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G技术的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策略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jcrazytb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G技术实现了信息技术的跨时代发展,其超高的传播速度以及巨大的数据容量,将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一起,推动物联网的全面发展。5G技术的发展极大程度满足了用户日益增长的移动信息需求,对5G技术的应用与融合已经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以5G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为基础,深入探究基于5G技术的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策略,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5G技术的场景应用也为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提供了新的方向,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辅助单位,一直致力于探索有效的信息服务模式和理念,5G技术可以帮助高校图书馆实现快速的移动信息服务以及更优的服务体验。如何与5G技术深度融合,充分利用5G技术的优势提升用户的服务体验,打造精准化、多样化的移动信息服务模式,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研究重点。当前我国国民的互联网利用率已达70.4%,数字化阅读成为了读者的首选阅读方式,读者利用移动终端享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具有可操作性。同时,目前我国5G技术开发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5G技术跨领域发展以及多场景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多省市在持续推进5G基站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重点地区和项目的5G网络全覆盖,在国家相关部门对5G技术发展的重视和支持下,5G套餐资费未来将不断降低,读者在5G环境下接入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平台具有可操作性。基于此,高校图书馆要立足自身的设施和资源优势,不断向智慧图书馆延伸,加快与新兴技术融合,依托5G技术开展创新的移动信息服务。
  强化沉浸式移动信息服务体验
  VR/AR技术已经在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中得到应用,西安交通大学通过VR将兴庆校区钱学森图书馆和雁塔校区医学财经图书馆各书库及阅览室的地理布局、读者信息服务等进行了全景展示,该馆基于VR等技术,基于用户的行为数据构建出智慧服务模式,用户可通过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访问该馆网站,全面了解图书馆的布局、服务及资源。5G技术的发展使VR/AR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深化,为用户在数字化阅读、信息获取方面带来了更好的沉浸式服务体验,在5G+AR/VR模式下,用户利用移动终端即可接受虚拟的信息咨询、交流等服务,从触觉、听觉和视觉等方面模拟体验沉浸式的高校图书馆阅读环境,操作高校图书馆的虚拟功能。在5G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重视智慧图书馆建设,通过5G技术联合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场景及平台,让用户在更快获取信息资源的同时,不受限制随时访问高校图书馆的移动信息平台,实现移动信息资源的定位和导航,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地位。[1]
  开展精准化信息服务
  5G技术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低时延,高校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要充分探究读者的各类行为和偏好,通过读者行为数据分析,对读者的阅读取向、信息需求有清晰的画像,建立起读者数据系统,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反馈搭建起数据体系,实现数据互联,智能化为读者推送移动信息。高校图书馆可以将读者数据和馆员工作结合起来,创新馆员工作方式,在确定读者移动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数据匹配与人工服务的智能结合,将用户按照不同的标签进行分组管理,针对用户的信息偏好进行定期调研,更准确地满足读者的个性化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5G技术的速度等优势,通过群邮件、RSS等精准推送信息,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向应届生推送就业相关信息等,方便用户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获取资源,提高用户的移动信息利用率。此外,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APP等平台收集用户的信息服务反馈并进行总结,提升移动信息服务的精准度。
  积极打造智慧课堂
  在4G技术时代,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内容已经呈现多样化的局面,5G技术的应用更是将智慧课堂建设推向创新。5G技术高速度、低时延的特点,为移动信息的存储和传播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完全满足高校图书馆开展智慧课堂教学的技术要求,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流媒体体验。[2]高校图书馆可以在5G技术的基础上,打造智慧课堂,囊括学生所需的课程资源、馆藏的特色教学资源等,通过微课形式进行发布,以辅助教学的模式,为用户提供移动信息服务。目前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图书馆积极进行了微课教学,借助微课堂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在构建智慧课堂时,高校图書馆要注意与读者的互动,为用户保留提问、交流的渠道,促进与用户的信息交互。5G技术下的智慧课堂支持在线视频教学、专业知识讲座、游戏化课程、VR实验环境等,为用户创建了在线的学习空间,为学生的碎片化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完善高校图书馆数据管理体系
  数据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信息服务的基础,在5G技术驱动下,45%的物联网设备数据将被储存、处理,5G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数据传输速度和存储能力,也对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完善数据管理体系,提升自身的数据处理以及数据管理能力。具体而言,高校图书馆要全面收集本地设备获取到的数据信息,对用户的非结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分类,挖掘出用户的行为偏好以及阅读规律,为精准化服务提供依据。[3]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容量的激增以及数据安全性保障必然对数据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如何搭建防火墙、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可靠的计算操作,需要高校图书馆重新定义。同时,当前高校图书馆采购了大量的数字资源,如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这些数字资源所涵盖的学科领域和自身的数据结构各不相同,且各数据之间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独立性,互不相通,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5G技术打造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
  组建专业的移动信息服务团队
  5G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中的应用需要有具备较强业务能力的服务团队作支撑,高校图书馆要根据移动信息服务的策略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有效策划和开展移动信息服务。该团队的馆员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信息加工处理和组织的能力,还要有过硬的科研能力,馆员之间要做到能力互补,对5G技术以及相关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具有专业素养,协作完成移动信息服务平台和场景的搭建,及时解决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还要注意培养馆员的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传统的移动信息服务理念已经深入馆员心中,但是这种服务模式并不能满足用户的移动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的移动信息共建共享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就需要馆员具备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实现5G技术下数据的共享与互联,提高移动信息的利用率,推动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多元化发展。管理者要明确馆员之间的责任划分,确定科学的移动信息服务策略,并对馆员的个人素养和能力进行挖掘,共同突破5G技术融合应用的困境和难题。
  大数据时代,用户对移动信息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5G技术高速度、泛在网等特点使其成为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创新的重要支撑。高校图书馆要积极面对5G技术带来的信息变革,把握机遇,将5G 技术与高校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紧密结合,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探索科学可行的服务路径,提升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智慧化程度,在满足用户移动信息需求的同时,推动高校图书馆建设。目前5G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实际应用场景,与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也会更加深入,高校图书馆要立足自身优势,切实推进移动信息服务的发展,提升5G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生存能力与竞争力。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图书馆
  参考文献
  [1] 陶云.基于5G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策略[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9(24):106-108.
