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解读新建本科院校在计算机公共课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在充分考虑学院各学科、专业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和实际需要后,对计算机公共课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构建了有利于学生分向、分类发展的“1+X+Y”课程体系。
关键词:计算机;公共课课程体系;新建本科
目前,全国高校已普遍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地位有了科学的界定,对其作用有了理性认识;高校都确定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础课程地位,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各专业的本科培养计划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改制为普通本科后,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和发展策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根据全国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发展趋势,充分考虑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各专业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和实际需要,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将对计算机公共课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改革。
一、课程改革起因
1.课程体系演变
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頒发的《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简称155号文件),对促进和规范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白皮书)和《中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蓝皮书)。在白皮书中提到,计算机文化基础曾是高校开设最为普遍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入学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计算机文化基础层次的教学内容将会逐步下移。建议开设一门大学水准的基础性课程(故名“大学计算机基础”),并提出“1+X”的课程方案和针对不同专业类别的具体课程实施建议方案。200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出版了《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和设置体系。
2.企业对高校毕业生计算机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已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否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成为衡量一个人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标志之一。各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掌握更丰富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具有更强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能够在工作中将计算机技术与本专业紧密结合,解决各专业领域的相关问题。这就要求大学计算机教育要紧跟社会发展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改进考核体系,为社会培养出具备较强计算机知识背景和应用能力。
3.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公共课程现状
(1)课程内容要求与课时、培养方案要求的矛盾。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本科计算机基础课是采用学生“非零起点”,将传统的大学文化基础课“大学计算机基础”与“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两个课程压缩合一,既培养学生基本的第一层次的技能(计算机系统和平台、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应用系统开发的概念层次的内容),更要加深技能应用(程序设计与应用,培养方案要求学生需通过计算机二级)。但按照培养方案的设计,计算机基础课学时只有60学时,这与培养内容的要求严重不符,给教师授课带来严峻的挑战,也给教材选用带来问题。
(2)后续课程体系不完善,未能形成科学的体系结构。目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本科和专科都于第一学年第1学期开始计算机基础课程,本科计算机基础课课程体系目前不能称为完善的“1+X”体系,或“1+1+X”体系,主要原因是X选修课没有列入全院公选课体系,选修课的开设凭教师每学期申报,随意性大,没有形成固定的、科学的课程体系结构。
(3)思想观念滞后,教学模式程式化。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长期的专科思维模式使学校形成一套系统的专科教学模式和方法。如:在定制计算机公共课教材上,重视等级考试相关的教材而轻视应用技能相关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试题的讲解而轻视学习方法的探讨;在考试方式上,重视理论考试而轻视机试的考核。
(4)学生的入学水平差距大,对计算机教学提出了多样性的需求。入学时,部分学生已具有使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但从总体上看,学生的基础能力、学习目标差异较大。同时,由于不同专业学科对掌握计算机知识的要求相距甚远,其应用也各不相同。
二、课程设置需求分析
计算机课程体系设置应重点培养学生三个层次的计算机能力:
1.操作应用能力
操作应用能力是指最基本的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操作系统的基本应用能力、文本与图形表述能力、信息检索能力、网络应用能力、简单的数据处理能力等。
2.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本专业领域的能力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具备应用专业相关专业软件的能力。目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现有专业共48个,涉及人文、社会、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等多个学科门类。各专业除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外,人文及管理学科还要求学生熟练操作财务管理、ERP、自动化立体仓库、酒店管理等管理信息系统。此外,学生还要能够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理工科的学生在基本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外,对程序设计技能有一定的要求,能够使用一般的网络设备,能够进行小型的网站设计。此外,社会学科、人文学科对学生多媒体技术的技能要求不断提高,学生须能利用常用的软件对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素材进行采集、编辑、处理。
3.研究创新能力
研究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
通过能力分析,我们可以围绕着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确定知识结构,规划课程体系。
三、计算机公共课课程体系
