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外服装高等教育差异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s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试分析国内外服装院校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的差异,并针对目前国内服装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出整改建议,对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中国教育特点的服装专业教育进行粗浅讨论。
  关键词:服装教育;教学模式;大设计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服装设计、服装教育如何与产业结合,提高我国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应对加入WTO后的世界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市场考验,是服装企业家、服装设计师、服装院校、政府及各界人士要关注的课题。针对其关注点,本文从国外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专业能力体现出发,浅析其教学上比较成功的方向,和目前国内的服装教育体系进行比较,提出比较可行的,适合中国教育环境以及高等院校服装专业教学调整的建议。
  
  1 国外服装专业教学及学生能力状况分析
  
  与亚洲国家相比较,西方国家在服装教育方面起源早,发展比较成熟,也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他们先进的理念、方法、工艺和学科结合、动手和理论结合、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始终贯穿在大学本科四年教育过程中。
  例如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与伦敦服装学院,虽然这两所学院都是时装设计最为著名,但是从学院的课程设置和学生作品中都能看出,从最“虚”的工艺美术,到最“实在”的舞台设计或者服装面料设计都有所学习。英国艺术类院校体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自由、创新与产业化的并重。中央圣马丁与业界同时保持着多种形式的联系:业界讲座、商业研究项目以及学生实习。学院中一半左右的教师是访问讲师,他们是全职的艺术家、设计师、演员、评论家或者艺术理论家。而伦敦服装学院各专业的教学都与产业息息相关,从舞台设计、电影道具设计到化妆品化学成分研究,学校里每一个实验室、车间、模具间里的学生作品,明天就可能深刻地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变革。伦敦服装学院的研究生目前就正在进行一项全国体型大调查,为英国的服装制造业提供更新更权威的参考数据。
  


  从英国设计类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出(如表1),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实践性。非常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重视实验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综合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比较积极,独立性很强。教师只作为引导者,对于学生自己的思考成果提出建设性意见,提出改进方法,非常重视学生的“过程学习”而非“结果学习”。强调最终的成品和最初的灵感来源具备统一性和变化性。而这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非常的强,善于沟通和团队合作,对于流行趋势非常敏感,也能够将一些新的信息和材料应用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对于服装的设计思维比较成熟。对于市场的运作和产品的控制具备基本的知识,能很快地进入工作状态。
  
  2 我国服装专业教学现况
  
  2.1 历史原因
  我国的服装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我国的服装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但是由于太过年轻,不够成熟,我国的服装教育在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中都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2003年美国针对后配额时代的调查说明中国具有了生产任何服装的能力,中国的服装产业也在每年的持续发展,目前我国规模以上的服装企业有18700多家,从业人员400多万,年生产418亿件,一半以上企业出口,出口金额618亿美元。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中国逐渐成为将重心放在了为别人生产加工上,而严重缺乏自己的品牌。东华大学刘晓刚教授在他的《服装企业与服装教育的互动》的演讲中提到了我国服装教育存在的四个问题,概括得十分精辟:强调艺术效果,轻视产品技能含量;生源结构发生变化,教学偏离产品本义;师资结构存在缺憾,教学资源不够充分;培养目标避实就虚,比赛掩盖正常教学。尤其是在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上面,很多院校都盲目地认为服装教育就是要培养设计人才和设计师,然而面对市场,我们发现,在我国现今服装批量生产的实际情况下,市场更需要的是既懂设计又懂生产工艺流程、市场营销的人才,设计人才的培养仅仅是服装教育的一部分。
  
  2.2 课程设置陈旧
  分析我国服装院校的课程设置,可以发现基础美术课程、理论课程占用的时间还是较多,实践类、市场类、产业类课程有所缺乏,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市场意识淡漠,对服装工艺、制作、结构、板型以及企业与生产、市场营销、流行预测、面料性能等方面的知识学习薄弱。
  过于严谨的理论教学也导致学生依赖教师,依赖课堂学习,忽视了自我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服装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该在授课中培养学生完善的市场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但反观目前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课程设置上还带有纯艺术教学的影子。重教学轻科研,重理论轻实践,重设计轻结构,重艺术轻技术,重模仿轻创意,重画面效果轻动手制作,尤其缺乏对市场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对时尚流行的分析把握能力的培养。
  
