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律”在记叙文中的巧用

来源 :新高考·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z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日写记叙文,不少同学也会尝试运用一些写作手法,来使文势曲折。比如说悬念法、误会法、渲染法、巧合法等。然而,我们发现,一些同学虽经精心构思谋划,但写出来的文字拖沓,文章缺乏表现力与感染力。在关键的地方不能进行准确细致的描写;所刻画的人物性格不丰满;缺乏联想与想象;不能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有没有使得这短短的800多字涵盖更多内容的技法呢?
  这就让人联想到了戏剧中的“三一律”。中外文学史上不乏采用“三一律”创作的名著,如《伪君子》、《玩偶之家》、《雷雨》等。这些戏剧,情节如暴风骤雨般展开,令人目不暇接,观众往往还没喘过气来又被抛入另一个紧张的剧情中。
  笔者认为,“三一律”这一创作原则对记叙文写作也有启发作用。
  戏剧的“三一律”
  “三一律”是欧洲古典主义戏剧所遵循的一种创作法规。它要求剧本必须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即剧中的人和事只能出现在一个地点,剧中故事经历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情节的发展按一条主线进行。其目的在于让戏剧在固定的时间之内,特定的场景里之中,去讲述一个情节相对集中的故事。“三一律”对戏剧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我们所熟知的曹禺先生的《雷雨》,其中就有着“三一律”的影子。
  《雷雨》中整个故事的时间跨度长达30年。但是戏剧冲突却集中在一个下午。从下午至深夜,一场纠结了30年的爱恨情仇像雷雨一般骤然爆发。故事主要发生在周公馆,围绕着周家客厅展开。鲁侍萍来找四凤,遇见30年前抛弃她的周朴园;鲁大海作为矿工代表来到周家找矿主周朴园,并且在客厅和周萍大打出手;周朴园逼着周萍认母……整个戏剧围绕着周公馆展开。《雷雨》中,故事情节是按一条主线展开的,即围绕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矛盾冲突,串联起其他人的悲剧性的命运。作者把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通过一个个巧合联系在一起,使得作品中各个人物间的矛盾冲突,在最后高潮时积聚爆发,剧情因此而跌宕起伏,震撼人心。
  记叙文与“三一律”
  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我们是不是要在文章中把这六要素事无巨细、一五一十地写下来?显然不必,六要素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人物和经过。所谓记叙文,也就是写人、记事类的文章,也就是表现人物、讲述故事。
  怎么样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怎么样让故事情节更加扣人心弦?总共也就800多字的记叙文,当篇幅受限,我们如何使得自己的文章更有“料”,更耐读?
  我们发现,一些同学写作文,往往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在他们的文章中,场景更换频繁,人物纷繁芜杂,从图书馆到食堂到教室,从张三到李四到王五,文章好似“乱花渐欲迷人眼”,评阅的老师往往也就跟着云里雾里,到最后不得不感慨,到底写了什么东西!场景的频繁更换,人物的轮番登场,不仅仅增加了叙事的难度,而且场景与人物往往因此而得不到充分的展现。
  所以,笔者认为,戏剧的“三一律”可以帮助我们约束自己。当时间和空间相对紧凑之后,我们就可以腾出笔墨,在情节的叙述、人物的塑造和故事氛围的渲染上下工夫了。如此一来,内容将更加丰富,人物将更加丰满,情节会更加紧凑,主题也更加突显。
  “三一律”运用技巧点拨
  1.场景集中——“小舞台”展现“大生活”
  文章场景要集中。记叙文中,表现人物形象、表现故事主题的舞台要小。要从小处着眼,切忌大而空。正如“半瓣花上说人情”,“一滴水能够反射太阳的光辉”,“小舞台”往往能够展现“大生活”。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羊脂球》中,整个故事就发生在一辆驶往法国边境的马车上,这辆马车就是一个小小的舞台,而正是这个舞台,使各色人等的嘴脸在这里充分暴露。
  再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一文。小作者选取了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过马路这么一件小事去表现母亲对于“我”的爱以及“我”对于母亲的悔。同样,《做一个幸福的人》一文,时间、地点、主线压缩在一起,场景非常集中,就是一个平常的早晨,“他”在上班途中发生的事情。虽然都是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小事,但是,作者表达出来的内容却十分丰富且耐人寻味。小舞台,也能够还原生活本色。
  2.虚实结合——虚虚实实,虚实相生
  场景集中并不意味着一篇文章只能写一个场景。一篇文章中必须有一个中心事件、中心舞台,其他与表现主题相关的场景,我们可以采用倒叙或插叙的手法,展开联想与想象,利用梦境和回忆去补充交代。
