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前采访林凯文的时候,他和我们谈转型,他说“凯泉走进世界泵业十强”是他的目标;一年后采访林凯文的时候,他和我们谈责任,他说“为中国泵工业的崛起贡献我们的力量”是他的使命。
企业发展之路,无疑都布满荆棘,甚至沟壑丛生。都说路越长,岔路也就越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在充满多元化投资信息的商业氛围中,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之“路”来讲更是这样。所以,当一个企业能够在一个行业专心地走下去是令人敬佩的,而当一个企业成功之后还能够选择这份专注那更是寥寥无几。凯泉集团素来践行“泵业报国,永续经营”的企业宗旨,在创业伊始便披荆斩棘,二十余年坚定不移的专一经营,使之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泵业的最强者。未来十年林凯文的眼光更是已经投射于世界十强,在转型的路上,这个拥有敏锐市场嗅觉的泵业巨头,将会一次又一次完成他的华丽转身。
华丽转身,进军核电领域
1995年,凯泉泵业二次创业从温州移师上海至今,一直以惊人的速度飞速成长。期间,林凯文创立了备受国内同行瞩目和效仿的“泵业直销”新模式,让凯泉在短短十年里造就成为中国泵业的龙头企业,并且连续十多年保持全国泵行业销售额第一,这是同行人眼中的“凯泉现象”。
而我眼中的凯泉,是面前的这栋全透明式的办公楼,简洁大气且富有现代感,这恰好符合我所认识的林凯文,简单、睿智。记得去年年初采访他的时候,和他提到“凯泉现象”,本以为他会有些得意,但是当听到这些数据时他并没有盲目乐观,反而更清醒。“与国外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大型泵业集团相比,我国泵工业仍具有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等方面投入不足等缺点。特别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泵类产品市场被国外产品占据了较大份额。”林凯文反思,目前我国泵类企业主营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一些低端領域,而高附加值的大型用泵如核电、大型火电、石化用泵等在过去几乎是空白,长期被国外垄断,只有向产业高端进军,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路。
思路决定出路。今年采访林凯文,他自信且坚定地告诉我们,凯泉泵业作为中国泵工业的领军企业,有责任、有信心、更有能力通过打造核心科技优势来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改变整体不利的局面。“为中国泵工业的崛起贡献我们的力量”是他的梦想,也正身体力行地实现着。
于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三个数字与林凯文紧密相关,30、7、8。
先是凯泉泵业通过对企业的现代化打造和有序扩张,年销售额达到30亿,以超过第二名近一倍的营销佳绩,坐稳国内泵业头把交椅;接着在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凯泉制定了科研经费7亿元的计划,研发核电、大型火电、石化用泵等高端产品;最终,凯泉集团成为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获得核二、三级泵《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设计/制造许可证》的民营企业。其自主开发的1000MW核电常规岛主给水泵、1000/660MW高压锅炉给水泵、AP1000余热排出泵、全国首台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库潜没油泵等8个重大产品样机顺利通过国家权威机构的认可,标志着凯泉集团在该类产品的研制和生产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化容补水泵、低压安注泵、二代加余热排出泵、凝结水泵等经测试性能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近期,参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MSR高温熔盐工程样泵(四代核电主泵)研发项目的投标,在三家大国企的竞争下,顺利拿下该项目,标志着凯泉进入并有能力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任务;黄岛战略储备油库用的大型潜没油泵试制成功并签订合同,成为公司重大产品依托工程项目研发的示范工程,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此类油泵对国外进口的依赖,为国产化夯实了批量生产的基础。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凯泉公司自主研发的AP1000核电站余热排出泵,通过了国家能源局的鉴定,填补了我国在核电领域的技术空白,将成为国内AP1000第三代核电机组用泵的首选产品。
接受我们采访当天,林凯文透露通过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已经开始参与4-5个核电站项目投标,不出意外,2013年凯泉将在新进军的核电领域获得高达5亿元丰厚营收。
