就让笔者品味出两种异常鲜活的道理:一是品牌营销贴近现代消费文化之道,一是品牌成长顺势时代变化格局之道。
  2009年之末,一场关于《蜗居》、关于倾其一生也要获得属于自己的房子的热议久久不能消散,为什么追求的如此刻骨铭心?是因为人们追寻的不仅仅是一处居所,更是一个关于未来一生的、健康舒心生活的梦。三棵树漆的营销正是抓住了这一个现代家居消费文化的首要脉络,全价值链地向消费群展现品牌环保健康文化一从团队意识到营运管控、从产品细分到营销体验,无一不与国人的生活梦想合拍。
  欧洲人用了一两百年确立了在奢侈品、百年品牌领域的地位,美国人以百八十年的努力建立了大众消费品牌大军,日本人的家电汽车品牌跃上世界顶级品牌之巅用了三四十年,而韩国人完成这样的过程比日本更少用了一半时间,那么中国人要用多少年?三棵树以7年时间跃居行业前列,正体现了这样的时代格局之变,这并非一味的追求“火箭”式的速度,而是站在品牌前辈的肩膀上、以大手笔的品牌塑造之道顺应了时代进化的发展大势。
  “消费者进入三棵树专卖店,会被邀品尝铁观音。顾客可以一边品茶、一边听导购讲解茶文化与三棵树文化的共同特点:健康。”
  三棵树漆的营销之路就是这样一杯醇香的铁观音,让你从中知晓品牌生长的味道。
其他文献
有个心理学家在羽毛球馆看人打球,发现一个有趣的怪现象:两对夫妻混合双打,理所当然地应该是两位先生各自搭配自己的太太,怪的是,夫妻“同一国”打球,经常会以吵架收场,丈夫指责妻子,妻子指责丈夫,两人互相埋怨,气得无法打下去。这时,心理学家走过去,建议他们“换搭档”,即各自的太太换到对方那一边去,充当“敌人”继续打球,这么调换之后,两边“杀”得兴高采烈,满场飞腾,却无一点儿埋怨之声。  人们总是习惯于对
期刊
上帝欲让其毁灭,必先让其疯狂。  麦考林8000万美金、红孩子3500万美金、京东3100万美金(近期很有可能再获得1亿美金融资)、当当2700万美金、凡客2000万美金、乐友1100万美金、九钻1000万美金……  短短几年间,VC在B2C行业前后咂进去不下10亿美金!  看看吧,10亿美金投的是一个什么行业?没有工厂!没有门店!甚至连设计师都没有!就这么个“三无”产业,居然成了优势,成了商业模
期刊
仅仅依靠C2C的“有啊”,百度电子商务终将走投无路;只有团结和服务越来越庞大的独立B2C,才有百度“导购”的存在空间。  百度、QQ、阿里系,三个巨头分别在搜索、IM、电子商务市场里占有超过60%的份额,已然是各自领域的“NO.1”。在垄断各自的市场后,这些巨头盯上别人碗里的粮食。  百度也一样,李彦宏早就盯上了电子商务这个巨大的蛋糕。为了让“有啊”一炮走红,李彦宏不惜与马云直接翻脸。双方在200
期刊
对话嘉宾: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庭锐(左二)  雠集团副总裁 杨东文(右二)  著名策划人 朱玉童(右一)  主持人:《销售与市场》渠道版主编王晨(左一)    王晨:如何创新,并创造出利润,一直都是商业运作中最迷人的问题。各位怎么看?  朱玉童:中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创新意识很差,喜欢跟风,喜欢山寨。其实有时创新就那么一点点。  白炽灯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很多人认为这个东西赚不到钱了。但是
期刊
B2C到底该怎么做。事实上,目前B2C最缺乏的,是务实精神,“风投,融资、上市”,整天把这些词语挂在嘴边的行业,着实太过于浮躁了。    战略部署    1 Q:B2C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A:产品!产品!产品!产品是B2C的命根子!由于消费者在购买之前没看过实物,所以他们都是带着期望在等待产品,而期望,往往会比现实高一点;另外,B2C无一例外地会重视照片的表现力,这无形之中又拔高了消费者对产品
期刊
危机管理必须超越单纯考虑如何应对媒体,如何应对政府等技术层面的问题,而从整个行业结构和市场架构着眼。    存在主义先驱海德格尔曾在论诗时提出“神圣谱系”,他革新了人们固有意识中但凡触及“神圣”二字势必所保持的高高在上、永不动摇的体态,将“神圣”还原为“现实的东西”,不再固定不变。  这也就好比,当一家多年以来被民众追随的企业,或一个多年来被奉若神明的企业家,在利益面前,不再愿意向他们的信徒投放真
期刊
诚如上文所言:脆弱的供应链,脱节的服务体系,以及异常混乱的企业战略规划,让中国的B2C们集体挣扎在崩溃的边缘。  是时候反思一下了!到底是B2C忽悠了资本市场,还是资本市场包装了B2C,至少,目前这一切看上去并不美。    反思一:成本优势是异想天开的数字游戏    B2C真的具有得天独厚的成本优势吗?  如果把B2C和实体之间的各项成本结构进行分解,并相互匹配,你会发现,“B2C比实体具有成本优
期刊
弯道新视点  《弯道新视点》专注于向中国企业介绍营销领域的重大趋势和最前沿理论的应用。专栏由习熠先生主持,在营销领域,他是少有的对广告、公关,活动和客户关系管理(cRM)都有直接运作经验的专业人士。服务的客户既包括拥有上千亿元营业额的大型公司,也包括新兴民族企业。他还是危机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等前沿领域的资深顾问,曾管理多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项目。  “乘数效应”绝不仅仅是周而复始这么简单,它真正
期刊
麾下有一员虎将,是福亦是祸!  虎型人格员工是团队业绩的主力军,刚烈、勇猛,是管理者的左膀右臂。  但他们的弱点也很明显:总想“另立山头”,却不明白这并不是最好的出路。在当今社会,即使一个山头有两只虎,照样可以相辅相成,实现共赢。    案例一:从“奴隶”到“将军”    讲述人:张新(男,30岁,重庆某电器公司销售部经理)  几年前,赵平来到我们团队。他聪明能干,业务能力强,还很会处理人际关系,
期刊
“为什么规模化的B2C企业,很少听到有赢利的?”半年前,一家VC这么问过我。  要研究利润,就必须先研究成本,销量大于成本就是利润。如果进一步分解成本结构的可控性,就会发现,决定利润正负的关键,在于销售成本:新客户吸引成本、商品交易成本、老客户维护成本。  广告就属于典型的新客户吸引成本,比例最大,弹性也最大;店铺租金、卖场扣点、网购配送费等等,则属于商品交易成本,边际成本可以递减,但属于刚性成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