  以《雷雨》为例,三十年前的往事正是通过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这一幕的对话补充进来的。《我想握住你的手》一文,用回忆的方式串联起与母亲这双手相关的一个个场景,文章由实而虚,由虚入实,虚实结合。再如《做一个幸福的人》,作者借助于回忆和梦境,串联起往昔的幸福生活。回忆和梦境让整篇文章的时空不再局限在这个早晨,作者有意把过去幸福的生活与残酷的现实作对比。
  倒叙和插叙,联想和想象,回忆与梦境,拓展了文字表现的空间,使得文章虚实结合,灵动生辉。
  3.当行当止——“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
  苏轼在《答谢民师书》中评价谢民师的文章时说:“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意思是说,谢民师的文章在该铺陈的地方浓墨重彩、大笔挥洒,在该简略的地方则惜墨如金、适可而止,全文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
  反观我们学生的作文,“挤牙膏”式的文章比比皆是。为了凑字数,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怎样杜绝这类文章?首先要从选材做起。要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有用的就写,没用的就不写。正所谓没有选材就没有记叙文。不具现实意义的、不典型的、千人一面的材料,不是好材料。再者,文中一些事情的经过、叙述性的语言,要力求表达得准确和简练。该一笔带过的地方,绝不多写,惜墨如金。
  例如,以“感恩”为题写一篇文章。我们总会想到很多的人和事,是不是要把他们都写出来呢?肯定不行,我们得明确最突出的那个人,选择最有利于突出中心的事例。倘若感恩的对象是老师,能不能把印象中老师的事情全都记录下来?当然也不行。我们要懂得“割爱”,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内容去写,写出老师的付出,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其次,在作文中,应当注意记叙与描写相结合。在单一的叙述之外,适当地描写场景、环境、人物、细节,可以让文章血肉丰满。该工笔细绘的地方我们应毫不吝啬,用墨如泼。
  举例如下。
  原文:他睡了好久,直到晚饭,他才从沙发上站起来。刚刚是女儿把他喊醒的。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看,多么丰盛的一顿晚餐。想到这里。他心里乐滋滋的……
  修改后:他睡了好久,直到晚饭,他才从沙发上站起来。刚刚是女儿把他喊醒的,她把小嘴凑在他脸颊上狠狠地亲了一下。他睁开眼,看着眉开眼笑的她,笑了。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看,多么丰盛的一顿晚餐。想到这里,他心里乐滋滋的……
  对比一下原文和修改后的文字,我们可以发现改文在内容上更加丰富,语言更加细腻,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表现得更加充分。
  总的来说,写作时有“三一律’’在心中,有意识地选择一个小舞台、小窗口去表现主题,让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更加集中,我们更容易成文。这样可以避免写出记流水账式的文章。当文章切口很小、叙述的部分很少时,我们必须斟酌哪些该着力表现,这样就可以有意识地去描写、抒情,文字也因此更为细腻、生动。文中想象与联想的运用,插叙、倒叙部分增加了文字的时空感,使文章虚实相生,内容更加充实,主题也更显突出。
  【佳作欣赏】
  我想握住你的手 陈雪
  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你我肩并肩走着。
  一路无言,走至红绿灯下。停了一会儿,人流开始移动。绿灯亮了。你极自然地握住我的手,将我拉至身边,穿过马路。
  手掌间传递来的温暖,熟悉而陌生。抬头望向你,正专心地避让身边的车辆。那一脸的认真和手指间越发加强的力度让我猛然想起,多少年前,正是这双手……
  你拉着年幼的我站在十字路口,告诉我红灯停绿灯行,你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看好身边的车辆,左右看着过马路。
  是这一双手,拉着站在小吃摊前不肯离开的小小的我,又哄又骂地让我不要任性。你一遍又一遍地解释,这不卫生、不健康。我嘟着嘴依依不舍地离开小吃摊,一心只想挣脱你的手。
  也是这双手,多少次抚着我的脸颊;又多少次在寒风中握着我的双手,哈着气为我取暖;更是这双手,用力地给我一个响亮的耳光,让我在迷途中认清方向,让我在困境中摒弃懦弱。
  原本生活中点点滴滴我视若平常的片段如潮水一般涌入我的脑海。你在阳台上洗着我的衣服,你说闲着也是闲着,洗衣机洗不干净,而你的手却早已泡得红肿;你在厨房剥着我最爱吃的核桃,一个又一个,你是那么的认真,略显笨拙的双手忙个不停……
  再望向你时,你已松开了我的手。不知不觉我们原本被你拉近的距离早已放大。原来,不知何时,我们已习惯了这陌生的距离,同行的沉默了。是从我第一次对你的唠叨不理不睬时吗?还是从我有了自己的秘密不再向你倾诉时?难道是从我那次重重地摔门而去不再关心你的感受时吗?想到这种种原因,心中突然万分失落起来,是否做女儿的我竖起了一身的刺,让你不敢靠近,更无所适从呢?