如果上述任何一个数字出现在一个创业者或企业家身上,都可以被视为一段行业佳话,但是这一切偏偏都发生在林凯文一个人的身上。这是不是意味着凯泉泵业已经在创新转型的道路上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林凯文谦虚地否定道:“企业转型不是一蹴而就、一日而成的。如今凯泉的转型还未真正完成,但是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凯泉集团的确又迎来了一个实现新跨越的大好时机,我们已经具备了响应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发展高端制造业的条件。企业战略的调整,对于进军国际市场至关重要,目前我们通过核电、大型火电、石油化工、军工、海水淡化等领域的高端泵产品的国产化,逐步代替部分进口,全力将凯泉集团塑造成一个世界品牌,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泵行业知名企业。”
独特文化,“泵、水、人”三位一体
泵,在普通人眼里,也许只是一个冷峻的机械物体,正如传统产业给人的感觉一样,单调且保守。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就看你如何去看待。
在林凯文的眼中,泵有着不同的诠释含义。泵,是奋发向上的动力,是即将喷发的激情与奉献。它总是善于从最底层汲取,向最高处喷发与奉献。正如在凯泉随处可见的标语一样“为中国泵工业的崛起贡献我们的力量”时刻传递着正能量。如果说进军核电市场是凯泉在转型期积淀下的一次机遇,那么对于凯泉文化的独特诠释,将确保林凯文在圆梦途中,永远都不会停滞不前。
凯泉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第一台水泵起,就在悄悄地滋生着凯泉的独特文化,铸就了积聚融合、昂扬向上、持续进取、快速行动的企业文化特质。同时,也滋生着员工对泵与水的独特情感,纳百川,泽万物,造福于人类,造福于社会,于是,“泵、水、人”三位一体的凯泉特色应运而生。“这是凯泉集团的文化,要 ‘以泵言志’、‘以水传情’、‘以人为本’,它是一个不断进取的文化,是一个持续发展的文化。”林凯文解释道。 “以泵言志”显示出林凯文的磅礴大气,“以水传情”则显示出他的细致入微。“有凯泉的地方就有水。”是凯泉的企业文化,也是凯泉的经营理念。水是凯泉联系客户、社会、自然的纽带,也是凯泉服务客户、回馈社会的媒介。
林凯文这样诠释着凯泉独特的“水”文化:“以水传情,其实有两层含义。一是,坚持以客户为导向,创造客户价值。我们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32家分公司,360个办事处,来确保实行售前、售中和售后的全程跟踪式服务,实施‘蓝色舰队’服务和4小时快速反应机制,并作出8000小时无故障运转的产品质量承诺,赢得了客户,占领了市场。二是,响应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为社会提供节能环保、优质高效的产品。”
如果说,凯泉文化中的“泵”与“水”分别对应林凯文对产品与服务的理解。那么,无论是优质的产品还是差异化的服务,都需要靠人才来实施。多年来,林凯文坚持以情聚人、以文育人、以才用人,营造和谐发展的“凯泉之家”,构建人才高地,这才有了今天的凯泉精神。
林凯文认为,一个企业做大做强,企业家精神固然重要,但是最值得骄傲的还是他口中的“凯泉人”。因此在凯泉,你会发现每个月员工手上都会有一本名为《凯泉人》的企业内刊,每一季度都会有一期新的《宣传栏》。林凯文希望通过这些读物建立起员工间的文化传播和共同学习的平台。同时,凯泉不定期开展“奉献在岗位”征文、摄影、诗歌朗诵、演唱比赛,组织合理化建议,提高员工参与度,提升文化影响力。发动一线员工宣传班组建设宣传岗位标兵,每年组织召开企业文化宣传表彰大会,对先进宣传者及标兵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使全体员工养成了一流的素质,积极向上,不断进步的良好风气。
“凯泉在人才储备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先是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吸纳、集聚中国水泵界高端人才、领军人才。接着又开展了‘龙媒培训’工程,建立凯泉培训中心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每年投入500万,20万总课时,培养优秀人才。”就是这股林凯文所倡导的“只要你觉得好,就马上行动”企业作风和“勤于思,敏于行”的人文精神,在短短几年内,使凯泉拥有了一支多达750多人,由全国知名水泵专家、教授、博士和研究生构成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而这些优秀的人才为企业带来200多项专利技术,也使凯泉赢得了许多客户和研发伙伴的青睐。
林凯文介绍说:“通过重大产品的研发,有很多单位来找我们合作。包括中国科学院、中石油、中石化、中广核、国核技等都来找我们联合研发和合作。这为我们重大产品打开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饮水思源,回报社会
从创立凯泉的那一刻起,林凯文就将“泵业报国”定为企业宗旨,这位从温州商业大军的一员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内举足轻重的人物,饱受行业发展的起伏与艰辛。因此,他比别人更理解“靠水起家,必要饮水思源”这个道理。他说:“凯泉,是效益之泉,更应是责任之泉。”
