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墨韵 刀趣刻意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ljgsdk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宜兴紫砂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紫砂陶刻凭借独特的文化积淀与艺术内涵成为紫砂艺人、爱好者、藏家等人群对紫砂的收藏标准之一。历史上,紫砂陶刻的装饰、语言和表现形式拓展了紫砂艺术的创作空间,丰富了紫砂艺术的语言、风格和效果。同時,也为紫砂艺人开启了一个新的领域,不再将创作的视野局限于紫砂壶本身,而更关注紫砂壶身上的“减法”艺术装饰——指的是以陶刻琢去部分紫砂,留下书法、绘画、印章、篆刻等文化艺术痕迹。如同其它艺术品的装饰一样,无论加减都是一种崭新的装饰语言。这在艺术上丰富了层次,扩展了内涵,精进了工艺,表达出一种艺术情怀。而这种情怀,恰恰是文化艺术升华的证明。
  1 源于紫砂壶创作的记录存留
  伴随着紫砂壶的成型,紫砂壶创作者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开始利用 “竹刀”在紫砂壶坯上留下款识或意义深远的词句,如同古城墙上的砖一样纪录编年,这样就出现了一定意义上的紫砂陶刻,没有形成大规模或者说普遍的共识,仅作为自己创作的纪录。在有明确纪年的“吴经提梁壶”上没有发现陶刻痕迹。明代正德年间供春的出现以及“供春壶”创作,开始发现有字迹的存留。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树瘿壶”,就是他所制,造型古朴,指螺纹隐现,把内及壶身有篆书“供春”二字。再后来时大彬制壶,颇多陶刻,并开始有文人雅士参与紫砂壶陶刻装饰,构思壶铭诗句、陶刻画面等,极大地丰富了紫砂陶刻的装饰语言,丰富了宜兴紫砂壶的文化内涵。再后来的陈曼生成为大家公认“文人紫砂”的集大成者,我想这不是紫砂陶刻装饰的个例,而是伴随着紫砂文化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促进了紫砂陶刻的发展。尽管最初带有款识和纪年的痕迹,但这也正说明了以紫砂为代表的手工技艺的发展与文化艺术的进步。
  2 盛行于文人参与紫砂壶艺术情感的表达
  上文已经提及陈曼生及“曼生壶”的横空出世。以曼生为代表的一群文人,他们对紫砂手工技艺、诗词歌赋、金石篆刻、书法绘画等领域皆有颇深造诣。他们通过对紫砂壶造型的构思设计以及赋予紫砂壶思想内涵,并根据构思设计思想创作与此壶相匹配的诗句与画面,然后记录紫砂壶的设计、思想、内涵、创作、陶刻等具有“文人艺术情怀”的紫砂系列作品,最终被统称为“曼生壶”。而这个过程就很好地体现了紫砂陶刻的艺术情怀,包含了设计者的艺术情怀表达、制壶艺人的手艺艺术情怀创作、玩家玩乐的赏玩艺术情怀、陶刻者的金石艺术情怀以及诗词书画家的传统艺术情怀,融为一体而又彼此独立。此时的紫砂壶就是所有参与创作“群体”的智慧与艺术情怀的结晶,否则也只能是简单的实用器——无论作品水平高低,都不会深入文化艺术的范畴,也不会在未来有更长远的发展。
  所以,以陈曼生为代表的文人雅士参与紫砂壶的创作并将个人及群体的智慧与艺术情怀融入紫砂创作之中,使得紫砂壶有了更高层级的文化积淀、艺术升华、文人化及文人情怀。
  3 现代紫砂陶刻的艺术情怀
  在传统紫砂陶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装饰语言不断丰富。现今宜兴陶瓷协会陶刻分会业已成立,这不仅说明了紫砂陶刻从业者的不断增加,也说明了越来越多人热衷于这种传统手工艺。
  建国后,以任淦庭为代表的紫砂陶刻艺人不断推陈出新,通过素材的选择、工具的改进、书画的精习、艺术的糅合、篆刻的借鉴等,为现今紫砂陶刻的进步与发展、丰富与传承,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和艺术基础。
其他文献
纵观历史發展,紫砂壶艺术的前行总是离不开文人雅士的推崇与青睐。从诗词的赞赏到书画的篆刻,文人对于紫砂的喜爱大大提升了紫砂艺术的价值,也不断推进了紫砂艺术的发展进程。因此,紫砂艺术散发着不同寻常的文化涵韵。在社会历史的演进中,中华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气息,激发着紫砂艺人的创作思维与精神意境,并通过紫砂艺人对于紫砂泥不同形态的完美塑造,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和谐与融合。可以说,紫砂艺术绝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更
期刊
宜兴紫砂陶艺是一门集实用与艺术、造型与装饰、思想与人文于一体的综合性手工技艺,纵观其漫长的发展经历,以紫砂壶为突出载体的紫砂陶艺,充分继承和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丰富的造型、多彩的装饰来诠释壶艺精髓,可以说,造型和装饰是紫砂壶最为重要的两个元素,当我们开始创作或鉴赏一把紫砂壶的时候,通常便是从造型和装饰两方面来具体进入的,造型是实际存在的必然实体,而装饰更是讲究运用发散思维,对整把壶进行艺