  看着你的身影,我不由地加快了步伐,靠着你的肩,让我俩的身影如我儿时般靠近。眼看着又到了下一个路口。
  这次,我想握着你的手,带着你穿过马路。也许这样,你会明白,成长的女儿有的不再是青春期的叛逆与任性,我也有了一份成熟与感恩。
  做一个幸福的人
  吴方根
  他如往常一样,穿得整整齐齐,嘴里叼根烟,走路去上班。“笃笃笃——”,那皮鞋敲击地面的声音越来越远。
  他上班的路上很热闹。熙熙攘攘的人群,车水马龙的街道,路的两边有一些水果摊、菜摊。红的苹果、绿的西瓜、粉的蜜桃……簇在一起,有着诗般的美丽。来来往往的路人,时不时会停下来买些什么,可他一般不停。他知道,他的母亲或者妻子总把这些事情料理得好好的,不用他操心。
  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尽管三年前父亲的过世让完整的家似乎缺了点什么,但相比别家来说,他已觉得很幸福了。妻子温柔贤惠,知书达理;母亲年过六旬,依然健康;还有一个淘气的丫头,整天围着他喊“爸爸、爸爸”。父亲过世之后,母亲搬过来与他们同住,烧饭、洗衣之类的事情,母亲都帮他们一手操办了。母亲说,她自己其他事也干不了,只能做做这类事情来帮助他们,而且还可以打发时间。
  不知不觉,他已走到路边,公司就在这条路的尽头。他仰起头,看了看天,太阳略显灰白,像是不小心在哪儿染了一身的灰一样。他已经可以看见公司的招牌了。
  “哎——”一个小男孩踩着滑轮,擦着他的衣襟过去了。待他看仔细了,男孩已经窜到了路中央。他不自主地紧张起来,刚想张口,却被一阵刺耳的刹车声盖住了。男孩愣在那马路中央,不知所措。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
  周围的人群涌了过来,世界由一开始的嘈杂变得安静。耳边,只有那滑轮依然在转动的声音。
  仿佛做了一场梦,他的脑海中浮现了许多场景。下班回家,女儿总像一个小喜鹊一样,围着他或者跃进他的怀里;妻子轻声呵斥着女儿,不允许她这么胡作非为。他的脸上挂满了笑容,她是他的开心果,见到她,所有工作上的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了。母亲在厨房里忙着,“回来啦,回来就好,饭马上就好,你先歇会儿。”之后他躺在沙发上,看着妻子把嘟着嘴的女儿领到一边去……他睡了好久,直到晚饭,他才从沙发上站起来。刚刚是女儿把他喊醒的,她把小嘴凑在他脸颊上狠狠地亲了一下。他睁开眼,看着眉开眼笑的她,笑了。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看,多么丰盛的一顿晚餐。想到这里.他心里乐滋滋的……
  血流着,他咽下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口气。小男孩哭得脏兮兮的脸凑在他面前,他像是吓坏了。他努力地冲男孩笑了笑,他一定也有一个像自己一样幸福的家吧。
  滑轮就在不远处,滚动着。世界是如此的安静,安静得只留下鞋声阵阵……
其他文献
在阅读鉴赏诗歌之时,我们需要秉承情感“古今相通”的原则,古代之于今天,在社会的诸多领域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我们的心灵世界、情感世界并没有太多的改变。据此,我们又可以以我们自身的遭际去观照古人的心理活动。如果今天一个人的情感属于消极类型的,而且被迫无奈地“客居”他乡,那么他的情感大体不超出这个范畴:感慨时光流逝,年华易逝,人生短暂的苦叹;羁旅漂泊的哀怨;思念家乡的惆怅;壮志未酬,不得志的沮丧;
期刊
在高考作文中,议论文以其独有的优势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很多考生认为这种文体只要明确了观点,再进行论证基本上就不会跑题了,所以议论文越来越受到考生的青睐。在多年的阅卷中,我发现,尽管考生写议论文的比较多,然而他们只知道确定观点,然后进行论证,其他方面的技法掌握得并不好。这就直接导致了作文等级不高,进而影响了分数。其实,议论文有自己独特的模式,考生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够写出符合要求的优秀作文来。  第一,
期刊
倘若此时,青春的你坐在教室里,一边聆听老师讲解,一边记着笔记。这已说明,你和我一样,愿勇攀书山,畅游学海。  人之区别于物,在于人情感的敏捷、认知的深刻,及对自我的理解。人这一生,善活则长,疏忽则短。其幸福感的多少,取决于是否选择了合适的目标,是否不畏险阻愿意为之付出。  于是,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最多的问题是“愿不愿意”和“后不后悔”。  而能否毫不犹豫地回应“愿意”、“不后悔”,取决于一
期刊