  2.3 学生思维习惯和能力的改变
  在与学生的沟通和接触中也能看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思考习惯的转变,学习能力和个人素质也在发生着变化。80年代后期出生的孩子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对新鲜事物的保持度不够平稳;自我意识非常强,极其希望能够得到肯定,但是缺乏学习的耐心和对自我的控制。也因为学生层次的改变使得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例如对于本专业的学习缺乏耐心,但是对于相关领域却能反映出一些新的想法和创意;对于老师的课堂授课沉不住气,却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一些专业类或非专业类的比赛;强烈地表现出“我认为应该…”但拒绝接受“你应该…”等等。
  
  2.4 师资力量现况
  从目前的师资力量建设中能看出服装设计领域的专业教师是比较匮乏的。据统计,原纺织总会直属院校的教职工总数为8856人,其中专任教师3205人,占36.2%,专任教师:(本科生+研究生+成教学生1=1:10.5。我国纺织高等院校的专任教师比例偏低。专任教师中,教授比例仅为5.6%,拥有博士学历的只占1.5%。特别是兼具市场经验和理论教学经验的“双身份”教师非常缺乏。大部分服装专业教师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但因为长期以学校为自己的工作环境,而与社会和服装市场脱节,对于实践性教学比较薄弱,或者忽视服装流行趋势以及业内动态的引导和知识传播工作。
  
  3 服装专业的教改方向
  
  就设计教育而言,应当立足于用大设计的视角看待服装设计,走的是宽基础薄专业重视综合素质培养之路,这不仅是当今艺术设计的方向与趋势,同时也是高校本科教育学分制改革的要求。设计是相通的,对某一设计领域的深度了解往往有助于涉及其他设计领域,同时对于其他设计领域的认识又反而能帮助对某一单一设计领域的深度挖掘和思考。而对不同领域的学习了解,却能够帮助设计工作者打开思路,能够灵活 多变的应用不同领域的知识而进行设计创作。同时,也给设计工作者提供了多个设计空间和工作领域。
  “大设计”这个词在服装行业内还有种相同含义不同解释的说法叫大创意。有很多知名人士对这个概念有所解释,大体说来就是,“大设计”需要服装设计师去做包括品牌定位、形象策划、市场营销、产品上市、款式色彩纹样设计、结构工艺设计、产品宣传设计等等构筑服装品牌产品的人文环境的内容。要求设计师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对设计产品进行定位,设计,生产,包装等一系列工作的控制。应该说“大设计”这个概念在服装设计界的提出是顺应了时代潮流,市场的需要。从服装设计师的角度说,时下不少设计师的才能只限于简单的画时装画的款式设计,更多的把服装设计当作艺术活动看待,突出自我艺术个性,或者把技术设计作为全部,这些设计师当中很少有人能够有足够的知识基础和经历阅历来承载“大设计”所包含的各种各样的内容。从品牌产品的角度来说,“大设计”是最高层面的管理,涵盖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经营策略、管理风格、形象创意、广告设计等多个层面。它所解决的不是传统的“物与物”的关系,而是现代意义的“人与物”的关系。现代意义的产品是物质实体和意识的结合体。
  作为设计专业教育工作者,应该参加一些设计或科研工作,通过自己的工作成果来检验自己的设计是否能和时代,市场需要挂钩,通过工作环境的转变来调整自己对设计的认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积累,同时借助设计工作的经验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设计学习。将教学工作与市场实践工作结合在一起,即充分了解教学的模式又进行了内容的改进,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充分的感受到市场的需求和市场操作的模拟性学习;同时,也将教学中的一些理论和实际的设计,操作相互补充,融合,以实践来检验理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事实证明,实践性的教学也能够引起学生广泛的关注,使学生的设计学习更充分,更具有实用性。
  