早在企业社会责任尚未受到广泛关注的2003年,林凯文就开始了他的思源助学。他向我们回忆道:“2003年3月,我回永嘉参加政协会议。县政协动员大家为家乡募捐,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这一代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对于家乡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愫,因此,包括我在内很多企业界的朋友当即就捐了好几万。”
但是,与其他企业家不同的是,林凯文在捐款后,多关心了一下这次捐款的具体用途,得到的回答是,“山里还有不少困难家庭,许多孩子上不起学。”他顿时语塞,想想自己从1989年在永嘉创业以来,一路顺利的背后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虽然过去曾回乡投资,但那毕竟属于商业行为。
“回到家里,我就和我妻子商量,这几年事业发展的不错,可每年只为家乡捐几万元,实在是有点太少了。”得到了妻子的理解与支持后,林凯文致电县委书记,谋划创办教育基金的相关事宜。这样,就有了每年投入80万,用于奖励和资助家境贫困、勤奋好学的永嘉大、中学生和德教双馨的中、小学教师的“2000万林凯文教育基金”。
然而,该基金的成立仅仅只是凯泉回报社会的开始。过去十年间,他积极参与村企结对活动,资助嘉定区周泾村等新农村建设,每年组织前往黄渡敬老院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上海团干部设立了“发展基金”,捐助100万元发起建立了上海青年创业基金等。2007年,他积极参加筹备成立上海市嘉定区光彩事业促进会并任常务副会长,直接参与“光彩事业”活动的组织、筹划,并积极捐助光彩事业活动经费。2008年,在“5·12”抗震赈灾中,他带头并倡议全体员工捐献“一日工资”,最终获得捐款191.5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十年间林凯文以上海凯泉的名义累计捐款4500余万元。此外,他还设立 “奖教基金”,捐助上海市教育基金会、嘉定区民办教育奖励专项基金、江苏大学教育基金会等,林凯文希望用企业收益投入教育事业,这和他经营企业时的人才观一脉相承。
作为国内最大的泵业企业创始人,林凯文在依法取得营业收益的同时,并未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别人为难之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这不仅符合中国传统的仁爱之心,又積极响应党和国家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行动,实为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的楷模。
因此,我们相信这个充满人文关怀,以人为本且符合东西方共有价值观的企业,一定能为林凯文实现“为中国泵工业的崛起贡献我们的力量”这一伟大的梦想。
企业发展之路,无疑都布满荆棘,甚至沟壑丛生。都说路越长,岔路也就越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在充满多元化投资信息的商业氛围中,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之“路”来讲更是这样。所以,当一个企业能够在一个行业专心地走下去是令人敬佩的,而当一个企业成功之后还能够选择这份专注那更是寥寥无几。凯泉集团素来践行“泵业报国,永续经营”的企业宗旨,在创业伊始便披荆斩棘,二十余年坚定不移的专一经营,使之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泵业的最强者。未来十年林凯文的眼光更是已经投射于世界十强,在转型的路上,这个拥有敏锐市场嗅觉的泵业巨头,将会一次又一次完成他的华丽转身。
华丽转身,进军核电领域
1995年,凯泉泵业二次创业从温州移师上海至今,一直以惊人的速度飞速成长。期间,林凯文创立了备受国内同行瞩目和效仿的“泵业直销”新模式,让凯泉在短短十年里造就成为中国泵业的龙头企业,并且连续十多年保持全国泵行业销售额第一,这是同行人眼中的“凯泉现象”。
而我眼中的凯泉,是面前的这栋全透明式的办公楼,简洁大气且富有现代感,这恰好符合我所认识的林凯文,简单、睿智。记得去年年初采访他的时候,和他提到“凯泉现象”,本以为他会有些得意,但是当听到这些数据时他并没有盲目乐观,反而更清醒。“与国外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大型泵业集团相比,我国泵工业仍具有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等方面投入不足等缺点。特别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泵类产品市场被国外产品占据了较大份额。”林凯文反思,目前我国泵类企业主营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一些低端領域,而高附加值的大型用泵如核电、大型火电、石化用泵等在过去几乎是空白,长期被国外垄断,只有向产业高端进军,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路。
思路决定出路。今年采访林凯文,他自信且坚定地告诉我们,凯泉泵业作为中国泵工业的领军企业,有责任、有信心、更有能力通过打造核心科技优势来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改变整体不利的局面。“为中国泵工业的崛起贡献我们的力量”是他的梦想,也正身体力行地实现着。
