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问题情境中的直观优化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648491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学生学习近似数相关知识基础之上,展现近似数的现实意义,并借助数线直观明理明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优化估算方法,系统整理准确数与近似数的运用。
  [关键词]准确数;近似数;估算;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2-0020-02
  史宁中先生说过:精算的本质是数的运算,估算的本质是数量的运算。
  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认识近似数”“初步能用近似数进行估算”,就是让学生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然而,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遇到比较大的困难有两方面:(1)如何快速精准地找到准确数的近似数。在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到底是写成几千、几千几百,还是几千几百几十?怎样想才能正确写成几千、几千几百、几千几百几十?(2)利用近似数解决问题时如何确立近似数的估法?怎样用算式表示估法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认识的是和实际丝毫不差的准确数,相当多的学生早已习惯用精算解决问题,而估算要求面对具体的现实问题时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麻烦显而易见,更多的学生写出的近似数不是几千,不是几千几百,而是几千几百几十,如2116写成2120,似乎那是距离他们熟悉的最近的一个准确数。但在生活中,有的时候根本就无法得到准确数,有的时候也不需要用准确数,用近似数完全就可以了。
  准确数、近似数的整理与复习一课,是在学生学习近似数知识的基础之上系统整理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所谓“合适的方法”即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微信调研截屏,再现近似数现实意义
  教师在微信圈提出问题:你们学校有多少名学生?
  课件出示微信截屏,引导学生体会近似数的用途。
  调查反馈:马鞍山市部分小学的学生人数。九村小学1200人、师苑小学1600 人、湖东路二小1200多一些、东苑小学1500多、师范小学2600左右。
  “多、左右、多一些、 ”这些连缀在数后面的词让学生发现大家不约而同提供的都是一个近似数,这说明什么?显然,准确数和近似数相比,更容易让人记住的是近似数。这样就突出了近似数的现实意义。
  教师出示每所学校的准确人数,让学生一起读一读,感悟近似数与准确数的关系。(九村小学1198人、师苑小学1609人、湖东路二小1222人、东苑小学1478人、师范小学2581人)
  二、深度理解本质,借助数线直观明理明法
  本环节结合微信调研素材设计一个主题活动,帮助学生体会准确数与近似数的联系与区别,借助数线,复习找一个数近似数的方法,从而能够熟练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明晰一个数可以是多个准确数的近似数,了解一个准确数可以有多个近似数。
  主题活动:马鞍山市四所小学学生人数大比拼。
  1.问题情境:把划线的数从大到小排一排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认真研读教材、对比分析学生练习情况的基础上,探究一年级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路径及实施策略。在“认识图形”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实物载体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以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完善学生对立体图形知识的建构,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圆柱体;滚动;推动; 感知;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
[摘要]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杜宾斯基提出的APOS理论把数学概念教学分为四个阶段:活动阶段、过程阶段、对象阶段、图式阶段。以小学数学中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为例,以APOS理论为基础,借助多媒体软件设计概念教学的四个阶段。通过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使学生感悟分数;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建构对象实体,促学生把握“分数”的本质;建立深层图式,助学生形成概念的基本体系。  [关键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领者。在“分数大小的比较”综合练习课上,教师认为的“简单”撞上了学生的“不简单”,只有沟通才能完美解决这个“不和谐”。  [关键词]分数;比较;沟通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3-0053-02   “简单”撞上“不简单”  对于“分数大小的比较”,北师大版教材按照
[摘要]“综合与实践”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生活为情境,鼓励学生自主发展,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对教师的教学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教师依托教材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感知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活动;经验;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在初中flash动画教学中,学生动画设置失败的原因不尽相同,如果逐一纠错修改,势必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在教学中我引入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微信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探索“微课导学——自主展示——翻转助学——任务驱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引导线动画”研究课为例进行说明。  教学模式分析  本模式教学环节与信息技术应用对应关系如下:  学习过程分析  环节一:微课导学,知
[摘要]复习课在数学学习中有着重要作用,好的复习课能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在“运算律”单元复习课中,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教师要建立知识间的“联结点”;要充分挖掘知识的“出错点”,借题扩散,让学生触及知识本质;要凸显知识内在的“思想点”,提升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感悟数学思想。  [关键词]自主;复习;运算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空间与图形”在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主动参与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培养思维能力呢?  一、教学应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突出现实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知识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这充分说明了空间与图形知识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
[摘要]“长方体表面积应用问题”的教学是长方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用“微课题”的形式践行了“设计多层多样、实施多步多途”的措施,既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关键词]多样;多途;数学本质;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5-0019-04  在“立体图形的综合复习
[摘 要]小学立体图形特征的教学,教师应注重从生活到数学,构建立体图形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注重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二维与三维并重,促進学生自主理解平面与立体的关系,实现平面与立体的相互转化;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想象、实践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思维能力等得到自由发展,切实深化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  [关键词]立体图形;空间观念;空间思维;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
[摘要]在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互换的复习中,通过回顾求经过时间的基本方法,建立时间计算和想象钟面的联系,然后让学生在外出探亲的情境中经历观察、记录、对比、分析等数学活动,发现数钟面、计算时间轴、分段转换计算等多样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24时计时法;经过时间;时间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 35-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