根据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面临的诸多问题,在现有环境条件下,落实“白皮书”的目标不可能一步到位,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下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计算机;公共课课程体系;新建本科
目前,全国高校已普遍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地位有了科学的界定,对其作用有了理性认识;高校都确定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础课程地位,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各专业的本科培养计划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改制为普通本科后,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和发展策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根据全国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发展趋势,充分考虑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各专业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和实际需要,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将对计算机公共课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改革。
一、课程改革起因
1.课程体系演变
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頒发的《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简称155号文件),对促进和规范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白皮书)和《中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蓝皮书)。在白皮书中提到,计算机文化基础曾是高校开设最为普遍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入学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计算机文化基础层次的教学内容将会逐步下移。建议开设一门大学水准的基础性课程(故名“大学计算机基础”),并提出“1+X”的课程方案和针对不同专业类别的具体课程实施建议方案。200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出版了《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和设置体系。
2.企业对高校毕业生计算机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已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否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成为衡量一个人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标志之一。各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掌握更丰富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具有更强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能够在工作中将计算机技术与本专业紧密结合,解决各专业领域的相关问题。这就要求大学计算机教育要紧跟社会发展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改进考核体系,为社会培养出具备较强计算机知识背景和应用能力。
3.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公共课程现状
(1)课程内容要求与课时、培养方案要求的矛盾。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本科计算机基础课是采用学生“非零起点”,将传统的大学文化基础课“大学计算机基础”与“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两个课程压缩合一,既培养学生基本的第一层次的技能(计算机系统和平台、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应用系统开发的概念层次的内容),更要加深技能应用(程序设计与应用,培养方案要求学生需通过计算机二级)。但按照培养方案的设计,计算机基础课学时只有60学时,这与培养内容的要求严重不符,给教师授课带来严峻的挑战,也给教材选用带来问题。
(2)后续课程体系不完善,未能形成科学的体系结构。目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本科和专科都于第一学年第1学期开始计算机基础课程,本科计算机基础课课程体系目前不能称为完善的“1+X”体系,或“1+1+X”体系,主要原因是X选修课没有列入全院公选课体系,选修课的开设凭教师每学期申报,随意性大,没有形成固定的、科学的课程体系结构。
(3)思想观念滞后,教学模式程式化。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长期的专科思维模式使学校形成一套系统的专科教学模式和方法。如:在定制计算机公共课教材上,重视等级考试相关的教材而轻视应用技能相关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试题的讲解而轻视学习方法的探讨;在考试方式上,重视理论考试而轻视机试的考核。
(4)学生的入学水平差距大,对计算机教学提出了多样性的需求。入学时,部分学生已具有使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但从总体上看,学生的基础能力、学习目标差异较大。同时,由于不同专业学科对掌握计算机知识的要求相距甚远,其应用也各不相同。
二、课程设置需求分析
计算机课程体系设置应重点培养学生三个层次的计算机能力:
1.操作应用能力
操作应用能力是指最基本的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操作系统的基本应用能力、文本与图形表述能力、信息检索能力、网络应用能力、简单的数据处理能力等。
2.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本专业领域的能力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具备应用专业相关专业软件的能力。目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现有专业共48个,涉及人文、社会、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等多个学科门类。各专业除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外,人文及管理学科还要求学生熟练操作财务管理、ERP、自动化立体仓库、酒店管理等管理信息系统。此外,学生还要能够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理工科的学生在基本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外,对程序设计技能有一定的要求,能够使用一般的网络设备,能够进行小型的网站设计。此外,社会学科、人文学科对学生多媒体技术的技能要求不断提高,学生须能利用常用的软件对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素材进行采集、编辑、处理。
3.研究创新能力
研究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
通过能力分析,我们可以围绕着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确定知识结构,规划课程体系。
三、计算机公共课课程体系
根据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面临的诸多问题,在现有环境条件下,落实“白皮书”的目标不可能一步到位,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下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