  [2] 王波. 5G时代传统图书馆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应对策略[J]. 图书馆研究, 2020,50(1):29-35.
  [3] 刘志坚. 基于5G技术的图书馆移动数字阅读推广服务研究[J]. 图书馆学刊, 2020, 42(9):69-72.
其他文献
民族解放战争的烽烟虽然已渐行渐远,但历史必须铭记。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一批有责任有担当的作家,将文学创作的笔触,投向了革命历史题材领域,防城港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思县文联专职副主席、儿童文学作家磨金梅便是其中的一位。创作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但这种尝试非常值得,这部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儿童文学《红娃仔》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故事起源于作家生活和工作的十万
期刊
邱华栋沿着历史的脚印一步步写来,以讲述朝代的更迭、城址的变迁、城市的核心建筑為主线,辅以代表性的人物、事件、建筑等,再融入城市的选址、道路的形成、民族融合的过程,综合考察和辨析,共同构成了有理有据、有血有肉的《北京传》。  ——著名评论家 白烨  邱华栋作为一个成就斐然的作家,有丰富的写作经验和对大型文体的掌控能力,他的时代感和文学性受到文学界和读者的广泛好评。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作家。  ——著名
期刊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诗人吉狄马加的新书《诗人的圆桌:关于自然、人文、诗学的跨文化对话》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在2021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召开新书座谈会。著名作家李洱,著名诗人、翻译家高兴、西川、树才、刘文飞,以及法国驻华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高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孙真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佘江涛,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社长张在健,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范红升,该书策划人于
期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诗歌)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30年代,剧本)  “纺车跟战斗用的枪、耕田用的犁、学习用的书和笔一样,成为大家亲密的伙伴。”(40年代,散文)  “十八个勇士一起冲上去,十八颗手榴弹一齐扔出去,十八挺花机关枪一齐打过去,十八把大刀一齐在敌群中飞舞。”(30年代,《长征
期刊
《牛虻》这本小说是我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知道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读《牛虻》时,感觉不到伤口疼痛”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就四处打听这本书,想借来看看,但我的语文老师却说那本书里面有谈情说爱和宗教的东西,是资产阶级那一套,被禁了,这反倒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更迫切地想找到这本书。  我第一次读到《牛虻》是1974年初,那时我刚高中毕业,有一天去一个特别要好的同学家,他正偷偷地看这本书,看得很
期刊
2020年11月29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迎来建社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人教社老同志回信,充分肯定了几代人教人辛勤耕耘、接续奋斗的敬业精神,寄语人教社要“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国教材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期刊
由解放军红叶诗社选编、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红叶诗词十年选(2008—2017)》2020年11月正式出版发行。这部书,编辑、修改历时三年,凝结着解放军诗人和出版界的心血。  金戈铁马百战多,诗艺壮歌豪气吟  全书诗词作品紧跟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部署,紧扣时代脉搏,关注国家和军队改革、建设、发展的步伐,记录了我党领导的军队发展壮大的光荣历程,承载着人民子弟兵爱党、爱国、爱人民、爱我军的一颗颗炽热的心
期刊
红色家书以信件的方式记录了近代中国共产党人离开家乡奋战沙场,时刻面临死亡威胁时,对家中亲友的殷殷嘱托。其中蕴含了激动人心的担当精神和丰富深刻的担当智慧。他们既有为信仰、为国、为民的崇高担当理想,也有对传统担当的继承与发扬。信息化时代为红色家书阅读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积极探索能够有效激发人们阅读热情的途径,才能更好地传承经典中蕴含的红色文化基因。  革命先辈通过一封封红色家书诉说
期刊
马克·特里尼克(Mark Tredinnick),澳大利亚诗人、散文家,当代英语世界最重要的诗人之一,生于1962年。已出版著作:《如我所知》《蓝绿诗章》《火热日记》《蓝色高原》《田埂上的苍鹭》等。曾获蒙特利尔卡迪夫诗歌奖、布莱克纽卡斯尔诗歌奖、总理文学奖以及卡里布尔散文奖。2017年参加香港国际诗歌之夜活动。目前在悉尼科技大学和悉尼大学担任诗歌和写作教授。  马克·特里尼克:你的诗歌作品里面写到
期刊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战胜一次又一次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永载史册、不可磨灭的伟大历史贡献。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配合党史学习教育,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