于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三个数字与林凯文紧密相关,30、7、8。
先是凯泉泵业通过对企业的现代化打造和有序扩张,年销售额达到30亿,以超过第二名近一倍的营销佳绩,坐稳国内泵业头把交椅;接着在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凯泉制定了科研经费7亿元的计划,研发核电、大型火电、石化用泵等高端产品;最终,凯泉集团成为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获得核二、三级泵《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设计/制造许可证》的民营企业。其自主开发的1000MW核电常规岛主给水泵、1000/660MW高压锅炉给水泵、AP1000余热排出泵、全国首台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库潜没油泵等8个重大产品样机顺利通过国家权威机构的认可,标志着凯泉集团在该类产品的研制和生产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化容补水泵、低压安注泵、二代加余热排出泵、凝结水泵等经测试性能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近期,参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MSR高温熔盐工程样泵(四代核电主泵)研发项目的投标,在三家大国企的竞争下,顺利拿下该项目,标志着凯泉进入并有能力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任务;黄岛战略储备油库用的大型潜没油泵试制成功并签订合同,成为公司重大产品依托工程项目研发的示范工程,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此类油泵对国外进口的依赖,为国产化夯实了批量生产的基础。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凯泉公司自主研发的AP1000核电站余热排出泵,通过了国家能源局的鉴定,填补了我国在核电领域的技术空白,将成为国内AP1000第三代核电机组用泵的首选产品。
接受我们采访当天,林凯文透露通过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已经开始参与4-5个核电站项目投标,不出意外,2013年凯泉将在新进军的核电领域获得高达5亿元丰厚营收。
如果上述任何一个数字出现在一个创业者或企业家身上,都可以被视为一段行业佳话,但是这一切偏偏都发生在林凯文一个人的身上。这是不是意味着凯泉泵业已经在创新转型的道路上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林凯文谦虚地否定道:“企业转型不是一蹴而就、一日而成的。如今凯泉的转型还未真正完成,但是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凯泉集团的确又迎来了一个实现新跨越的大好时机,我们已经具备了响应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发展高端制造业的条件。企业战略的调整,对于进军国际市场至关重要,目前我们通过核电、大型火电、石油化工、军工、海水淡化等领域的高端泵产品的国产化,逐步代替部分进口,全力将凯泉集团塑造成一个世界品牌,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泵行业知名企业。”
独特文化,“泵、水、人”三位一体
泵,在普通人眼里,也许只是一个冷峻的机械物体,正如传统产业给人的感觉一样,单调且保守。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就看你如何去看待。
在林凯文的眼中,泵有着不同的诠释含义。泵,是奋发向上的动力,是即将喷发的激情与奉献。它总是善于从最底层汲取,向最高处喷发与奉献。正如在凯泉随处可见的标语一样“为中国泵工业的崛起贡献我们的力量”时刻传递着正能量。如果说进军核电市场是凯泉在转型期积淀下的一次机遇,那么对于凯泉文化的独特诠释,将确保林凯文在圆梦途中,永远都不会停滞不前。
凯泉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第一台水泵起,就在悄悄地滋生着凯泉的独特文化,铸就了积聚融合、昂扬向上、持续进取、快速行动的企业文化特质。同时,也滋生着员工对泵与水的独特情感,纳百川,泽万物,造福于人类,造福于社会,于是,“泵、水、人”三位一体的凯泉特色应运而生。“这是凯泉集团的文化,要 ‘以泵言志’、‘以水传情’、‘以人为本’,它是一个不断进取的文化,是一个持续发展的文化。”林凯文解释道。 “以泵言志”显示出林凯文的磅礴大气,“以水传情”则显示出他的细致入微。“有凯泉的地方就有水。”是凯泉的企业文化,也是凯泉的经营理念。水是凯泉联系客户、社会、自然的纽带,也是凯泉服务客户、回馈社会的媒介。
林凯文这样诠释着凯泉独特的“水”文化:“以水传情,其实有两层含义。一是,坚持以客户为导向,创造客户价值。我们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32家分公司,360个办事处,来确保实行售前、售中和售后的全程跟踪式服务,实施‘蓝色舰队’服务和4小时快速反应机制,并作出8000小时无故障运转的产品质量承诺,赢得了客户,占领了市场。二是,响应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为社会提供节能环保、优质高效的产品。”