期刊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紫砂已走过几百年的历程,并逐渐从实用茗器转变为集功能性、艺术性、人文性为一体的手工艺品,历经漫长的岁月凝练,以独特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在传统文化之林屹立不倒,兼收并蓄、去粗取精,演变为独具艺术特色的紫砂文化,深受人们喜爱。  1 造型设计  中国人自古崇尚“天圆地方”的思想,在造型上也沿袭此观点,紫砂壶分为方器和圆器两种基本形制。行话说:“一方抵十圆”,足见紫砂方器的制作难度之
期刊
宜兴紫砂陶作为一种赏用兼具的器物,雅俗共赏,上可登庙堂殿宇,下可伴平民生活,同时也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紫砂的脚步不止于此,读了由法国陶瓷文化研究学者帕特里斯·万福莱先生写作、宜兴陶博馆馆长周小东先生主编出版的《宜兴紫砂陶对欧洲的影响》后,我们可以知道,早在十七世纪初,紫砂陶就已经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走出国门,开启了传奇的旅程。  帕特里斯·万福莱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对古陶瓷尤其是东方陶瓷产生浓厚的兴趣
期刊
张正中浓密但不突兀的络腮胡,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个性豪放不拘,很有艺术家的气度。谈到紫砂壶,张正中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千万不要把紫砂壶当做另类艺术,其实在艺术层次上它和书画、雕塑等并无二致,只是媒介材料、工具、表现工艺角度不同,它是完全可以和所有艺术品项放在同一个天平来评论的。”他善于从生活的大视角来定义艺术:“当一道料理端上桌的时候,你可以单纯地把它想成一道食物,但若是换个角度思考,也可以把它当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馆珍藏景德镇官窑粉彩瓷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中国古代“海上陶瓷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分析了清三代景德镇官窑粉彩外销瓷在造型设计、装饰纹样、粉彩颜色上展现的艺术魅力,及其对形成马来民族独有的艺术特征和宗教色彩所产生的影响。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总结出伊斯兰文化与中国制瓷技术的结合,创新设计出符合马来民族审美要求的粉彩外销瓷的结论。  关键词 伊斯兰文化;粉
期刊
摘 要 将“仿‘字’象形,以‘文’化壶”作为“艺文壶”的创作主旨,构成了其新颖独特的壶体形态,其嘴、把与壶肩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壶底的“双足三趾”打破了原有对称三角鼎形与圆方圈足的陈式,壶肩平面可书画亦可镌刻。赏壶、读书、品茗,修身、陶情、冶性。其文秀柔巧、文静婉转的内外气质,让人产生不同以往、虚灵空远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 艺文壶;仿“字”象形;以“文”化壶;创意理念;造型结构;审美效果  中国最
期刊
宜兴紫砂壶以其独特的矿料、涵香纳味的特点享有盛誉。它古朴典雅、静默无声、素面素心,它的美历经岁月沉淀,遗世独立,不事骄矜。以纯朴包容的心性泡上一盏茶,任茶叶浮沉、人来人往,它始终温润如君子、丽娴如佳人,站成静默永恒的一道风景。大爱无言、大美无声,含蓄而质朴,是美的至高境界。  1 “期待壶”的设计理念  紫砂壶的常见壶型有几何形态、自然形态、筋纹形态。此壶乃自然形态。顾名思义,自然形态取材于自然。
期刊
摘 要 紫紫砂壶艺经几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一门系统的中国传统技艺。在这过程中紫砂壶往往被赋予了超越茶器本身的人文内涵,“玉斗提梁壶”就是如此。其以“玉斗”与李白《早发白帝城》诗两大元素入壶,以独特的艺术语言阐发了二者内里共同蕴含的“飘逸人生天地宽”的主题,升华了“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的旷达情怀,是一款兼具艺术形象和人文内涵的紫砂作品。  关键词 玉斗提梁壶;造型与装饰设计;人文寓意  紫砂壶以丰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制作历史悠久,其创作题材源于人们的信仰、民间传说、动植物名称上的谐音和形象上的暗喻等。只有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自如享受传统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这是紫砂壶文化的真谛。  关键词 八方回头龙壶;紫砂;寓意  历代紫砂艺人都曾尝试把中国的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移植到紫砂壶上。于是紫砂壶成为了集中国书法、绘画、文学、历史、金石、雕刻等诸多元素于一体的陶器工艺品,并因此受到历代各阶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