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主体的缺失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e_b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于校园文化,没有一种相对统一的概念界定。在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更多关注的是硬件环境和管理制度,而作为最能动、最关键的教师主体却往往缺失了。这有其必然的原因,必须从理论引导到实践建设加以重视。
  关键词:校园文化;教师主体;教育行为
  校园文化是相对于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是随学校的建立、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我国理论界研究校园文化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但此前学者对校园文化也有大量的研究,如环境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等。但这不是从文化视角来研究它,是从教育的角度来研究的。校园文化一词最早是1986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第12届学代会上被正式提出的。之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和复旦大学等院校相继推出以建设校园文化为宗旨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并迅速影响到全国高校。这种现象的出现引出了文化学者、人类学者和社会学者的高度重视,引发了研究热潮。
  由于这种文化现象最早发自高校,因而早期理论研究者对校园文化的研究也大多局限于高校的校园文化。关于中小学校园文化的研究热潮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
  校园文化研究者众多,但都没有一种相对统一的概念界定,几乎一个研究者一个概念。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文化”一词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关于校园文化,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在校园这个特定时空里,师生们共同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表现形态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有的学者把校园文化活动单独列为活动文化,更多学者则把它归入前三者其中之一)。
  物质文化是指校园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校舍建筑、教学功能室及其设备、设施、师生形象、校徽、校旗、校牌等。制度文化是指学校依上级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和自身制定的制度,还包括规范、约束着师生员工的伦理、道德规范等。精神文化是指师生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目标和学校舆论导向、历史传统、文化传统等意识形态,生动地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上。
  对于校园文化的表现形态,学者研究得比较多,对于校园文化主体提及得较少。苏国红认为,校园文化的主体是管理者、教师、学生。
  笔者是基础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发现,众多中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者依据办学思想、教育观念来规划、建设校舍、校园环境和管理学校,也会依据培养学生的目标开展一些校园文化活动,这其中尤为重视的是环境建设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可是对教师这个主体关注较少,甚至忽视了教师这个主体。
  学校的教育因素有教学设备、设施、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手段(技术)、管理者、教师、学生。其中教师是最能动、最关键的因素。教师的教育行为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质量。自然,校园文化建设不能缺失教师这个主体。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主体缺失的原因
  为什么中小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会出现教师主体的缺失?笔者以为,主要原因有:
  1.理论研究与现实的脱节
  尽管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丰,但仅限于理论工作者对校园文化概念现象的剖析或者哲学分析,只在理论界引起很大的反响,对广大中小学校管理者仅是引起对现象的关注而已,极少触及校园文化内涵的认识与思考。于是理论研究热潮没有对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产生实质性的巨大推动力,成果转化在缓慢催生。
  2.中小学校管理者对“文化”没有理性认识
  “文化”一词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任何一个个体无时无刻不身处其中,陌生是因为对其抽象性认识很不深入。理论界尚且莫衷一是,中小学校管理者就更难以辨析清楚了。加之上文所述,理论工作者更多的是“纸上谈兵”,未能给学校建设产生实质的推动作用。对文化内容就不清晰了,更谈不上对它的主体有清楚的认识。认识的含糊与表面,必然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聚焦于校园物质建设的表象了。
  3.没有正确的引导
  由于广大中小学校管理者对于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是被动、不自觉的,那么基础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就变得十分关键了。自20世纪90年代,各地对校园文化建设不能说不积极,实践中广大中小学校校容校貌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令人耳目一新。一所有品位、有特色的校园风貌呈现在大家面前。遗憾的是这些可喜的变化基本只是校园规划、校舍建设这一物质建设层面的东西。不可否认,它是重要载体,但不仅此而已。
  4.管理体制的消极影响
  品牌源于特色,特色源于文化,而文化是需要历史积累与沉淀的。校园文化的形成如同教育的周期一样,短时间内绝不可能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可是近年对校长聘任借鉴机关公务员管理体制,实行校长轮岗。这样做,一方面对薄弱学校改造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效果,让一批薄弱学校快速改变面貌;另一方面,对一批基础较好的学校造成办学水平倒退的消极影响。即便是卓有远见的实力型校长也难以在一个任期内从学校深层次促成根本的变革。因为社会与主管部门没有耐心等待其渐变,急需跨越式发展成果。为了快速彰显管理效能,他也只得唯心地着眼于“短平快”方面的改进。
  二、加强教师主体的校园文化的方法
  1.校长应该把学校办学思想转化为教师的办学思想,并体现在教师的教育行为上
  校长的办学思想规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但如果不落实到教师教育行为上,也只能是目标而已。因此,校长应该把他的办学思想分解成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和质量观,内化成教师的教育观,并通过反复的教育实践操练,外显成稳定的教育行为。这样,学校一切教育活动才能反映和体现办学思想。否则,教师的教育行为就可能背离学校的办学思想。这样,办学思想如同虚设,学校教育行为就会失去灵魂。
  2.在教师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舆论导向
  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出现物欲化偏向,教师队伍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而教师这个职业是特别需要奉献精神的职业,如果对经济、物质要求过分,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投入程度。笔者认为,“争当名师,淡泊名利”的事业观非常迫切需要树立起来。教师如果过于看重个人得失与名利,不但会对工作产生消极的影响,还会给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
其他文献
"蓝天、白云、花朵",曾经引起了多少人对美丽草原的向往。这就是大脑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想象的巨大作用。心理学研究认为,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
随着人们对新课程观的理解,化学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实验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了。着重阐述
企业财务管理在加强企业规范管理,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从财务管理角度出发,就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利润展开论述,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
走近宋词,突然有一种很惶恐的心情,很想说点什么,却不知从何说起。也许是感慨太多,也许是其中的情思太过缱绻绮丽,也许是……对这些名家的经典,我只有仰望。我怕我的任何一点解读都属多余,只能贻笑大方。  可是,当一篇篇的宋词读过,当一个个饱含生命感悟的古人在眼前一一浮现,我仿佛进入了一个从未抵达过的心灵之境,感慨万千。  中国人,在唐诗宋词的吟咏中长大。小时候,我们读她,并不知道她的美,只觉得极为顺口。
摘 要:通过积极创设轻松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意识。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设计更符合学情的实验,开展学生个人实验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广阔平台,让每一位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物理实验中得到升华。  关键词:创设情境;实验器材;个人实验;升华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学习方法还没完全掌控
摘 要:讲评课的主要功能是找出问题及其根源、弥补学生存在的知识与能力的缺陷、巩固拓展相关的知识和提高相关能力。在教学中,要探索和总结讲评课的架构和技巧,避免出现误区。  关键词:历史讲评课;误区;架构和技巧  历史讲评课是中学历史课的重要课型之一,它又可区分为练习讲评课和试卷讲评课等。其实,练习讲评课和试卷讲评课在课的结构、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上是一致的,所以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历史试卷讲评课
盈余预测具有引导投资者投资行为的作用,因此受到投资者的广泛重视。然而,国内对公司未来盈利进行预测的研究还相当少。提出了以决策树作为基分类器,采用集成学习方法,利用上市某
为了充分发挥绘本的人文价值,把“支架式”教学引入其中,从他们的认知特点出发,以“设计支架一提供支架一转换支架一撤去支架一支架反思”为主线,使读物教学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是语言的学习,读是提高语言运用的重要方法。只有加强读、背,方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是做好朗诵的指导工作,以语言知识为基础,做好语言积累,做好朗读的训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朗读训练是一种比较经常,比较重要的训练,在不同的年级要有所重视,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语言,陶冶学生的情
从小组的合理分配,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两方面谈了提高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