  4 结语
  
  教育工作是非常严谨的,但随着专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转变,在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积极进行再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也要主动发现变化,接受变化,并随着教学系统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完善,改革,将最新的知识、最有效的知识和最具有实际功能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随着学生层次的变化和学习兴趣、学习特点的变化,而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而新时代的服装设计教育应该以东方哲学中的“天人合一”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在一种整体的、普遍联系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使服装设计成为一种“少而精”的设计,一种把握“度”的设计,一种科学的、艺术的设计,一种对未来负责的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一直都是教育理论界比较关注的问题。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在对传统的“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思想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在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重读这一思想,更能感受到它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生活;教育;教育即生活    一、教育与生活    1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开篇第一章就提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期刊
现在有不少人认为,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属于宏观或中观层面的教育战略问题。细细想来,这是一种教育错觉。应该说,学校才是真正体现并落实教育均衡发展的主阵地,而教育均衡发展又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此,校长能够而且必须有所作为。依笔者之见,校长必须端正以下“五观”:  差异开发观。可以说,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差异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校际之间,学校教育诸要素之间,特别是学生个体之间,不但存
期刊
摘要:文章从感受苏力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给我们的贡献出发,进一步探讨了本土文化传统、秩序观念、行为规则与现代法治理念的契合问题;分析了经济利益在人们法律行为选择中的作用;并比较研究了制度进化和建构制度的问题;还尝试性地谈了多学科背景对法律学习和实践的作用。  关键词:法治;本土资源;制度    “也许,重要的问题是有没有可能作出我们的贡献”。苏力在《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给了我们四大贡献。一是提出
期刊
摘要:为适应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交流需要,英语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简约化趋势,正经历着由构词的简化到语法以及应用格式等全面的简约化变革。  关键词:英语;简约化;词汇    近年来,英语简约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不仅表现为词汇拼写的简化和用词的通俗化,而且也表现为书面语言的口语化、语法规则的简单化和语言格式的灵活化,可以说,现代英语正经历着全面的简约化变革。    一、词汇的简化    现代英语词汇的
期刊
摘要:如今和谐社会对于和谐定义的表象和内涵都有认真的思考和讨论,在这种核心思想的引领下,每一个领域都应该认真核对自己与和谐社会的链接口。成功的教育,主要有两重含义:一是过程成功,二是结果成功,而两者皆与和谐教育密不可分。  关键词:成功的教育;和谐教育    一、总纲    在进入一个以竞争为个体主要相互作用的时代以后,所有的行动都被数值化,或被称为量化,比如你今天的工作量多大,完成的任务份额多高
期刊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真正体现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本文选取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几个方面,阐述了有关高职类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  关键词: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改革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毋庸置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是高职高专院校专业
期刊
摘要:鲁迅的《故事新编》包括故事八则,都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在《故事新编》创作方法的问题上,争议是颇大的。有人认为它是浪漫的主义的,有人认为它是现实主义的,有人认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总之,各抒己见,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故事新编》用浪漫主义的笔触反映现实存在的问题,既有浪漫主义的描写,也有现实主义的反映,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  关键词:鲁迅;故事新编;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期刊
摘要: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现代国际私法新发展,冲破了传统冲突规范的束缚,其灵活选择法律的做法更加务实,也更符合国际民商事关系发展的实践要求。本文通过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最密切联系原则在各国的具体运用及本身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最密切联系原则;大陆法系;英美法系;自由裁量权    20世纪初,欧洲的国际私法学者开始通过比较的方法研究冲突规范及其法律适用理论,以弥补传统冲突规范的机
期刊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而占总人口一半的妇女的发展更应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基本动力和目标。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为了更好地发展妇女事业,对制约知识女性成才因素的分析及对策的研究成为非常必要。  关键词:制约;知识女性;因素  目前,从总体上来说,知识女性“成才状况”总是随社会发展而提高,但是提高得还很慢。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而占总人口一半的
期刊
摘要:创新意识是优秀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素质,培养和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为着力点,以构建“工学交替、产训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为契机,努力营造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型技能人才的教育教学环境。  关键词:高职;创新;技能;工学交替;产训结合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一方面制造业的发展亟需能工巧匠,社会对高技能
期刊