如果说,凯泉文化中的“泵”与“水”分别对应林凯文对产品与服务的理解。那么,无论是优质的产品还是差异化的服务,都需要靠人才来实施。多年来,林凯文坚持以情聚人、以文育人、以才用人,营造和谐发展的“凯泉之家”,构建人才高地,这才有了今天的凯泉精神。
林凯文认为,一个企业做大做强,企业家精神固然重要,但是最值得骄傲的还是他口中的“凯泉人”。因此在凯泉,你会发现每个月员工手上都会有一本名为《凯泉人》的企业内刊,每一季度都会有一期新的《宣传栏》。林凯文希望通过这些读物建立起员工间的文化传播和共同学习的平台。同时,凯泉不定期开展“奉献在岗位”征文、摄影、诗歌朗诵、演唱比赛,组织合理化建议,提高员工参与度,提升文化影响力。发动一线员工宣传班组建设宣传岗位标兵,每年组织召开企业文化宣传表彰大会,对先进宣传者及标兵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使全体员工养成了一流的素质,积极向上,不断进步的良好风气。
“凯泉在人才储备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先是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吸纳、集聚中国水泵界高端人才、领军人才。接着又开展了‘龙媒培训’工程,建立凯泉培训中心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每年投入500万,20万总课时,培养优秀人才。”就是这股林凯文所倡导的“只要你觉得好,就马上行动”企业作风和“勤于思,敏于行”的人文精神,在短短几年内,使凯泉拥有了一支多达750多人,由全国知名水泵专家、教授、博士和研究生构成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而这些优秀的人才为企业带来200多项专利技术,也使凯泉赢得了许多客户和研发伙伴的青睐。
林凯文介绍说:“通过重大产品的研发,有很多单位来找我们合作。包括中国科学院、中石油、中石化、中广核、国核技等都来找我们联合研发和合作。这为我们重大产品打开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饮水思源,回报社会
从创立凯泉的那一刻起,林凯文就将“泵业报国”定为企业宗旨,这位从温州商业大军的一员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内举足轻重的人物,饱受行业发展的起伏与艰辛。因此,他比别人更理解“靠水起家,必要饮水思源”这个道理。他说:“凯泉,是效益之泉,更应是责任之泉。”
早在企业社会责任尚未受到广泛关注的2003年,林凯文就开始了他的思源助学。他向我们回忆道:“2003年3月,我回永嘉参加政协会议。县政协动员大家为家乡募捐,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这一代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对于家乡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愫,因此,包括我在内很多企业界的朋友当即就捐了好几万。”
但是,与其他企业家不同的是,林凯文在捐款后,多关心了一下这次捐款的具体用途,得到的回答是,“山里还有不少困难家庭,许多孩子上不起学。”他顿时语塞,想想自己从1989年在永嘉创业以来,一路顺利的背后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虽然过去曾回乡投资,但那毕竟属于商业行为。
“回到家里,我就和我妻子商量,这几年事业发展的不错,可每年只为家乡捐几万元,实在是有点太少了。”得到了妻子的理解与支持后,林凯文致电县委书记,谋划创办教育基金的相关事宜。这样,就有了每年投入80万,用于奖励和资助家境贫困、勤奋好学的永嘉大、中学生和德教双馨的中、小学教师的“2000万林凯文教育基金”。
然而,该基金的成立仅仅只是凯泉回报社会的开始。过去十年间,他积极参与村企结对活动,资助嘉定区周泾村等新农村建设,每年组织前往黄渡敬老院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上海团干部设立了“发展基金”,捐助100万元发起建立了上海青年创业基金等。2007年,他积极参加筹备成立上海市嘉定区光彩事业促进会并任常务副会长,直接参与“光彩事业”活动的组织、筹划,并积极捐助光彩事业活动经费。2008年,在“5·12”抗震赈灾中,他带头并倡议全体员工捐献“一日工资”,最终获得捐款191.5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十年间林凯文以上海凯泉的名义累计捐款4500余万元。此外,他还设立 “奖教基金”,捐助上海市教育基金会、嘉定区民办教育奖励专项基金、江苏大学教育基金会等,林凯文希望用企业收益投入教育事业,这和他经营企业时的人才观一脉相承。
作为国内最大的泵业企业创始人,林凯文在依法取得营业收益的同时,并未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别人为难之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这不仅符合中国传统的仁爱之心,又積极响应党和国家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行动,实为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的楷模。
因此,我们相信这个充满人文关怀,以人为本且符合东西方共有价值观的企业,一定能为林凯文实现“为中国泵工业的崛起贡献我们的力量”这一伟大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