在文言文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可以临时用作乙类词,并使之具有乙类词的语法特点,这就是词类活用。课本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有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和形容词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如果不了解它就会影响我们对文言文句意的理解;它又是高考中文言文试题的重点考查对象,如果不了解它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考试成绩。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判断一个词是否活用了呢?我们认为,从语法角度人手
期刊
一、真题回放  1.(2013年山东卷选做题一)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  (1)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  (2)过去的“迷”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  2.(2013年山东卷选做题二)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1)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
期刊
文言实词是高考的必考点,既有客观选择题的考查,又有主观翻译题的考查,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对文意的理解,就考试的实际情况来看,考生失误率较高。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解题  误区:  误区一:忽略一词多义  所谓的“一词多义”,就是一个词往往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且几个意义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古汉语因为“一词多义”容易成为考生文言文阅读的障碍,所以辨析、确认多义词在文中的含义,一直是高考的热点。  例1
期刊
文言文阅读题总体特征是守正出新,平稳中略有变化,题型多样,难易适度。在选材上,文体较为多样,主要有人物传记、散文。但人物传记仍占主流位置,即使所选为散文,但也多为写人记事一类,如天津卷《姚敬恒先生事略》、河北卷《廉希宪事略》等。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也是“人物传记”。可见,写人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还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备考2014年高考仍须充分地重视。  2013年文言文阅读比较特殊的是,有的
期刊
高三学生考场作文,目前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作文的语言。语言大白话,不优美,缺乏意蕴,缺乏思想号情感,就像一杯白开水,无滋无味。  针对语言美缺失的问题,笔者开出的“药方”是积累和运用“格言”美句。这里的“格言”美句强调语言的美与思想的真完美融合,是兼顾视觉冲击力与思想震撼力于一身的精美文句。比如:  ①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生活有诗和远方。——高晓松  ②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
期刊
没有人喜欢挫折,但是不可否认,挫折常常是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必须经过的驿站。“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而且,一时的挫折未必是坏事,因为它可以让我们的知识得到增长,让我们的经验得到积累,正如古人所说:“吃一堑,长一智。”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  2013年11月,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历史性地夺得亚洲冠军联赛的冠军,主教练里皮也创造了自己教练生涯新的辉煌:他成为了历史上首位同时夺得欧
期刊
每年的高考语言表达和运用题都可能给考生带来新的体验。在高考备考中我们对此必须有所准备,对可能出现的考试题型有所了解和训练,而且对作文等语言训练也会起到推动作用。本文拟就语言表达的形象与平实转换方法作出探索,供广大考生在备考中参照。  [示例一]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  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